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武道侠心

作者:夜明珖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一卷:凤鸣于皋 第102章:北冥神功

书名:武道侠心 作者:夜明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8

到了琅嬛福地,三人各收拾出一间石室。

当年,李秋水为吸引无崖子注意,找来许多俊男过来欢乐,福地里不单房间众多,各种桌、床,摆设也一应俱全。

夜凌空、钟灵二人到外头洗漱一番,回来后,却见段誉还在‘神仙姐姐’的玉像前叩拜着。

原来,打三人到来,夜凌空带二人来此参观玉像,钟灵还好,虽然赞叹玉像之美貌,却也别没的。段誉这小子,呆立半晌,突然大声道:“神仙姊姊,你若能活过来跟我说一句话,我便为你死一千遍,一万遍,也如身登极乐,欢喜无限。”

说完曲跪就拜,痴汉的模样把还是钟灵吓了一大跳。

单纯的小萝莉尽管不理解,但大为震撼,以至于嘴上亲切的叫着‘段公子’,两只小脚却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两步。

之后,段誉发现了玉像脚侧的小字,就着了魔似的磕头拜师。

“哎!瞧段公子长得也白白净净、怪好看的,怎么这脑子看着不大好!”

“大概这就是爱吧......”

夜、钟二人叹了口气,不理他,并肩走了出去。

......

次日,夜凌空准备把浑身内力散去。散功前,叫来钟灵为他护法。

说是护法,主要是针对段誉。

倒不是怕段誉起什么坏心思,一来这货是‘天龙’的原作主角,身上的气运有些邪门儿,二来他心思过于纯净,做事颇为莽撞,两者叠在一起,指不定就整些意外出来。

正巧他一早发现了“珍珑”棋局,正沉迷局中。

修炼‘北冥神功’,除了要散掉内力,修炼时也是步步凶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问题。

按功法所说:

‘北冥神功’与各派内功逆其道而行,是以凡曾修习内功之人,务须尽忘已学,专心修习新功,若有丝毫混杂岔乱,则两功互冲,立时颠狂呕血,诸脉俱废,最是凶险不过。

要诀反复致意,都在强调这点。

主要别人练功,先是在丹田中贮养内力,再往外发劲。而这套武学却是从外界吸纳内力,化为己用。

其道理截然相反。

可身无内力,又如何打通经脉?奥妙就在于一上来修炼“手太阴肺经”,此经脉位于人的手臂上,胳膊较细,又一直在活动,上面的筋脉本就容易疏通,“手太阴肺经”一线又是手上最易于疏通的经脉,即便身无半点内力,只靠临时行气搬运,也能疏通运转。

打通后,逆流之势既成,再以此在任脉上点穴、开丹田,朝丹田中注入内力,就会化出一缕北冥真气。

有这一缕北冥真气,就能把别的内力化作北冥真气。

北冥神功三十六幅图。

十二幅图对应‘十二正经’,十二幅图对应‘十二经别’,八幅图对应‘奇经八脉’,剩下三幅为‘北冥要诀’,以及一幅‘北冥总纲’。

根基是‘手太阴肺经’和‘任脉’两幅图。

手太阴肺经暨任脉,拇指之少商穴、及两乳间之膻中穴,尤为要中之要。前者取,后者贮,真气由手太阴肺经一路进入任脉,运行一周天,化作北冥真气,再汇入丹田。

‘十二正经’,逆道行气,形成逆势,再勾连任督,激荡丹田,北冥真气进入任督游走,就会产生吸力。

十二经,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打通手三阴,把手指末端的少商、中冲、少冲往他人身上一搭,他人一运劲,就可摄吸内力。

打通手三阳,手三阳脉上的少泽、官冲、商阳,也是同理。

再打通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虽不能把脚一搭,吸取内力,但却能勾联手足,把别人打来的内力,顺势引入任脉。

《黄帝内经》上讲:“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图一经练成,正经依次相交,形成十二经周天循环,就可以勾连任督、令北冥真气游走全身,逆行真气,可主动摄吸内力,顺行真气,可令丹田发劲速度倍增。

前十三幅图。

十二经、任脉一线,说是十二经主吸,可实际上,十二经只是一个辅助通道,吸力来自北冥真气,手足发劲,以经脉逆势引动北冥真气在丹田发劲,就能产生吸力。

内力转化在‘奇经八脉’中,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总摄其余六脉,内力运转,化生阴阳,是重中之重。

不同于大多数功法为防阴阳相冲,只重一头,‘北冥神功’兼修任、督,真气自是阴阳兼备,只是因丹田膻中穴在任脉上,起初练任脉,转化的真气也寒冽阴柔。练成督脉后,逆转行气,就可化作炽烈阳刚。

这也是北冥神功的独特之处。

古来修行之道,讲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是故以:

印堂穴为上丹田、神之府。

膻中穴为中丹田、气之府。

气海穴位下丹田、精之府。

理论上讲,人体上的一切穴府皆可为贮气蕴养之所。但因人体精气皆汇于奇经八脉,而任督二脉节制其余六脉,精气皆汇于此,故在内家练气皆围绕任督二脉修行。

任、督之上,又以膻中、气海,最适合养气。

膻中位于两乳之间,胸膛中央,不但靠近肺部,容易汲取外界之灵气,更靠近其他五脏六腑,是一身灵力的汇集之地。气海靠近‘水火交汇之地’,是人身精气凝聚所在。

两者都可用来作为养气之府,但腹下精气汇集,更容易蕴养内力,

一来,世上的武道内家之法,大多亦只重炼精化气,不明炼气化神、练神返虚,因此多数选在气海、关元开辟丹宫。只有少数门派懂得从天地间汲取力量,勾连上府元神,才以膻中为气府,尽管这般蕴养内力要慢一些,但胜在内力精纯无比。

逍遥派秉承道家老庄思想,虽和后世的道教有些不同,但都崇尚‘万法自然、天人合一’,修行已窥天道,探索长生;而非只止足于杀伐。

二来,北冥神功的行气方式也与其他功法不同。

任督二脉之行气,本该任脉从上到下,督脉从下往上,形成周天循环。但先天之前,真气为形成循环,是以丹田为中心,分别朝上、下行气,疏通任、督二脉上的穴府,包括丹田发劲也是依此而行。

打通任督前,任脉行气是自下而上为“正”。

寻常内功是把任脉由下往上、再把督脉由上往下行一遍气,行两个半圈为一周天。

不过,此等行气方式并不循环。

‘北冥神功’却是按照先天境的行气方式,直接由任脉到督脉,一圈过去,之后进入其余的奇经六脉,再由六脉回到任督,任督中的一圈为一周天,作出不完整的周天循环。

虽说没打通任督前,无论那种都只是“伪周天”,但北冥神功以此方式行气,却妙用无穷。

原本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

头一种方式,通常在下丹田贮气,易于发劲、难于养气。搬运贮气时,丹田是不发劲的,内力随血而动,顺经脉一同汇入丹田,这样可以防止任脉上升之气跟从周身汇来的下降之气冲突。只要腰腹发劲,激荡丹田,一经运功,内力自丹田皆往外发,由奇经八脉进入十二经。

经脉里即便有零散内力,也会被一同裹挟。

也就是说,发劲归发劲,贮气仍是气随血行,二者并不会造成冲突。而坏处则是在打通任督二脉、恢复循环前,自身养气极慢。

在中丹田贮气,难以发劲,仅凭意念搬运,只能发出一缕劲。除非打通天地桥,令任督二脉行气循环,产生一股牵引之力,便可反过来带动丹田之气。

这也是打通任督二脉为何如此重要。

但依这种方式行气,气血同行,无论运功发劲、搬运贮气都不会冲突,没有走火入魔之忧。混元功以外功带动内力练成,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这部绝学是以气海为丹田,却又美中不足。

练成任脉、十二正经,督脉,再练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即别行的正经,此脉练成,可不足十二正经循环不足、可逆转真气,化逆为正,由吸功变为化发劲。

剩下奇经六脉,即: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练成后,除了能够帮助任督二脉加速转化真气,亦能协助任、督二脉增强牵引摄发之力、调节阴阳之比。若原来只练成‘任脉’、‘督脉,转化的北冥真气只有十分阴、十分阳,练成奇经六脉后,就可以调解为三分阴、七分阳,或者七分阴,三分阳。

至于‘北冥要诀’,则记载了诸多运功诀窍,详细记载如何利用手脚发劲,引动丹田真气。

如何逆转任督真气,转化阴阳。

又如何逆行十二经,变换吸、发。各种要诀,是对前三十二幅图的补全。

练成这三幅图,就能把十二经、奇经八脉,周身水系连成一体,形成‘北冥水系循环’。

此后,北冥真气游走全身。

既可把大举吸纳内力,百川汇海、也能反过来形成反向牵引之力。膻中犹如大海,其中真气本不能大举搬动。可此法由外而内,引动‘北冥真气’,就像引力引起潮涨潮落,甚至能够引发大浪海啸。

逆行可把他人打入的内力统统吸入丹田,顺行可用作护体。

‘北冥总纲’则记载着最高境界、阴阳冲和,混元一气,可一边摄取他人内力,一边发劲伤敌。最后还述了精、气、神“三花聚顶”之道,以‘膻中穴’上勾神府、下联精舍,是整部功法最精华的部分。

越是了解,夜凌空越是感慨万分。

若按照原著所说,段誉也只练成前两幅图,也只能“吸气”和“贮气”,而不通发劲,虽能强行调动内力,但能用却甚少。结果这小子之后却又修炼了六脉神剑,打通了六脉,以六脉神剑的发劲之法与之互补。

只能说不愧是主角,气运强的离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