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1054章.思索.

书名: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以退为进、卷土重来,在保住自身清誉的前提下离开储君之位,被正式废黜之前想办法争取到朝野各界的同情与支持,然后就是静静等候将来七皇子朱和坚上位之后犯下错误,趁势东山再起、再争储位

这正是赵俊臣当初为朱和堉所设计的未来道路,如今却是突然被一向是表现平庸的李成儒给讲了出来

经过了最开始的措不及防之后,赵俊臣很快就收敛了自己的神态异常,再次恢复了一贯以来的镇定与平静。

然而,赵俊臣的内心情绪依然是波涛起伏,充满了警惕之意。

他向来是多疑多虑多思,经常会与空气斗智斗勇,碰到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要认真琢磨许久,也从来都不敢把任何状况视为是单纯的巧合与意外。

而且,赵俊臣并不像是霍正源那般善于察言观色,只需要看一眼对方的行为细节、表情变化,就可以推断出很多东西。

这种本事,其实很需要天分,也很容易翻车受骗,所以赵俊臣极少会使用“察言观色”的手段,以作为自己判断某件事情的基准。

这个时候,赵俊臣也就无法像是霍正源那般笃定李成儒的说法只是临时编撰的借口罢了,反而是暗暗怀疑李成儒是不是已经察觉到了某些蛛丝马迹、猜出了自己的未来计划,所以想要趁机试探自己

总而言之,为了谨慎起见,赵俊臣认为自己这个时候有必要探一探李成儒的底细。

相较于霍正源的“察言观色”,赵俊臣也有自己的判断方法,同样可以测出一个人的想法与底细,那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种方法看似与“察言观色”很相近,但实际上则是截然不同的方式。

有了决定之后,赵俊臣刻意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态,似乎是他并不赞同李成儒的提议,却又不愿意直接驳斥。

另一边,见到赵俊臣这般态度,李成儒深感意外之余,不由是内心有些慌乱。

他原本还以为赵俊臣一定会同意自己的提议,让自己有个台阶可以下,然后他就可以顺势的彻底投向赵俊臣了

但若是赵俊臣当场拒绝了自己的提议,明确表态他今后不愿意再与太子朱和堉产生任何干系,更不愿意出手协助朱和堉东山再起,那自己岂不是就要陷入尴尬两难了改换门庭的事情也会横生波折

赵阁臣啊赵阁臣我李成儒今天可是下定了好大的决心、真心实意的想要投靠于你啊我刚才说要你“今后协助太子朱和堉东山再起”之类的事情,就只是顺口一提罢了,你也顺嘴答应一声就行,哪怕是你今后遗忘了这个约定,我也绝对不会旧事重提啊

心中大声倾诉之际,李成儒的心中也充满了悔恨,认为自己就不应该多此一举的矫情立牌坊、投效赵俊臣之前非要给自己寻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早知这样,刚才就应该直接答应赵俊臣的招揽多好

心情波动之下,李成儒也难以维系自己原本还算是镇定的表情,盯着赵俊臣的眼神满是紧张。

而赵俊臣沉默良久之后,终于是缓缓开口道“李尚书的这个想法只怕是机会渺茫啊目前的庙堂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太子殿下被废黜之后,继任储君之位的人必然是七皇子朱和坚

这位皇子一向是行事谨慎、面面俱到,如今不仅是赢得了清流们的拥护,也深得陛下的宠信,前段时间还顺势吞并了当初的沈党势力,当真是占尽了好处,手段之高明也是可见一斑

待他登上储君之位以后,地位之稳固必然要远胜于今日太子殿下,即使是偶尔犯下小错,也难以动摇根基

所以,咱们今后若是想要扳倒他、让太子殿下东山再起,何其之难这般做法,不仅是要与新储君为敌、也会让陛下感到难堪呵呵同时得罪了现在的皇帝与未来的皇帝,这简直就是取死之道,一旦是计划

没有成功,那就是万劫不复之地,咱们的妻儿族人也必然要深受牵连李尚书你可是已经考虑好了这般后果”

万劫不复、妻儿族人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李成儒不由是面色微微苍白。

他刚才只顾着给自己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却完全没有考虑过这项提议的可行性与严重后果。

赵俊臣表情冷肃的盯着李成儒的神态变化,又说道“哪怕咱们只是顺口一提,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但只要是你今天这一番话不慎传了出去,咱们依然会成为陛下与七皇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还望李尚书务必要慎言慎行啊”

李成儒的面色愈发苍白,近乎不见血色,也终于明白了自己刚才心急之下有失考量、说了绝对不该说的话,提出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建议。

但李成儒并不知道,他的这个看似是非常愚蠢的建议,其实已是非常接近于赵俊臣的真实计划了。

“全是下官鬼迷心窍、失智失言,还望赵阁臣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刚才那些话就当是下官从未说过,下官今后也绝对不敢再提”

赵俊臣似笑非笑,问道“那么,李尚书也不指望本阁今后协助太子殿下东山再起了”

说话间,赵俊臣的自称已经悄然间从“我”变成了“本阁”,暗含咄咄逼人之意。

李成儒的脸色愈发是阴晴不定,但很快就有了抉择,叹息道“大局已定、大势难改,若是储君废立之事已经无法扭转,咱们就算是心存不甘,也只能顺应天命了。”

好一个“顺应天命”李成儒还真是随时随地都能给自己树个牌坊,这已经成为他的行事本能了

不过,看到李成儒的诸般反应之后,赵俊臣也终于可以确定,李成儒刚才的提议并不是猜出了自己的后续计划、想要试探自己,而只是临时编撰、误打误撞罢了。

很显然,李成儒从头到尾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提议的成功概率与失败后果,当他发现自己临时起意的想法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之后,马上就轻易的放弃了现有立场,也完全没有深入讨论的想法若是他蓄意想要试探赵俊臣的话,就绝不应该是这样的表现。

相较于霍正源,赵俊臣无疑是晚了一步才看穿了事情真相,但他所得出的结论,也要比霍正源更为可靠。

“察言观色”的手段固然是可以迅速得出某些结论,但也存在有误判或者受骗的可能性,而赵俊臣“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方法,则是向对方抛出一系统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题、逼迫对方做出抉择,然后再根据对方的不同选择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无疑是要稳妥得多。

确定了李成儒的真实想法之后,赵俊臣就知道自己再次多虑了,但他并没有急着结束这个话题,反倒是再次问道“李尚书能够明悟大局、顺势而为,自然是最好不过并不是我想要抛弃太子殿下、背盟弃义,实在是势不可违啊不过,我却是想要知道,李尚书向来是谨慎本分,如今为何会冒出这般想法、认为本阁今后会支持太子殿下再争储位”

李成儒见赵俊臣不再是追究自己刚才的胡言乱语,不由是心中长吁了一口气,暗暗祈祷自己今天的言论不会传播出去,等他再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却是不由一愣,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作答。

总不能说他的那些提议都只是临时所寻的借口吧

但李成儒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终究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蠢货,认真思索片刻后,倒也逐渐把握住了自己刚才提议之际的想法脉络。

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李成儒答道“下官刚才之所以会产生这般想法,是因为目前的局势之下,储君废立之事已是再无可能改变,若是赵阁臣还打算继续支持太子殿下的话,就只能是为太子殿下谋求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也唯有太子殿下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24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