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1041章.德庆寿辰(四).

书名: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傻子毕竟只是少数,某些人的某些决定看似是愚不可及,但实际上还是因为利益考量的角度有所不同,有些人只能看到短期利益、有些人更为重视长期利益、有些人相较于实际利益更重视舆论影响,有些人则是认为政治利益应该为经济利益让步。

德庆皇帝当然不是一个傻子,当他听到了“昆都伦英明汗”的蒙语解释之后,顿时就知道了建州女真、漠南蒙古与朝鲜的真实目的就是想要打秋风、占便宜罢了。

若是你不能急公好义、仗义疏财,资助大批钱粮给予建州女真等部渡过今年的粮荒,又如何能算是一位宽仁、慷慨的王者

然而,德庆皇帝身为一个统治者,尤其是一个好大喜功想要留名青史的统治者,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与臣子百姓们是完全不同的。

相较于实际利益,他更为重视这件事情的政治意义,尤其是自己的后世史书评价。

能够被周边少数民族共同推举为汗,这件事情对于汉人皇帝的历史地位提升实在是太大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称号、以及隋文帝杨坚的“圣人可汗”称号,皆是在史书之中大书特书、重墨描述。

若是德庆皇帝能被建州女真、漠南蒙古语朝鲜共同推举为汗,德庆皇帝在史书工笔之中岂不是就要与隋唐二朝的开国皇帝相并肩了

一时间,德庆皇帝不由是想入非非、心情激荡,哪怕是明知道这件事情只是建州女真等部的打秋风手段,也难以忍受它的诱惑。

不过,德庆皇帝终究还留有一些理智,却也知道明朝自身的钱粮状况也不过是勉强维持周转罢了,若是赵俊臣的农务改革今年不见有显著成效、再遇到几场天灾的话,只怕是明朝内部也会出现问题,说不定就会出现流民之乱,这也是德庆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事情。

这般情况下,德庆皇帝自然是心中犹豫、想法矛盾,既想要咬牙付出一部分实惠、接受建州女真等部的共同推举,又担心明朝自顾不暇、内部会出现问题。

于是,见到赵俊臣突然站出来说话之后,德庆皇帝并未阻止,一方面是想要听一听众位臣子的见解,另一方面也想要争取时间考虑利弊,就点头道:“哦赵爱卿反对此事说吧,朕也想听一听你的想法。”

赵俊臣表情严肃的大声说道:“陛下,臣认为,建州女真、漠南蒙古各部、以及朝鲜等共同推举您为昆都伦英明汗,固然是出于好心,但这件事情既是不合天规、也是不符人理陛下您是天子、是皇帝,乃是天授君权您的称号又岂能被几个周边部落所决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又岂是可汗的称号可比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难道我等臣子还能推举陛下您担任内阁首辅不成”

这个时候、这般场合,赵俊臣自然是不能当众说出“朝廷钱粮不足、无法给建州女真等部提供更多资助”这般自暴其短的言论,也不能当着各国使节的面前大肆宣扬“养虎为患”的意见,索性就直接质疑这件事情的正当性以示反对。

但这般道理,显然是无法说服绝大部分人。

像是程远道这般清流,对于这种宏大叙事一向是极感兴趣,毕竟他只需要张一张嘴巴就可以了,朝廷的钱粮周转并不需要他来操心,若是他能够在这件事情上出一份力,今后的史书工笔说不定也会记上一笔,对他而言自然是有利无弊。

于是,赵俊臣的话声刚落,程远道就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老臣认为赵阁臣所言才是真的不妥朝廷周边各部族共同推举您为昆都伦英明汗,这全是出于他们的一片敬佩之心,也正是一举解决边疆战事的大好机会,又岂能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就错过”

另一边,礼部尚书林维这个时候自然是站在程远道一边,毕竟德庆皇帝一旦是接受了“昆都伦英明汗”的称号,户部今后一段时间就会成为各大衙门的主角,一系列活动也大有油水可捞,也就跟着出列表态道:“陛下,臣也认为,为了百年之计,这般时候应该欣然接受后金、朝鲜、漠南蒙古等部的推举,不可让他们寒心,而且这也是向天下世人宣扬我大明强盛、陛下英明的大好机会。”

接着,那钱通也再次表态,道:“陛下,臣这些年来一直都留在后金,对于周边各部的想法也有些了解,就像是各位大臣所言一般,后金、朝鲜、漠南蒙古各部推举您为昆都伦英明汗全是出于一片忠孝之心,可汗的称号在草原上也是至尊无上,绝不会有任何降尊之意历史上像是唐太宗、隋文帝等人,也都是欣然接受了可汗的称号,所以这件事情也绝不是站不住脚的孤例。”

程远道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林维则是从一开始就坐歪了屁股,赵俊臣也懒得与他们争辩,只是冷笑看着钱通,道:“这位来自后金的钱使节你既然是拿唐太宗与隋文帝来举例,那就应该明白,唐太宗的称号乃是天可汗,隋文帝的称号则是圣人可汗,这两个称号的尊贵意义要远大于寻常的可汗称号,又岂是这个昆都伦英明汗可比若是陛下他接受了这个称号,岂不是表示我大明皇帝要弱于隋唐皇帝一头

更何况,我若是没记错的话,后金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就曾经有过昆都伦汗的称号,与你们推举陛下的昆都伦英明汗仅有两字之差而努尔哈赤当年曾是数次降于大明,陛下又岂能与他并肩”

说话之际,赵俊臣的心情竟然有些暗爽。

这些年来,赵俊臣一直都被人用“大义”、“规矩”、“祖法”之类的理由针对,如今赵俊臣也算是学习借用了,发现这种怼人的手段简直不要太好用,任何事情只需要高喊几句冠冕堂皇的口号就站于不败之地了。

动嘴皮子挑毛病果然是天下间最容易的事情。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程远道、林维、钱通等人果然是一时语塞、无法反驳。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让德庆皇帝下定决心的原因,并不只是赵俊臣的说法有道理当然德庆皇帝本人也确实是因为赵俊臣的说法觉得自己的可汗尊号有些低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绝大多数官员们的沉默不语。

百官们皆是明白朝廷目前的钱粮窘态,让他们平日里的油水都少了许多,这般情况下若是再拿出一部分实惠用以嘉奖建州女真等部,百官们的“日常福利”只怕还要一降再降,说不定还要再发生几次“以俸银换俸米”的事情,百官们平日里喊口号表忠心之际自然是无比积极,但若是只为了德庆皇帝的虚名就牺牲自己的实际利益,那就要敬谢不敏了。

所以,除了赵俊臣、程远道、林维等寥寥几人之外,绝大多数官员这个时候皆是没有表态。

而沉默不语,有时候就是一种表态。

见到百官们的这般态度,德庆皇帝心中有些不喜,但也终于是有了决定,缓缓道:“赵爱卿、程爱卿、林爱卿、还有钱使节的说法各有道理,既然如此的话,这件事情就再议吧。”

所谓“再议”,一方面是朝廷内部再次讨论究竟要不要接受建州女真各部所推举的尊号,另一方面却也是让建州女真与漠南蒙古、朝鲜等部再次进行讨论,要不要给德庆皇帝推举一个更加响亮一些的尊号。

这样一来,这件事情其实还留着一个尾巴,显然是德庆皇帝依然没有死心,若是建州女真等部今后真的拿出了“天可汗”、“圣人可汗”之类的响亮尊号,德庆皇帝只怕是就要从了。

但无论如何,赵俊臣的目标也同样达到了,至少是暂时拖住了德庆皇帝的决定,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因为德庆皇帝至始至终都没有收下钱通捧在头上的那面金牌,钱通见到德庆皇帝拒绝之后,也就直接把金牌收回到怀中,连连的摇头叹息。

但接下来,钱通也没有继续纠缠,反倒是再次拿出一份礼单,再次开口道:“既然陛下您心意已决,罪臣自然是不敢强求,返回后金之后,也会让他们再次商议新的尊号,只希望这个新的尊号到时候能让陛下满意,也不枉罪臣这些年来的奔走相劝

不过,后金这一次除了联合各部推举陛下您为昆都伦英明汗之外,还准备了丰厚的进贡礼品献给陛下,分别是百年以上年份的人参两百根、优质貂皮三百张、上好鹿茸五百支、金珠五百颗三尺高金玉佛像一尊、稀有白虎皮一张此外,还有一颗成人拳头大小的夜明珠,乃是后金历代相传的国宝,也是趁此机会献于陛下”

钱通所念的这份礼单,不仅是数量极多,任何一项礼品也都是异常贵重,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足以让在场所有官员都是目瞪口呆,就像是后金把自己的国库都搬了出来一般。

任谁也没想到,后金的贡礼竟是这般丰厚贵重

然而,还不等百官们的震惊稍落,漠南蒙古各部与朝鲜也纷纷献上了自己的贡礼,虽然不似建州女真一般惊人,但也同样是出乎意料的丰厚贵重。

但这绝不是一件好事。

众所周知,汉人王朝一向是自诩为天朝上国,接受周边各国的朝贡之后,往往都要翻倍返还的。

尤其是现在这般情况,德庆皇帝刚刚拒绝了建州女真各部的“恭顺之心”,自然是更加不能小气了。

与此同时,因为刚才那件事情的打岔,德庆皇帝对于钱通这个叛臣的杀心也已经是消失无踪了。

于是,德庆皇帝沉吟片刻后,缓缓道:“尔等各国的忠心与恭敬,朕都已经看到了今日的大典结束之后,朕会安排礼部、户部、与内承运库共同商议,重赏尔等各国的孝心”

听到“重赏”二字,钱通就知道自己此行的目标已经成功了大半,当即是领着众位使节再次向德庆皇帝行了大礼叩谢。

另一边,赵俊臣则是面沉似水。

这一次,显然是建州女真棋高一着,今日的种种情况也都在他们的计划之中

推举德庆皇帝为“昆都伦英明汗”只是第一步,若是不能利用区区一个虚名就捞到最多好处的话,那就再次给德庆皇帝献上大量的进贡礼品,让德庆皇帝抹不开面子,只好是加倍返还,照样是可以捞取极大的好处。

而且,德庆皇帝也知道仅凭内承运库的积蓄返还回馈建州女真等部的进贡必然是要大出血一番,所以就再次拉上了户部衙门,要让国库与內库一同承担这件事情的支出。

但偏偏,这般时候,赵俊臣已经没有立场与机会再次表态反对了

“算你们狠但事情还没完”

赵俊臣盯着钱通良久,心中暗暗想到。

赵俊臣从来都是占惯了便宜,也早就把国库钱粮视为是自己的禁脔,这个时候自然是绝对不愿意吃亏的

经过了德庆自夸、百官贺寿、以及各国使节觐见之后,这场大典终于是来到了第四个环节,这个是百官们最为关注的环节,那就是德庆皇帝封赏陕甘与河套之战的众位有功官员。

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的赫赫战功,按理说应该是赵俊臣的功劳最为显赫,不仅是一力主导了陕甘三边全歼蒙古联军的辉煌大胜,后续反攻河套地区的战事也是由赵俊臣奠定了基础。

然而,德庆皇帝封赏之际,却是首先封赏了还在陕甘三边主持大局的梁辅臣,不仅是给梁辅臣册封了“忠毅侯”的世袭爵位,还晋升梁辅臣为内阁次辅,另还有赏赐金银珍宝若干,就好似梁辅臣才是这一系列辉煌大胜的首功之臣。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显然是想要打压赵俊臣的影响力与崛起势头,所以才会刻意让梁辅臣压制赵俊臣一头。

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也是早有预料,并没有任何情绪激动。

但德庆皇帝也不敢做得太过分,封赏了梁辅臣之后,马上就宣布了封赏赵俊臣的旨意。

随着张德的一声宣旨,赵俊臣在百官瞩目之下,再一次的缓步出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241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