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

作者:我爱吃大肘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22章 暗搓搓夸奖

书名: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 作者:我爱吃大肘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当海鲜佳肴一一呈现于桌上后,龙三龙四以及张让都显得有些拘谨,站立于秦川身后。

然而,秦川却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他微笑着示意大家坐下。

“今日我们身处宫外,不必拘泥于宫中的那些繁文缛节,大家放松些,就像平常人一样用膳便是。”

尽管秦川的话语如此亲切随和,但龙三龙四和张让的心中仍是波澜起伏。

皇帝的宽容与体恤是难能可贵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真的忘却彼此的身份。

三人在秦川的目光下,小心翼翼地落坐,心中却都暗自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谦逊与恭敬。

三人缓缓坐下,目光不时地扫向秦川。

他们尽量让自己的举止显得得体,然而那份从骨子里透出的拘谨,却难以完全掩饰。

秦川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于是,他再次开口道:“大家别这么拘谨嘛,我们今日是出来放松的,随意些,吃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缓缓调整了自己的坐姿,让身体更加放松。

随着第一口食物的入口,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海鲜的味道竟然如此鲜美,更惊讶秦川的厨艺。

他们身为秦川的贴身侍卫,自然知道秦川的厨艺。

但他们不知道秦川居然还会做海鲜。

这些难道是在书中学的?

就在几人用膳的时候,秦川问起张让今日在淮安府的所见所闻,有没有发现官府欺压百姓的行为,或者是当地百姓可有什么冤屈没有。

张让闻言,放下手中的筷子,细细回想今日所见所闻,缓缓开口道:“回禀陛下,淮安府近年来因着海鲜罐头和鱼干的制作技艺精湛,远销各地,使得当地百姓生活日渐富足。此外,当地府衙在治理上也颇为得力,并未发现有欺压百姓,横征暴敛的行为。百姓们对官府的评价普遍较好,认为他们公正廉明。”

秦川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好。”秦川连声称赞道,“如此看来,淮安府还不错。”

龙三龙四也在一旁附和着点头。

.........

秦川在淮安府待了几天,发现当地的百姓过得不错,衣食无忧,街上的百姓笑容也变多了。

他漫步于熙熙攘攘的街道,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百姓忙碌而满足的身影。

在一家临海的小茶馆前,秦川停下了脚步。

茶馆内,茶香袅袅,几位老者正围坐一桌,品茶论道,脸上洋溢着和煦的笑容。

他信步走进,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当地特产的碧螺春,细细品味起来。

窗外,碧海蓝天,几条渔船划过,留下一道道涟漪。

船上的渔人哼着小调,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好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持茶杯,轻抿一口后,率先打破了沉默:“这位公子,看您气度非凡,身边又跟着几位壮士,莫非是远道而来的大商人,来此采买货物?”

秦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他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温和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老者。

“老丈言之差矣,我并非商人,只是一位游历四方的旅人,偶经此地,被茶香吸引,故而进来讨杯茶喝。”

老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是老朽眼拙了。”

“不过,公子虽非商人,但这份从容与气度,却非一般人所能及。不知公子可愿与我们这些老骨头聊聊天下大事,或是分享些旅途中的趣事?”

一位蓄着长须的老者,缓缓开口:“当今世道,虽有太平之象,但亦不乏暗流涌动,老朽以为,国家之强盛,不仅在于兵马之强盛,更在于民心之向背。若君主能体恤民情,广开言路,则百姓自然归心似箭,国家何愁不兴?”

秦川闻言,深以为然,他微微颔首,道:“老丈所言极是,朕……哦,不,在下亦深有同感。”

“治国之道,在于得民心,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方能国泰民安。”

另一位老者闻言,接过话茬:“公子所言甚是,民心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若要把握民心,首要在于公正无私,不偏不倚。无论是官员选拔,还是税赋征收,皆需公平公正,方能赢得百姓信任。此外,还需注重教化,提高百姓素质,让他们明辨是非,懂得忠孝仁义之道。”

秦川听后,心中暗自赞许。

随即对眼前几位老者的身份感到了一丝的兴趣。

他继续说道:“老丈所言极是,教化乃是国家之根本,只是,教化之事非一日之功啊。”

老者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坐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老者突然道:“说来也是奇妙,自从小皇帝去年掌权开始,真是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是啊,陛下英明神武,不仅平定了边疆的战乱,还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让咱们这些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另一位老者接过话茬,他的声音里满是激动。

秦川听着老者们的称赞,心中五味杂陈。

他微笑着,以一种谦逊的姿态插话道:“老丈们所言极是,陛下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只是,这太平盛世并非皇帝一人之功,而是举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老者们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公子言之有理,咱们这些百姓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也知道感恩戴德,陛下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我们自然要更加努力,不辜负这份恩情。”

秦川好奇三人的身份,便开口问道:“老丈们学识如此渊博,谈吐间尽显文雅,不知三位在淮安府担任何职?”

三位老者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蓄着长须的老者代表众人回答道:“公子谬赞了,我等不过是淮安府的一些老朽之人,承蒙乡亲们的抬爱,担任起了教习童生识文断字的职责。”

“虽无显赫官职,但能为乡梓的孩子们启蒙开智,亦是我等晚年的一大乐事。”

秦川闻言,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敬意。

“原来如此,老丈们真是令人敬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