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战国之东帝

作者:腊月青梅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二章 春耕时节

书名:战国之东帝 作者:腊月青梅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另一边,齐国已经自南向北陆续展开春耕

正值临淄春耕之际,田冀接受了大司田车子的建议,在临淄城外找了一块田,然后带着宫中禁卫,亲自在田里劳作了三日,以示对农事的重视。

操劳三日后,第四天一大早,田冀与鹖冠子一道,带着一批已经论下来的耕牛,前往秦谷,欲调动秦人积极耕种,并取信秦人。

秦谷。

田冀与鹖冠子下了车,被荀况等人迎入大厅。

礼毕。

田冀看着负责改造秦人的众人,问道:“诸卿,现在秦人的情况如何?”

荀况笑着应道:“大王,自从城墙修筑完成后,这些秦人上午在谷中修建水渠,开垦农田,下午则随诸子学习文字道理。经过两月的教导,现在这千余秦人中,识字上百的人已经超过一半,剩下的一半,大部分也能认识七十余字,即便有个别愚笨不堪的,也认识二十余字。”

田冀眼睛一亮。

他是知道的,如今的文字,可是比后世的简体字复杂多了,学习的难度也远超后世,数月之间,让一群目不识丁的莽夫识字上百,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着,田冀大喜道:“短短两月之间,能让千余目不识丁的秦人,有一半人识字上百,这也算是了不起的功勋啊。”

荀况一听,连忙谦虚道:“能有如此成绩,臣等不敢居功,此皆大王之力也。若非大王编写出易于教学的《三字经》与《千字文》,制作沙盘石刻,让秦人快速读写。

不然,臣等的教学也不会如此之快,且耗费甚少。”

田冀闻言笑了笑,然后问道:“贤卿,不知现在诸位是如何教学的,这教学方法能推广吗?”

荀况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收,看着齐王沉吟了一下,摇头道:“大王,这教学方法臣等还在探索中,推广起来,臣以为还需要再探究探究。”

“这是为何?”田冀一怔。

荀况叹道:“大王,这些秦人全都是壮汉,与稚子完全不同。而且,臣等为了快速让这些人识字,设下了一日识写一字的要求,凡是次日考核不通过者,罚五鞭。并打散了秦人的编制,每半月一考核,识字多者,担任秦人伍长、什长,并且每半月轮换。

并让伍长什长帮助落后的秦人,且采用连坐法,一人不合格,处罚全伍没晚饭吃,两人不合格,就全什没饭吃。

如此,恩威并施之下,这才调动秦人,促使秦人拼命的学习,相互帮助,这才有如今的成效。”

田冀听到这,点头叹道:“贤卿言之有理,这办法不能用在我齐人身上。”

“不过。”荀况此时又开口道:“大王,虽然鞭策的办法没有用,但是,臣等在秦人身上实验出来的,将类似文字归类汇总,然后触类旁通。文字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每人都携带一块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通过人名相互识字;相互帮扶以及根据个人天赋设置快慢不同的批次,以快带慢等等,都能有效促进百姓快速掌握一些文字。”

说到这,荀况略兴奋的道:“再加上大王提供的能长久使用的刻石,以及所有百姓很容易就能自己制作的沙盘,将来,推广文字,传播学问,都不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一人学会则推广至十人,十人会则推广百人,从国都向各都,从各都到各县,甚至数十年以后推广到各乡各村。

或许不用百年的功夫,齐国之中恐怕就很少有人会不识字了。”

此时,荀况满脸的憧憬道:“百年后,齐国就将成为人人懂礼仪知廉耻的国家,也将成为天下士人向往的中心,无数的齐人走出齐国,无数各国的百姓进入齐国,如此,天下必将归齐矣。”

说罢,荀况崇敬的看着齐王,拱手行礼道:“大王,上古圣王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大王却有可能将这事做成。若是齐国真的能做到这一步,那大王的功绩,就将超越上古三皇五帝了。”

田冀听着荀况的话,心中颇为不以为然。

百年后,这就太长久了。

他知道在后世,太祖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就只用了十年,就通过扫盲运动让国中五分之一的百姓,过亿人口能正常读书看报。

虽然现在齐国的条件不如后世,但是绝对用不了一百年,绝对能在他有生之年完成齐国扫盲。

这种能流芳万世成圣不朽的功劳,难道还留给自己儿孙?

想着,田冀笑了笑,然后看着荀况鼓励道:“好好好,还请贤卿继续努力,尽快探索出一条让所有百姓都适合的,能快速识字的办法。

不久的将来,寡人正式向国中推广的时候,这件大事就交给荀卿你来主持。”

荀况一听齐王许诺,将推广学问的大事交给自己,不禁热血一涌。

当年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而他若是借齐王之力,那他门下的弟子会有多少人?

绝对不少于三万!

真能推广开来···就像孟子说的,舜也是人,我也是人,凭什么舜能做到的事,我就做不到。

孔子门人弟子不过才三千···

那他在天下的地位将会超越孔子!

想着,荀况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拱手应道:“是,大王。”

说完这事后,田冀又问道:“贤卿,此地的田亩可曾统计出来?”

荀况见齐王说起今天的事情,立即应道:“回大王,经过秦人一个冬天的努力,共开荒土地三百顷,加上原有的土地,一共有土地六百余顷。”

“六百余顷。”田冀皱眉道:“秦人有千余人,每人一百亩地就不够分了。”

荀况应道:“大王,虽然每人种一百亩地不够,但是,每个秦人种五十亩地就绰绰有余。而且,正常一个丁壮想要耕种一百亩地,就必要让妻子儿女一起帮忙耕种才行,现在所有的秦人都是独自一人,若是耕种一百亩地,那就太难了。

而五十亩地,还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五十亩地···”田冀沉吟了一下,立即在心中盘算起来。

齐国土地平均产量为两石半,五十亩地一年就能收获一百二十五石粮食,寡人再收十分之一的税,再扣除秦人一年的口粮,也就说一个秦人每年能收获八十二石粮食。

现在齐国粮价已经恢复正常,为十五钱一石,秦人耕作三年,总共能获得三千七百余钱。而现在的金价约为三千钱左右,也就是说,秦人耕作三年,不换新衣不生病的话,能积攒一金多的钱财。

如此,就将秦人的赎身钱定为一金,这样既能让秦人有个盼头,调动秦人努力为寡人耕种,还能让秦人有足够的钱财置办一件新衣,带着一笔钱财回秦国。

想着,田冀满意的点了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