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644英雄志

作者:韭菜东南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章 占卜

书名:1644英雄志 作者:韭菜东南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面对乔元柱所说,高杰终于是撕下了面具,他向乔元柱冷眼:「乔先生,你贵为总督府赞画,自然不会知道,自从汝州败退以来,我骑兵营无战马,无辎重,无粮无饷,兄弟们苦不堪言,也就是看我这张脸,兄弟们还能勉强支持我,但他们为什么跟着我?不就为吃上饭、穿上衣嘛,如果不能喂饱他们,保证他们的衣食,他们又怎会一直听命与我?乔先生,延安没有马也没有粮,你让我高杰怎么办?难道就看着兄弟们饿死吗?没有钱粮,他们要做什么事情,我怕也是管不了了!」

明着喊先生,但其实这番话说的相当强硬。

同时也直接指出,如果拿不到战马和粮食,他就控制不住手下的军士,如果军士哗变,擅自攻击榆林军,他作为主将也没有办法。

说话间,高杰身后的军士都对榆林军怒目而视,胡茂祯和李成栋二人,更已经是握住了腰间的刀柄。

榆林军众人自然也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同样对高杰等人怒目而视。

不远处,武尚忠的率领一百骑兵已经悄悄来到,但是发生冲突,他们立刻就会冲上来救援尤振武。

双方相互仇视,一场内讧火并,随时都可能发生。

尤振武却平静,他缓缓道:「我等同为秦军,应同仇敌忾,守望相助,若有多余的粮草和兵马,施于友军,原本也是分内之义,只是,榆林地处边陲,地最瘠,饷最乏,比起延安,战马和粮草,更难得到补充,现在闯贼破了潼关,西安危在旦夕,以后榆林再想得到粮饷,怕就是更难了,今日榆林军的车马看起来虽然多,但却是榆林军今后一年甚至是数年的口粮和补给,如果平均到每月每日,又能有多少呢?怕是杯水车薪,根本够也不够。所以,高副镇所求的粮食,我榆林军实在拿不出。就如高总镇所说,战马是武人的命,原本也是不能拿的,不过高总镇既然提出来了,身为袍泽,岂能视而不见?」转身看李承芳:「李先生,卸鞍村之战,我军缴获多少战马?」

「三百九十六匹。」李承芳回答。

「那就给高副镇两百匹吧。」说完,尤振武转身回来,目光看高杰:「这已经是榆林镇能力之极限了,不知道高副镇意下如何?」

高杰不说话。只是冷笑。

他身后的胡茂祯李成栋都露出怒意。

显然,他们对这个数字是不满意的,只两百匹马,粮食一粒没有,不到他们要求的四分之一,他们岂能甘心?

「高杰。」乔元柱道:「两百马,已经是卸鞍村缴获的一半了,尤振武诚意如此,你还不满意?」

高杰叹:「不是我不满意,是怕我手下的这帮弟兄不答应啊。实话讲吧,没有粮没有饷,兄弟们一个个都跟饿鬼似的,看到粮食,眼都绿了。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粮车经过,他们不甘心啊……」

「这么说,你是要执意为难榆林军了?」乔元柱沉下脸。

高杰道:「乔先生,我骑兵营也是秦军的一员啊,榆林军有战马有粮食,我们难道不应该有吗?没有粮草,我又如何坚守延安?」

「应该,但应该自己从战场缴获,而不是强逼友军。高杰,我愿意随你去见榆林知府,也愿意过黄河,往山西为你筹粮,但求你大局为重,不要横生枝节。」乔元柱已经是恳求。

高杰摇头冷笑:「乔先生,如果能要来钱粮,我高杰何必麻烦你?」

见高杰如此,众人知道,今日怕是不能轻过,说不得真要兵刃相向了……

榆林军上下,所有人都看向尤振武,只等他眼色或者是命令。

尤振武却依然冷静,脸上没有丝毫的愠色,目光看向高杰身后一人,忽然问道:「李游击,听闻你汝州战时,奋不顾身,亲率步卒,冲破闯军

的三重大阵,杀敌众多?」

李成栋冷冷,目光看向尤振武:「那当然,我之游击,都是一刀一枪、一场一场硬拼出来的,可不是一两小胜,取巧所得。」

「英雄也!」不理会李成栋言中的讽刺,尤振武反倒是抱拳行一礼,然后说道:「汝州之战,我军大败,尤其是担任中军的高副镇,麾下士卒战死二三,逃散二三,最后收拢的兵马,只有三成不到,可谓是惨烈非常。所有在汝州血战的将士,都是英雄,我尤振武最敬英雄,张禄,传我命令,令火铳兵对空鸣铳,向牺牲的兄弟以示敬意。」qδ

「是!」

张禄立刻去传令,口中呼喊:「总镇有令,火铳兵对空鸣铳,向战死在汝州的兄弟致敬~~」

因为之前就有命令,圆阵中的火铳手都已经准备妥当,听到命令,立刻举铳向天,以小队为单位,开始对天鸣铳。

砰砰砰砰。

一时火铳鸣放之声密集如雨。

一队落,一队起,铳鸣之声始终连绵不绝。

足足放了四分之一炷香,方才是停止。

榆林军圆阵的上方,升起了一股股的白烟,最后凝结成团,将整个圆阵的上方都包裹住了……

高杰等人色变了。

因为他们原本以为,榆林军不过千人,以他们的军力,轻松可以拿捏,因此他们才会狮子大开口,向榆林军索要一半的马匹和粮食,但万万想不到,榆林军中竟然有这么多的火铳,以他们的经验,大略可以判断,榆林军最少有四百杆的火铳,如果双方真的撕破了脸,他们试图强攻,面对这四五百杆的火铳,他们是绝对占不到便宜的。

是有四五百杆吗?当然不是,只不过自生火铳加上纸包弹,装弹速度快,一百多杆的自生火铳连续击发,竟有旧式火铳四五百杆的威势。

一片静寂,高杰等人都被震住了,李成栋和胡茂祯也没有了刚才的傲气和杀机,榆林军这边却是信心倍增,现场气氛为之一变……

忽然有一人说道:「如果妾猜的不错,就应该就是尤少总镇打造的自生火铳吧?」

却是邢氏,她一直静静站在高杰身边,不言不语,这时忽然说话了。

尤振武看向她,抱拳:「正是。」

「好铳,比起白广恩那些没用的烧火棍,听起来可是厉害多了。」邢氏笑。

邢氏本来就美,这一笑就更是妩媚动人。

因为她的笑,现场紧张的气氛,好像缓解了不少。

「早就听说尤少总镇年少有为,才智非凡,原本妾还有点不信,想尤少总镇毕竟年轻,怎么可能懂这么多?但今日亲见了少总镇,妾方才是开了眼界,少总镇弘毅英武,年少沉稳,果然和传说中一样。」邢氏笑着向尤振武行了一个万福。

尤振武回礼:「不敢,夫人过誉了,我就是后生一个,若说英武,连高副镇的后背也望不见啊。」

「当家的,」邢氏转头看高杰:「榆林军和咱延安接壤相连,形同一体,少总镇父亲战死,又护着督师的棺车,凡此种种,咱不能援手,但总不能再为难,妾以为,就让少总镇过去吧。至于粮食,总还可以从别处再想办法。」

高杰哼了一声不说话,但看他的样子,显然已经不再坚持了。

尤振武微微松口气,不管怎样,他都万万不愿意和高杰发生冲突,高杰愿意高抬贵手,对榆林军延安军都是益事。

不止尤振武,榆林军上下也都微松一口气,李成栋和胡茂祯他们虽然有些不甘,但见榆林军火器众多,邢氏又已经说话,他们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邢氏再看尤振武:「不过还要请少总镇帮一个小忙,不知道少总镇可愿意?」

「夫人讲。」

「听闻少总镇精通占卜之术,早几个月之前,就已经预测河南大雨,不知道是不是啊?」

「不敢,只是略知一二。」

「那可否为我们当家的,卜上一卦呢?」邢氏说。

高杰轻咳两声。

邢氏回头看她:「你咳嗽我也要问。少总镇谋略出众,气度非凡,卦术也必然高明,有他在,何必找那些无用的江湖术士呢?」

高杰不吱声了,只微露出苦笑,任他桀骜不逊,在邢氏面前,却也没有丝毫的脾气。

李成栋胡茂祯等人已经见怪不怪,榆林军上下却是微微惊奇,心说堂堂高杰,也怕婆姨吗?

「少总镇占卜,用何物啊?」邢氏问。

「只看八字。」

「好,取笔来。」邢氏道。

很快,有人奉上笔墨,邢氏将高杰的八字,清清楚楚的写了,然后呈给尤振武。

这中间,除了高杰之外,其他人都退到十步之外。

占卜乃个人隐私,容不得他人旁听。

「不知夫人要算什么?」尤振武问。

「当然是算未来之运。」

尤振武装模作样的掐算了一会,然后在邢氏殷切目光中,假装震惊的说道:「高副镇前途不可限量啊,但是稳当前进,必有封侯之赏。」

邢氏大喜:「真的吗?」

高杰却冷笑:「封侯?尤总镇,你不是戏言吧?」

封侯岂是容易?

大明朝除了开国之初和靖难之役,这百十年,只有一个王阳明被封了伯,他一介武夫,岂能有那样的时运?

「这八字所推,岂能戏言,岂敢戏言?半年之内,高副镇定变成总镇,先往山西,再往东南……恩,高副镇利在东南,当有贵人相扶,但使用力,一年之后,就会荣华富贵。」尤振武道。

邢氏聪明有见识,她第一眼见到尤振武,就认定尤振武非是常人,刚刚尤振武不漏声色的显出榆林军火器之威,令延安军再不敢妄动,她对自己的看法就更是确定了,现在听尤振武这么说,她忍不住满脸喜色,抬头看高杰:「当家的,你听见没有?」

高杰却冷冷:「听见了。如果真成了,我高杰谢他一生。如果不成,哼哼。」

尤振武的脸色忽然又沉下,很郑重的说道:「但副镇命中亦有忌讳。」

「忌讳在哪?」邢氏忙问。

「遇睢不利,逢睢莫入!」尤振武清楚回答。

历史上,高杰就是死在睢州,被许定国所害,其实就当日情况,高杰完全不必亲自去睢州,事前有人劝告,入睢州时,亦有人提醒,但高杰高傲自大,以为许定国一条老狗,没有胆子害他,因此只带了一百人,就入了睢州,最后死于许定国之手。

而随着高杰的身死,高杰集团土崩瓦解,史可法谋划许久的北伐大业,也付之东流。

这一世,为了预防最坏的情况,尤振武趁机提醒高杰。

「千万要记住,不然会有性命之忧。」尤振武道。

「睢……」邢氏连连点头,记住了。

尤振武又顺着历史的脉络,说了一些,邢氏一一点头,都记在心里了,完后对尤振武一个万福,深深感谢。

尤振武回礼,心说历史记载果然不错,邢氏不但貌美,而且聪明有见识,善于因势利导,高杰能从一个流贼混混变成南明四镇,邢氏在幕后一定没少出谋划策。

「谢尤总镇。」邢氏行礼。

接着,尤振武令武尚忠点出两百战马,交予高杰。

武尚忠有些舍不得,但还是点齐了两百战

马,牵到了军前。

李成栋胡茂祯等人检验战马,见榆林军并没有拿驮马充数,勉强还算满意。

「尤总镇一路顺风。」

高杰阴沉着脸,不太高兴的领着邢氏走了,李成栋胡茂祯等人跟上,很快的,挡在前方和左右的延安兵都顺着官道离开,返回延安城。

危机解除,榆林军上下都是长松了一口气,尤振武却不敢大意,令全军加速通过延安,以免高杰变卦反悔。

翟去病追上来:「哥,你和那邢氏说了什么?」

「我说,高杰是封侯之命。」

翟去病笑:「哈哈,这么就骗过她了?女人就是喜欢好听的。」

「我没有骗她。」尤振武叹息道:「高杰说不定真能被封侯。」

翟去病惊讶:「怎么会?难不成他能灭了李自成吗?」

----大明封侯,必须是天一般的功绩,翟去病现在能想到的,只能是诛灭李自成。

尤振武看前方,心说十个高杰怕也不是李自成的对手,高杰能封侯,不是战功,不过是拥立之功而已,想到此,他不禁又忧虑起来,虽然他立志坚守榆林,但孙传庭和杨轩的命运,却让他感到了一丝丝的恐惧。

历史的车轮,是否不可以改变?

哪怕他改变了其中的一个细节。

但依然不能改变碾压的方向?

西安之后,榆林要如何坚守到底?以榆林区区千余兵,有没有可能改变甲申之变的走向?继而改变全天下人的命运呢?

「今日便宜了他。」

「妾以为未必,尤振武虽然年少,但弘毅沉稳,非一般人物,他榆林军亦非弱者,今日若起了冲突,咱们未必能占到便宜,不如顺水推舟。再者,他能预测河南大雨,还能从潼关救出孙督,这样的高人,你何必于他为难?」

「你这么为他说话,该不是看上他了吧?」

「怎么,你吃醋了?」邢氏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