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叫我大善人

作者:亭台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卷 第44章 善名远播

书名:叫我大善人 作者:亭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4

金玉阁就在东市,离泰和坊不远,没一会袁小狗就带人抬着一个大箱子回来了。

那女子见凌晨真给的起钱,隐晦的望了一眼那对坠子后,依依不舍的出门离去了。

门外早有一辆豪华马车等待,十几个护卫守在一旁,女子坐进马车后,表情略微有些失望。

于师的手艺闻名于世,他打出的首饰在京中女子圈一向备受追捧,如今偶然间得遇收官之作,却不想被那人得去。

虽然也摆了他一道,但终究是有些遗憾。

“什么人?站住!”

“我家少爷有物奉与小姐!”

听到车外喧嚷,她疑惑的叫侍女掀起帘子,见是方才那人的随从,心下又升起一股得意,笑着招手,让袁小狗走近前来。

“怎么?你家少爷还要当街拦住打我不成?”

袁小狗不卑不亢的双手奉上一个盒子说道:“我家少爷说了,君子不夺人所好,况且方才那对坠子,本就有两副,另一副就收藏在家中。他观小姐确实心爱,便命小人赠与小姐,只求小姐告留芳名。”

那女子莞尔一笑,命侍卫收下,帘子重新放了下来。

“告诉你家少爷,妾姓杜,薄名一个姑字。对了,可否告知你家少爷名讳?”

“凌晨。”

“知道了,替我向他道一句,多谢了~”

说罢,马车便在护卫的拥簇下哒哒离去。

袁小狗刚回到金玉阁的门口,凌晨便一脸焦急走上前来:“怎么样?打听到她叫什么了吗?”

“打听到了,叫杜姑。”

“杜姑?”凌晨一脸懵逼的喃喃道:

“丫指定是外地人,北海府就临淄杜家一家望族,他家我熟,没这号人。你去,给牙行的吴田、府衙的陈契还有闫大傻子都通知一遍,一有此人消息,立刻前来告知我!”

“是。”

刘凝望着袁小狗匆匆离去的背影,将手中那款一模一样的金滴雨露递到芸香手上,有些担忧的对凌晨说道:

“莫要惹事,那女子一看就是高门望族出来的,不要因为些许小事染上麻烦。”

“嗯,我知道,但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你放心,我不会跟一个女子动真格的,但这场子必须找回来,不然我还怎么在大魏混!”

在已经行远的马车里,那女子从侍女打开的盒子里取出坠子,拿在手里仔细打量了一会,又想起方才的事,不禁笑出了声:

“噗~原来让姑姑又夸又骂的那个小官,就是他啊……”

——

凌晨不开心,很不开心。

因为他动用了所有的人脉,也没有查到那个讨厌的小娘皮是谁,家住哪里。对方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整个北海府找不到任何有关于她的蛛丝马迹。

看来以后还是得低调做人,大魏能收拾自己的人不要太多,一个太学里的普通大叔就把他折腾的够呛,现在随便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娘们,竟然也把自己玩的团团转。

真不敢想象朝堂上的那帮老狐狸得有多阴险难缠。

更别说把那些老狐狸治的服服帖帖的太后了。

外面的世界果然还是太危险了,留在北海府是对的。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只有钟婷占两样”,凌晨还在郁闷中呢,府衙又来找他了。

按理讲,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官了,政务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干涉,但文宣还是把他召集到了郡尉署,叫他拿上郡尉印信,带上威戎军去北海治下各个郡县乡镇巡逻,因为最近北海府又冒出了不少流寇。

谁叫他收拾黑恶势力有经验呢~

如今的北海府虽说还没有达到路不拾遗的文明程度,但也是家有余庆,户有存粮。从凌记粮铺各地分部反应上来的情况看,最起码吃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怎么也不会沦落到去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老百姓的诉求其实很简单,能填饱肚子活下去,就行了。

能不被欺负,有尊严的活着,就更好了。

那么这个时候出现的流寇,就只能是外地来的了。

是的,晋国又又又又又挥师北上了,开启了第N次北伐。

身处乱世,真的是一刻都不得安宁,这些统治者不是你征我就是我讨他,反正只要一有空就打仗,好像不打仗就跟没喝到大力一样,浑森难受!

晋国过去的北伐都是固定在“襄阳——南阳”、“江夏——汝南”、“徽州——寿春”这三条线路。这次却一改往常的出兵方向,朝着北海府南边的广陵府来了!不过这次人数不多,只有3万人入侵魏境,还没凌晨上次在辽东玩的大。

领头的叫司马如慧,晋国皇室成员,临安郡王,姑苏太守。

这个时期的人好像都喜欢起一些带有佛教色彩的名字,像什么司马如慧呀~独孤伽罗呀~长孙无忌呀~等等等等……

他司什么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货是个王爷。

触发了奇怪羁绊的凌晨,不禁从内心生出偷偷南下,把这货绑来送给高弘献献殷情的心思。毕竟能得到府尹大人的赏识,以后在北海府也能扎的更稳不是?

再说了,把这家伙绑了送到京城,太后还会撸自己的官吗?嘿嘿~她得给个更大的官才行!

谁不想进步呢?

但他的小心思早就被文宣一眼洞穿了,三令五申,严禁他率兵南下!只许在北海府境内活动。

文宣是好心,晋军可不像高句丽军队,组织性不强,只以残忍凶狠闻名。他们有着严格的军纪、高效的制度和坚定的信仰,并且配合默契、经验丰富,是真正的战争机器。

凌晨这样的优秀后辈,应该在长辈的带领下多加历练,再沉淀上几年,才有能力、有资格和这样的对手交锋。

他是真把凌晨当成自家子侄培养,怕他刚过易折。

从广陵府流窜过来的那些流寇,他们祸害人的手法太业余了,威戎军里随便拎出一个青龙寨的老人,都能当他们祖宗。三两下解决完这些人后,凌晨就没事干了。

回去北海府吧~指不定又有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安排给自己呢!思来想去,凌晨决定带着威戎军给北海府的父老乡亲们做点贡献,整整境内稀烂的基建。

平整官道,修建桥梁,帮助孤寡老人修缮房屋院墙,盖义塾招募落魄书生教学,让有兴趣的孩子读书识字,给寡妇挑水,帮赤脚郎中采药,查访治下的民生百态。

南拒海夷、北复辽东、两厥名王的被贬庶人凌晨,带着他的那支谜一样的威戎军,每天就在做这些事情。

高弘作为北海府长官,对于凌晨这种不安定分子,怎么可能不关注?只是他的身份不便与凌晨直接接触,只能通过下属了解。

以前是通过徐枣,现在是通过文宣。

“他每天都在修桥补路,义行善事?”

府衙中堂里灯火通明,高弘坐在上首椅子上,看着手里的纸向坐在下首的文宣发问。

“是,这孩子……下官看不透。”

高弘苍老的面容上也浮现出疑惑之色,放下纸张后,他捋着胡须摇头叹道:

“对敌人暴虐狠毒,对百姓如子事亲,这世上竟真有这样爱憎分明的人……他的确不适合朝堂。”

文宣罕见的浮现一丝忧色:“可太后的意思……”

高弘闻言,也是一阵沉默。

如今的天下,比之过往更加征伐频频,将一柄锋利快刀束之高阁,是不可能的事。

高弘和文宣也意识到了,神州华夏持续了两百年的混乱局面很可能就要结束了,黎庶苍生早就厌倦了连年征战,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统一的生存环境。

眼下,各方势力无不竭力用兵,力求一统寰宇,立万世之业,复秦汉之兴。

那些有能力的年轻人,不管愿不愿意,都被会卷进这辆历史的车轮里,或是被残忍绞杀,消散如烟。或是杀出一条枯骨铸就的王侯路。

而凌晨,就是这些年轻人里最耀眼的那几颗之一。

但是,一个人的军事成就越大,他面临的政治压力也就越深,从来太平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更何况,他才不满20岁!

试问二三十年后,如今的掌权者都不在了,到那时,大魏朝廷里还有谁能压得住他?

高弘和文宣身处高位,自然思虑深远,他们考虑的是政治问题,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产物。

看不清五年内的局势走向,你连金銮殿的门都踏不进去。能算准十年后的权力分布,你就能和衮衮诸公在太后面前吵架了。

当然了,他们考虑事情的前提,还是以凡人的角度出发,所以要深谋远虑,步步为营,一步三算。

因为落子无悔。

而且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但凌晨又不是普通玩家,你是下象棋的,我是下万宁象棋的,大家根本就不是一个赛道的玩家。

哪怕你是胡荣华、王天一,手中的棋子也无非就是车马相士将炮卒。

我界河以内全是車,你玩个蛋!

心情好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心情不好,你说你是什么?

现在的凌晨心情就挺好,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和平凡的百姓混在一起,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喜他们所喜,悲他们所悲。为他们解决困难,和他们一起劳作,完全融入到了人民群众中。

整个大魏,整个天下都知道北海府有个大傻……大善人,用自己的钱给百姓谋福祉,乐善好施,平易近人,贤名远播。

呃…当然了,高句丽境内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不过瑕不掩瑜,问题不大。

凌大善人不光为百姓排忧解难,还在官员和百姓之中斡旋他们的关系,使得这些官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减轻了不少。整个北海府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经济繁荣,道路畅通,成为大魏治下比京师府还要安全、繁华的乐土。

你还挑不出一点毛病,因为他每干一件事,都会把“高府尹”挂在嘴边:虽然今天给你家送粮食的是我,但我是受高府尹所托。明天我会给他家修牛棚,也是高府尹让我这么干的。

大魏和晋国目前实行的区域划分制度是府——郡——县——镇(乡)——村。

而府尹,是一府之地的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军政一把抓,只有税收是由朝廷控制的。

地方军队,比如北海府兵,是由郡尉统领,听命于府尹,除非府尹扯旗造反,否则郡尉要无条件遵从府尹的命令。

府兵招募由兵部申请,中书省、门下省合议,户部拨款,尚书省下令并监督执行,规定府兵人数不能超过5万。最近这两年虽然有些小变动,不过随着辽东光复、内乱平定,那些超出规定的州府都已经乖乖把人数裁回去了。

目前只有晋阳府和辽东府的府兵人数超过规定,是得到朝廷许可的。

而京师府又与其他州府不同,京畿重地,除了本身就有5万府兵外,还有十二卫禁军、卫尉部队、京城卫戍军,以及拱卫皇宫的御林军。

林林总总加起来有20万人。

这20万精锐,才是大魏坐拥中原、虎视天下的真正底牌。

所以说,高弘就是北海府的半个土皇帝,除了郡尉、郡丞和度支司北海分部的员外郎他动不了之外,其他人他都可以决定任用或者罢免,不过要给吏部写清楚缘由。

因为郡尉、郡丞的官级是中中,直属吏部,他管不着。度支司的员外郎官级是中下,直属户部,他也鞭长莫及。

大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将官员按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划分为九个级别。

这玩意是曹丕和陈群捣鼓出来的,独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科举制之后诞生的那种“一品大员”、“九品芝麻官”并非同一种制度,不过也很好理解,凡是官级带“上”的,见到先给他磕一个,错不了。

这就是凌晨如此卖力的把高弘挂在嘴边的真正原因。

借高弘的鸡,生自己的蛋。

毕竟高府尹人虽然好,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平日里真见不到,也不知道他长啥样。

但凌大善人可是天天能看到,越看越俊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