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作者:文屹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57章 被打了还不敢喊痛

书名: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作者:文屹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04

两个霓虹人不敢睁开眼。等周围彻底安静下来,才相互搀扶着站起来,哆哆嗦嗦往回走。

路上的人看到他们都躲。

他们也不敢靠近别人,如过街老鼠一样战战兢兢贴着街边走,到了宾馆,才想起来打电话报警。

片警来录口供。

这两个人一身酒气和尿骚味,而且对行凶者的长相一无所知,甚至连对方是中国人还是霓虹人都产生了分歧。

一会儿说自己是第一次来中国,没有跟任何人结仇,一会儿又说可能是想要调戏女人所以才会被打。

霓虹醉汉是出了名的变态,也不是做不出把对方的头发剃了装在口袋里的事情。

这会儿酒醒了,他们又后悔,所以想讹人。

就连翻译都错乱了。

警察气得不行,对翻译说:“替我警告他们,再敢报假警,浪费警力,就让他们感受一下中国司法的严肃性!!真是浪费警力,无聊至极。”

这两人也彻底老实了。

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山崎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对昨晚的同伴说:“话说,我觉得昨晚上那个说霓虹语人的声音很像程时呢。”

就连那冷冷的语气都很像。

同伴嗤笑了一声:“你肯定是喝醉了。他怎么可能说霓虹语。我们不是调查过他的背景资料吗?他连高中都没上完。又没去过霓虹,也没跟霓虹人打过交道,去哪里学?!”

山崎点头:“说得也是呢。”

-----

程时一个人对抗霓虹企业和WIPO的诘难,并逼着他们当场道歉的事情次日就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

主要是一来上面觉得解气,所以要大肆宣传鼓舞人心,二来,也是有心鼓励高新技术自研,所以把程时推出来作为典范。

程时陈述自己机床性能优于西地株市会社的机床事情虽然并没有当场证明,但是却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

大家苦于霓虹产品的修理和维护费用太高久已。

所以打电话来询问机床的人很多。

程时一律回复请他们再等等。

研发成功到批量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更需要花大量的精神和金钱。

毕竟要求流水化作业的产品要达到他精雕细琢做出来的效果,就必须把各个环节的标准制定好,让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不受或者少受操作者的影响。

还有不少企业从西地株式会社那边转来找程时下零件加工订单。

这种宣传远比任何广告的效果要好。

程时的厂子比以前更忙碌了。

程时开始着手自研四代机床的批量生产问题。

之前研发的时候遇见的很多头疼问题,到了批量化生产的时候又出来了。

孙敏之听说了这件事,比她自己考了满分还开心,打电话来祝贺程时。

程时抓紧机会跟她诉苦说国产的芯片,CPU,内存和硬盘的问题大大制约了他的机床批量化生产。

孙敏之说:“我已经在努力学习了,也跟我爸爸和爷爷讲了。他们说鼓励我往这方面去。他们也在关注这些问题。”

程时说:“有先进的芯片和元件,我能造出更先进的机床,什么飞机,军舰的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的关键部件加工都可以解决。”

孙敏之:“好,我去跟他们说。”

程时挂了电话。

他可以肯定,孙敏之跟家里这么说以后,那两个首长肯定是会更重视。

人嘛,都是有需求才有动力。

-----

于大东每个星期要来程时家蹭一次饭。

而且自从上次他送了蔡爱萍金项链以后,就改口叫蔡爱萍“蔡妈妈”。

但是他叫程永进还是叫程叔叔。所以有点乱。

程时调侃他:“也是难为你了。明明宾馆里的山珍海味多,工地和舞厅都也忙得要死,你还非要大老远的跑来吃饭。”

关键于大东个子大,吃得多。

他不来,每顿都剩。

他一来,跟狂风过境一样,不管蔡爱萍做再多饭菜,都能被吃的干干净净。

然后程时就会吃不饱,要跟于大东抢饭菜,真是好无奈。

于大东:“嘿嘿,我总觉得外面的饭,没有家里的好吃。”

程时知道他只是渴望家的温暖,也没再说什么了。

于大东一向是气氛组的,吃饭的时候跟蔡爱萍他们讲酒店和工地上遇见的有趣事。

“我们新买了个机械厂做的面条机,那东西还挺好用的,把面饼放进去就直接压成面条出来,还能调节宽细厚薄,后厨有了它省事多了。”

机械厂的手动面条机图纸就改了七八遍,每一次都拿给程时看。

程时看在他们难得这么努力的份上,也耐心帮他们改。

做成样机后,程时试用了一下,又提出了改进意见,改了两版才批量生产。

蒋郁东帮忙他们放到百货公司去卖,销量还不错。

一台能挣几百块。

小型粮食粉碎脱壳机也快做好了,想必销量也不会差。

笑容回到了每个人脸上,

机械厂的活力和希望也回来了。

周新生抓住机会把全面改制的事情提上日程。

这一次大家对改制没有那么大抵触了。

于大东:“我领到身份证了。”

程时接过看了看,惊叹这个身份证竟然跟于大东重生前的一代身份证一模一样。

第一代身份证虽然从1984年就开始试点,但是到1991年,也就是今年才都开始大规模发放。

而且是从城镇往农村发。

现在很多偏远农村还没发到。

这会儿的身份证只是一张卡片上贴着相片,然后盖钢印过塑,比图书馆的借书证强不到哪里去,想伪造很容易。

几年后身份证上才加上新防伪技术,全息透视塑封套。

程时一家的身份证还没去领。

有单位的,要是单位比较大,都是单位派出所一起去领了回来发放。

程时他们这种民营小企业,就只能自己去领了。

于大东跟个小喇叭一样接着叭叭:“蔡妈妈,你是不知道。自从时哥打败那群霓虹国人以后。我们宾馆里面经常都有外国人来。红黑白,什么颜色的人都有。长毛的不长毛的都有。”

蔡爱萍嗔怪地看着他:“怎么跟点猪仔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