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烹程万里

作者:空谷流韵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十四章 冯啸的秘密

书名:烹程万里 作者:空谷流韵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0:59

翌日,穆宁秋像寻常商贾那样,在钱江各处码头与水关细细兜了一天,回到客栈时,暮光已至。

伙计殷勤地拎出一只竹篓:“爷,这是‘哙活鸭’的樊大娘亲自送来的,说谢谢你昨日帮衬了她们。里头都是些我们钱州的土仪,除了酱货,还有茶叶啥的,封装得当,爷一路带回北边,不成问题。”

“哦,知道了。”穆宁秋接过竹篓,往内院自己的客房走。

江南梅雨季与头伏之间,有短暂的三四天,不算闷热难耐,月华初现的时辰,最是凉爽宜人。

穆宁秋沐浴完毕,坐到熏了艾叶驱蚊的窗下,一面喝着客栈的凉饮子,一面把玩自己的匕首。

昨日,酱货店风波初静后,冯啸立刻感激而歉疚地向穆宁秋提出,自己去钱州城最好的刀剑铺子,选一把新的短刃,补偿给他。

穆宁秋明确表示不必,白刃既是他们这些商贾拿来防身的,刺活人与剖死鼠,本无分别。

冯啸也不再絮叨,只将那匕首,又是冲井水,又是浇白酒,末了还拿老虎钳夹着,伸进灶火里烤了少顷,才将它还给候在院里的穆宁秋。

穆宁秋佯作松泛地问一句,怎地不惧死物的污秽腥臭。

冯啸答得爽快:从小就对蛇虫八脚、兔子田鼠的好奇,玩久了便如杀鱼宰鸡般习以为常。

穆宁秋离了饭铺后,静静走了一阵,心事又缠缠绕绕起来。

一忽儿思忖,母亲说樊都尉是个狠角色,所以他的这个女儿,便随了他的作派吗?

一忽儿反省,自己方才走都要走了,怎地又留下来,端出仗义执言、出手相助的姿态,对母亲口中的杀父仇人的家眷,倒像是待以故人之道了。

穆宁秋想得烦躁,回到客栈又灌了几杯酒,酣睡一夜,今日在外头奔波了四五个时辰,从市井间打探了几箩筐大越朝堂到民间的种种讯息,总算靠着忙碌,将心绪平复成一个北国使臣该有的样子。

不想,晚间返还客栈,又被一箩筐谢礼,拉回与樊家的连接中。

左右是明日午后才去鸿胪客馆与上司会合,前半日尚有闲暇,穆宁秋决定,还是再走一趟樊家铺子,说不定,樊都尉得了消息,心忧女儿与家姐,已赶了过来。

那么,自己此番,终究能见到这个人如今的模样了。

……

冯啸在卯中时分,就已经洗漱停当了。

“姑母,我去给西子楼送酱肉吧,正好问问他们掌柜,水牛奶和琼脂粉要怎么个调法,豌豆糕才嫩,然后再去码头买青鱼,时辰须久些。”

樊哙知她孝顺,在市井食肆里学了各样软烂酥嫩的点心,是回去做给冯县主吃。

“路上当心,别为了抄近路去走小巷子。”

“知道啦,”冯啸往篮子里码放酱肉,宽慰樊哙道,“沈云甫再蠢,也不至于为了个外室犯下重罪。我这几天要是被敲了脑壳折了胳膊,他不等于昭告天下,他想去吃牢饭嘛。”

大半个时辰后,交接完货品的冯啸,走出西子楼,顺着眼前这条从早市开始就热闹非凡的石板路,行到一家温州人开的腌货铺子前。

“咦,女郎君,有些日子不见咯。”老板娘殷勤地与她打招呼。

买卖人的记性总是超群,何况冯啸是个挺好看的小娘子,虽然这家温州人搬来此地没多久,并不识得隔了几条街的樊家酱货店,但对半个月前光顾过的冯啸,老板娘依然认了出来。

冯啸和声道:“拿三罐‘糟白生’。”

“糟白生”是温州特产,人们选取一种只有寸把长的白色小带鱼,用海盐、糯米、糖、酒、红曲糟制而成,里面还会放入白萝卜丝。

四月末是捕捞这种柳叶带鱼的最佳时节,肉肥而骨未硬。故而,现下的六七月间,温州铺子里主打的便是“糟白生”。

“小娘子,多谢你光顾我家。我们搬来都城前,还怕此地的人,不爱吃生腌呢。”

冯啸将带鱼罐子放进竹篮,递过铜板,一面说道:“不会啊,我们钱州人,从小就吃呛虾,呛虾就是拿白酒呛晕后,浇上南乳、糖、酱油、醋、姜蒜调的味汁,生吃的。不过,我更爱吃你们的这个带鱼,肉嫩,糟香。过几日入了伏,不少人会疰夏没胃口,就靠你家的糟白生过粥啦。”

老板娘听得眉舒目展,心道这个小娘子,看着有点生人勿近的冷气,一开口,很会说吉利话嘛。

她一高兴,又多塞给冯啸一只小罐的“糟白生”:“闺女,这个送你的,不算钱。你买三罐都不还价,比那些只拿一罐还对半还价、最后又不买的,实诚几多咯。”

冯啸也不推辞,道谢接过,告辞而去。

她走到码头,找到熟识的渔民,给姑母的铺子定下二十来斤青鱼。

付过定钱后,冯啸提出请求:“方才脚崴了些个,可否划我去北边镇子的凤凰山码头?我付船资。”

船家一口答应,唤来自己的婆娘,用大船边的柴水小舟,载上冯啸。

船儿贴着河岸缓缓而行,冯啸举目岸上,熙来攘往的,都是各家酒肆饭铺的采买伙计,或者富贵人家的厨娘、普通人家的主妇,并没有跟着小舟的可疑人。

忽地,冯啸的目光,捕捉到一个挺拔的身影。

朝阳打在他雪青色的圆领深袍上,为这淡雅的布料染了浅浅的金色。

金色同样也映着那人的脸,冯啸即便离得远,依然能辨出对方不同于越地男子的棱角分明、高鼻峻眉的五官。

更别提几个与他迎面相遇的小媳妇大婶子,交汇后行了好几步,终是忍不住回头去瞧他。

冯啸的视线随着人影移动,心语道:那不是前天的好心胡商,他穿我们越人的衣袍,比穿胡服好看多了。

唔,他的名字也挺好听的,穆-宁-秋。爹爹说,北燕犯阙常在秋天,因为骑兵的马匹吃了一夏天的鲜草和豆料,壮得很。

宁秋,不就是秋天不打仗、安宁太平的意思嘛。

木浆撩起水波涟漪,小舟往北,行人向南,冯啸很快就看不见穆宁秋的人影了。

如此划了两炷香的功夫,冯啸到了目的地。

“阿嫂,问你借个斗笠,太阳大。”

“使得使得,你们小娘子皮肉细嫩,不经晒。”

冯啸戴好斗笠,跳上岸。

她三拐两拐,就到了凤凰山脚下,熟门熟路地进入一间柴扉小院。

绕过供着四个牌位的前厅,她抬起手,摇了摇廊下的风铃,大声道:“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很快,内院深处,一个人挪着步子走出来。

“今天带来的,不是‘糟白生’吧?”

那人走到冯啸跟前,期期艾艾地问。

是个与冯啸年纪相仿的后生,白皙清秀,说话带着江州口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