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魏晋那些事

作者:之不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6章 荆州 扬州之乱(二)

书名:魏晋那些事 作者:之不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8

第16章 荆州 扬州之乱二

陈敏反叛后,吴兴人钱璯也起并叛乱。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他为建武将军,让他率他的部下和自己在京都洛阳相会。钱璯到了广陵后,听闻刘聪进逼洛阳,于是畏惧不敢前进。元帝司马睿当值坐镇江左,打算对他进行军法从事,钱璯于是谋反了。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劫持孙吴末帝孙皓的儿子孙充,把他立为吴王作为造反的大旗。后来又杀了他,转而侵略阳羡。元帝遣将军郭逸、都尉朱典等讨伐他,他们应为手上兵少不敢前去,等到三月,周玘带着乡民之众加入队伍后一起诛灭了钱璯。

刘弘在光熙二年公元306年去世。第二年,是怀帝永嘉元年。三月,让高密王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都督荆州、坐镇襄阳。不久后他在第三年309年三月去世。后来让尚书左仆射山简都督荆、湘、交、广四州,后来又让他都督宁、益二州,但是山简是个酒鬼,没有功夫去打理政务。于是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道,中原大地已经大乱,国家当依赖信赖的人。于是让他的弟弟王澄管理荆州,一个族弟管理青州。王衍对他的两个弟弟说道: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靠近大海的地理优势,你们两个在外,而我留在朝廷里,可以说是狡兔三窟了。然而王澄到了荆州日夜酗酒不管政务,过了一年不到王如就在宛造反了。

王如,新丰人,最开始为荆州的武吏,后遇到动乱流落到宛。当时有诏令要把流民遣返回老家。王如因为关中闹饥荒已经残败了不愿回去。山简于是遣兵把他们送回去,而王如得知消息后暗中勾结一伙无赖泼皮于夜晚偷袭他的军队并打败了他。这下好了更加助长了王如的信心,于是他自称大将军、司、雍二州州牧开始大肆掠夺汉、沔之地。当时长安面临危难,山简、王澄遣兵去援助,于王如于宛交战也失败了。这时王澄想到一个方法,给王如写封书信就说城已经被攻破了,山简已经被抓住了,王如相信了信中的事情,既然仇人已被自己抓住那也没必要再造反了于是就把部众遣散了。

上章中所提到的张昌不过是妖言惑众之辈,王如也是没有能力之辈皆不足为道,然而下面要讲的杜弢就不是这样了。他开始是没有反叛之心的,并且也是一表人才,却被诸将贪图功劳而陷害了他让他陷入危险的境地,虽然对他本人来说死不足息但是被污蔑却是难以平息的,只是因为他所任用的不过是些才能不足的人,这才造成了他的失败。

杜弢,成都人,以才学著称,后州举为秀才。遭受李庠之乱到南平避难,当地太守应詹爱惜他的才华于是对他非常礼待,让他担任醴陵令。当时巴、蜀的流民首领汝班、蹇硕等数万户遍布在荆、湘之间,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招致了他们对流民的怨恨。当时的蜀地反贼李骧这个李骧并非那个李特的弟弟李骧杀害县令,聚众屯于乐乡人数有数百人。杜弢与应詹攻打李骧,击败了他。蜀人杜畴、蹇抚又来侵扰湘州。参军冯素与流民首领汝班不和,于是对刺史荀眺进言,流民想要造反了,荀眺也是这样认为的,想要诛尽流民。汝班他们害怕于是响应了杜畴他们。当时杜弢在湘中,于是他们一伙想要推举他为主。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并攻破了郡县,荀眺弃城逃往广州,当时时永嘉五年五月。

广州刺史郭讷遣始兴太守严佐攻打杜弢,但被他打败了。王澄遣王机攻打杜弢,也被他在巴陵击败。杜弢纵容士兵祸害乡里,后诈降于山简,被他任命为广汉太守。后来王敦上表让陶侃陶渊明的祖父以布衣之身担任要职前去剿灭杜弢,陶侃率部下进入湘州,前后数十战,杜弢皆败,将士多身亡,于是请求投降。元帝没有同意,杜弢于是给应詹写了封遗书,信中写道想要去恢复北方或者是效仿蜀地李雄自立为王。应詹把书信进献给元帝,道:杜弢本益州一秀才,素来有清望。李骧作乱时,他抛家舍业散尽家财招募乡勇抗击乱贼,流民与乡民因为他的名望推举他为主,他也是迫不得已的,他也不是作乱的直接领导。元帝于是遣使南海太守王运前去接受杜弢的请降,加封杜弢为巴东监军。杜弢接到任命后,之前攻打他而身亡的将军的属下都围攻他,杜弢不堪羞辱于是杀害了王运,让王真率三千精兵为奇兵出江南向武陵,截断官军的粮道,后被陶侃夜袭击败。杜弢的手下王真被陶侃击败,手下的党羽皆溃散而逃,杜弢也在逃亡的途中被杀。

由此可见,永嘉之乱后中国不只北方被胡人肆虐,在南方诸州郡也是叛乱迭起。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