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真小农民

作者:包山工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九十一章 割芍藤

书名:修真小农民 作者:包山工 字数:3.5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2

ps:本来编辑打算今天就上架的,小包坚持着还是把今天一天的章节都发了,明天才上架,大家到时候别忘记订阅支持一下,上架后的第一章很重要,所以希望到时候大家能订的就请订阅一下吧!谢谢大家了!

关于国家组织的事情陶潜也没有再去多想,陆青云和陶潜他们聊过之后就离开了,过后陶潜才问小白道:“你是上古妖兽,你和他交手有多大把握?”

陶潜心想小白乃是上古妖兽,相信比起现在的修真者来说应该在同级别中会占一定的优势,所以才问问小白。.***

“我如果和他交手的话胜负在四六开,不过如果你和易云一起帮忙的话,我有十足的把握能斗得过他。”小白自信的说道。

陶潜点点头,不过心里也在想着事情,现在看来,这世界上的修真者还真是不少。以前上那些修真者离开的应该很匆忙,肯定遗留了许多东西,现在的人得到了这些东西,当然会继续修习下去,所以有这么多修真者也不奇怪。只是现在的修真者也不会傻到大张旗鼓的走到街上说自己是修真者,这样的话国家一定会严厉的禁止。

一些邪教的人有时候为了骗人加入,用了一些修真的手段,让人误以为他们是神的代言人,陶潜想这些人多半就是类似于门这样一个组织,只是一般人不知道修真者这类人的存在而已。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外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都讲究的是无神论,更不会相信修真者这类有特殊能力的人,就算遇到这种情况,国家也会悄悄的把这些消息压下去。

与陆青云分开之后,陶潜他们也回到了祖屋,奶奶一见陶潜回来就说道:“你大伯上山去割芍藤(红薯的藤子)去了,他的脚以前伤过,你大娘也去街上了,你去帮你大伯背一下,免得他又把老伤给弄翻了。”

陶潜点点头,问了问是哪块地,于是叫上易云,自己背了个背篼拿了把镰刀上山去了。

芍藤,陶潜他们这一带通常是用来喂猪的,这段时间正是有芍藤的时候,所以各家各户都不必去扯猪草来喂猪,直接去地里割些芍藤回来就是了。

芍藤长得也很快,像平常大家吃的那类芍藤尖便是陶潜他们正要去割的芍藤发出来的嫩芽,炒着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陶潜以前在学校食堂的时候也经常吃,因为吃芍藤尖的时候他能回忆起家乡这种感觉。

芍,其实就是红薯在这地方的俗称,有的地方又称之为地瓜,陶潜曾经也跟着家人一起去种过。

最开始是把前一年存起来的红薯种在地里,让它慢慢的长出藤蔓,待藤蔓长长过后便可以一簇簇剪下来拿回家,然后把那一簇簇芍藤剪成一根根的比较小的分支,不过每根分支下边都会有一根根细丝,那细丝其实就是芍藤的根。之后就把剪好的芍藤拿去一根根的种到地里边去。如果没有那一丝丝小根,便很难种活。

那些重新种到地里的芍藤才是最终会结出红薯的藤子,之前的那些地方的芍藤和底下的红薯基本都会拿来喂猪,而且芍藤生长十分迅速,那新种的芍藤也会很快的蔓延开来,然后形成一片片的芍藤,只要注意着割,不影响到芍藤之后的生长,便不会影响地底下的红薯生长。

陶潜的大伯现在便正在地里割芍藤,奶奶怕大伯割下来自己背着回来不方便,所以才叫陶潜去帮帮忙。

大伯,其实就像陶潜的父亲一样,本来就是一家人,虽然现在分出去住了,但陶潜知道,那是因为大伯照顾着他的父亲,为了把家里大部分的东西都留给父亲。比起自家和大伯分的田地来,陶潜明显可以看出自己家分的多得多。心里也有些感慨着那句至理名言: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不过大伯一点也没说什么,现在爷爷不在了,奶奶又不喜欢到镇上去住,所以奶奶相当于还是大伯照顾着,上次奶奶生病就是大伯弄去医院的,把所有费用都交了之后才通知的自己父亲,虽然父亲最后要把医药费这些都给大伯,但大伯怎么也不肯收,说道都是一家人,还分什么彼此。

其实在别家也没有像陶潜家这么好,很多人家里都信奉的是亲兄弟明算账,但陶潜家里因为人人都很心宽,所以家里关系十分融洽,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矛盾,唯一出现的一次也是陶潜父亲态度十分强硬的叫奶奶搬到街上去,奶奶不肯,父亲把奶奶惹火了,最后奶奶两星期没理父亲。后来陶潜父亲被陶潜大伯骂了一顿,说道奶奶愿意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生活嘛,在乡下他也能照顾着。

其实这一切都是善意的,都是十分和睦的,陶潜在外边完全看不到这样的家庭,到处是勾心斗角,所以陶潜愿意回家,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陶潜大伯以前去当过兵,在训练的时候受过伤,回来之后因为受过伤的地方十分脆弱,在一次劳动中又再次受了伤,最后经过手术才治好,现在虽然不影响活动,但还是不能做重体力活。今天他看家里没有喂猪的东西了,心想芍藤又不重,自己背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就上山去了。不过路上碰见去山上割一些青菜回来的奶奶,所以奶奶看陶潜回来便叫陶潜去帮助他的大伯。

陶潜到地里的时候他的大伯已经割了很大一团来放在一块空地上了,陶潜和易云走上前去打过招呼,说道他们是来帮着背回去的。

陶潜大伯也微微一叹气说道:“妈也真是的,这又不是太重的活路,还把你们给叫来了。”

陶潜说道:“哎呀,这些事情就由我们年轻人来做吧。”

陶潜大伯也开玩笑着说道:“难道大伯我很老吗?”

陶潜呵呵一笑说道:“不老,大伯还很年轻嘞。”

两叔子在那一边聊着一边割芍藤,不一会儿又割了一大片,不过都是看着割的,不会影响到红薯的生长。

而易云话也不多,只在一旁把割下来的芍藤挽成一把一把的,然后往背篼里边放。

不过那些芍藤堆在地上看起来多,挽起来在装在背篼里却显得少多了,而且在背篼里是压紧的,还超出了很大一部分在背篼顶上,易云便用背篼上面的一根麻绳缠起来固定好。

这一大片芍藤装到背篼里也才只有一背篼多一点点。

于是陶潜说道:“我们再弄一背篼吧,免得之后大娘又再多跑一趟,反正我也背了个背篼来。”

陶潜大伯也点头着说道:“恩,再割一背。”

“不知道哥他们什么时候回来?”陶潜问道。

陶潜大伯有两个儿子,不过都比陶潜大,但比陶潜的亲大哥要略小一些,都还没有成家,在外边打工,不过都是学的有手艺,在外边也都还行,没有向家里要钱,而且陶潜大伯家的大哥听说也耍朋友了,今年要带回来,闲来无事,陶潜便问道。

“应该要等到腊月二十几去了,回来赶着过年就行。”陶潜大伯说道。

“我也很久没见过大哥了,去年他也没回来。”陶潜说道。

陶潜大伯微微一叹,说道:“就是啊,你们几兄弟今年也该好好聚一下了,不要以后太生疏了才是。大娃去年过年没回来,过后倒是回来过一趟,不过那时你在成都,他还问过你呢,只是后来走的也比较匆忙,本来他还打算到成都看看你的,结果火车太赶,没来得及。”

“那今年可以好好的聚一聚了。”

不知不觉两人又割了一大片,陶潜也过去帮着易云把芍藤挽好码到背篼里面,还差一些才装得满,于是陶潜大伯又去割了一些,等陶潜他们装的恰到好处,他才停止割下去。

之后陶潜大伯又去那边没有割过的地方掐了一大把芍藤尖,打算晚上炒着吃,于是三人一起回家了。当然,陶潜和易云是每人背着一大背芍藤,而陶潜大伯只是手里拿着一大把芍藤尖。不过看起来虽然是一大背篼的芍藤,其实也没有多重,相比一平背的红薯或者土豆来说轻的太多了,陶潜和易云都不用弓着背就背着走了。

陶潜大伯跟在后边,眼睛中闪过复杂的神情,心里也感叹道:“这年轻真好啊,想当初自己当兵的时候,还不是意气风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那么多顾虑。”

轻轻低头看了一下自己受过伤的那条腿,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跟着陶潜他们身后慢慢走着。

陶潜也听到了大伯那失落的叹息声,心想等过段时间,自己修炼到了筑基期,用铜镜教的高级治愈术不知道能不能将大伯的老伤给治好。

易云虽然已经是筑基期,但只是会一些低级的治愈术,有些东西陶潜也不能和他说,于是心想只有等到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再说。

回到家,把芍藤都倒在了大伯堆放猪草的地方,陶潜和易云便回到祖屋那边洗脸去了。两座房子本来就是挨着的,门外的坝子也连着,其实就是一家子,没有分彼此的。

不过当陶潜回到祖屋的时候张大山正在门前和林弱水聊着天,看着陶潜回来,赶紧走过来说道:“二娃,叫你哥你爸他们明天一起回来玩吧!”

“我哥明天应该会回来,我爸就不知道了,他们多半要过年才回来。”陶潜答应道。

林弱水走过来说道:“大山说他们家明天杀过年猪呢。”

陶潜一听,立刻激动的问道:“真的假的啊?这么早!”

张大山在一旁说道:“不早了,有很多家都已经杀了。”

陶潜嘿嘿笑着问道:“今年要杀多少头啊?”

张大山说道:“今年只杀两头,还有一头留着过了年再说。”

陶潜知道张大山所说的过了年再说是什么意思,那是留给他结婚时办酒席用的。

**************************************

推荐我兄弟麦子仲肥的书《不周山神》,书号:1420650。新人新作,但的确值得一看,简介如下:穿越到了洪荒不周山,成了一个没地位,没法宝,没本事的“三无”山神爷,陆吾其实没啥大的想法!

成圣?那纯属扯淡!

现在最要紧的是要保住小命啊!!

“共工!不要以为哥善良就好欺负,你要是敢撞哥,哥非抽了你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