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武牧江湖

作者:流火斜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冰城奇谋④

书名:武牧江湖 作者:流火斜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41

安之罗这才大喜的谢别铁浪,铁浪果然没有食言,路过湟州时请求蔡仲回危机之时务必援手,而蔡仲回也欣然应允。

却不知,一言之求,便将蔡仲回这齐鲁汉子永远留在了青唐。两月之后李元昊果然率兵亲自,久攻不下猫牛城,便以诈和赚开了猫牛城大门。

唃厮啰虽然准备充足,但是面临李元昊的大军,也是惊惧不已,那时安之罗见青唐事急便真的向唃厮啰推荐了蔡仲回。

蔡仲回顶着漫天的大雪进入了唃厮啰的佛典,唃厮啰正凝眉沉思,安之罗轻轻叫了一声,唃厮啰这才连忙站起。

蔡仲回上去施礼道:“蔡仲回见过大首领。”

唃厮啰上前执了蔡仲回的手笑道:“久听安之罗提前先生,早已仰慕,今日才得见,此欺南陵温之过。”

蔡仲回微微一笑道:“大首领缘何称蔡某为先生而不称将军”

唃厮啰也微微笑着道:“先生缘何称大首领而不称赞普”说完二人哈哈大笑着入座详谈。

唃厮啰明明是找了蔡仲回来谈共御党项的,却始终不提,只是问起蔡仲回的旧事,蔡仲回也心如了然,侃侃而谈。

唃厮啰听完蔡仲回的旧事才缓缓道:“先生初到湟州时,便曾以军粮赈灾我吐蕃百姓,我吐蕃上下早已感念先生仁德。”

蔡仲回见唃厮啰要切入正题便也正色道:“在下奉大宋皇命来湟州便是要协助大首领帮扶吐蕃百姓,且无论汉番皆是父母所生,我又怎能忍心不顾,大首领万勿挂齿。”

唃厮啰点头道:“先生到此志向仅限于此吗”

蔡仲回知道唃厮啰希望自己拿出个态度了,便推案而起道:“在下虽然愚钝,但见贤思齐,若如愿做汉之邓训,死而无憾矣。”

邓训乃西汉护羌校尉,对羌人甚是照拂,邓训死后,羌人便立庙敬奉,世代祭祀,香火不断。

唃厮啰见蔡仲回言至于此,便也推案而起,朗声动容道:“今日请先生来,便是请先生助我抵御党项贼寇,若先生如邓训,我吐蕃百姓岂能不如羌人。”

第二日,蔡仲回便带了大宋军士进了青唐城,只是大宋军士进城时,全是赤手空拳,见了安之罗,蔡仲回才让他去城外将大宋军械运进城来。

唃厮啰听了此事,激赏道:“蔡先生,机谋绝妙,心思缜密,又知进退礼仪,确是不可多得人才,我日后必事事亲躬请教。”

蔡仲回登城之后,静待李元昊大军临城,又问安之罗周围百姓是否都已撤入吐蕃腹地,安之罗点头道:“青唐城百里之内再无游民,请将军放心。”

李元昊在青唐城下急攻两百余日,期间有几次城防堪堪要破,都是蔡仲回和安之罗拼死抵抗,这才转危为安。

唃厮啰见李元昊在城外连战近十个月,便将蔡仲回和安之罗招来问道:“我见李元昊党项贼军一时间退不了,何不将我们的十万伏兵招来,内外夹攻,一举败之。”

蔡仲回回道:“大首领有所不知,我日日看党项军营,炊烟日日减少,想必是粮草已经难以为继,不日之内,我必破之。”

唃厮啰沉吟不语,安之罗却又进言道:“赞普,蔡将军早已良谋相候,党项军必大败。”

唃厮啰依然犹豫不决,蔡仲回这才道:“党项军初过宗哥河时,正值冬春季节,河水浅缓,此时已是雨季之后,河水大涨,且我的探子早已探知李元昊过河时留下的过河印记,早已将其下移数里的水深之处。”

唃厮啰紧张情绪稍缓,却仍然不安的问道:“若无驱赶,河深也不过几十人毙命,于数万党项军聊胜于无。”

蔡仲回知唃厮啰心里焦虑已到极限,便沉思片刻道:“安将军,你命湟州之军,明日午时尽着宋军衣装,直奔青唐城来,明日里,城上军士尽用我大宋弓箭,待湟州军至便齐射惊走李元昊。”

唃厮啰听到这里,面露喜色道:“未料到先生机算如此,欺南陵温心下安逸了,用兵之道全凭先生运筹帷幄。”

蔡仲回却轻轻一笑道:“大首领可有追敌之勇”

唃厮啰会心一笑道:“先生不远万里而来尚不畏死,欺南陵温又岂会落先生之后。”

蔡仲回便道:“明日党项军一退,便请大首领提兵出城,只需将党项军赶至宗哥河十里处,便可止兵自回。”

唃厮啰却道:“先生莫要小视欺南陵温,我定要统我吐蕃十万勇士,尽歼党项贼军,必让党项人永世不敢西南而望。”

蔡仲回感念唃厮啰勇决之心,便也没阻拦,第二日,城上遥见一队宋军服饰的军马扬尘而至,便鼓声大作,城上万箭齐发。

李元昊久攻不下,早已有些懈怠,军士也成了疲兵,攻城早已不似之前那么勇猛,而也早已习惯了城上懒洋洋的防守,今日突见城上箭如雨下,更有人识得是宋军之箭,便连忙去中军帐里禀告李元昊。

执着宋箭的军士恰好和来禀报有宋军东来的探子一起进账,李元昊听了大惊道:“我道这唃厮啰不急不躁,却原来早已沟通了宋军,我等速退。”

张元听了也是一慌,连忙补充道:“夏王,我等急退,要防城里吐蕃军追杀。”

李元昊点头道:“传令下去,各部攻城军弓箭激射,三轮后便撤退。”

城上蔡仲回见唃厮啰着了兵甲在城楼下静待,便交代了一声:“大首领,夏兵撤退,必有弓手掩后,万望大首领小心。”

谁知话音才落,便听天际里吃吃作响,可怜蔡仲回被一箭射中后脑,挺身跌落城墙。

唃厮啰眼见蔡仲回跌落,便知断无生还可能,悲伤和暴怒一起涌上心头,将手中的马刀一举高喝道:“勇士们,随我杀敌。”

唃厮啰在吐蕃人心目中便是佛之子,受万民敬仰,今日见唃厮啰赞普亲自冲阵,无不深受鼓舞。

唃厮啰的一路追杀,再加上宗哥河边的十万伏兵更是将党项人沿河追杀,致党项军十剩二三,而唃厮啰的确做到了让西夏人永世不敢西南望,终西夏百余年历史,再也没敢对吐蕃起瑾瑜之心。

铁浪是大约一年后才知道了蔡仲回魂落高原,不由唏嘘哀叹。后来铁浪每见宋将昏庸怯懦便会想起蔡仲回:汉家天下何曾少过足智多谋,勇武绝世之人,只是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罢了。

中华历史上,既有以汉家之身,造福异族百姓的传世英雄;也不乏以汉家之身,助异族祸害汉家的汉奸败类,彼时都固然成一时之豪雄,然悠悠青史终究不会忘了仁之大者,也断不会忽略欺世灭祖汉奸贼人。

蔡仲回没有辜负自己做邓训的志向,而唃厮啰和高原人们也没有辜负蔡仲回的仁者之心,虽千年之后,蔡仲回依然是高原上香火不断的福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