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作者:烤饺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407章

书名: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作者:烤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领导喝了一口茶,刚要说话突然愣住了,又看向了水杯:

“乖乖,这是特级龙井茶呀,这茶叶我们全部都出口换汇了,连我们中央都没有存货,想不到你们中医院居然有这茶叶,怪不得你林三七敢狮子大开口啊。”

领导一边又继续喝茶,其实一边脑子也在飞快运转。

他当年也是留法学生,建国后又出访多个国家,所以并不是那种不能接受新事物的老顽固。

“林三七同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医院不用上级的支援,但同时上级也要给医院放权,不要管你们太多。

比如这个药品自主定价,想从哪里进药,想卖多少钱,给你们自由。还有听你的意思,是要打破固定工资,你是不是还想说多劳多得,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林三七也不怕犯错误,重重点头:

“对,领导,我就是这个意思,我有足够的自信让新职工们都能吃上饱饭,如果医院的业务不尽如人意,我个人愿意出资补贴,总之绝不给上级添麻烦。”

领导看向了景领导:“启生同志,你觉得林三七这提议怎么样?”

景领导沉吟了一下:“大胆的想法,与国家大政策不符,但很有可操作性。”

领导又看向了李德全:“李部长,你觉得呢?”

李部长的态度到是挺明确:“我觉得可以试试,如果这个政策仅限于传染病医院一家,哪怕有乱子也不会有多大。”

沈院长这时候后背的冷汗又出来了,心想这小子真是作死,要建医院就建嘛,你好好的提什么自主经营?社会主义的医院能叫经营,能叫买卖吗?

你必须得说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你说买卖就是天然政治不正确!

林三七心里想的是,你答应最好,不答应也行,反正你们给钱给粮嘛,反正新建传染病医院是你们提出来的,又不是我林三七个人的。

屋里众人都各有心思,但最终拍板的还要看中间这位大领导,

领导吹着茶叶,其实脑子也在疯狂思考,现场落针可闻。

好半天后,领导才开口:

“这样,你们搞一个试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事做好了也是好事。国家可以根据这个政策多办医院,财政也不用背上沉重的包袱。”

林三七心想,医疗市场化这个潘多拉魔盒算是打开了。

林三七以前对这个政策是深恶痛觉的,觉得医疗市场化违背了医学的初衷,把看病当做一门生意,这是政府不负责任。

但当他身处这个时代,林三七才发现,医疗市场化或许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错。

财政困难摆在那儿,那是真拿不出钱来搞什么免费医疗或者全民医保,这对新中国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老百姓生病了总得有地方去看病吧?不能等死吧?人人都有生存权和健康权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用哲学书上的话叫,叫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跟落后的医疗体系之间的矛盾。

这时候政府放开医疗市场,允许医院赚钱,允许医院赚钱后自我分配利润。

这样的结果就是全国各地瞬间就新建了无数家医院,药品市场也迅速繁荣,至少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一半吧?

总比没有医院,没有医生,没有120急救中心,没有疾控中心来得好吧?

就像六十年代的今天,首都人民还好,医院挺多的。但地方上基本上没有医院,晚上突发疾病基本上只能等死。

当然后来改开了,政府有钱了,还继续执行医疗市场化,这个就不合理了,这是后话。

就拿眼前来说,普通农民还是没钱看病的,这个很现实的问题,能上医院看病的,肯定是工人或者干部。

这部分人的医药费大多是单位报销的,所以哪所林三七要宰,宰的也是各大单位的钱。大集体时代,私人没钱,厂里有钱。

领导仿佛下定了决心,目光炯炯地看向林三七:

“传染病医院就按你说得办,既然你说不要上级拨款,也不要粮食粮票,那我就真的不给你了,到时你可不要哭着喊着来找上级要支援,肯定不行,至少要撤你的职。

既然你能自我解决粮食问题,那编制方面我也不限制你,封顶1000个,你自己看着办。至于医院的级别可以定得高一些。

估计你这攻克肺结核的新闻一出,全世界肯定会引起轰动,到时对外交流少不了,级别低了不行。这样,这传染病医院也挂首都牌子,跟中医院一样,定为正厅级。”

大领导这话一出,全场一片寂静,随后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因为屋里屋外大多数都是昌平分院的职工们,昌平分院独立,改成首都传染病医院,还有1000个编制,那就代表昌平分院的职工们人人都能转正。

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

至于说粮食问题,只要有及时雨林院长在,他们一点也不愁。

景领导看向林三七,心中也是不禁感叹道:24岁的正厅院长,全国也数不出第二个来,果然是长前后浪推前浪啊。

沈院长则是兴奋地直拍手,自己干儿子和他平起平坐了他不但不酸,反而是真心祝福。

等大家欢呼结束后,李部长笑呵呵提醒道:

“领导,这小子要求可不止这些呢,他还说了,他还年轻,年轻人做事比较有冲劲,年纪大的人不一定看得惯,所以希望要有绝对的领导权。”

领导也决定送佛上西天了,反正肉烂了还在他这个锅里,怕啥。

“行,既然林三七同志如此有信心,那我们就要相信他,院长和书纪就一个人挑了,暂时不设副院长。不过,有一个问题,传染病医院是以西医为主,需要从协和调医生过来吗?”

林三七一看大领导这么好说话,于是也蹬鼻子上脸了:

“领导,这个这个,协和医院现在自己人手都不够了,数字医院又要承担全军医疗任务,我是想,能不能把之前各大医院清退的那批医生全都招回来?这批可都是留洋医生,水平没说得。”

领导哈哈一笑:

“你小子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呀?行,没问题。反正是你自己出粮出钱,你要招回谁就谁,我们不干涉。”

林三七的狗脸这时候才真正露出了笑容:

“啊呀,领导您大气,领导的格局就是不一样,领导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为我们国家的医疗事业继续创造奇迹。”

李部长这时候急了,赶紧提醒道:

“领导,这朝阳门外东岳庙,您可别忘了,昨天我可是跟国桉的同志吵了一架,人家轻易不肯让出来。但您也看到了,昌平这地带实在太远了,而且大多是临时建筑,不适合成为医院。”

大领导呵呵一笑,这种扯皮的事情对他来说是小事一桩:

“首都传染病医院必须马上建立,这是政治任务,由不得他们不服,这事我去协调,问题不大。”

“那领导您看,咱们什么时候登报合适?”

“这事越快越好,现在全国人民因为自然灾害,士气已经低到最低点了,我们急需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来鼓舞全国。

这样,一周后,《人苠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全国主要报纸全部都刊登我国攻克肺结核的新闻稿,连同5篇论文一同刊登。

另外,薪华社也会同时向全世界宣布这个好消息。李部长也说了,我们还要在世卫组织里发传单,还要通报各国大使馆,尽我们一切力量广而告之。”

“好~~~”

现场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领导这时候握住了林三七的手:

“年轻人,公布这个消息后,我估计你迎来的不会是祝贺,应该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国内国外都会有。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我给你一个月时间筹备传染病医院,要什么人你自己去调动。记住,千万不要给我们国家丢脸,证明给全世界看,我们中国人行不行?”

林三七一挺胸脯:“行!我敢立下军令状,不成功,我便自己回家继续做我的二道贩子。”(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