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巅峰学霸

作者:一桶布丁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94章 我是来给大家上课的!

书名:巅峰学霸 作者:一桶布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6

这是酒店里一个布置得极为简单的会议室。一个长形的会议桌,最大的亮点是有一整面宽大的落地窗。

微微抬头看向窗外就能看到费城的天际线。

桌边已经坐了五位学者。室内唯一的会议桌上摆放着各种咖啡跟茶水跟手写的笔记本。

乔喻走进会议室时,看到的就是会议室内所有人都在跟身边的人说着小话,室内全是各种嗡嗡的声音。

“哈,今天的主角终于来了。乔,你肯定不知道,为了能跟你做一次讨论,今天有些人不得不起了早床。”

坐在首位的一位教授站了起来,热情的说道。会议室也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乔喻身上。

乔喻有些懵,扭头看了眼陈师兄。

他本以为自己在数学界也算是个人物了,被邀请来参加这种小规模的会议不说人全部认识,起码也应该认识大半。

谁能想到会议室里的人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而且好像大家都没带随行科研人员,就他带着郑希文在身边。

“小师弟,我先给你介绍一下……”

“不用了陈,我们可以自我介绍,这样能节省一些时间。我是尼尔森·威尔逊,普林斯顿物理学教授。嗯,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斯酉集合和量子态演化。”

“威尔逊教授你好。”乔喻立刻问了声好,不过脑子里还在想着,明明大家是来开数学会议的,怎么一位物理学教授坐在了首位。

“叫我尼尔森就好了。”

尼尔森·威尔逊善意的答了句,然后指了指他身边的老教授,说道:“这是我的老朋友,剑桥大学的哈里斯·罗宾森教授,主要是研究动力系统与混沌理论……”

“罗宾森教授,你好。”

“你好,乔,我一直想跟你见一面,今天终于找到了机会。”

“伊莎贝拉·德罗伊特,巴黎高师,主要研究ζ函数跟狄利克雷级数分布。”

“你好。”

“井上健太,京都大学教授,专注于模态几何化理论的数论推广。乔喻先生我对你的广义模态理论非常关注。”

“你好,谢谢。”

……

一圈招呼下来,乔喻发现今天这场小会来的人果然很庞杂,从普林斯顿、哈佛、剑桥大学、巴黎高师、牛津大学、京都大学……

全是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大佬级教授们。虽然这些人自我介绍的时候,只说了研究方向,但身边的陈师兄,小声把这些人的成就都简要说了一些。

尼尔森拿到过诺贝尔奖跟狄拉克奖章,哈里斯拿到过波因加雷奖,以及2014菲尔兹奖提名,甚至入围了最后的决赛圈。

其他的诸如克莱奖、萨拉·霍夫曼奖、亚洲数学大会奖、戈登·贝尔奖、ACM年度技术成就奖……

总之一堆乔喻没都听说过,没听说过的各种奖项。

相互认识大概只用了五分钟时间。

很快尼尔森就让乔喻坐到了自己身边,然后开始了这次会谈。

“这是一次非正式会议,你可以理解为一次头脑风暴的沙龙,我们最近都在关注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因为我是这次沙龙的召集者,所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我一直觉得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密度函数和量子态的分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你在论文中所描述的模态路径,我最近研究的量子态矩阵中也发现了一些类似的对称性现象。

所以,乔,你是否考虑过,模态空间的构造可以推广到量子计算的理论模拟中?”

乔喻眨了眨眼睛,这种感觉很熟悉。他解决了黎曼猜想之后,这半个月京城那些教授专程来拜访他时,也是寒暄之后就这么直接抛出问题的。

好家伙,他在华夏的时候每天过着这样的日子,来了这边之后还得过这样的日子?

不过这个想法,是真的很新。乔喻思考了片刻后说道:“嗯,你的意思是将模态路径映射到量子态矩阵中吗?

说实话,这块我真没研究过。不过我觉得从几何化的角度来看吧,这应该也是个相对还算合理的延伸。”

旁边的伊莎贝拉补充道:“其实这几天我们已经做过一些讨论。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模态空间的同构映射是否严格唯一?

要在高维模态路径上实现这种推广,我们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密度函数的解析性质,否则可能会有信息丢失。”

乔喻眨了眨眼,困惑道:“那个,我证明黎曼猜想时不是已经证明了模态空间的同构映射的唯一性,以及密度函数的解析性质?这一步理论上难道不应该是一个已经解决且没有争议的前提?”

“不不不,乔,你理解错了。我们不是否认模态空间与复平面之间的同构映射已经被严格证明这一点。

但将这一体系推广到随机矩阵理论和高维模态路径,随机矩阵中的谱分布涉及到很多新的变量和维度。

嗯,比如高斯酉集合的谱分布是否能够完全通过模态空间的密度函数刻画?而且维度再次升高,模态空间的同构映射是否仍然保持唯一性?

你知道的,当我们尝试将模态空间和随机矩阵理论结合时,就必须对同构映射的基础假设提出更细致的要求,去思考是否存在某种未知的特殊情况可能破坏这一映射。”

尼尔森一脸严肃的解释了一番,随后认真的说道:“所以在上次跟大家一起讨论之后,我提出了一个新的猜想。

模态路径和随机矩阵的谱分布可以通过某种更高维的空间统一起来?如果可以,这意味着我们将创造一个适用于所有复分析相关领域的高维统一框架。”

听到这个问题,乔喻眼睛都亮了亮。

他大概明白为什么田导跟袁老其实都希望他能来参加这种世界级的大会了。

这帮数学家跟物理学家们,总能有些非常新奇的奇思妙想。这帮复杂环境下的科学狂人们思维发散程度绝对是一个科研环境下比拟不了的。

“乔,毫无疑问,我希望你能加入我们!你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潜在价值!”

乔喻眨了眨眼没有应声。

以他对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了解当然知道这其中的潜在价值,甚至是应用价值。

就刚刚那短短一瞬间,他已经想到了很多能玩出新花样的东西。

比如将模态空间与量子态矩阵的演化相结合,黎曼猜想的概念推广到随机矩阵理论中,能帮助他的细雨计算平台设计出更有效率的算法。

不过之前他对随机矩阵跟量子态这块其实没什么研究,所以没想到这块来。

乔喻看了一圈身边这些神色各异的数学家跟物理学家。

尤其是目光分外热切的尼尔森,的确对于这项研究有些心动,毕竟能实现现阶段他的理想,但脸上却是半点不感兴趣的样子……

“如果只是今天简单的讨论一下,我当然没什么问题。但这个课题说实话,我没什么时间。威尔逊教授,不瞒您说,我对随机矩阵的研究完全不感兴趣。

接下来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我在论文里提到了三个针对素数的猜想。接下来我的工作重心会放在证明那三个猜想上!”

乔喻很认真的说道。

不得不说乔喻的表态很有学者风范儿。

你们研究的这些有什么用?有我研究的东西高大上吗?随机矩阵?狗都不学……

尤其是描述混沌物理那些东西。他乔喻可是实打实的理论数学家!

果然尼尔森·威尔逊皱起了眉头,开始思考措辞:“乔,怎么说呢,我知道要说服一位数学家将精力放到不感兴趣的领域是一件很冒昧的事情。

但你或许并不清楚这项研究的应用潜力。不如我们先来向你介绍一下我们最近的一些成果,然后你再做决定?”

“好啊,这次沙龙本来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嘛,你说。”

接下来两个小时让乔喻感受到了国外的沙龙式讨论是怎么个事情。

大多数时候他只是默默旁听,偶尔也会插上两句,不过很快他就知道这些家伙对这个问题如此热切的原因。

说白了,也是想拉项目。

只不过跟华夏不同,这边项目导向一般是资本驱动而已。

几位相关方向的数学跟物理学家,想一起搞个大项目出来——推动量子计算模拟技术。

众所周知,量子计算机有着许多的先天优势,谷歌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媒体甚至还渲染出了量子霸权威胁论。

但实际上量子计算还有一堆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要解决通用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而且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量子计算机相对于经典电子计算机也只在少数层面很有用。

比如复杂组合优化问题、密码学跟信息安全、大数据搜索跟排序这些。而且非常依赖于量子算法。

起码在现阶段量子算法也只有在限定条件下优于经典算法,没有普适性。

所以这些数学家跟物理学家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让经典电子计算机来模拟量子计算,让超算来做量子计算模拟的工作。

但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量子系统的状态空间随粒子数呈指数增长,而经典电子计算机的资源增长是线性的。

模态公理体系的出现,尤其是乔喻证明了黎曼猜想的方法,让他们发现在乔喻提出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下,能够简化许多问题。

因为乔喻这套体系恰好广义模态公理体系能够对复杂的高维空间进行几何化和结构化处理。尤其是通过模态路径和模态密度函数,可以简化对随机矩阵中高维态演化的理解。

但这需要完成一个核心的理论证明:即是否在新的边界条件或高维空间中,模态空间和随机矩阵的映射能够保持同样的严谨性。

如果能证明这个问题,就能将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引入到这项工作中。只要完成了理论方面的证明,就能直接拉项目了。

还是个很大的项目。

量子计算机的硬件研究投入巨大。如果能搭建出一个新的超算平台,直接用于模拟量子计算,意味着许多科技公司几十上百亿的投入。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哪怕现在这些教授吸引到的研究资金并不多,也有两、三百万了,还是美元。

当然背后的投资者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想要拿到更进一步的投资,就得快速拿出可验证成果。

聊了两个多小时,乔喻也已经了解了目前大概的进度。主要研究进程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实际应用方面,甚至还不如IBM开源的Qiskit项目。不过话又说回来Qiskit主要是做可视化的量子电路设计,在经典计算机上运行量子电路的模拟。

具体的量子硬件执行还需要通过IBM提供的平台,在量子处理器上运行量子计算任务。

这些科学家的构想则是让经典超算平台完全模拟量子计算行为,这中间区别很大。

所以如果成功,就意味着无需依赖量子硬件,可以彻底改变整个量子计算行业的格局。

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优势在于,能够比传统方法更高效的模拟复杂量子行为,通过对模态空间动态映射跟压缩,对存储跟计算进行优化。

尤其是利用模态空间的分布式计算架构,来实现更高效的并行计算。

了解的差不多了,乔喻思考良久之后决定给今天这些科学家们上一课。

“各位教授,你们的想法跟进度我差不多都了解了。这个课题的前景我非常看好,如果你们需要的话,也许我可以在明天的报告上提一句。

不过你们的研究我就不参加了!正如刚刚我说的,我暂时没有那么多精力投入到这项需要长时间进行技术攻关的研究方向上。

但我可以针对一些理论性的问题为你们提供帮助。嗯……我有一位老师,叫薛松,他正在做群论的广义模态推广。

以我对量子计算的认知,群论本就是其核心工具,量子态跟具体的量子操作,都能用群的表示和结构来描述。

而且模拟量子态时,模态压缩也可以用相关的群论工具实现。比如利用动态群表示的对称性来减少存储需求。

所以我可以把他介绍给你们。相信在薛教授的帮助下,也能够帮助你们尽快的完成理论方面的推导过程。至于我就不加入这个项目了。”

是的,乔喻不打算掺和这些教授的研究。这样等回了华夏之后,完成了理论层面的推导,他就能理直气壮的去申请这个项目的研究经费了。

开什么玩笑?

如果真能搞定超算平台量子化的模拟,他的细雨科技服务平台就能迎来一个跳跃式的发展。

尤其是如果真能解决量子因式分解的难点,能够在自家平台上高效运行Shor算法,BBC之前的报道不但成为了现实,还得管他叫爸爸……

毕竟这年头主流的加密协议、加密密钥跟电子签名技术,都还是利用RSA或ECC。

如果模拟的量子计算平台能极为高效因式分解,就意味着所有这些密钥都能被轻松破解。

这更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安全标准要重新制定,谁家能给出对抗技术,谁家就是未来金融安全标准的制定者。

到时候全世界的金融服务商都得排着队交保护费。唯一的问题是,这个项目不是他一个人能玩的转的。

甚至不是他随便组建一个团队就能玩的转的。所以回去之后必须得申请国家项目。

郑希文给他上完课之后,乔喻也已经意识到这种项目真要能研发成功,背后没人撑着肯定是不行的。

当然如果真能完美模拟量子计算,受打击的可不止是整个金融安全体系,更是有积极意义的。

毕竟能够高效运行Shor算法,意味着也能高效运行Grover算法。这意味着只要接入了金融系统就能快速识别各种无数的资金流动路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代表着可以同时盯着几十上百万个账户,把每一笔异常资金的流向都梳理得明明白白,还能支持实时更新。

其实都不用郑希文教,乔喻现在用脚趾头想都觉得这种能撩拨得一个大国不惜干上一仗的技术不可能掌握在个人手上。

起码不可能掌握在现在的他手里,不然就是在作死,耶稣来了都救不了那种。

对于乔喻的选择,专门邀请他过来聊聊的数学家们还是很遗憾的。

没办法,他们总不能逼着乔喻去做他们看好的项目。说实话,别看刚刚的沙龙,大家说得热火朝天,但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其实大家心里都没数。

说白了,如果不是之前用的诸如稀疏矩阵、张量网络、蒙特卡罗、低秩近似、变分量子模拟等等方法,效果都很不好,他们也不会考虑到把乔喻拉到这个大团队里。

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题。

只是跟乔喻一起到了电梯里,会议中一直没插上话的陈卓阳忍不住说了句:“小师弟,我感觉他们说的很有搞头啊。”

乔喻瞥了眼一直跟在他另一边一直一言不发的郑希文,然后给陈卓阳上起课来。

声音不大,但身边两人肯定能听到。

“你听他们吹!这个项目有多难你心里没点数吗?这是他们那点经费能搞定的事吗?”

陈卓阳立刻不说话了。

他刚才那番话是建立在对乔喻有着无限信心基础之上的。既然乔喻都说很难,那难度大概真就无限大了。

不过等下了电梯,乔喻又主动说道:“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项目是真很有搞头。毕竟要是真能用超算模拟量子计算,金融系统安全能领先别人一个代差。

而且这个理论如果做出来,在模拟计算方面的技术也能突飞猛进,对研究新材料、搞航空航天技术,比如登月这些都极大帮助啊!

现在人家都已经开始这项研究了,如果万一他们真成功了,我们可就要落后了。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陈卓阳皱了皱眉头说道:“不是,小师弟,你刚才不是还说他们这个课题很难,基本上不可能成功吗?”

乔喻瞪了陈卓阳一眼,说道:“我什么时候说基本上不可能了?我是说他们现在那点经费很难。但有老薛加入,有咱们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帮助,说不定就成了呢?

而且有难度才有挑战性啊!比如黎曼猜想难不难?我不一样做出来了?不行,你记得提醒我,回去之后我要申请这个项目,一定要争取比他们先做出来。”

“啊?”陈卓阳呆住了,下意识的问道:“那既然你打算做,干嘛不跟他们合作?”

乔喻眨了眨眼,他现在都分不清陈卓阳到底是故意给他当捧哏还是真没反应过来了。

于是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么重要的项目,如果我有信心带着咱们自己的团队做出来,干嘛要跟别人合作?

你要这么想,我把老薛介绍给他们,如果他们真聊得来,就说明咱们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真的有用。

这样我既可以从老薛那里轻松打听到他们的研究进度。又比他们更熟悉这套体系,研究进度岂不是肯定能比他们快?”

陈卓阳愣住了,下意识的喃喃道:“小师弟,你这好像不太厚道吧?”

乔喻严肃的反驳道:“什么叫不厚道?你想什么呢,陈师兄。他们就拿一个PPT忽悠人啊,这有什么不厚道的?

你应该理解为我这是给他们上了一课,拿一个PPT就想忽悠学术界新秀不只是不道德,还是有风险的。”

意识到小师弟又在耍宝的陈卓阳无语了,半晌才说了句:“那个……人家好像也没拿PPT出来。”

“看吧,我就说他们不上心,忽悠学术界新秀甚至都不愿意花点时间做个PPT。别纠结这个了回去提醒我一声就行了。

咱们上午还要去哪来着?对了,田导那边到底忙完了没?怎么感觉田导现在比我还忙呢?这不科学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2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