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六零军嫂有点辣:毒舌军官霸道宠

作者:纳兰翊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646章 季青:我是摘桃子的人

书名:六零军嫂有点辣:毒舌军官霸道宠 作者:纳兰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36

让季青没想到的是,唐城那边的救灾还没有结束,他就迎来了粤州日报的记者。

记者知道五星制药厂已经接连送了两批药去唐城了,都是目前灾区紧缺的药。

记者说据他们所知,没有人下单这些药,那么制药的成本谁出的。

采访过程中,粤州日报的记者询问了各种问题,还去了山上社员们种的药田拍照,又随机采访了好几个社员和制药厂的工人。

还尖锐的询问了他们对季青这个厂长的看法。

得到的全都是正面的评价,粤州日报的记者很清楚,他们来采访之前并没有提前通知,主打一个真实。

没想到询问了社员和工人,知青们,他们对季青的评价都很高。

而季青也任由他们询问,没有半分阻拦。

到了最后采访季青时,闻到五星制药厂有如今这个规模,他有没有觉得辛苦,还有功劳甚大。

季青听了后,看了记者一眼,觉得这家伙肯定是来找事的。

他笑着说:“五星制药厂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最大的功臣并非我,而是第一任厂长以及我们的周书记,当年是他们两人力排众议,开始办厂。”

紧跟着,季青就说起当年办厂和争取生产线的各种不容易。

说完这些后,他又说:“其次,就是制药厂的工人们。”

“他们齐心协力才有制药厂的今天。”

“还有种药材的社员们,他们都是五星制药厂发展成今天这个规模的大功臣。”

粤州记者没想到季青居然把所有的功劳都往别人身上套,硬是没有提他自己。

他问:“那你觉得自己有功劳吗?”

季青闻言轻笑一声:“我是摘桃子的人。”

“至于我有没有功劳,不应该由我自己来评价,你问我,我肯定觉得自己尽力去做到最好了,我觉得自己是有功劳的。”

“你如果想要听到真实的评价,应该问问厂里的工人,他们的评价才是最中肯的。”

粤州记者闻言也忍不住笑了:“季厂长,你对自己的定位是摘桃子的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你对制药厂第一任厂长俞菀卿同志的评价特别高。”

季青愣住了一下,看向记者:“我刚刚不是已经说了吗,她和周书记是制药厂的发起人,也是最大的功臣。”

“这样说吧,俞厂长不但是制药厂最大的功臣,也是我的恩师。”

“你没听错啊,就是恩师,我是她一手带出来的,当初很多人都对我能力存疑时,是她和周书记认可我,也是俞厂长把我带在身边,一点一点教我。后期我遇到不懂的问题,还是打电话请教她。”

粤州记者又问了季青一些关于制药厂未来发展的问题,以及当初送地震区那些消炎药,止血药的成本是谁出的。

得知是俞厂长夫妻掏尽家底做的,粤州记者对俞菀卿就剩下敬佩了。

季青说:“除了俞厂长夫妻外,五星大队的社员和制药厂的工人知道这件事,他们也捐钱了。”

季青拿出一个本子,上面清楚记录了这一次捐钱的名单:“请看。”

粤州记者翻到最后,发现一个小小的五星大队居然收到捐款六千多元。

他问:“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季青说:“五星大队所有社员都捐钱了,在外工作的人也捐了。”

粤州记者震惊了:“每一个人都捐款了?”

季青点点头:“对的,包括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父母也以孩子的名义捐款。”

“他们说,遇到这样悲伤的事,总要大家让孩子参与到救助中,哪怕只是几块钱一个人,也尽心尽力了。”

也参与了。

粤州记者被这个回答震惊了,刚刚出生的婴儿,也捐款了。

他看了一下,有些人捐三块,五块,最多捐了一百块。

季青指着一个名字说:“这位同志已经六十岁了,老伴饥荒年代不在了,无儿无女,平时除了上工就是进山采药。他捐了一百块,他拿过来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承蒙祖国守护大半辈子,过上和平的日子,如今终于有机会帮助其他同胞了。”

粤州记者带着好奇心走进五星大队,离开时,不管是他还是摄影师,都被震撼了。

第二天早上,粤州日报,粤州电视台都报道了这件事。

一时间,季青和五星制药厂,五星大队,成了粤省地区家喻户晓的存在。

这件事很快就惊动了上头领导,领导开会时,还特意表扬了五星大队全体社员和制药厂工人,还把周书记和季青,俞菀卿拉出来溜达一圈。

其余地方台得知这件事,也开始在当地报纸报道这件事。

沪市季家:

季家人难得聚一起吃饭,季父问几个儿子最近的工作和生活,一家人有说有笑,很温馨和睦。

季家小女儿季晶晶带着几个侄子侄女在一旁看电视,到了新闻时间,最先报道的就是唐城的事,紧跟着就报道了粤省南扶县五星制药厂,当记者说起季青的名字时,季晶晶猛然抬起头看向电视。

一张数熟悉又陌生的脸出现在眼前,她指着电视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爸妈,是小哥,新闻报道的是小哥。”

季家的人听了后,快步走到电视前,正好看到季青坐在办公室里接受采访的画面。

他们已经八年没见面,更没有任何联系,季家的人甚至怀疑这个儿子自己死在下乡的地方。

季父也接受了自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状态,没想到突然有一天,消失八年多的儿子突然以这样的姿态闯入他们的视线。

电视里,粤州日报的记者已经问完关于工作的事,就要结束采访了,他笑着站起来说:“季厂长,我听说你爱人已经怀孕了,你很快就当爸爸了,恭喜你。”

二十多岁,身形颀长,沉稳内敛的季青笑着和粤州记者握手:“是啊,年底就要当爸爸了。”

“我们都很期待你家小孩的到来,孩子就是华国新一代的希望。”

季青点点头:“谢谢你,我和我的爱人也很期待孩子的到来。”

“我想,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我和我爱人会拼尽一切去爱他护他,让他开心快乐的长大,希望他长大后,做建设祖国的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季青说:“这种守护,就是一种传承。国与家,父与子,代代相传,代代相守。”

粤州记者点点头:“说的没错,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说的是小家庭,也是华国这个大家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7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