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雾隐门当术士那些年

作者:破竹长虹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107章 盗墓门派,摸发搬卸(第一更)

书名:苟在雾隐门当术士那些年 作者:破竹长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30

衙门虽然贴了告示,街上当众议论的人也少了很多,但这种百年难遇的异事,难免激起百姓们的好奇心。

松韵轩里,林易正和曹达华喝着茶,说着这奇事上报京城的事情。

这回可是曹达华请的客。

林易吃了块绿豆糕,甜糯松软,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还别说,古时候做的这些个点心,在林易上一世的时候还真就吃不到这个味。

就说那古时候鼎盛时期烧制的瓷器,后来科技再怎么发达,这瓷器烧制出来就是比不上以前。

所以这事物的发展,并非都是随着时间的流淌在进步的。

听着曹达华吹嘘了半晌,林易将一盘绿豆糕吃光了,这才抹了抹嘴,说道:“这么说,上报的奏文,你一共就写了...”

林易数了数手指,把两手张开,伸在曹达华面前,笑道:“刚好十个字?”

哪十个字呀?

“寿霖城知县黄中利启奏...”

“嘿。”曹达华不服气地说道,“那也是我和多兄弟一起写的呀,再说了,万事开头难,我给他起了个头,他不过就把事情描述一下,最后还是我找县太爷盖的章。”

林易笑道:“这么说,多隆兄写了整个篇文,最后还是你去邀的功。”

曹达华终于脸上一红,说道:“都是自家兄弟,分什么你的我的,再说是他愿意帮我的。”

说完岔开话题,道:“林兄弟,咱不提那事儿了,喝茶,吃点心,难得偷得半日闲,咱听听这说书的。”

当下正是申时,是茶馆的正地。

说书先生走上台去,先暖了暖场,和茶客们互动了一番。

“各位爷,你们前日可瞧见那雾中鬼行的场景啦?”

台下立即有人喊道:“见过啦,咋地,今天要说鬼怪故事啊?”

听说书的当众说这件事,林易不禁向曹达华问道:“曹大哥,这事你们衙门不是贴过告示不许提吗?怎么这人还这么胆大?”

曹达华转过头对林易说道:“嗨,你以为那告示有多管用啊?这嘴是长在老百姓头上的,一张告示怎么可能管住所有人的嘴呢,告示不是贴给咱们看的,那是给京城来的官员们看的,到时候万一有什么事,咱们衙门不是也能推脱了干系嘛。”

林易听了不禁感慨,就是这种你推我躲的习气,才会让想要作为的人不敢作为,真要作为的人难以作为。

不做没责,做了有责...

都怕担责!

只听曹达华又说了一句:“再说了,这松韵轩也算是咱们巡捕司喝茶的老场地,有咱们罩着,怕什么。”

林易明白了...

这句话才是重点。

上面有人罩,不怕。

......

台下有人喊了一嗓子后,说书人摇了摇头,说道:“鬼怪的故事我也说了不少了,今儿呀,咱不说其它的,就说说这地下的事儿。”

地下的事儿?

下面的茶客立即议论纷纷。

“我说,地下的事儿都是不吉利的,说那干嘛?”

“我知道了,肯定是讲人死入土后发生的故事。”

“那不还是鬼怪嘛。”

这时,台上那白了头发的老说书人说道:“我说书也有几十年了,前日这场景,在以前的说书人前辈们嘴里,我就听过几回。”

“以前发生过?”

说书人点了点头,道:“我的前辈们也是听老一辈们说的故事,据说这个故事是一直口口相传下来的,讲的就是这阴兵借道的事儿。”

“哗!”

大扇子打开,说书人喝了口茶,开始说道:“话说这阴兵借道的事儿,据前辈所说,乃是从一口井里开始发生的。”

一口井?

林易突然想起了那天他看到的锁龙井。

那井就在地拱的巷子里,结合曹达华所说和这个说书人的话,莫非那些所谓的阴兵和百鬼,都是从锁龙井里爬出来的?

这锁龙井到底是做什么的?

下面有什么奥秘?

为何上面要封着盖子,而且还不许人们乱动?

带着这些疑问,林易集中精神,专心地听说书人说书。

......

下面有人喊道:“咋的?这阴兵借道的事儿,莫非你清楚内情?”

说书人摇了摇头,回道:“那我哪知道啊,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事儿,而且传说,有这种异象的地方,必然有大墓!因为大墓里阴气重,聚集的阴气经久不散,就引得那些阴间的鬼怪进到墓里,吸收里面的阴气,提高修行,当阴气吸得差不多了,就会借助黑暗的力量离开。”

“讲了半天,不还是鬼怪的事情吗?”

说书人扇子一收,指着那老是插嘴的茶客说道:“客官耐心听啊,我这前面可都是引子,真正要讲的,就是关于这大墓的。今儿我就讲讲这华夏九州上流传的盗墓的那些事儿。”

这下轮到曹达华惊讶了。

“哟,这盗墓的事儿我是一直有所耳闻,但可从来没见过所谓的大墓,我在这里喝茶那么久,这说书的可是头一回说这事儿,新奇!”

林易不答,继续听说书的讲。

“自大虞朝一统华夏开始,这九州便一直流传着华夏土地的地底下藏着不少大墓的说法。这大墓可有着许多说法,有的墓穴是坟墓,有的墓穴是遗迹,有的墓穴是福地,还有的墓穴是大荒时期留存在九州的各种神物所在。”

不禁有人嘀咕道:“说的那么邪乎呢,到底真的假的呀。”

立即有人接道:“说书嘛,肯定是假的,咱听听图一乐就好。”

见有人质疑,说书人也不反驳,接着说道:“九州上的墓穴被传的那么神,自然就会有人惦记上了,于是从虞朝建立时开始,民间便出了许多盗墓的门派,可谓门派众多,五花八门,旁支繁杂。”

“这盗墓的门派和咱江湖中的门派可不一样,后来的盗墓者们因为对某位德高望众的盗墓人手艺比较认可,自发遵循其行事原则,并以此来开宗立派,慢慢地形成了诸多门派。同一门派的弟子可以不存师徒关系,甚至互不认识,也可以各行其道,但只要对门派里的盗墓理念尊崇,就可以归为同一门派。”

“虽然盗墓上不得台面,但门派一说总算具有了一番江湖侠义的味道。”

说到这,松韵轩所有的茶客都被说书人吸引住了,包括林易和曹达华。

“哗。”

说书人把扇子打开,对大家的反应非常满意。

喝了口茶,他继续说道:“在这些众多的盗墓门派中,主要有四大门派最为出名,分别是摸金派、发丘派、搬山派和卸岭派,他们又被称呼为摸金校尉、发丘将军、搬山道人和卸岭力士。”

听到这里,林易脑子一时有些混沌。

怎么...

这些盗墓的门派竟然在这个时候就有了?

......

乐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6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