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西游:集齐三大反骨仔的我强无敌

作者:不死废人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六十七 章贫僧当为大乘奥义的第一践行者

书名:西游:集齐三大反骨仔的我强无敌 作者:不死废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1

就着奎木狼吃人和一众王宫侍女魂魄消失一事,二人打了一场机锋,此时听到地藏菩萨又说起取经,唐僧却含糊闪烁了,于是道:“我自以取经为重,不过菩萨不妨将其中事项说得清楚明白些,我也好深刻领悟,免得贫僧不知深浅、丢了轻重。”

地藏菩萨想了一会儿,心道这唐僧刚刚才说了那番真相、假相的话语,也是个知道分寸的。

于是地藏开口道:“昔者菩提达摩尊者东渡传法,盖因其异邦面貌、教义不符合境况等种种原因,以至于佛法东传之事困难重重。”

“于是尊者(指达摩祖师)于嵩山面壁静思多年,才有了禅宗奥义的雏形;经我佛如来多番斧正,终成大乘佛法三藏。又从达摩尊者身上领悟到了传法不如求法的道理,这才有了西行取经的一事。”

地藏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的对着唐僧道:“玄奘,在你之前,我佛门共选了九个取经人,俱都于中途夭折,如今取经的重任、佛门的未来,俱都压在了你的肩上,唯盼你担此重责、不负所托才好!”

唐僧闻言开口道:“尊者,这话当时观音菩萨也与我说过,弟子虽诚惶诚恐,却也甘愿受命,尽力而为!”

地藏欣慰的道:“玄奘,以我观之,你、我、观自在,其实是一种人,一样的身负使命,又一样的心有不甘,我们这种人,是证不了道、成不了佛的,好在到时可以凭借功德、权柄,封你一个佛陀的大职正果位,方便你携势东传佛法。”

唐僧点了点头,心想看来这正果还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证道得来的,也称之为道果,另一种便是被有职权的人封正,如同好人事后被封为土地、城隍之类的。

于是他开口问道:“菩萨,似黄风怪与奎木狼这种人为制造的劫难,也算功德吗?”

地藏摇头,叹道:“自西牛贺洲而始,这一路的妖怪,都是我佛门近年来放纵的结果,彼辈都是留给你等一行人斩妖除魔的功德,又恐那些在野妖魔凑不齐你正果的功德之数,是以才又安排了十余人下界。”

“他们本身并不是功德,但他们聚拢的野妖野怪,多是杀生造孽之辈,再加上这乃是大天尊授意畅通两州的决策,你们将其剪除自然算是功劳与功德。”

唐僧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即又试探的问道:“菩萨,不知那些下凡来全我劫难的仙佛、其中若有杀神造孽的,那他们的业障是算在本人头上,还是算在我取经人的头上?”

地藏哪里不知道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叹了一口气道:“玄奘,水至清则无鱼,我辈都是证不得道的,什么功果、什么业力,全凭尊位者一言而定之,诸法空相、不外如是,何必执着?”

唐僧闻言愣了一下,静默了许久。这修仙的游戏竟至于一变而成了权力的游戏了吗?

虽然究其本质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亘古不变的终极奥义——拳头才是硬道理!

但玩法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同时在拳头不硬的时候,好在还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去学习、借鉴。

唐僧对着地藏菩萨合十一礼,恭敬的道:“菩萨,当时奎木狼逃遁躲藏,悟空没有急切间能找到他的法子,贫僧因揣测天庭仙官不能秉公执法,是以不愿意就此放任;是悟能献计,弟子才向灌江口去信一封,恳请显圣真君助拳。”

“不曾想显圣真君竟因此而赴任天庭,捡起了曾经弃之如敝履的司危府君一职,敢问,菩萨可知其中原由?”

地藏菩萨沉默了一会儿,略微摇了一下头。

唐僧接着道:“贫僧事后大胆揣测了一下,盖因为显圣真君始终都是灌江口扬君之子,而非是玉帝甥侄,更不是什么天庭昭惠灵王;其父其兄,俱都是三界凡俗之一,也是因仙神冷漠、麻木而身消命陨,是以显圣真君知道那宝象国诸多因奎木狼而死的生灵的痛苦、他也能听见那二十几个侍女亡魂的哀嚎哭泣……”

“真君有过痛苦、是以知道众生痛苦;真君有过牵挂,是以知道众生牵挂;贫僧也当先捡起执着,才能够谈放下执着!”

“菩萨,我佛造经传极乐、贫僧奉旨出长安,虽然这济世救人、普度众生的大乘奥义有了,尚还缺少一位人世间的践行者,如同阿弥陀佛发宏愿、接引佛祖入苦海一般,贫僧当为大乘奥义的第一践行者!”

“唉……”自从见了唐僧,地藏贫僧已不知道叹了几回气了,但此刻他却是真的无言了。

只因他一身的佛法修为,俱都是效仿阿弥陀佛与接引佛祖二位尊者而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这地狱几时曾空过?

是以这位尊者注定是证不了道、成不了佛的,他于无尽时空、无数选择中,始终坚定不移的踏上了这一条永永远远都没有尽头的道路,又何尝不是一种执着呢?

“众苦轮无际,流转无休息;有道本性相,一切皆空无;可坏法流转,常有忧患等;烦恼所缠裹,犹如蚕处茧;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净……”

若是别的菩萨在此,听了唐僧的话,自有一番说教,但地藏不能,是以话讲到这里,已然是到了尽头,于是他开口讲起了经文。

除了《心经》和《观自在菩萨本普门品》,唐僧再没见过其他的佛经,但此时还是认真、恭敬的听了起来。

“值遇调御师,不惧堕畜生;遇已种善根,永灭饿鬼苦;亦复能损减,阿修罗种类;芥子投针锋,佛出难于是……”

说了一遍《大般涅槃经》,地藏菩萨这才开口道:“玄奘,你听了我这一遍《大般涅槃经》,可有感悟?”

或许在地藏菩萨眼中,唐僧也是如他这般人吧。

唐僧这才知道地藏菩萨讲的是什么经,地藏菩萨的讲法虽然并不深奥,但也没有那么通俗,是以唐僧只听懂了个大概,其中最令他有共鸣的乃是邪正品中内容,大概因为里面的思想十分接近近现代的价值观吧。

所以他大方的开口道:“菩萨,佛言末法之时,魔波旬会渐乱我佛正法,使魔子魔孙穿着我僧众的衣冠、曲解我经文的奥义,弟子观我佛门现状,已经逐渐有了末法的气象了……”

地藏揉了揉脑袋,打断道:“玄奘,且住!”

唐僧当即住口不言,做了个倾听状。地藏菩萨想了想,缓缓开口道:“黄风鼠一劫时,你遣悟空向我佛如来问询,我佛照见于此,是以亲下灵山、避开众弟子见了他,以拈花一笑为回复,对此想来你自有一番解读,贫僧不复多言。”

“只是悟空那日逞强卖弄,得罪了不少僧众,如今那灵山众中,或有因而下界为难者,你知之便好。”

唐僧愣了一下,心道我们说得是一回事儿吗,想了想忽然又觉得未必就不是一回事儿了,于是点头道:“多谢菩萨。”

地藏怕他又开口说些不好回应的话,于是忙主动问道:“玄奘,佛说众生平等,而众生分明又不平等,你以为如何?”

这也是邪正品中延伸出来的概念,平等、平权的概念在现代早已是普遍认同的理念,而不平等的现实即便是在现代也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无论是在唐僧如今所处的异界、还是跨越时空到了现代,有些事都是不好提及的。

是以唐僧只好用佛经中的内容来作解:“佛说众生平等,乃是因为众生都具有一点佛性、在真灵本性中潜藏,是以众生皆可成佛,故而众生平等。”

“而之所以有众生不平等的现实存在,大概是因为众生虽然都具有佛性,但其悟性有高低之分、人格有卑劣之别,是以众生大多都在苦海中沉沦,不能照见本性、不得极乐永生。”

地藏见唐僧解的还算不错,于是欣然一笑,又开口道:“看来这《大般涅槃经》中,你独钟爱邪正品这一章的经义,你不妨讲一讲你的理解。”

对于“邪正品”这一章,唐僧觉得其中有四个值得说道的地方,刚才已经说了两个了,如今地藏菩萨再问,他也不打算保留什么意见,继续开口道:“是时迦叶菩萨问佛祖,此前九部经文中都没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说法,那么只读过前面九部经书的僧众说并非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算不算犯了妄语的罪过;而此前没有读过前面九部经书的僧众听了佛祖如今的说法、因此而否认前面的九本经书,算不算犯了诽谤三宝的罪过?”

“佛祖说不算,因为这个说法是我在我于大乘大智海中领悟的,他们都不知道,是以不罪。”

“由此可见,我佛认为,不知者不罪,所以贫僧认为,要普度众生,首先便要使其知之,故而弘扬佛法当为普度众生的第一要义,至于敝扫自珍、法不轻传等想法,都是不符合大乘奥义的!”

这是唐僧结合了现代普法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对佛经做出了自己解释,也是他第一次尝试用自己的思想去注解当下的佛经,至于别人认不认他的注解,不妨就先从地藏这里开始。

毕竟他刚才才在地藏菩萨面前说过,要做大乘奥义的第一践行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4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