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人,得加钱

作者:傲骨铁心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七十四章 王爷,金凤送喜来啊

书名:大人,得加钱 作者:傲骨铁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3

留给贾六的选择不多。

要么自食其言收回自己夸下的海口,继续跟财政伸手,以各种名目要钱,没钱到账这工他就坚决不开。

反正军权在他手中,他真彻底摆烂,老富和色大爷还能再立个大将军王出来不成。

要么就是自掏腰包垫付项目工程款,让进场的各大工程队先干起来。

目前来看,这个工程款一旦垫进去,基本上就没有回收的可能。

自古兵灾胜似天灾。

湖广之地经兴汉军这么一闹,没个十年八年元气都恢复不了。

贾六为何一心要和平解决事端,就是深知百姓无法承受兵灾之苦。

尽管兴汉军窜入湖广以来总体不曾对民间造成太大破坏,可因兵乱而死的百姓也多达数十万人,损失的财产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不是你顾师道一句话能约束的,也不是贾六一句话能改变的。

不和平解决,一昧使用武力,贾六相信以他多年部署纵是不能短期剿灭兴汉军,但半年时间也足够恢复地方秩序了。

但那样一来,代价就是至少百万军民的损失,以及赤地数百里的下场。

直接经济损失可能高达千亿不止。

因为打急了,谁还管军纪,谁还管扰民,谁还管百姓死活,谁还管城市有没有将来。

自个命要紧。

投过来的降兵现在的种种不堪事迹,已经说明这个事实。

清军本身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不是贾六压着,他二表哥乌尔希巴兰都要大规模屠城了。

这次出征湖广,贾六不以自己名利得失为评判标准,而是以百姓存亡为恢复大计。

他区别于这个时代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心里始终放着百姓,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百姓角度考虑,而不是站在自己角度。

要自私的话,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生命换取自己皇袍加身,贾六也就说干就干的事。

反正大清现在有三亿多人口,死个上千万不过零头而矣。

两世为人以来,贾六害过很多人,唯独没祸害过百姓!

甭管到哪,都是一口标准普通话:“老乡!”

随身也总是带着一把糖果。

有鉴于此,政治解决天然优于军事解决。

可政治解决的前提是钞票。

贾六没这么大笔款子。

他真能一次性拿出上千万两钞票,说明他早就羽翼丰满,工业化、海贸取得实质突破了,何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忙活。

老纪和李会计不吭声的原因在于,他们都认为王爷可能选择躺平。

就是朝廷不给钱,这仗他就不打了。

果然,王爷在沉思半响后,慢吞吞说道:“出征之前,本王就和相关工作人员制定了一个湖广会战的军事方案,该方案提出三个阶段就是平叛要分三步走,现在看来,第一步的目标不仅已经达成,甚至还超额完成,所以.本王觉得就这么着吧,有什么等过完年再说。”

言下之意老纪这边的工作先暂停,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再继续。

反正自个已经替大清收复29座县城了,就这功绩,紫光阁内的那些画像主人的功绩,有几个赶得上他了?

排名前三的傅恒、兆惠、班第,可能还能打一些,下面的基本不够看。

当然,贾六这样考虑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快过年了,等过完年大清就进入新的财年,到时各省赋税上交,老富手头就活动了。

与其让新财年的财政资金叫老富挥霍,不如要过来喂饱自个。

当下之大清,还有什么比平乱更重要的事么。

“敢问王爷第一步的具体内容是?”

老纪不知道这个湖广会战的军事方案,身为兵部侍郎兼统战办公室主任的他,有必要仔细了解一下。

贾六随口道:“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

“噢?”

老纪似乎明白了什么,弱弱的问道:“不赌就是不输?”

贾六欣然赞道:“是这个道理,到底读书人,文化水平就是高,理解能力也到位。”

“王爷英明!”

老纪和李会计对视一眼:我就说吧,王爷又不要脸了。

不打,当然就不会败了!

贾六这边第六感比较强烈,不禁狐疑看着二人:“我怎么觉着你们俩有点口是心非,嘴里面说本王英明,心里面却在骂本王不要脸呢?”

“这”

老纪和李会计还是那句老话:“王爷英明!”

“嗯?”

贾六高兴也不是,骂也不是,半响讪讪一句:“不是我不要脸,老话讲皇帝不差饿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这都没钱了,还打什么仗?”

情况是这么个情况,但老纪觉得王爷选择躺平不是好事,眼下局面正是大好之时,不趁热打铁拿下武昌恐怕夜长梦多。

虽说是翁婿之间的内战,但老丈人太强势对女婿可不是什么好事。

纵是双方将来还是要坐到一起谈的,也得把老丈人的牙敲掉几颗才行嘛。

为此,请王爷三思。

“三思?五思六思都没用,要做事就得有钱,没钱做什么事!你让我三思,不如伱三思,好好想办法给本王解决这个没钱的大难题。”

贾六不高兴老纪的思想无法跟他保持一致,都说近墨者黑,可怎么看老纪这个老色批还没黑到位。

老纪却说法子不是没有,就看王爷肯不肯了。

贾六闷声道:“只要不是让本王卖身,一切都好说。”

老纪说眼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湖广开大捐。

开大捐的基础是有的,一来朝廷历来缺钱用都会开捐卖官;二来经兴汉军这么一闹,湖广公务员队伍减员百分之八十。

保守估计,至少三十个省级官员、两百个厅级官员、一千个处级官员、一万个科级官员、十万个股级干部空缺。

拿湖北来说,一省二把手布政使就缺着,下面的两参政李会计兼了一个,还有个右参政空缺。

参政下面的参议都缺额,按察使司、学政衙门等省级单位普遍缺额六成以上。

府州县这一块就更加不用说了。

湖南一省更是重灾区,上至巡抚,下至保甲长,没一个大清的,属于全盘贼化了。

两省最高领导衙门湖广总督公署这边,除了在路上的博总督外,下面的大小班子连个鬼影都没有。

所以,这个时候放开大捐,拿出有实权的省、府、州、县官缺来卖,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此时开大捐也能卖出好价钱,毕竟在王爷的亲自指导下,大清兵收复了29座县城,取得了贼乱以来的最好局面,极大鼓舞了湖广境内的士绅富户和土豪们。

“纪主任这个办法好,能解王爷的燃眉之急啊!”

李会计支持卖官的提议,毕竟这事王爷在京里干过,具体执行也是他在办,门路熟的很。

只要王爷松口,他立马就能操办起来。

到时一手交钱一手拿委任状,几百万两根本不在话下,自个也能从中捞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不想王爷却是摇头:“不好,本王这么做的话跟乾隆有什么区别?”

老纪一怔,心道王爷你都把吏部的官卖到乾隆五十八年了,这会倒装起来了。

迎来的是王爷质责的目光:“以后对本王不满的话最好挂在嘴边,闷在心里算怎么回事?你不说出来,我怎么办你?”

“.”

纪昀保持沉默。

其实老纪误会王爷了,他在吏部卖的那些官本质上都不是实权官,而且很多都是权啊委啊的,基本集中在五六七品小官,实权官压根没几个。

所以就算卖到乾隆五十八年,损失的也不过是大清未来卖官的收入,对于地方百姓没有什么伤害。

可要按老纪说的把湖广实权官拿出来卖,省级、府级、州县一揽子全拿出拍卖,那性质就严重了。

用屁股想也知道百姓刚经兵灾,很快就要经官祸。

花钱买官,不得把投资赚回去?

都一穷二白了,还不使劲盘剥百姓么。

因此,不可取。

而且,贾六还想将湖广打造为继四川、直隶之后的又一贾家大省,哪里能这么胡来呢。

正犹豫着呢,老陈的人来了。

不是空手人来的,还给睿亲王带来了三十万两白银。

贾六不禁感到震惊:“老陈这么讲究的?好端端的给我送二十万两干什么?”

李会计纠正:“王爷,人家送的是三十万两。”

“我不是送他十万两么,一减一扣,不就二十万两?”

贾六心想你这个会计会不会算账。

李会计一脸无语:“王爷,你那十万两只是个空头支票,我这边还没有走账呢。”

“是么?”

贾六有点不好意思,正要让李会计把账走一下,就见老纪“哎呀”一声,猛的一拍脑门,好像发现美州新大陆似的两眼冒光:“王爷,错了,错了!”

“什么错了?一惊一咋的。”

贾六被老纪搞得有点冒火。

老纪赶紧道:“王爷,下官是说我们过去的工作方式不对!大大滴不对啊!”

“嗯?”

贾六不解,“老纪,你把话讲明白些。”

“王爷,下官的意思是说如今这局面不应该王爷洒钱出去,而是应该王爷这里财源广进才对啊!”

老纪一脸兴奋的样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54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