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汉武帝

作者:无语对白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三章 浪费

书名:我的岳父汉武帝 作者:无语对白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2

太子一直反对和匈奴打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话说回来了,如果不打仗的话,那么让这些将军怎么立功。

让那些士卒又怎么获得封赏。

本来自从卫青和霍去病死后,对匈奴的作战次数就不多了。

如果这次再不打的话,也就意味着今年可能无仗可打。

这让那些憋足了劲立功的将军们如何是好。

毕竟和那些文官不同,将军不打仗,基本上是晋升无望的。

“既然如此,那你就说出来吧。”

刘彻示意刘据可以说了。

“父皇,儿臣觉得,每年我们和匈奴作战,都耗费巨大,而且虽然斩首甚多,可是首级又有何用,这未免有些。。。”

听了刘据的话,熟悉刘据以往做事风格的那些将军,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刘据接下来要说的话。

无非是不符合圣人之道,劳民伤财。

不如不打了吧。

谁知道,这时候的刘据却话锋一转。

“这未免有些太浪费了。”

“浪费,这话从何说起。”

刘彻看着刘据,笑着问道。

“父皇,我们大汉出兵匈奴,是因为匈奴在我大汉烧杀劫掠。”

“如果就这样斩下他们首级,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刘据问刘彻。

“这倒是的,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

刘彻反问道。

“父皇,我觉得,应该设立一个劳动感化制度。”

刘据口出惊人地说。

刘彻早就已经知道答案了,所以没有丝毫的意外。

“劳教感化制度,太子,你说说,何为劳教感化制度。”

刘彻这是准备借刘据的口,把这件事说给众人听。

“父皇,是这样的,儿臣认为,此次作战,我们汉军要改掉以往那些斩首为主的习惯。”

“对于匈奴的部队,我们斩首当然更好,但是能不斩首的话,就以生擒为主。”

刘据先是说道。

“请问太子,这是为什么?”

“如果不斩首的话,我们如何计算首功。”

一位将军站出来,问刘据。

此人名叫解清,当初也是跟着卫青出征匈奴的一员将领。

其实当初在卫青的麾下,这个解清并不出众。

甚至没有因为军功封侯。

但是架不住解清身体好啊。

在这个名将凋零的时代,他也算是熬出头了。

最少,在这个大殿的将军里面,也算得上一号人物。

“生擒的话,按照两倍首功计算。”

“至于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大汉留着那些匈奴人还有用处。”

刘据解释道。

“还有用处,请问太子,这些匈奴人有何用处,难道太子有饲养蛮夷的习惯不成。”

解清哈哈大笑,开起了一个玩笑。

霎时间,朝堂里传出了阵阵笑声。

不过,这些人也没有恶意。

对于这些打仗的人来说,只要太子不反对战争就好。

“本太子就是想养蛮夷。”

没想到,只是一句区区的玩笑话,刘据却一本正经地应了下来。

“太子,你养那些蛮夷有什么用。”

解清不解的问道。

“当然有用了,解清将军,请问,我们的士卒出来打仗,家里的是不是无人耕种。”

刘据问道。

“这,也不能说无人耕种吧,只是家里老弱众多,耕种起来确实比较困难。”

解清扭扭捏捏地承认了下来。

“既然这样,那么为何不用这些匈奴人帮助我们的士卒耕种。”

“而且,这些匈奴人还可以承担修筑宫殿,开凿水利等工作。”

“父皇,每次我们大汉开凿水利都有一些伤亡,让人心痛不已。”

“甚至因为危险,以至于为了爱惜民力,延误工期。”

“但是用了那些匈奴人,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刘据再次分析道。

还没等解清反应过来,就有一个文官站了出来:“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这些匈奴人都是桀骜之辈,把他们放到中原腹地,恐生变数啊。”

解清嘿嘿一笑:“这个,我记得你叫上官楠吧。”

“上官大人,这点你就多虑了,那些匈奴人进入了中原腹地,就像鱼儿离了水。”

“绝对不会造次的。”

“而且,还可以让人看着他们。”

“谁敢造次,再杀了不迟。”

“真当我们汉军的刀剑是泥捏的啊。”

还没等刘据说话,解清就站出来反驳。

能够当上将军的都不是笨蛋。

其实解清在听到刘据的几句话之后,立刻认识到了这件事对于汉军的好处。

所以不等刘据站出来,他先站出来把上官楠反驳了回去。

“太子,你继续说,对或不对,自有公断不是。”

刘彻示意刘据接着说。

“父皇,儿臣的构想是,把生擒的匈奴人换成积分。”

“比如一只军队生擒了一百匈奴人,一个匈奴人十个积分。”

“这样的话,这只军队就是一千个积分。”

“然后这些积分给将军三成,将军以下军官三成,士卒三成。”

刘据把张凌的设想说了出来。

“那还有一成呢。”

上官楠再次问道。

“还有一成归那些后勤的民夫和朝堂上的诸位大人。”

“这些积分可以换取匈奴人的劳动。”

“比如,十个积分可以换匈奴人帮助耕种土地一个月。”

“或者其他杂务。”

“再比如,一百个积分可以换匈奴人代替士卒或者士卒家人服徭役。”

“这些积分伴随士卒终身,士卒战死,可以让其家人继承。”

“甚至,那些匈奴人的女子,也是心慕我们大汉朝的。”

“可以让那些老卒用积分换取匈奴女子成亲。”

“一旦成亲之后,匈奴女子即刻给予我大汉户籍。”

“至于这些事情具体多少积分合适,那还要请大家一起斟酌。”

刘据把张凌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众人都没有说话,因为刘据的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于宏大了,需要大家用很长的时间消化。

不过,貌似这样做,大家都有好处。

这时候,桑弘羊站出来问:“太子,你说的这些能不能实行暂且不论。”

“我就想问问,万一匈奴人消极怠工,那又如何。”

刘据想也没想的说:“给那些匈奴人也设立积分制。”

“用劳动换取积分。”

“一旦达到积分,即刻给予我们汉朝户籍。”

“发往百越安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6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