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汉武帝

作者:无语对白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章 直言上书

书名:我的岳父汉武帝 作者:无语对白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2

“今后我可是要多来张公子这里了,那天我在张公子家玩的五子棋,我挺喜欢的,最近找人练了练,改天还要向张公子请教。”

窦玥儿毫不客气地接过了奶糖,转身坐上马车走了。

她已经在张凌这里顺了不少好东西了,也不差这一件。

“但愿我的奏章早点到未央宫吧。”

看着远去的窦玥儿,张凌摇了摇头。

长安西北,未央宫。

刘彻坐未央宫中,听太子刘剧汇报着今天的政务。

“父皇,关东今年大旱,我觉得应该减免赋税,朝廷出面赈灾。”

“朔方请求朝廷拨付粮食等物资,儿臣建议减半,原因是今年并无大战,无需按照战时拨付。”

“另外,楼兰遣使前来,儿臣拟先行接待,探明其来意之后,再由父皇决定见与不见。”

。。。。。

刘据将国事一桩桩,一件件的的说给刘彻,并附上了自己的处理意见,刘彻听了频频点头。

刘据这个太子自己已经培养了三十多年了,能力自然不成问题。

唯一让刘彻不满的一点,就是不类我。

别小看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搁在汉朝,可是足以影响太子地位的。

毕竟,刘邦就因为不类我动过更换刘盈的念头,还付诸行动了。

听了许久之后,刘彻打了一个哈欠,毕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精力难免有些跟不上。

“陛下,前日安阳公主进贡了一些名叫咖啡的东西,能够提神醒脑,小人试了试,的确有效果,要不您也试试。”

一旁的近侍刘石轻轻地提了一句。

“有效果,那就试试,也不知道玥儿从哪里弄来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刘彻点了点头。

安阳公主刘玥儿是他和王夫人的女儿,今年十六岁,从小体弱多病,武帝周围的一个术士给她算过命,如果养在皇宫之中,恐怕活不过成年。

老来得女的刘彻自然对于公主非常的疼爱,于是就将刘玥儿养在了宫外,并且允许她自行决定自己的事情。

毕竟,汉家皇帝宠女儿那是出了名的,远的不说,就说平阳公主和刘嫖长公主,都被宠成什么样了。

至于刘石试过咖啡刘彻也也不意外,虽然是公主进贡的东西,但也要找人验毒之后才能摆到他的面前。

刘石在近侍之中就是专门负责这个的。

“据说这个咖啡是长陵邑的一个叫张凌的人送给安阳的,上次也是他,把安阳的病给治好了。”刘据赶紧介绍了一下。

“倒是个人才,就凭这手医术就不俗,改天招到宫里来,朕要好好的赏赐一下他。”

刘彻吩咐道。

“父皇,安阳特意说过,她要以普通人的身份和他相处,让我不要去打扰他。”刘据为难的看着刘彻。

“罢了。”刘彻摇了摇头。

没过多长时间,刘石就端上来一杯灰色的液体。

“陛下,昨日小人喝了一杯之后,半夜都没睡着,您要不就喝半杯如何。”

刘石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废什么话,赶快拿来,朕就不信了,当初汉匈决战的时候朕都睡的着,这小小的咖啡就能让朕睡不着了。”

刘彻一摆手,拿起杯子一饮而尽。

没过多长时间,刘彻只觉得精神一震,困意消退。

“嗯嗯,真不错,还是玥儿有孝心,太子,明天派人去玥儿那里,问问她这种药还有没有了,再拿一点回来。”

刘彻满意的点了点头,还是女儿贴心啊,至于儿子,哼,没有一个省心的。

“是。”刘据拱手行礼。

“好了,现在来看看各地学子递上来的奏书吧,希望能够有几个贤才。”

刘彻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自从窦太后死后,刘彻就开始允许民间的士子们上书言事,刚开始也的确从中选出来不少人才。

但是人才不是韭菜,割了一茬就能长出一茬。

最近十年,已经没有招揽到多少像样的人才了。

“父皇,您今天有点累了,儿臣给你念吧。”

刘据轻声问。

“也行。”刘彻点了点头。

刘据拿起一封奏书,读了起来。

没过多长时间,刘彻就头疼的摆了摆手:“罢了,看来这次又没有什么人才了,太子,你再读一封,如果再不合朕心意的话,你看着选几个士子算了。”

“是,父皇。”刘据躬身答应,然后从旁边随意拿出一封奏书:“恩,这人叫张凌,哦,长陵邑人,这人好像和救了安阳的是同一人。”

刘据惊讶了一下。

“恩,这倒是巧了,先读一读他的文章吧,如果可以入眼的话,那就给他一个官做做。”

刘彻用手点了点,定了下来。

“此人写了一篇长赋和一个奏书。”

“赋的名字叫阿房宫赋。”

刘据先是看了一眼赋的名字,介绍道。

“写阿房宫的,老生常谈罢了。”刘彻笑着摆了摆手。

阿房宫可是秦国最著名的宫殿了,所以汉代也有不少的人写这个建筑,而且都华丽异常,刘彻素来喜欢长赋,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刘据拿出阿房宫赋,抑扬顿挫地读了起来。

“嗯嗯,写得不错。”刘彻听到前面几段描写描述阿房宫的雄伟的句子时,赞赏了一句。

司马相如之后,他已经很少能够听到这么华美的长赋了。

正在这个时候,刘据突然奏起了眉头,停住了的声音。

“怎么了,继续读啊。”

刘彻奇怪的看着刘据,不明白为什么听的好好的突然停了下来。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刘据无奈只好一字一句地接着读了下去。

大殿里的气氛突然变得冰冷了起来,待读到“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的时候,刘据忍不住再次开口。

“父皇,这后面的,儿臣还是不读了吧。”

“继续。”刘彻面无表情的吩咐。

刘据硬着头皮念了下去:“。。。。。。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6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