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5章:冲突加剧!联合舰队开火!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苏曳走了之后,皇帝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悔意。

但是又说不出来,就只是一种君王的直觉。

或许不该放苏曳回江西的?

但是不放回去,却又承担不起后果。

于是,他召来了杜翰和匡源。

对,是杜翰,而不是肃顺。

因为他发现肃顺最近有些不对劲,在对苏曳的态度上,他和皇帝不太同频了。

杜翰来了之后,皇帝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问题,要不要让苏曳发展这些工厂。

这个问题,杜翰也很难回答。

不能让苏曳发展工厂,这话说出来有些丧心病狂。

犹豫了片刻,杜翰道:“那就要看这些工厂究竟是朝廷的,还是他苏曳的了。”

“皇上,苏曳新军厉害,但是到了现在也就是三千多人而已,因为他没有钱练兵。”杜翰道:“如果这些工厂办成了,他就有源源不断的财源了,届时他就能扩军了,既掌握了财权,又掌握了兵权,那就让中枢不安了。”

可是,曾国藩就是既掌握了财权,又掌握了兵权啊,他还是汉人。

苏曳在怎么说也是旗人,而且还是远支宗室。

杜翰沉默了一会儿道:“说一句诛心的话,曾国藩造反,那就是改朝换代,按照目前这个架势,他成不了,他也不会造反。”

“但苏曳是宗室一员,又有财权,又有兵权的话,不得不防。”

皇帝道:“苏曳说过,这些工厂三年之后,就能盈利千万,届时他会全部交给朝廷,交给朕。”

杜翰沉默了一会儿,道:“皇上,臣不相信。”

匡源道:“可是,他确实把新军交出来了,如今新军已经脱离了苏曳的掌控,调到扬州了。”

杜翰道:“臣有一个想法。”

皇帝道:“你说。”

杜翰道:“就是在试探中进攻,逼烤出苏曳真正的心思。”

皇帝没有说话,示意杜翰继续。

杜翰道:“苏曳表面上是交出了新军的兵权,但是扬州距离九江,还是太近了,我们不知道这支新军是不是真的脱离了苏曳的控制。”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肯定是你的敌人。

皇帝听到这个话,不由得目光一缩。

匡源道:“杜大人这话,有些耸人听闻了吧,整个过程我是亲眼见到的,这批新军也是我亲自带到扬州的,非常配合,没有一点点鼓噪。”

杜翰道;“有多配合?没有一个人喊冤?王天扬,兆布等人,那可都是苏曳的绝对心腹,还有林厉更是直接策划了兵变,把伯彦世子赶下台的。现在皇上夺了苏曳的兵权,他们就没有一点反抗,也未免太顺利了吧。”

匡源道:“林厉等人并没有跟着新军离开,而是依旧留在了九江。怀塔布,廷忍也脱离了新军,依旧跟着苏曳。”

杜翰道:“这些新军,从头到尾都没有发出抱怨吗?”

匡源道:“没有。”

杜翰道:“那苏曳带兵也太失败了,伱觉得他会如此失败吗?”

匡源道:“至少王世清,是值得信任的吧。”

对于这一点,杜翰也深以为然。

在所有人看来,王世清是皇帝的绝对嫡系,和苏曳不是一路人。

两人在考武举的时候,就曾经有过斗争。伯彦从新军离开之后,王世清才半路进去的,所以不管怎么看王世清都是皇帝的私人,都是去分权的。

杜翰道:“皇上,所以臣才提出了试探性进攻。”

“第一步,苏曳的工厂,都只是听到他在说,究竟怎么回事,朝廷中谁也不知道,因为从里到外都是他的人。所以想要看具体怎么回事,还是要派一个自己人去九江担任知府。”

“所以,臣举荐翁同书。”

匡源道:“只怕又重蹈当时新军覆辙,伯彦狼狈而归,兆麟惨死。”

杜翰道:“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苏曳就是有异心。再说翁同书去做九江知府,又不是去接管这些工厂,只是监督,监视而已,难道苏曳连这一点都接受不了吗?你这些工厂莫非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吗?连看都不能让人看?”

老实讲,确实不能让人看。

你派密探过来不要紧,因为你也看不明白。

但如果真的是如同九江知府这样的高级别官员,肯定会看出来的。

英国人竟然在九江工厂占股?

而且占股49%?

这,这还得了啊?

你苏曳这是卖国啊。

我们签订这些条约,好歹只是开放一些通商口岸城市,只是割让了半个小岛而已。

你苏曳直接把产业的一半交出去了?

杜翰道:“第二步,把苏曳的嫡系从新军里面挑出来,换我们的人进去,荣禄那边不是已经练出另外一批新军了吗?把里面的部分军官调去扬州的新军。然后下令王世清,把新军从扬州带到天津来。”

“你苏曳不是口口声声说新军要保卫京师吗?那你履行诺言的时刻到了。”

“这双管齐下,看看苏曳的反应。”

“如果翁同书顺利接任九江知府,而且成功掌权。如果王世清真的把新军带到了天津,彻底脱离苏曳的遥控,那就证明苏曳是真的没有异心。”

“那样的话,皇帝就要源源不断地派人去九江,履行苏曳曾经的诺言。逐渐接管这些工厂,最终完全掌控。”

“但凡这两条,有一条做不到,那就证明苏曳有异心,那这个人就该拿下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拿下了,不能任由他继续发展下去了。”

然后,三希堂内陷入了沉默。

吏部侍郎匡源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皇帝对曾国藩等汉人大员的容忍度,好像比苏曳还要高得多啊。

曾国藩一而再,再而三地闹,甚至截留朝廷饷银,皇帝也都忍了。

苏曳是宗室,还没有真正表现出异心,朝廷这边就打算直接动手了。

但这才是正常的。

很多人,对自己人才是苛刻的。

对外人,反而宽容一些。

对于曾国藩的逆反,皇帝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但在朝廷看来,苏曳是皇帝一手培养起来的,那就容不得有一点瑕疵了。

而且在朝廷和皇帝看来,一定要把你的爪子,牙齿全部拔干净了,完全驯服成为一条狗,那才会真正的放心。

历史上,清廷对曾国藩等人的手段也不例外。

就是在试探中进攻,温水煮青蛙。

一点一点地逼迫,让你反又不能直接反,但只要退让,接下来就不断退让,最后一回头,已经妥协了一大堆了。

所以这群人在这方面的权术,还是非常厉害的。

当然,等到慈禧死了之后,这一套手段就彻底玩砸了。

皇帝陷入了沉默。

暂时做不下这个决定。

因为他不知道苏曳会做出何等反应。

杜翰道:“皇上,苏曳说破了天,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是皇上的臣子,也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我们做的这两步,哪一个不是理所应当,名正言顺。”

“九江知府一职,本就是朝廷中枢派遣的,哪里任由巡抚挑三拣四了。”

“这新军,本就是皇帝一人的,苏曳自己也说得清清楚楚。把新军从扬州调到天津,保卫京师,有半分不对吗?”

“这次苏曳进京,以势压人,高呼要为大清赚回银子,维持银本位,维持进出贸易平衡,关乎国家命根。所以朝廷才不能真的惩罚他,怎么轮到朝廷用大势,就不行了?”

“堂堂朝廷中枢,难道还要向他一个江西巡抚妥协不成?他就那么特殊?”

这句话,直接命中了皇帝的内心。

是啊,朕只是在行驶正当权力而已。

朕堂堂一个皇帝,难道还要畏惧你?

然后,皇帝淡淡道:“就这么办。”

………………………………………………

肃顺府邸里面。

杜翰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那个分两步走的试探性进攻。

端华,载垣心中还是支持的。

但也心中略有担忧,如此一来和苏曳的政治冲突就会进一步加剧了。

而肃顺问道:“也就是说,一旦翁同书成功就任九江知府,并且掌握了权力,就视为苏曳的妥协。你们就会进行第二步,把苏曳那支新军调到天津来?”

杜翰道:“是的,然后陆续派人,逐渐接管九江的这些工厂。”

肃顺沉默了一会儿道:“如果是曾国藩办的这些工厂呢,你们还会想办法这样做吗?”

杜翰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足足好一会儿,杜翰道:“是苏曳亲口答应的,三年之后,会把这些工厂交给朝廷,交给皇上的。”

肃顺道:“这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情世故了,如果是一个外人发达了,大家心中还会坦然一些,甚至还会上门恭贺。而若是亲戚发达了,那整个人就是抓耳挠心的难受。”

杜翰道:“肃中堂,这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皇上不想让干的事情,苏曳去干了,就这么简单。”

“任谁精心培养出来的一个人,寄予厚望的一个人,忽然变得不听话了,完全和你对着干,哪怕圣人也会生气的。”

肃顺笑道:“我也就是几句牢骚,也没有打算阻止你们。”

接着,肃顺道:“但我倒是想要问问,如果翁同书去了九江之后,发生了类似伯彦、或者兆麟一样的事情,被苏曳赶出来,你们打算怎么办?也就是第一步就失败了,那你们第二步还走吗?”

杜翰道:“那就证明,苏曳有异心,就证明九江这些工厂,有见不得人的东西。”

肃顺道:“好,那就算让你们证明出苏曳有异心了,你们怎么办?”

杜翰道:“那当然是拿下他!”

肃顺道:“那这些工厂怎么办?投资的这一千多万两银子怎么办?债务爆了怎么办?”

杜翰道:“肃中堂,这翻不了天吧。再说皇上也不喜欢这些工厂,不是吗?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这倒是,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不要太多。

因为一个人的倒台,损失一些银子算得了什么?

接着,杜翰道:“苏曳作为臣子,难道就不能没有异心吗?他若没有异心,不就能安稳度过去了。他的江西巡抚位置照做,他的工厂照办,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吗?”

“我们在座的人,谁没有受过这种委屈?我们受的这种委屈,凭什么苏曳就受不得?”

在场众人默然。

受委屈,苏曳还真不在乎。

只要能办成事,受委屈算什么。

关键是这样下去,办不成事。

时间如此紧迫,距离对赌协议就只有两年时间了。到时候对赌输了的话,丢掉2%的股权,或者灯泡和青霉素的专利,这些都没什么,无所谓。

最关键的是,对赌协议输了,就证明这条路线是不够成功的。

就没有足够大的利益去撬动大英帝国的决策层。

那么接下来,大英帝国的对中国的战争和压制策略,依旧会占主流。

中国就会错过崛起的末班车。

然后,隔壁的日本,就会搭上这班车,成为大英帝国在东亚的盟友,正式崛起。

所以,这也是苏曳这次进京,表示强硬和恫吓的原因。

因为你只要稍稍妥协一点点,对方就立刻得寸进尺,不断侵占过来,届时九江内部斗成一锅粥,还做什么事情?

什么时间都耽误了。

所以,政治确实是妥协的艺术。

但真遇到关键性大事的时候,就一点点都不能妥协了。

对方只要伸手,那就直接斩断。

曾国藩这个人,指挥军事一般,政治权术也一般。

但当时那么多人办团练,为何唯独他一个人大成了?就是因为他刚硬不折,宁愿得罪所有人,得罪所有利益链,也固执己见。

所以湘军才成,所以哪怕他军事能力不怎么样,也成为了湘军的灵魂人物。

左宗棠为了能办成大事,成就功勋,也是因为不妥协,宁折不弯。

李鸿章倒是会妥协,完全是妥协派的高手。

结果呢?糊裱匠?以夷制夷,把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

次日朝堂!

皇帝道:“文彩,你们都察院调查得如何?”

这才过去几天啊?

堂堂一个户部尚书至少要调查一两个月啊。

左都御史文彩道:“回皇上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翁心存在任上,确实有所失察。但是户部郎中苏全所弹劾之事,大多子虚乌有。”

果然是这个结果。

因为翁心存这边不结案,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这个任命就通不过。

接着,都察院的另外一个御史道:“皇上,臣弹劾户部郎中苏全,因为私怨,阻止户部拨款,导致皇陵坍塌,上百人无辜丧命,损失无数。”

“臣弹劾苏全!”

几个工部官员,也纷纷出列弹劾。

这个案子,当时就被翻出来,准备大干一场的。

但随着苏曳南昌大捷的消息,彻底销声匿迹。

如今又被翻出来了。

户部郎中苏全出列,摘下帽子道:“皇上,臣请辞!”

皇帝道:“别动不动请辞,下次仔细一些,宽容一些,也就是了。”

苏全上前一步,道:“皇上,臣请辞。”

皇帝皱眉。

这么不知道进退吗?

苏曳受不得委屈,你也受不得委屈吗?

而且就算要请辞,也走流程。

分三次来,也成全君臣体面。

但苏全眼睛里面完全容不得沙子的,哪里愿意跟你分三次?

于是,他在上前一步:“臣,请辞!”

皇帝彻底恼了,好你也苏全,朕本来要给你体面的,既然你不要体面,那就由你。

然后,皇帝冷冷道:“朕,准了!”

“臣,领旨谢恩!”苏全将官帽放在地上,直接转身离去。

之所以官服不扒掉,那是因为官服是自己花钱做的,只有补子是朝廷给的。

朝廷群臣静默。

苏曳兄弟,也太刚了。

皇帝道:“翁心存?”

“臣在!”翁心存出列。

皇帝道:“你罚俸两年,罢协办大学士,保留户部尚书,日后谨慎办差。”

翁心存跪下叩首道:“臣领旨谢恩,万岁万万岁!”

接着,皇帝道:“另外,关于九江知府一职,诸位臣工议一议!”

所有人静默。

一贯以来,朝堂上的人都喜欢墙倒众人推。

但在这个时刻,很多人心中有种兔死狐悲的感。

吏部侍郎匡源出列道:“臣举荐翁同书。”

皇帝道:“哦?这段时间,翁同书都在做什么?召翁同书觐见。”

片刻之后,翁同书上朝堂。

按照历史上,此人马上就要上任安徽巡抚了。

但在这个世界上,在扬州之战中,他污蔑苏曳虚报战功,被一撸到底。

“皇上,臣在编书,寻找残籍孤本,抄录修缮,整理成书,正要献给皇上。”翁同书道。

接着,他献上了一个箱子,里面满满当当,都是失传的孤本。

皇帝拿起这些书本,顿时大喜道:“甚好,甚好,你有心了。”

杜翰出列道:“皇上,臣举荐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

皇帝道:“翁同书,九江知府一职,至关重要,你可愿意去?”

翁同书跪下道:“臣愿意去!”

接着皇帝道:“拟旨,册封翁同书为九江知府,领按察使衔,兼詹事府詹事。”

翁同书泪流满面,叩首道:“臣谢主隆恩!”

皇帝这个任命就比较重量级了,翁同书这个九江知府是高配的,正三品,都跟顺天府尹同级了。

九江知府,还从来都没有这么高过。

如此一来,翁同书和苏曳就只差了一级而已。

接着,皇帝道:“相关僚员,要准备妥当,去了九江之后,要尽早上手,帮助苏曳分担。”

………………………………………………

散朝之后!

皇帝在三希堂内召见翁同书。

“你可知道,去做这个九江知府,应该做什么吗?”

翁同书道:“知道,帮助皇上盯住苏曳,监督苏曳,一旦有任何不轨,立刻上报?”

皇帝微微皱眉,因为对方说得太直白了。

“你去了之后,先要多看,多听,先不要有什么动作。”皇帝道:“九江的政务,都是你的职权,要全部接管过来。然后细致观察苏曳的工厂,要事无巨细地上报。观察之后,再试探性地深入工厂业务。”

翁同书道:“臣明白,臣就是皇上的眼睛,皇上的耳朵,皇上的一只手。牢牢抓住九江,绝对不让他落入异心之人手中。”

依旧说得太直白了。

皇帝不喜欢说得这么直白,不体面。

但,总比沈葆桢好得多。

而且这个时候,能够去和苏曳对抗的人本就不多了,翁同书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皇帝道:“你在京城准备周全,尤其是相关僚员,自己找一部分,朕也会准备一部分。确保到了九江之后,能够拿到所有的九江府治权。”

翁同书道:“臣遵旨,臣一定能够找到一群不怕死之人。”

皇帝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又传来脚步飞奔之声。

皇帝皱眉,心中愤怒。

他最讨厌在宫中这样不守规矩的脚步声。

而且每一次这样的脚步声,都没有好事。

“皇上……”增禄低声道。

皇帝道:“又怎么了?”

翁同书道:“臣告退。”

皇帝道:“嗯,等你离京的时候,朕给你题字。”

翁同书恭恭敬敬地退了出来。

片刻之后,增禄走了进来道:“皇上,洋人舰队来了,密密麻麻,就在大沽口之外,直隶总督求援。”

皇帝脸色猛地煞白。

这……这就来了?

这段时间和苏曳的明争暗斗,加上心中怒气,使得他把洋人这个最大的威胁都暂时忘却了。

结果猛不丁,洋人舰队就直接杀过来了。

朕还没有派人去广州和你们谈判呢,急什么急?

“召军机处,以及京中二品以上在职官员,前来议事!”

这朝会刚刚结束,大家都还没有回家,立刻又被叫回来了。

哪怕是二品以上官员,三希堂也是站不下的,只能在养心殿。

此时,皇帝不由得记起苏曳的话了。

谁去谈都可以。

按照朝廷的底线,任何人去谈都能成功。

皇帝道:“现在洋人舰队再一次出现在大沽口外,怎么办?怎么办?”

田雨公忍不住道:“皇上,那翁同书前去九江任职一事,是不是暂缓?”

杜翰冷声道:“田大人,洋人舰队来袭和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又有什么关系?”

靠,这里面有什么关系?难道你不知道吗?

只不过,有些话不能说出来而已。

倭仁出列道:“皇上,臣内心也不赞同苏曳办工厂,搞洋务。但……如今洋夷来袭,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是不是暂缓?”

现在这等时刻,需要一致对外。

朝廷之中,精通外交的人太少了,苏曳是最精通的。

这个时候激怒了他,不给他体面,那未来想要让他办外交的差事,就难了。

杜翰冷笑道:“倭大人,您多情了。苏曳迫不及待地离京,就是要躲开洋夷的舰队,这件差事他自己知道办不成,所以提前躲了。”

皇帝望向了肃顺道:“你觉得呢?要暂缓吗?”

皇帝的这个目光,就充满了别样意味了。

因为他发现,最近肃顺立场有些不正,竟然有些偏倚苏曳了。

肃顺顿时头皮发麻,上前道:“奴才觉得,不必暂缓,翁同书照旧上任九江知府。”

这就是肃顺。

心中聪明无比,什么都能看透。

但是一点点都不愿意违逆圣意,一心只想圣眷。

他明明知道让翁同书去担任九江知府是对苏曳的试探性进攻,可能会引发后果。

但……依旧不出面阻止。

皇帝道:“嗯,那就照旧,翁同书尽快去九江上任。”

“洋夷舰队兵临天津海域,可有开火?”肃顺问道。

信使道:“并未开火,只是包围,不许任何船只进出。”

肃顺道:“那就是有的谈,就是等朝廷派员谈判。”

皇帝道:“诸位臣工,怎么办?”

僧格林沁道:“皇上,打!我们修建了大沽口炮台,威力无比,正好可以一战,扬我大清国威。”

胜保出列道:“皇上,臣也觉得打!”

倭仁出列道:“臣建议,打!”

朝廷中,有一小半的官员,都建议打!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里面真的有那么多主战派,那么勇敢。

而是需要这种政治表态。

总不能整个朝廷,都是和谈派,都是投降派。

那大清威严何在。

主战派,才敢大口说话。

此时的妥协派,才是不容易的差事,因为说出来丢人。

皇帝目光望向了肃顺。

肃顺出列道:“皇上,能谈还是谈,我天朝上国,以理服人。洋夷没有教化,所以野蛮无礼。先礼后兵,我们应当努力教化洋夷,或许能够让他们感受天朝之礼,退兵止戈。”

肃顺出列后,众人也纷纷出列,说先礼后兵。

洋人粗鲁,但我大清是礼仪之邦,教化之邦,不能和洋夷一般见识。

所以,还是谈吧。

而这个时候,皇帝不能立刻答应,要不然就会表现得太软弱了。

赵构之名,可不大好听。

他需要让朝廷争论这两三天,最终和谈派压制主战派。

然后,皇帝顺水推舟,勉为其难地答应。

这样皇帝才不失威严和体面。

所以,皇帝道:“此事,再议!”

但是……

洋人可不管你这个流程要不要走完。

联合舰队司令包围了大沽口后,然后就静静地等着清廷的反应。

结果……

毫无反应。

打也不打。

谈也不来谈。

就是,彻底无事。

这,这算怎么回事?

联合舰队的指挥官们都懵了。

你这没反应,可不行!

于是,联合舰队指挥官直接一声令下。

“开火!”

顿时,联合舰队猛烈开火。

“轰轰轰轰……”

部分进入白河逼近天津城郊的战舰也猛烈开火,炮弹直接天津城头。

此时大沽口炮台。

部分天津城墙。

猛烈地爆炸。

……………………………………

注:第二更送上,绞尽脑汁想不出求月票之言,唯有眼巴巴望着诸位恩公,给我好吗?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1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