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山河入梦来

作者:燕山游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9章 披甲

书名:山河入梦来 作者:燕山游侠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夜已三更,宁静与沉寂,默默笼罩着这座偌大的盛京城,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杳无声息,这一夜……似乎与以往任何一个夜晚都一样:万籁俱寂。

此刻,夜幕之中,挂着一轮清润的秋月,银辉洒遍盛京,四下皆是一片泻金流银的辉煌世界。

“哒哒哒……”

忽然,空旷的驰道上,响彻着清脆的马蹄声;沉睡中的盛京,骤而又响起一阵铿锵刺耳的钟声——这是象征紧急军情的期门金钟。旋即,两骑蹄下生风,爆发出阵阵嘶鸣,宛若两道黑色的闪电,直奔秦王所在的青城宫而去。

今晚本是萧长陵的新婚之夜……然而,一封来自晋阳的八百里加急,却划破了后半夜的宁寂,惊醒了睡梦中的萧长陵;城门处,那一声声“边关告急!”,“北境急报!”的高亢之声,如滔滔江水,一直绵延到了青城宫前。

浓浓的夜色下,青城宫中,幕府大厅灯火通明,鸦雀无声,仿佛连烛与香的默燃声也能听得见;只见,幕府的四周,密匝匝肃立着三百名盔甲鲜明,配备弓箭的中军亲兵——“狼啸卫”。青城宫早已戒严,宫眷、侍女、侍卫、内侍、文书、杂役、兵丁各色人等,一律不得随意走动。宫内岗哨密布,三座宫门均设有重兵把守,一时枪矛林立,甲胄光寒。

此时此刻,青城宫上上下下,都非常清楚,北方大战已迫在眼前,许是柔然蛮子的铁蹄再度兴兵南下,却不知究竟是吉是凶。其实不仅仅是他们,便是此刻那些聚于幕府大厅共论军务的将军们,对于他们即将所要面临的新一轮边关血战之吉凶成败,尚是一无所知。

尽管如此,但他们这些人毕竟都是在战场上带兵厮杀的猛将,有些人甚至此生都是在刀丛剑棘的冒险中度过,以往哪怕是深陷绝境,哪怕是当年在沈儿峪的群山之中连绵大战,山穷水尽,也从未退却半步,因为他们始终坚信一点,靖北军的战旗,永远都是飘扬在天下的中央,旗帜飘到哪儿,靖北军的刀锋,就杀向哪儿,只因他们是睥睨群雄的靖北大军,更因为……他们的王上,是战无不胜的靖北之王!

宽阔的幕府大厅,一炷粗如儿臂的大蜡烛,燃着明亮的烛火,扑扑闪烁,照耀得整个幕府宛如白昼。

大厅内,萧长陵此时早已脱去了婚服,换上一身白衣,臂间佩戴着的那对银色护腕,尤其引人注目,显得风姿俊秀。窗外月光如漏,丝丝清辉照射在萧长陵的脸上,一双黑眸深冷而锐利,黑漆漆的乌瞳,长天如碧;他的双手负于身后,兀自站立在一面覆盖着红布的墙壁之前,神色沉静,冷凝如冰的面容上,浮漾着一层寒霜,教人不敢亲近。

萧长陵的身后,二十七名靖北军的各级将校,肃然而立,个个眼神如刀,几乎同时凝望向了那面宽大的墙壁。

红色的绒布缓缓拉开,露出里面那张阔大的地图,地图已经重新改制过了,大周帝国明黄色的疆土,正在不断地向北延伸,而它的身下身后除了那些蛮夷胡地之外,中原,河朔,北地,关陇,甘凉,河西,巴蜀,江南,淮北,岭表,还有刚刚打下的辽东……已经尽归己身。

必须承认,大周疆域这几年对外拓展的势头,确实非常迅猛,占据北方草原与沙漠的柔然,虽然看上去依旧是个庞然大物,但在大周王朝这头新崛起的雄狮面前,却显得有些臃肿不堪。柔然立国虽已百年,然其所统辖的领地却仅限于漠南,漠北,以及阴山南麓一带,周遭便是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远比不上当年西胡统治时期控弦百万,雄霸北国的鼎盛。

萧长陵冷冷地凝视着这幅地图,似乎……大周广袤的疆土,此刻已然尽收眼底。然而,他那双深寒凛冽的目光,却始终游弋在与柔然接壤的北境三州,那里驻扎着被他视若支柱的四十万靖北雄师,于他而言,这是他亲手打下的霸业,他的将士在那里,他的子民在那里,他的根基也在那里,就是在那里,他率领数十万健儿,誓师出兵,一路恢弘南下,势如破竹,终以风卷残云之势,一举捣碎了南楚精心构筑的千里江防,平定长江以南;也是在那里,他亲率大军,长驱疾进,深入塞北,成功将靖北大军的锋刃插入阴山以北,拓土千余里;还是在那里,他完成了以四万铁骑精锐,横跨辽水,直取盛京的壮举,彻底将孤悬已久的辽东诸郡纳入大周版图……

微弱的烛影,悄然掠过秦王英秀的剑眉,却见……萧长陵头也未回,只有眉棱骨不动声色地耸动了一下,轻描淡写地寒声说道。

“都说说吧。”

“启禀大王,据探马来报,自前日迄今,柔然王庭开始频繁往边境运兵,似有蠢动之意。”胡锟率先开口。

虽说萧长陵平日在天子面前的诸多放浪形骸之举……多是伪饰,但若秦王府内部开起军务会议来,却是半点儿也不含糊。毕竟,柔然大兵压境,稍有不慎,那群北蛮子的铁蹄,真有可能兵临晋阳,剽掠王城。秦王府的军务会议,时常悖逆常规,一般都是由北大营主将镇北侯胡锟主持公议,众将各抒己见,最后由萧长陵拿定主意,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靖北军最高统帅,皇帝敕封“天柱上将”的秦王萧长陵,往往是静静旁听,极少搭言。

室内灯火如昼,萧长陵敛眸,俊秀的容颜,永远如霜雪般冷峻,看不出任何异样,只是沉声淡漠问道。

“何人领兵前来啊?!”

“回大王,据悉……应是扩廓亲来。”胡锟应道。

当听到“扩廓”这个名字时,萧长陵先是沉默良久,一双澄亮英目骤然生寒,眉宇间暗影愈深,原本平静如水的眼神,也顷刻间变得锋锐若刀,但很快便又沉寂了下来,继而淡淡地“嗯”了一声,似乎并不在意的样子。

“你确定是扩廓吗。”

萧长陵的声音,颇为冷厉,亦颇为镇定,仅凭这一句话……确实听不出什么异常,但若配上这位年青枭雄秀逸的神采,倒是别有一番乾坤,地图前凝然屹立的他,一身白衣胜雪,虽目藏寒色,然整个人依然英俊挺拔,薄唇微微勾着,那双深邃的眼眸,时不时泛起一丝凉意,转瞬又化作透骨的寒气。

“大王,据斥堠回报,北方边境出现的柔然铁骑,皆是扩廓帐下国阿辇的骑兵,为数均在数万人左右。至于漠北其它部落……此番是否随军南下,目前尚不得而知,末将即刻去查。”胡锟按着腰前悬佩的“靖北刀”,面色凝重地回答说道。

白衣藩王漠然负手不语。

元英摇了摇头。

“数万人不行,到底是多少人?我看……要是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前方这个仗是没法儿打下去了。”

“晋阳来报,明朔已派游骑前往探查,现在……除了知道定襄周边的蛮骑,约有三万之众,另外两路的情况尚不清晰,所以,我们眼下只能等最近撒出去的斥堠回报。不过,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此番边境被扰,均是在城郭之下示威即退,未曾攻城。也就是说,敌人此次的兵力,并不足以攻破城池,故此三路蛮贼,我估计每一路的兵力,应当都不超过三万之数。若是这样计算下来,这次柔然总共调动的军马人数,当在十万以内。”胡锟探出手指,定定地停在毗邻北方六镇的定襄与马邑之间。

“十万?扩廓疯了?!仅凭十万蛮子就想吞下整个北境,他老子都没有这么大的胃口。”元英将军鄙夷说道。

“我倒觉得这位柔然太师不似是个蠢人。”这次说话之人,正是身着玄色铁甲的平北将军桓欷,他轻轻握着腰间“靖北刀”的刀柄,挪步上前。

桓欷沉吟说道。

“大王,前几日,三州经略使南宫天穆发来密函,照他得到的讯息,柔然铁骑已于十天前便开始行动,如今……已有数万胡骑自壶关以西南渡无定河,只不过,我们目前手里所能掌握的消息实在太少了,无法判断这股骑兵是否就是第一批袭扰并州的那伙敌寇;更加可疑的是,位于并州西北的定襄和马邑,先后遇袭,可是并州方面却迟迟没有传来消息。这就怪了,扩廓主力究竟是从哪里渡过的无定河。”

龙西风也开始皱眉说道。

“你们说……他们会不会是沿阴山西麓一路南下,在密云附近渡过大河,然后向东直扑定襄?”

身为铁浮屠中军副将的龙西风,少年从军,久经沙场,素以骁武凭陵,悍不畏死之名,勇冠靖北全军,就连萧长陵也曾赞叹“西风之勇,百骑莫挡”;然而,这并不能证明,这位能在沙场上冲锋陷阵的猛将,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将才,比起他在百万军中带兵冲阵的勇猛,龙西风在统领大军方面的才能,反而被削弱了许多,譬如,萧长陵亦曾说过,若让龙西风领兵,只可令他领三千铁骑,绝不可过万;因此,这多年来,龙西风一直便是“铁浮屠”的中军副将,他的麾下,也确实只有三千铁骑。

听完龙西风的议论,胡锟摆了摆手,笃定说道。

“不可能。薛崇英刚从冀州回来,柔然若是从密云渡河,屯驻冀北的东大营守军,不会没有察觉。”

“就算三路贼寇总共十万兵力,但若单凭并州军马,也足以应付了。不过,现在最麻烦的就是……敌军来路不明,莫名其妙就让他们插入我边镇大军的间隙之中。若是不能探清柔然人的进出路途,我们就不能获悉其确切的数目。只要隐匿行踪,漠北金帐的国阿辇主力,随时都有可能突破我们在边境的防线,杀到晋阳城下。而且,这帮天杀的北蛮,来去如风,以战养战,根本不会考虑什么粮草补给,委实难以揣度其具体行踪。”元英浑厚的声音,明显带有了几分深深的担忧。

夜色已经极深了。

幕府大厅之中,依旧燃灯如昼,萧长陵此刻也已凝神闭目,静静地站在地图面前,面无表情地倾听着麾下诸将的意见,双手轻轻地摩挲指间;窗外偶有夜风吹入,吹在萧长陵本就生得俊秀的脸上,仿佛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挥之不去。

厅中,烛影摇曳。

萧长陵双目微闭,眼前宛若浮现出无数部族驱赶着瘦弱的羊马,卷着破烂不堪的帐蓬,艰难地行走在风雪之中,沿着那高耸入云的阴山山脉,拼命找寻着西进的道路,一路上冻尸连连,秃鹫怪叫——这是何等样壮观惨烈的景象,又是何等样一次伟大的迁徙。

胡锟举目,凝望着萧长陵那一抹挺拔的背影,又看了看正在各抒己见,讨论得如火如荼的将军们,他知道必须要由大王来最后决定了。

“列位,我们今日商议军务,并不是要就眼前局势讨论出个结果来。目前,朝局诡谲,皇室觊觎,我们议的是,假如天子降敕命大王挂帅出征,这一仗究竟该怎么打?如果打……又怎样才能打赢?”

“佐玉兄,大王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了,就这种小局面还需要我们这些个大老粗来多嘴吗?不管扩廓南下走了哪条路,晋阳作为王城,都是至关重要之地,可先令苏翊将军分兵数千,巩固王城四周,坚守待援,再令东大营主力沿洺水西进,驰援马邑、定襄,只要东大营的兵马一开到,立时便可接管并州以北的防务,而后……大王再遣六镇之兵南下,沿代北驻防。届时,无论扩廓从哪个方向偷袭,这般局面,他手上没有个二十万铁骑,恐怕连半个月都支撑不下去。只不过,这么打仗,未免太中规中矩了,极没意思……”桓欷笑道。

“你们想过没有,”萧长陵忽然睁开了原本微微合拢的双目,用挟带着金石音色的铿锵声调,冷冷开口说道,“扩廓此番南下,为何不再效法以往南侵之时的围困城郭重镇,反而去袭扰边地?他既然有能力屠戮三州,那么自并州直插介休,渡过汾水,威胁晋阳也并非难事,他为何不走这条捷径?竟要南辕北辙?反正左右已经来了,又何必在意这一小步呢?他此次南犯,既不攻城略地,也不大肆劫掠,更没有趁我大军尚未集结严整分而击之,这又是为什么?你们难道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众将面面相觑。

不得不说,萧长陵这几句几乎句句问在了节骨眼上,均是扩廓此番南下的不合常理之处,到底是当年平灭南楚,叱咤疆场,纵横万里,如今手握四十万靖北军的“大周第一战神”,其眼光之毒辣,谋略之深邃,确实非一般名将可比。只是知道不合理容易,但要是想解得此惑,却绝非易事。

萧长陵的眼神,忽而凛然生寒,凌厉的目光,在明亮烛火的映照下,透着一股百折不挠的坚定。

“扩廓……实为劲敌啊。”

“大王的意思是……”

将军们凝目看去,只见……萧长陵此时终于笑了起来,手掌忽然重重地拍在了地图的上方,那一大片涂成青色的异国疆土——柔然王庭,而他那一袭白色的衣衫上,似乎也都携带了一股无法阻挡的坚毅味道,寒声开口。

“我大周连年征伐,旱洪相加,雪灾又至,偏生柔然那边这两年却是风调雨顺,草长马肥……当然,若仅是如此,区区胡蛮,也不至于让孤如此小心,只是……你们可知道,我大周雪灾之前,北蛮王庭的那个小可汗,也不知动用了什么法子,终于说动扩廓从漠北出兵,牙帐正冲北境。”

胡锟恍然大悟。

“原来,大王所忌惮的并非柔然,而是……扩廓。”

萧长陵复又仰天大笑起来。

“胡蛮不足惧,孤也从来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只是扩廓此次既然起复,想必王庭那边所受的压力顿时小了,孤不得不将眼光往北边看去。毕竟,这天下配做孤对手的人并不多,扩廓算是一个。”

这一刻,萧长陵敛去冷凝的目光,面色平静地转过身来,一双锐利的寒目,宛如一柄崭新的“靖北刀”,漠然地锁定在了窗外的夜色。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扩廓既然来了,孤就陪他好好玩玩。十年未见,我倒要看看……这位草原第一名将究竟有没有长进。”

……

是时,夜幕正深,暗沉的黑云被狼烟浸染,以一种异常诡异的颜色铺在天际尽头,仿佛没有止境似的。

此刻,幕府之外,那三百名全副武装的“狼啸卫”亲兵,尽皆表情肃穆地看着幕府的大门……缓缓开启,又看见他们那位崇高的秦王,神色冷淡,目光坚毅地从大厅中阔步走出;这个时候的他,早已换好了出征所穿的甲胄,依然是熟悉的黑盔白羽,身披墨色绣金蟠龙战袍,外罩玄焱鱼鳞铠甲,整个人的身形傲岸挺拔,腰畔悬以“承影”,玄色大氅迎风翻卷,全身上下无不闪耀着骄傲的光芒。

月色下,萧长陵风度澹雅的身姿,就这样跃入面前那些“狼啸卫”将士们的眼中,他们只觉得……眼前这位披甲的男子,就像一柄淬火的宝剑,在战火中被淬炼捶打得愈狠,就愈加锋利刚硬,也愈加绽放出光彩夺目的华丽之光。

“大王威武!”

“大王威武!”

“大王威武!”

……

须臾之间,三百将士齐齐跪下,一声声高昂的大吼,如火山爆发般,响彻于青城宫寂静的夜空,绵延不绝。

在这一瞬间,萧长陵的眼睛,忽然出现了一阵朦胧,冷冽的寒气,顿时便笼罩住了他的视线。直到此刻,他才重新找回了曾经在战场上那种大军统帅应有的自豪感。眼前的这些人,他们身为大周的兵士,拿的也是大周朝廷的俸禄,然而,他们却只认他一个人的将军,一个人的军队。这是一群无论到何时何地都会誓死追随自己的热血汉子。回想当初,天下乱战,四方兵戈不止,豪杰并立,他们跟着自己南征北讨,浴血拼杀,可最终还是在天下英雄当中选择了他——大周帝国的秦王!

只见,幕府门外,萧长陵挑眉,振臂一掀风氅,冷然凝视向沉睡的夜空,仿佛天下都尽在此中。

“备马!”

……

新婚之夜,秦王披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6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