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作者:幽燕倦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2章 西湖六月现白光

书名: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作者:幽燕倦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2

童贯讷讷道:“殿下,卑奴,卑奴易容成公子?”

赵倜道:“你不愿意吗?”

童贯慌忙摇头:“愿意,愿意,可卑奴没当过公子啊。”

赵倜笑道:“入宫前去过州桥那边的关扑店没有?”

童贯道:“去是去过,但只三五遭,卑奴自小家境贫寒,口袋里没有几枚铜钱,多为看看热闹,关扑不起。”

赵倜道:“你就看那场上赢得最多,最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便是公子,学来了使用就行。”

童贯嘴角抽了抽:“是,卑奴仔细想想,学上一学。”

赵倜点头:“动手吧。”

阿朱垮着小脸,开始给三人施起易容术来,因为不是随便易成他人,所用时间较长,直至临近酉牌时分,才全部完成。

赵倜瞅了瞅三个,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他道:“阿朱,你自家能辨认出来吗?”

阿朱道:“殿下,民女自然能够辨认,易容之术就算再神奇,也不会装扮成一模一样,还有高矮胖瘦可以参详,不过若不算太熟之人,或者昏暗之下去瞅,便可能看不出来。”

赵倜思索几息:“够了,回曼陀山庄。”

这时水榭已经收拾干净,没留下太多打斗痕迹,便出去上船,往太湖深处回返。

一路之上,夕阳斜照,水面洒满层层金光,仿佛金鳞般灿烂,渔歌唱晚,倦鸟归巢,美不胜收。

赵倜站在船头,神色无喜无忧,只觉天高水阔,心境更上一层。

回到曼陀山庄,他对三人道:“过去见见阿碧丫头。”

阿朱闻言乌黑眼珠转了转,瞅了瞅赵倜,低头微微做了个鬼脸。

进去小院,童贯走在头里,周侗王承宗跟随。

这时天色擦黑,屋中点了灯烛,有些影影绰绰。

就听阿碧惊道:“公子如何来了?邓大哥,公冶二哥也来了?”

童贯双手叉腰,放宽嗓子道:“本公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里能赢钱便去哪里!”

阿碧呆了一呆,揉揉眼睛,吓得“啊呀”一声往后退去:“你是什么人,为何冒充我家公子?”

童贯道:“谁说冒充?我便是慕容公子,如假包换!”

赵倜带着阿朱进来,阿朱上前道:“阿碧妹妹,是我给他们易容,你不要慌张。”

阿碧哭笑不得:“就知道是阿朱姊姊,你……”她想询问为何要这么做,但想起赵倜在场,急忙住口。

赵倜道:“这易容术不错,阿朱你继续住下,过几天就叫你们离开。”

阿朱阿碧对视一眼,欢喜道:“是,殿下。”

赵倜回了书堂练功,打算耽搁几日,把琅嬛玉洞的秘籍看完。

这天王语嫣过来给花瓶换水,旧花全部拿走,插上新采摘的白粉茶花,香气沁人心脾。

赵倜放下手中书册,道:“王姑娘可有新作?”

王语嫣与他日渐熟悉,紧张心情消除不少,道:“民女在作一首新词,眼下只得半阕,尚未全部完成。”

赵倜点头:“本王不日便将南下,你多作几首,过段时间本王回来路过观看。”

王语嫣道:“殿下要走吗?可是有紧急事情?”

赵倜见她询问,不由微微一笑:“确有军机要事,不能再呆下去。”

“是民女唐突了。”王语嫣刚才问完便觉失言,双颊微红,不由低头。

赵倜看她一眼:“王姑娘去叫令堂过来,我有些事情交待。”

王语嫣应了一声“好”,转身出门去喊李青萝。

片刻李青萝到来,赵倜令她关好房门,然后嘱咐一些话语,李青萝越听越心惊,最后连连称是,神情恍惚离去。

又隔两日,赵倜带了段誉阿朱阿碧率军返回苏州,将段誉和阿碧留在苏州叫人暂时看管,阿朱留于身边,军马直奔杭州而去。

苏杭距离不远,城外三里,杭州知州陈伯庸率众官来接,他是右谏议大夫知杭州,不日将调回东京进枢密院任职。

其人乃为新党,王安石曾经写诗给他,寄石鼓寺陈伯庸。王安石一生极少给人写诗,可见对其看重。

进了城内,坐镇知州衙门,赵倜叫陈伯庸调来历年明教卷宗观看,明教自传中土,从西北一路南移,大宋建朝以来,都是以江南为中心,辐散各地,而明教在外最大的分坛就处在杭州。

光明顶是明教的圣地,外面发展教徒,各项杂物,都以杭州分坛施号发令。

不过没人知道杭州分坛具体位置,城内还是城外,西湖之上,还是钱塘江边,就算阳云冲也不知晓,他身份不够,杭州分坛是由明教光明右使统领。

阳云冲此刻已经回去了光明顶,赵倜叫他除了做内应之外,就是探听杭州分坛具体所在。

想要彻底剿灭明教,只灭光明顶不够,必须得把这个杭州分坛给拔除,不然哪怕光明顶覆灭,杭州分坛依旧能够四处下令,甚至指挥各地的明教教徒潜藏起来,伺机而动。

赵倜看完所有明教的卷宗,不由暗自皱眉,百多年来,杭州清剿明教不止一次,但每回都是草草收场,根本原因就是找不到分坛所在。

卷宗上没有关于分坛的线索,一会说在东,一会说在南,一会说在山上,一会居然扯去了西湖湖底,说西湖底下可能有秘密宫殿,就是明教分坛,但哪怕派了数千军兵去找,却也没有找到入口。

赵倜看到天黑时分,陈伯庸过来请宴,方才起身离开。

第二天他又看了半日,仔细推敲了一些明教教徒的口供,心中不由生出个古怪想法,教徒口供个个都难对上,这么多年也寻找不到,那是不是这分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几年,几个月,甚至每一次开坛都换一个新地方呢?

赵倜心中猜测,放下卷宗走至门外,这时天上云彩横空,骄阳遮掩,一片凉爽,他微微沉吟后叫童贯去喊周侗阿朱,打算去外面逛逛,熟悉一下杭州城。

片刻出了知州衙门,只看城内热闹并不下于苏州,江南风韵更加十足,遇见些没见过的东西,阿朱在旁讲解,妙语连珠,别有趣味。

随后往西湖走去,湖边游人不少,杨柳岸风光旖旎,水面广阔绿波荡漾。

赵倜观看水波浩淼,不由心中暗忖,杭州城大,明教分坛又未必就在城里,若是漫无目的寻找,几乎大海捞针无异,还是得想个什么法子切入线索,方好进行。

走着走着来到宝祐桥边,宝祐桥就是断桥,此刻桥上人多,都在往湖中观看扬手,似乎在投喂什么东西。

赵倜带着几人也行上去,阿朱去望桥下,道:“好多鱼啊。”

就看水中鱼儿讨食,甚至跃出湖面,颇有灵性。

赵倜观赏片刻,刚想下桥,却忽见一道白影如同虹光般,从水里闪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9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