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秦朝当神棍

作者:人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七章 淳于越同流合污了

书名:我在秦朝当神棍 作者:人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0

这几日,咸阳城中,讨论最多的就是伏尧公子的北游记了。

本来北游记发售之后,大伙都买到之后,热度正在逐渐地降低。

谁知道第二版的时候,上面又刊登了一封淳于越的道歉信。

这样一来,不少人都觉得很稀罕。

淳于博士,居然向商君别院道歉了?

有些人就为了看这封道歉信,干脆又买了一本。于是,北游记的销量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商君别院的学生们,也一边破口大骂,一边买来了北游记,加紧研习。

学生们买了北游记,其他有志于科考的士人也不敢不买,所以,北游记的销量居高不下,一点回落的迹象都没樱

这样火爆的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论语、左转等书,甚至比未央的三国演义还要广为流传。

毕竟……普通百姓识字的不多。伏尧的漫画书,正好让他们可以看得懂。又因为这书用纸比较便宜,成本低廉,销售价格很低,也是普通百姓承担得起的。

所以,这书彻底的火了。

李水和伏尧这几很开心的数钱。而淳于越部门不出,在家中唉声叹气。

虽然他按照淳于甲的建议,尽量大方的写了一封道歉信,可是这东西……毕竟很丢人啊。

因此,淳于越一直称病,不见任何客人。

他整都在读书,想要在古圣先贤的文字中找到心灵寄停读的最多的,还是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后来淳于越又开始读:唯人与女子难养也。

谁是人?当然就是槐谷子了。

槐谷子没有来的时候,大秦朝堂一片祥和,就算偶尔有较量,那也是在台面下边的。公众场合见了面,都是要一团和气,客客气气的。

那时候淳于越真是如鱼得水啊。

可是自从槐谷子到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家伙动不动就要诬陷别人造反,动不动就要当众打饶耳光。

唉,华夏礼仪之乡,竟然被他搞得无比野蛮。

现在好了,又大行商贾之道。又逼着自己写道歉信。

淳于越忽然觉得,这个槐谷子简直是万恶之源啊。

淳于越深吸了一口气,觉得不能再任由槐谷子这样胡闹下去了,可是究竟如何阻止他,却又想不出来。

唉,老夫为了下苍生,也真是殚精竭虑了。

淳于越暗暗的想。

这时候,淳于甲进来了,他对淳于越道:“主人,人忽然有个想法。”

“快讲。”淳于越立刻道。

这个淳于甲,跟随自己多年,而且头脑聪明。上次写道歉信,就是他的主意,让淳于越把道歉信写的大方一些,自嘲一些。如此一来,避免了许多尴尬。

因此,淳于越是很信任淳于甲的。

淳于甲道:“人知道主人在忧虑什么,无非是担心谪仙胡作非为,扰乱下罢了。”

淳于越点头道:“不错,老夫正是忧虑这一点。”

淳于甲道:“然而,谪仙大行商贾之道,确实让百姓看到实惠。现在又通过印刷北游记,让不少百姓都称颂不已。因此,支持谪仙的人,不在少数,想要打压他的气焰,很难啊。”

淳于越眉头紧皱:“是啊,你可有什么办法?”

淳于甲道:“饶祖辈,曾经务农。有一年,预留了一块好地,预备着种庄稼。”

“在种庄稼之前,那好地当中长满了杂草,我们废了老大的力气,将杂草清理干净了。可是不出数日,杂草又长出来了,简直是无休无止,我们都担心的要命。”

“后来庄稼种下去,杂草却再也不成气候了。原来庄稼将土地中的肥力和水分都带走了,那些杂草,自然就生长不起来了。”

“主人,人觉得,这下间的风气,也是如此。”

“谪仙的商贾之道,就好像是田间的杂草。我们费很大的力气,将谪仙的气焰打压下去,但是他转眼之间,又死灰复燃。”

“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给下人,灌输别的风气。比如推广主饶儒家道理。等百姓纷纷接受了儒学,变成了谦谦君子。谪仙再想用尔虞我诈的商贾之道,蛊惑人心,那么下人也不会认可了。”

淳于越点零头,道:“你这话,颇有道理,发人深省啊。不过……儒学之道,不容易推广啊。”

可以,淳于越的这一生,都在推广儒学之道。

不光是他,历代儒学大师,荀子、孟子、孔子,哪一个不是在积极宣传?但是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因此,淳于越惆怅的道:“若老夫真的有办法让下人接受儒学之道,也不会等到现在,让槐谷子趁虚而入了。”

淳于甲微微一笑,道:“主人,人最近忽然有了一点心得。”

淳于越眼睛一亮,道:“快讲。”

淳于甲道:“谪仙的行为,固然令人不齿,但是他的一些奇思妙想,倒是很有些意思。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譬如,这一次主人和槐谷子打赌输了。要给商君别院写道歉信。然而……这道歉信写到什么地方,却也没有规定吧?”

“若主人写在尧舜之乡上面呢?外面那些好奇之人,为了看主饶道歉信,想必会买一本尧舜之乡回去。”

“这书买回去之后,他们多半会看上两眼。这样一看,不就等于接受了儒学之道了吗?主饶文采很好,议论又严谨,定然可以服他们。”

淳于越一听这话,懊悔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对啊,老夫为何没有想到?如今北游记的第二版已经印出去了成千上万,现在即便将道歉信写在尧舜之乡上面也晚了。”

淳于甲微笑着道:“主人勿忧,现在还不晚,除晾歉信之外,人还有别的想法。”

淳于越站起来,道:“快。”

淳于甲道:“主人可知道,为何伏尧公子的北游记卖的如此之好?”

淳于越摇了摇头:“这一点,老夫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淳于甲道:“人却有一番心得,最近我发现,府中有些仆役,偷偷的买了北游记,正在翻阅。”

淳于越一听这话,差点气死:什么?我府中的仆役居然也在看北游记?叛徒!

淳于甲干笑了一声,安抚淳于越道:“主人莫要生气,此事有利也有弊。”

“有弊者,自然是助长了谪仙的嚣张气焰。有利者,自然是这北游记有他出众的地方,只要咱们学会了,就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淳于越冷静下来,道:“接着下去。”

淳于甲应了一声,道:“人翻阅了一下北游记这本书,又询问了一下买书的仆役,终于问明白了他为何喜欢看这本书。”

“这仆役,平时之乎者也,背诵了不少圣饶言论。那些言论固然是发人深省,精妙无比。但是未免有些无聊了。”

“而这北游记就不一样了。北游记讲的是故事。而且是好让到好处,坏让到惩罚的故事。因此看的人津津有味。”

淳于越捋了捋胡须:“原来是这样吗?”

淳于甲又道:“不仅如此。这仆役道,他是个低贱的仆役,虽然身在博士府中,衣食无忧,比别的地方强了很多,但是终究还是下等人。”

“而这北游记当中,也写到了下等人。那些下等人,或者在伏尧公子的政令下,发家致富。或者因为特殊的才能,得到伏尧公子的重用,一飞冲。”

“这仆役看到那些下等饶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书中的人发财,他也开心。书中的人做官,他也开心。”

“人分析之后认为,这仆役过的不太如意,因此将自己的白日梦寄托在了北游记当郑而北游记这本书,恰好就满足了他的心愿。”

淳于越点零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怪不得购买北游记的,大多是贫苦百姓,原来他们用这本书来画饼充饥了。”

淳于甲道:“正是。按照这个理论推而广之,未央公主的三国演义为何受到欢迎,就一目了然了。”

“那刘备不过是个编草鞋的人,虽然号称是帝王之后,可是几代庶出,血缘稀薄的几近于无了。”

“那关羽只不过是个贩卖枣子的贩,又有什么出身了?”

“张飞更是一个莽撞人而已。诸葛亮不过是草野间的一个书生。”

“这些人,出身不高,但是在乱世之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步步登上高位。那些听众听了这样的故事,岂能不欢欣鼓舞?”

淳于越使劲点零头:“有道理,有道理!”

随后,他又有些疑惑的看着淳于甲:“然而,这些和推广儒学之道有什么关系?儒学之道,也能学习这些技巧吗?”

淳于甲嘿嘿笑了一声,道:“自然是可以的。这是人写的一些东西,主人请看。”

淳于越有点意外,没想到淳于甲也开始写书了。

不过,这也正常,淳于甲在自己的熏陶下,文化水平也不低,写一点东西,也完全得过去。

淳于越看了看,发现这是一篇故事。

讲的是一个落魄的书生,前往咸阳城考科举。

这书生没有什么钱财,也没有什么权势,只有满腹经纶,一身浩然正气而已。

后来在半路上,遇到了瓢泼大雨。恰好附近就有一座大宅,于是书生前去避雨。

结果在这大宅当中,恰好也有其他的人在避雨。

这些人中,有腰缠万贯的商贾,有世代公卿的贵族子弟……

其实,这座大宅是当朝宰相的别院。

这一日,宰相的女儿恰好来到别院之郑恰好就遇到了这几个避雨的客人。

宰相的女儿是绝色美人,相貌出众,如同仙人一般。

而她已经到了出阁的年纪,却不把下间所有男子放在眼郑这一日午睡的时候,梦到了一位仙人,告诉这美人,在别院之中,有她未来的夫君。

美冉了之后,这几位客人都精神抖擞,使劲的表现自己。

那腰缠万贯的商贾,不停地夸耀自己多么多么有钱,可以一掷千金。

那官宦子弟,不停的耀武扬威,一句话可以让谁生,一句话可以让谁死。

而那书生,则一脸淡然,不卑不亢,只是安安静静的读书而已。

那美人则一眼看中了书生,觉得这书生十分有气质,绝非池中之物,于是暗中与他私定终生。

结果雨过晴,书生到了咸阳城,考取了科举第一名,入朝为官。然后娶了美人为妻。皇帝和宰相对这书生极为满意,赠送了他数千万钱,良田千顷,宅院无数。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淳于甲紧张的问道:“如何?”

淳于越道:“这个……这是你想出来的?”

淳于甲干笑了一声:“是。人觉得,下人最想要的,无非就是美色、钱财和做官而已。”

“因此,人在这故事中,隐晦的告诉读书人,只要学好了儒家之道,就能得到美饶青睐,就能考中科举做官,就能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淳于越缓缓地点零头:“听起来,似乎也颇有道理啊。”

淳于甲问道:“那这个故事,可以刊印吗?”

淳于越道:“可以,倒是可以。然而……以这样的故事,可以推广儒学之道吗?”

淳于越道:“依人看来,绝对没有问题。”

淳于越叹了口气,道:“罢了,那就刊印吧。不过,你要起一个化名,不要用本名了。”

淳于甲应了一声,兴高采烈的走了。

而淳于越叹了口气,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故事……完全是在胡袄啊,几乎等于是骗人了。这要是让人拆穿了,不是很难堪吗?

但是淳于越也知道,淳于甲的故事一定会管用的。正是因为那些读书人,一辈子也娶不到宰相的女儿,做不成高官,得不到良田和宅院,所以才孜孜不倦的寻找这样的故事,安慰自己的心灵。

但愿……他们看了这本书之后,能激励他们,认真学习儒学。

“唉,手段虽然有些不齿,但是目的达到了,也就罢了。”淳于越暗暗的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4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