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

作者:临渊今天一定更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45章 罗天大醮(上)

书名: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 作者:临渊今天一定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7:39

青阳云宫之中,咸帝一脸忧愁的叹息道:

“朕是走投无路了,只能选择东巡,带着朕的皇子妃嫔,和那些忠于朕的臣子们来逃命。”

“便是如此,朕也不敢完全相信他们,只能让他们留在金华山外。”

听着咸帝的叙述,江生面色如常,不显波澜,但心中对这位虞朝的当代帝王,却是起了一丝敬佩。

江生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天下人,小瞧了这位御极五百年的帝王。

生死危机面前,这位仍能保持镇定,装做若无其事的模样维持着虞都正常运转的同时,又从偌大的虞都之中挑选出了忠诚可靠之人,同时暗中准备资源。

直到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筹备完毕后,才果断宣布东巡,根本不理会虞都之中的反对之声,毫不拖泥带水的带着那些可靠可用之人离开虞都,离开那个代表虞朝至高权力也是看起来整个虞朝最安全的地方。

甚至在离开虞都之前,就安排好了下一步计划,包括敕封江生,给自己准备后路,也让江生看到他的价值所在。

立国东南近十万年的虞朝,其占据的人间气运是难以想象的,身为虞朝当代帝王,哪怕只能得到一部分气运加持,对江生来说也是有着大用。

更何况这位还带来了那么多虞朝的权贵官宦,和那么多修士鬼神。

能被他带出来的,至少都算是可靠可用的。

看似是鲁莽慌乱的行径,暗中却是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布置,最后还能安然无恙的跑出来,这位虞帝,当真不凡。

咸帝说完之后,起身拜道:“国师,如今朕,连同金华山外那万千臣属、百万兵甲的性命,可就全部托付在国师手上了。”

江生随即起身扶起咸帝:“陛下既然相信贫道,那陛下就请安心在这金华山中暂住,至于金华山外陛下的臣属兵将,贫道也会护其周全。”

江生如此果断的接过这副担子,倒是让咸帝颇为诧异:“国师就不担心朕在诓骗国师?”

“而且如此危难局面,国师当真能一力承担?”

江生笑道:“陛下,你亲至金华山,贫道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何况左右不过一场劫数,贫道就算无力阻止,至少也能带着陛下和这百万生灵逃出生天。”

“陛下且宽心,等我道家罗天大醮举行之时,贫道还要请陛下观礼呢。”

见江生如此自信,咸帝也是做出保证:“既然如此,罗天大醮若是需要用到朕的臣属兵马,国师尽管调用,哪怕是需要朕本人,朕也全力配合。”

“此番,朕便是与国师荣辱与共,将虞朝之未来,全系在国师身上了。”

说罢,咸帝再拜。

江生清晰的感知到,原本随着咸帝到来,在金华山上方盘旋的虞朝龙气,随着咸帝的两度拜请,终是没入金华山中。

无形无状的虞朝龙气被金华山中清灵之气一冲,似是褪去了几分阴灵,多了几丝神圣。

那人间香火之气和万众之力所汇聚之龙气于金华山中遨游,腾舞,最后缠绕寄居在两座龙角峰间那青阳洞天之上,丝丝缕缕玄黄之气浸染山脉,赋予了金华山全新的属性。

隐隐之中,金华山那独特的位格,已然成型。

山海纪年十万零九年,两道诏书,从金华山传出,并向着虞朝的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御极天下五百零九载的咸帝,敕封金华山山主,玉宸灵渊真君为:秉阳太上妙法玄机天师,封玄门为国教,与国同休。

同时,咸帝还颁诏,令天下臣工入灵右州,观道家罗天大醮之法会。

这两道诏书在虞朝掀起的波澜,堪称惊涛骇浪。

虞朝,乃是鬼神王朝,是皇室姬姓与天下鬼神世家共尊的王朝,八万七千五百载来,一直如此。

怎么到了今日,这虞朝的皇帝不尊鬼神反而尊玄门了呢?

八千七千五百年来,姬姓与世家共治天下,共尊鬼神,这几乎是万世一体的体系,今日咸帝说变就变,哪怕不考虑天下人心,也不在乎世家和鬼神们,难道不在乎地下虞朝的列祖列祖了?

尤其是这两道诏书传到虞都之后,虞都留守的王公大臣们几乎怒斥咸帝祸国殃民,更把矛头指向了江生,认为江生是邪魔,蛊惑了咸帝。

整个虞都,都在咸帝这两道诏书之下沸腾起来。

而金华山中,咸帝却是根本不在乎。

自从他离开虞都选择以荒诞无比的东巡和祭拜金华山开始,咸帝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哪怕是回到虞都,必然也是带着玄门修士打回去,清理一切,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和朝堂。

所以咸帝根本不在乎虞都的反应,也不在乎天下人的反应。

这两道诏书,为的是法理,为的是人间气运和龙脉。

至于接下来的事,则是江生要做的。

江生这些时日并没有闲着,位于青阳云宫之下的玄青殿,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整个金华山乃至周遭十余州郡的核心,日以继夜的处理着各种事宜。

此番罗天大醮,直接参与法会的修士足足有数万,同时在各洲间接参与法会的修士,还有近十万,与之对应的,还有数量相等的鬼神,更别提各州郡的百姓了。

除此之外,咸帝带来的鬼神、修士也会加入到此次罗天大醮之中。

整场罗天大醮所需的一应法器,俱是金华山上下炼制出来的灵器,哪怕是一颗珠子,一只铜铃,都属于灵器行列,价值连城,更别提其中重要之物更是江生亲手炼制,属于上乘法宝。为了这次罗天大醮,江生和相宇仙君可谓是掏出了海量的资源。

从创立金华山开始筹备,到如今,九年光阴,培养修士,炼制法器,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不仅仅是江生和相宇仙君二人之力,整个金华山上下无形之中都在参与,乃至金华山周遭的州郡也在隐形的参与。

例如资源的供给,很多资源都是周遭州郡的世家主动供奉来的。

再比如罗天大醮所需的诸多法器和准备用的仪器、丹药,就是金华山中上下修士炼制而来。

只是这些东西以金华山功德殿的名义下发为任务,很多修士根本不知道自己打造的这些法器有何用,还以为山门怜惜他们,特意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练手任务。

而金华山丹草殿和灵宝殿中那些修士日常炼制的丹药和法器,大半也不是供给山门修士,而是为罗天大醮所筹备。

眼下所有筹备已经完成,终于到了开坛演法的时候了。

宽阔的玄青殿中,江生身着素衣,盘坐蒲团之上,默默诵念道经。

在江生面前,悬挂着一副道人画像。

道人头戴竹冠,身穿麻衣,看起来和蔼慈祥,但无论是道人脑后的三重光冕还是那头顶的庆云,都足以证明道人的身份。

蓬莱三代祖师,太乙玉真历劫虚明清衍道君。

如今的三界东天,蓬莱天境之主,清衍天尊。

江生诵念的道经,便是《虚明清衍道君说风水参合真经》。

“风水之道,发于天地,并拢星象,合于自然,故得之太象于阴阳,并两仪于尘光”

“夫道之如自然,当至以三化三清三玄之太乙,得澄澈无暇无尘无量之果真.”

江生轻诵之声并不大,却在整座大殿之中不断回荡,渐渐殿中有天纷飞,金莲涌现,道道清光玄气于江生身后显化,浮现茫茫玄奥之象。

每一次诵念真经,江生都有一番全新的体会。

从金丹时期的手不释卷,到元婴时期的不断钻研琢磨,再到化神期的时而想起借鉴一番.

江生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如此认真的观摩真经了,明明真经全文都记载脑中,以江生那强大的神魂真灵一念之间就可回忆起全篇,但江生就是把真经压在了脑后,浑然忘记。

回忆至此,江生诵念真经的声音不由得稍大了一分。

脚步声由远至近,最后停在殿外,江生不用看都知道来人是谁:“到了门口,为何不进来?”

沈尧正色道:“真君正在诵经,弟子不敢打扰。”

江生缓缓起身,掸了掸衣衫:“都筹备好了?”

沈尧回道:“一切都准备完毕,只等真君主持大典。”

江生点了点头,对着清衍祖师的画像行礼之后,向玄青殿外走去。

此时金华山外,在数以十万计的兵甲修葺之下,在万千修士日夜绘刻之下,整个罗天大醮的会场已经修建完毕。

方圆千里的会场中央,九层玄台高高矗立,四面各有祭台,八方皆有道场,细密的阵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一层套一层,阵法与阵法相嵌,形成笼罩千里的庞大阵法。

而在阵法各个关节处,一面面旌幡招摇林立,旌旗皆是金丝编制,其上书写道箓仙纹,旌幡之外,还有座座铜炉正在焚香,一面面牌位按周天星斗之位罗列,呈四方星宫拱卫之势,共同围绕玄台。

玄台之上,共计八十一面旗幡竖立,其上一方紫玉香案之上,供奉着金玉之牌。

金华山的修士们早已在会场四面八方等待着,焚香青烟缭绕之中,一尊尊鬼神的身影若隐若现。

咸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腰系玉带配金印,已经准备就绪。

这一次罗天大醮,咸帝也有重要的角色。

此时在方圆千里的会场之上,十余万金华山修士按照修为高低依次排列,呈八卦之状层层散开,从九重玄台周遭,一直扩散到会场边缘。

所有修士头戴道冠,身穿道袍,按照内院外院的身份,分别穿着青色、玄色的道袍,在会场之上清晰无比,似是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八卦阴阳图。

而在这些修士之中,有几位穿着更为华贵的紫色道袍,明显身份不凡。

那是安平、于秀、姬宏、王益、贺安、昭婉等进入过青阳洞天的天才,也是玉宸灵渊真君座下的行走。

他们俱是天资横溢,有气运加身,有望成仙得道,故穿紫袍。

而此时,整个会场只有两人未到,江生,以及沈尧。

忽然,沈尧的身影出现。

这位金华山的大师兄,也是众人眼中江生最看重的弟子,一身紫袍,头戴道冠,腰系玉帛,乘云而来,落在九重玄台之侧,随后面向众人,朗声道:

“星象合,天机显。”

“恭请太乙洞真玉宸灵渊真君开仪!”(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1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