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人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十一章 公子的反省

书名:秦人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5

这个秋天,华西秋雨下得没完没了,商颜山上或山下依旧没有建设公子的宅邸,那条正在开挖的竖井边,死了两个人之后,此地显得更加安静了。

众人只顾低头干活,甚至没有人敢大声讲话。

商颜山修了一个不是很大凉亭,公子时常来这里,就如今天下秋雨,这雨下了一整天,公子看着朦胧的雨景一整天。

李由穿着蓑衣带着斗笠而来,他行礼道:“公子,家父书信。”

扶苏将热茶放在一旁,接过竹简仔细看着。

李由神色有些为难,低声道:“家父说,若公子不喜这些囚犯,就送去修燕地的长城。”

老师在书信中所写的也的确只有这一件事。

扶苏道:“坐会儿吧。”

见公子没有当即回话,李由闻言又当即坐下,道:“公子是有心事?”

一旁的陶壶还放在泥炉上,水煮开了,还能听到壶内开水翻滚的声音。

扶苏从一个布袋子中拿出一些茶叶,倒入一个陶碗中。

田安当即拿起水壶倒上一碗开水,扶苏又道:“放凉一会儿,再喝。”

李由道:“谢公子赐。”

秦人多以饮酒为主,烹茶大概是齐鲁之地文人名仕才会做的事。

李由没有出过关中,但大抵也是听说过的。

扶苏解释道:“这是巴蜀各地进献的。”

田安解释道:“是公子让老奴去寻,以前有听说,今年又正好有人进献,这才给了公子。”

等茶水凉了一些,李由便一口饮下,还长出一口气。

扶苏又道:“其实章邯打死了那为首的两个逃犯,也挺好的,你看看现在这些人办事比以往更勤快了,若放了这两个逃犯会让这片刚建设的商山乡出乱子,而杀了他们之后,会让这里更加有秩序。”

“人要死得要有价值,他们既然要逃,不如死了,对开挖河渠的进度来说更有价值,不是吗?”

李由颔首道:“公子所言极是。”

不远处,有了一些争执大概是一些人要拜谒公子,却被护卫阻挡在外,田安见公子还在与李由谈话,便过去询问。

凉亭内,淅淅沥沥的秋雨会有些许飘进这个凉亭内。

扶苏道:“章邯终究是军中出身,章邯治人就像是治军,没有规矩就会乱,他要立规矩,就算是在军中逃跑的人会扰乱军心,是将人要杀了定军心的。”

李由再次点头。

章邯这个人很简单,他的行为与言语也是十分朴素的,什么人该杀,什么人该赏他一清二楚。

因此整个商颜山就像是在军中,生活起居都有严格的规矩。

凉亭一里外,这里是上山的小道,小道是用碎石铺成的,田安见到来人是朝中的博士淳于越,便行礼道:“诸位博士可是来见公子的?”

“我等自然是来拜谒公子的。”

田安回头看了看凉亭,再面对几人,道:“公子正在自省,今天不见客。”

淳于越有些不甘心地看了眼凉亭,便离开了。

凉亭内,扶苏道:“告诉老师,这里一切都好。”

李由颔首行礼。

扶苏的确是在反省,觉得该好好认识一下这个时代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此地又安静了下来,也没人知道公子此刻在想什么,只是公子目光看着远处,没有言语。

商颜山的挖掘依旧,三千家仆是最忠心的,这三千家仆分为一个个队正,管着那三万人的囚犯。

军中是什么样,这里大概也是如此,甚至比军中还有过之。

秋雨又下了三天,这场华西秋雨下得越久,西北的冷风就更大,天气也更冷了。

扶苏比平日里穿得厚实了一些,亲自检查着修建后的河渠。

少府卿王贲这些天很忙,因这场华西秋雨造成了山洪,河东淹了几处,南郡还起了一些动乱,派出了秦军镇压。

因此,朝中与军中很忙。

并不能说王贲这个少府不称职,而是他也分身乏术。

因为这场秋雨,关中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了灾害,商颜山下的家仆很紧张,他们日夜安排人手守着粮仓,手中提着棍子守着每个路口。

站在路口的老秦人目光不友善地盯着每个在路上经过的行人。

会这么紧张,也是因这场秋雨,秋雨浇灌了关中大地,带来了水,也带来了不好的事。

战争才结束了半年,人们刚从战乱中走出来,人们用以往的经验判断当下的情形。

不论是战争前后,还是发生灾害时,都是盗匪与山贼最多的时候。

每到这个时候,各家首先想到的都是保护粮食以及保护自己的家人。

当正值用饭的时辰,扶苏走过家仆所居住的地方,看着这些家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着粮食。

他们的住处与囚犯们的住处不是一起的。

而这些家仆绝大多数都已成家了,应该是吕不韦还在的时候,他们家代代人都是如此,现在这些人也是一样。

看着这些家仆时,扶苏至少可以在这个冰冷的时代中找到一些温暖。

一场秋雨就让如此多地方遭了灾,这对进行集权统治的始皇帝来说,是一件坏得不能再坏的事。

扶苏甚至可以想象到,父皇因为这件事说不定在章台宫指着三公九卿形成的新班底,破口大骂的模样。

这个时代还是以农业为主,每当灾害发生的时候,粮食就是最珍贵。

而这个时代的农业极其脆弱,只是一场过于漫长的秋雨,就会造成各地或大或小的灾害。

这个时代农业水平,在灾害面前显得十分的脆弱。

这个大秦也不是这么美好。

扶苏见到了一车车的粮食被运出了咸阳城,一队队的人马离开关中。

朝中忙得不可开交,秦军和官吏纷纷离开关中,奔赴各地。

李由被调去了河东,王贲也许久不见了。

而这个商颜山,短暂地被他们遗忘了。

两个月后,深秋时节,就要入冬了,早晨时分地上还结着霜。

扶苏吃着早食,路口那些手拿着棍棒,把守家门口的老汉都不在了,这才觉得秋雨的灾害过去了。

近来朝中的奏报中所言的,大概就是哪里哪里死了一些人,在何地平叛平乱杀了哪些人,以及那些旧六国的势力兴风作浪,又被秦军镇压了。

章邯见到公子喜吃芹菜,他也拿起一些芹菜放入陶锅中煮了煮,而后捞起来吃,嘴里嚼着。

章邯心中暗暗有了想法,往后在山上要种满芹菜。

寒风吹过的时候,扶苏喝下一口热茶,吐出一口热气,在冷空气中化作一团雾。

虽说冬季倒不用为了粮食发愁,可现在商颜山的人们都在控制饮食,他们只要不饿着就不会多吃,因眼前仅有的粮食是要吃到来年秋天的。

田安见到案上的一堆卷宗,再看公子惆怅的神情,他心中想要骂人。

再看章邯正在狼吞虎咽嚼着饼,吃着芹菜,田安心中跃跃欲试,章邯这个憨货只会吃,都不知道为公子分忧,他很想大声地臭骂章邯一顿。

因为这片地是公子的私产,从土地到人口,再盘算粮食。

如果这些事都要公子亲力亲为,那么公子就会一天到晚为这些事忙碌,而不能分心。

公子已有些时日没有看书了。

在以往,公子最喜安静地看书,现在呢,每天都在为了这些事苦恼。

再看,公子竟然对这些事颇为热衷,孜孜不倦的算着三万人每天要吃多少粮食,每天的建设进度如何。

这些事本就不该让公子去办。

扶苏觉得,人总是需要学习的,从治理自己的地界开始慢慢梳理如何解决三万人衣食住行,扶苏觉得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要让三万人不冻死,并且让三万人不饿死,还要保证生产秩序。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大秦,谁家有三万家仆?

且在这个冬天没有人饿死,没有冻死。

那么足以说明,那户人家的治理能力很好。

至少到现在,商颜山没有人被饿死,也没有冻死。

半月后,当关中下起了第一场雪,商颜山依旧没什么变化,这里的房屋还是老样子,这里的山上或山下还是一样。

只是龙首渠依旧在开凿,并且每隔三里地都会多一口竖井,并且这条龙首渠已完成了五分之一。

扶苏耗费了一个秋天,学习了怎么编排人手,以及对这三万人进行重新分工,划分出工种人手与班组,以更有效的开挖龙首渠。

并且继续让章邯用军中的方式来看管这些囚犯。

扶苏每天午时会来这里,每天到了傍晚时分才会回咸阳城。

今天与往常一样,而田安领着一个人,来到了山脚下。

这个人正是一个秋天没见的李由。

扶苏见他还穿着黑色的官服,鞋履上还有不少泥泞后留下了泥斑,脸色蜡黄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扶苏蹙眉道:“这一趟去河东,怎么瘦成这样了?”

瘦脱相的李由盘腿坐下,接过田安递来的水,也不说话,拿起水壶就往口中灌。

扶苏听着对方咕咚咕咚地吞咽声,将边上的一盆饼端了上来,再递上一碗酱菜,与一些生芹菜。

李由面容消瘦,大口吃着食物。

田安将一个暖炉提来,就放在桌边。

酱菜是公子所做的,是用豆酱制成,将其涂在饼上味道更好。

田安正想提醒,这个酱菜很咸,一次不能吃太多。

但李由拿着陶碗,吞咽了一大口。

注意到,这人只是被咸得眉头微微一皱,便咽下了,田安便不再多言。

不过田安心里也有些不舒服,李由吃得太多了,这商颜山上的食物都是定量的,存粮本就不多,多吃一口就少一口。

因此商山乡居民,从不欢迎外客,甚至会将人赶出去,扼杀所有想要蹭粮食吃的人。

在保护粮食的立场上,这里的三千家仆与三万囚犯都有着共同的底线。

公子的家底并不多,除了几百顷土地,就剩下了这些人。

李由吃饱后,十分痛快地打了一个饱嗝。

扶苏手捧着一卷竹简,正在看着。

先是看了看四下,李由见没东西吃了,才开口道:“公子,许久不见了。”

扶苏道:“去了一趟河东,你怎么成这样了?”

李由回道:“河东闹了水灾山洪。”

“嗯,听说了。”

“山洪水灾之后,那里闹了疫病,死了很多很多人。”

闻言,扶苏这才搁下手中的竹简,往来文书上对各地情况都有记录,但都是一些冰冷的文字,死了多少人,用了多少粮,以及多少兵马。

李由是真的亲自奔赴灾害之地。

李由的话语还在继续,那是一个活人不想活,死人没处埋的地方。

在灾害面前,人力十分渺小。

李由甚至亲自埋人,他说死人很重,真的很重,根本抬不动。

想要埋了,需要两个人拖着才能将其丢入坑中。

而亲眼见到一个没事的人从健康的状态,一直到发病,再到病入膏肓,直到死去,也仅仅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有的人甚至活得天日更短。

不管怎么样,在那里时,李由睡不好,更不要说吃了。

扶苏觉得李由甚至能活着回来都是一个奇迹。

如果李由也染病了,他也会被杀了的。

其实李由早就可以回来了,他在河东留了半个月,确认没有得病,那些将士才放行,又奔波了一个月,才回到关中。

李由神态浑浑噩噩地低声道:“死人真的很沉,搬不动。”

扶苏道:“准备些热水,让他好好洗洗。”

田安点头,吩咐几个家仆去安排。

李由洗干净之后,穿上了厚实的衣裳,这才道:“在南郡平乱的王贲比我好不到哪儿去,呵呵……他在杀人,我是在救人。”

一个秋天不见,李由的眼神更坚定了许多。

扶苏道:“人真的很渺小。”

李由痛苦地捂着脸,言道:“公子,我这辈子都不想再搬死人了。”

很快,丞相的人就来到了山下,带走了有些魂不附体的李由。

扶苏道:“其实,李由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田安道:“丞相的儿子,自然是不一般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1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