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作者:眀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86章 林思成,你赶快买

书名: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作者:眀智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01

都刚楼建于乾隆十四年,后称雨花阁,是紫禁城唯一供奉四部神像,修持四部(密宗修行的四个阶段)密法之所。

上下共四层,一为事部殿、二为行部殿、三为瑜伽殿,四为无上瑜伽神殿。

所谓的无上,象征密宗最高境界,再说直白点:只参欢喜佛。

殿名之后加“措钦”,只代表一个意思:这幅残轴出自清廷大内,专供乾隆修持密法的欢喜佛殿。

有多珍贵?

如果残轴只是董其昌仿笔,也就百万左右,加上项墨林的人字章,差不多能涨一半。

但这枚章,却能让残轴的价值直接翻一倍。

别怀疑:清廷内藏,皇帝御览,绝对值这个价,而且是至少。

但贵只是其次,主要是那种奇妙的感妙:上一世,林思成鉴定的第一件御器,就来自于乾隆时期。

就感觉,和乾隆陛下挺有缘?

思忖间,林思成抬起头,和叶安宁对了个眼神,但叶表姐明显很迷茫。

但迷茫才对:这是婆罗米体,给郝钧来也得抓瞎。

控制了一下情绪,林思成继续译第二方。

同样是一方方印,要大许多,字母也更多。

依旧是边抄边译,林思成在纸上写下第一个组词的兰札题(藏传佛教专用梵文)译文,大意为天王,天神。

第二个,“妙德。”也可以译为“妙祥”,或是“妙吉祥”,更或是直接点:文殊菩萨。

然后是第三个组词:转轮圣王,也可以直接译为皇帝……

但当代表圣王的最后一个字母落笔,手指禁不住的一颤。

这是什么,天王妙吉祥菩萨转轮圣王?

按字面意思翻译出来确实是这样,但理解起来却不是。而是:文殊菩萨大皇帝!

不夸张,任他两世为人,自认为泰山崩于眼前都能面不改色,但看到这行译文时,心脏不受控制一般,狠狠的跳了一下。

刚说什么来着:自己和乾隆陛下挺有缘……这不就碰到了?

这是乾隆皇帝的藏经章……

握着笔的指节不由一紧,林思成的喉结禁不住的滚动了一下。

再不能往下翻了。

因为他不是那个女人请过来的,翻了又不给钱?

他放下了笔,坐直了腰,两腮鼓的像包子一样,气息从唇间徐徐吐出。

林思成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看他突然停下了笔,叶安宁还是紧张了一下:“林思成,怎么样?”

林思成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她。

起初,叶安宁还一头雾水,但突然间,好像想到了什么,眼睛越来越亮:卷轴,是真品?

叶安嗫动了一下嘴唇,声音稍有些颤:“林思成,大元宫造靛青绫,很少见,也很漂亮对不对?”

林思成点点头。

“四层托裱,元代装池风格?”

林思成又点头。

“画纸有点像大元内府纸……但太新,像是仿的明仁殿纸,但我不是太敢确定……”

林思成的眼睛亮了一下,很想竖个大拇指。

再想想,刚才他费了多大劲,才找出金箔与龙纹之间的那层蜡膜?

也不是他自吹自擂:搞字画鉴定的,有几位见过明仁殿纸长什么样,什么样的工序,是涂腊在前还是箔和纹在前?

知识储备不够,就算是找到那层夹在中间的蜡膜,也只以为工序本来就是这样。

但叶安宁就能,至少她敢怀疑:这仿的是不元代其它的什么纸,而是传说中的明仁殿纸。只这一点,就强过九成九的字画鉴定师。

暗暗惊奇,林思成又点了点头。

叶安宁的眼睛越发的亮,如水波潋滟,熠熠生光。

嘴唇微微颤动,可见有多激动:“字呢,像谁?金琮,还是……董其昌?”

听到“董其昌”,林思成被震的呆住了一样。

叶安宁所说的金琮,是明中时期的书法家金琮。他一辈子就干一件事:仿赵孟頫。

画也仿,字也仿,仿到别人把他的原款挖掉,添上“赵孟頫”三个赵体,就能当真迹卖的程度。

项墨林就这么干过,如今珍藏于故宫的金琮《行书诗卷》和《临赵孟頫帖册》,就是这么来的。

关键在于最后的“董其昌”:现董其昌存世的作品,无论是字还是画,更或是拓帖,全是他中晚年书法风格趋于成熟后所留。

而这幅字却是他中举之前,青年时期所作,无论是起笔、笔势、笔力、笔意,都有非常大的区别。

而且这还是临摹之作,与个人书写风格相关的痕迹更少。

但叶安宁依旧能从字里行间找出董其昌痕迹,这得多强的眼力和鉴赏功底?

强成这样,没办法不让林思成佩服。

如果非要做个对比,林思成也就强在知识储备,知道赵孟頫的真迹具体长什么样,以及懂得一点梵文。

厉害了,叶表姐!

他的表情很认真:“安宁姐在国美读的艺术鉴赏(中外美术方向)对吧,只读了五年?”

叶安宁不明所以,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不考研的话,最多就能读五年!”

我问的是这个吗?

林思成想说的是:学得再好,再精,也不过五年而已。

如果国美教出来的学生都有这个鉴定水准,哪还有北大、西大的活路?

林思成也算是知道:厉害的不是保力的鉴定师,而是叶安宁……

“安宁姐,那这残轴又是谁鉴定的?”

“首鉴,复鉴都是我……所以我一直偏向于,这是董其昌的仿笔……还有……”

叶安宁稍稍一顿,眼神落在画圈上,又眨了眨眼睛。

说准确点,那方圆形的人字章……

林思成又惊了一下:她连项墨林的防伪章都认得?

所以她很清楚,这就是清廷内藏……

林思成眯住眼睛,控制着悸动的眼皮,又看了看边上的两位领导:“但你们公司的领导和鉴定师,都不认同?”

“对”叶安宁抿了抿嘴,“鉴定老师说,这幅字中的笔势、转折、笔意,与董其昌的风格都大相径庭,与赵孟頫的特点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林思成不知道说什么的好:这是董其昌年轻时仿的,风格还没有定型,能像了才怪?

这等于什么?等于叶安宁把最准确的鉴定结果摆在所有人面前,甚至强调过无数遍,却没人信。

鉴定师不信,领导不信,甚至连卖家也不信!

不然马老师不会是现在这样的表情:好笑中带着点讥讽,鄙夷中带着嘲笑。

但话说回来:刚大学毕业,给的还是这么离谱的鉴定结果,脑子有坑才敢信……

看林思成不说话,眼中却满是佩服,欣赏,叶安宁的脸慢慢的红了起来。

不是害羞,而是兴奋:林思成不说话,就等于默认了最终的结果:董其昌仿笔,宫廷内藏……

当林思成微不可察的点了一下头,叶安宁的双眼蓦然睁大,纤长的睫毛随着急促呼吸轻轻颤动,从耳尖蔓延至锁骨的红晕如同初绽的蔷薇。

忽然,她又咬住下唇,眼中泛起水雾,一眨不眨的盯着林思成的眼睛。

乍一看,像极了眉目传情。

但一瞬间,林思成就读懂了她的意思:买,林思成,你赶快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2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