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一个太监闯内宫

作者:风中啸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章 灵秀

书名:一个太监闯内宫 作者:风中啸 字数:0 更新时间:02-18 13:43

第四章灵秀

皇宫御膳房前,上百名太监排成整齐的队列,迎接他们的领导前来视察。

李小民迈着庄严的步伐,走到他们面前,在台阶上站定,尚未开言,便见一群太监扑地跪拜,大声道:“奴才拜见李公公!”

李小民吓了一跳,陡见这么多太监跪在自己面前,一时还适应不过来。

上一辈子,他也希望自己能当官,可是总是当不上。现在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得偿所望,虽然只是个太监头儿,到底也是正六品的朝廷大员,比得上那些高高骑在百姓头上的市长县长了。

看着满目跪倒叩拜的太监,李小民努力宽慰自己,心里自鸣得意道:“从前那些领导倒是挺威风,可是现在我一下子能管上百个太监,谁有我这么厉害!就算是中南海的大内总管、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也管不了半个太监,我现在可比他们厉害多了!”

想到这里,李小民的心情立时舒畅起来,高举双手,威严地道:“同志们辛苦了!不要多礼,都起来吧!”

正在伏地叩首的太监们一怔,可是“起来”还是听得懂的,便三三两两地爬起来,职位高些的太监便走到李小民身边,打躬作揖,满脸堆笑,恭喜李公公高升。

李小民轻咳一声,问:“既然我来管御膳房,总得熟悉熟悉业务。妳们都会做什么菜啊?”

原来负责管做菜的管事太监满脸得色,躬身笑道:“回公公,小人负责管理做菜的小太监们,手下的厨师都个个是好样的,会做的菜式层出不穷,请听小人报一下菜名。”

他舌灿莲花,一一将本房拿手的菜式都向李小民细细道来,听得李小民不禁腹中饥饿,口水暗流。

他轻咳一声,止住了太监的介绍,正色道:“既然如此,我便说出一些菜名来,妳们做来给我品尝,算是考校妳们做菜的本领。”

那太监艺高人胆大,自恃在厨艺一道上浸淫了多年,手下又多是精兵强将,低头笑道:“但请公公吩咐。”

李小民目光一扫,在一众太监们的脸上扫过,沉声道:“好吧,我就把我要妳们做的菜说出来。我要妳们做”

他深吸一口气,口若悬河地一气说了出来:

“我要妳们做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烤鸭条、清拌腰丝儿、黄炒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儿、醋烟肉片儿、烟三鲜儿、烟鸽子蛋、熘白蘑、熘什件儿、炒银丝儿、烟刀鱼、清蒸火腿、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炝竹笋、芙蓉燕菜、聪喝识、熘腰花儿、烩海参、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儿、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汁儿、炸排骨、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糟鸭、糟熘鱼片、熘蟹肉、炒蟹肉、烩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烟鸭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子晒炉肉、鸭羹、蟹肉羹、鸡血汤、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鲜丸子、汆丸子、氏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樱桃肉、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坛子肉、红焖肉、黄焖肉、酱豆腐肉、晒炉肉、炖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大肉、烤肉、白肉、红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锅烧肘子、扒肘条、炖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汆三样儿、爆三样儿、炸卷果儿、烩散丹、烩酸燕儿、烩银丝儿、烩白杂碎、汆节子、烩节子、炸绣球、三鲜鱼翅、栗子鸡、汆鲤鱼、汁鲫鱼、活钻鲤鱼、板鸭、筒子鸡、烩脐肚、烩南荠、爆肚仁儿、盐水肘花儿、锅烧猪蹄儿、拌稂子、炖吊子、烧肝尖儿、烧肥肠儿、烧心、烧肺、烧紫盖儿、烧连帖、烧宝盖儿、油炸肺、酱瓜丝儿、山鸡丁儿、拌海蜇、龙须菜、炝冬笋、玉兰片、烧鸳鸯、烧鱼头、烧槟子、烧百合、炸豆腐、炸面筋、炸软巾、糖熘饹儿、炖山药、糖焖莲子、酿山药、杏仁儿酪、小炒螃蟹、汆大甲、炒荤素儿、什锦葛仙米、鳎目鱼、八代鱼、海鲫鱼、黄花鱼、鲥鱼、带鱼、扒海参、扒燕窝、扒鸡腿儿、扒鸡块儿、扒肉、扒面筋、扒三样儿、油泼肉、酱泼肉、炒虾黄、熘蟹黄、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参、炸烹儿、炒芡子米、奶汤、翅子汤、三丝汤、熏斑鸠、卤斑鸠、海白米、烩腰丁儿、火烧茨菰、炸鹿尾儿、焖鱼头、拌皮渣儿、汆肥肠儿、炸紫盖儿、鸡丝豆苗、十二台菜、汤羊、鹿肉、驼峰、鹿大哈、插根儿、炸花件儿,清拌粉皮儿、莴笋、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鸡、烩酸蕾、熘脊髓、咸肉丝儿、白肉丝儿、荸荠一品锅、素炝春不老、清焖莲子、酸黄菜、烧萝卜、脂油雪花儿菜、烩银耳、炒银枝儿、八宝榛子酱、黄鱼锅子、白菜锅子、什锦锅子、汤圆锅子、菊花锅子、杂烩锅子、煮饽饽锅子、肉丁辣酱、炒肉丝、炒肉片儿、烩酸菜、烩白菜、烩豌豆、焖扁豆、汆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蓝丝儿!怎么样,做不做得出来?”

他虽然说得飞快,怎奈这些菜名太多,他一气说完,也用了不短时间,稍微喘上一口气,再看四周的百余太监,早都目瞪口呆,被他超快的说话速度震住,呆呆地看着他说不出话来。

李小民轻咳一声,以手拂面,顺便把脸上的笑意抹去,故作平静地道:“各位公公,我刚才说的这些菜,妳们都做得出来吧?”

旁边的管事太监如梦初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颤声道:“想不到李公公对厨艺一道有如此高的造诣,所说的菜名,倒有大半是小人未曾听说过的,小人班门弄斧,还请李公公宽宏!”

李小民被他这一记马屁拍得舒服无比,仰头笑道:“哪里哪里,这不过是从前练就的一点小功夫,不值一提!其实单论起厨艺,我比各位公公要差得远了!”

那些太监哪里肯信,都道是他是谦虚,围在他身边,打躬作揖,谀词如潮,只道李公公天纵英才,御膳房在李公公的带领下,一定能成为宫中最有名的一房,受各位主子赏识。

李小民哈哈一笑,带着他们走进厨房,要他们把自己刚才报的菜名都一一做出来品尝,心里暗爽:“还好以前练过这个绕口令,不然的话,还真镇不住这些太监!”

那些太监知道新上司要考校他们的做菜功力,都不敢怠慢,只按那些菜名,便已绞尽脑汗,一一做出大半,送到李公公面前,请他品尝。

闻到菜香扑鼻而来,李小民早已食指大动,努力保持着优雅,微笑着拈起竹筷,将一道道菜放到口中品尝。

这些御膳房的厨师果然功力非凡,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色香味俱佳,李小民吃得大快朵颐,待得将最后一道菜尝完,已经撑得肚子圆圆,差点便走不了路。

抬起头来,一群太监还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等待自己的品评。李小民努力提气道:“不错,只是细微之处,还有待改进。以后这些日子,妳们就把我说的这些菜,一一做上几遍,不断改进,一定要做得尽善尽美才好!”

他在几个太监的搀扶下,嗝声如雷地从御膳房出来,忽然想起:“咦,既然我知道这么多菜名,不如就开个酒楼饭馆,让御膳房中的厨师指导宫外的厨师做菜,岂不是可以压倒金陵城中的各大酒楼,成为第一名楼么?这样虽然不如卖玻璃球、造钟表有暴利,可若是做得好了,一样会有大的收益!”

想到这里,李小民不由高兴起来,由几个太监搀扶着,摇摇晃晃地向自己的居所走去。

走了几步,却见几个小太监从后面赶过来,提着几个食盒,向自己行礼,便向四方散去。

李小民心中奇怪,叫住一个小太监,问道:“妳拿的什么,要去哪里?”

那个小太监躬身施礼,恭敬地道:“回李公公,小的是去萧淑妃房里,去送午饭。”

李小民抬头看看日头,这才注意到午饭时间已经过了。可是这么晚才送午饭,只怕这萧淑妃也不是什么得宠的主儿,所以才受太监们轻视,送饭也不及时。

他走了一会,消化了一些,想再多走几步路,让食物尽可能多地消化掉。而且他也不想这么早就回去空对屋子发呆,现在就算是月娘也在收魂玉中努力修炼,期待早日炼化吸收的桃色灵力,自己回去,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便伸手接过小太监手里的食盒,随口道:“好了,我替妳送去,妳回去吧。”

小太监吓得跪下,苦苦哀求道:“李公公是尊贵之人,小人不敢劳动公公的大驾!还是让小人去送吧!”

李小民看他怕得厉害,想想自己也不认识路,便将食盒还给他,道:“好吧,妳在前边带路,我跟妳一起送去!”

小太监拗不过他,只得在前面走着。李小民叫别的太监都回去,自己摇摇摆摆地走在石板路上,一边借走路消化食,一边欣赏着皇宫里百花盛开的景色,随口与小太监闲聊几句,心里倒也挺自在。

曲曲弯弯走过一条小径,来到一个小院前,四周都是桃李杏树,鲜花开满枝头,这小院远离大道,位于大片花树的中央,看起来倒是颇为幽静肃雅。

小太监前去敲门,李小民拿着食盒,站在门前东张西望,心里暗道:“这里倒是不错,虽然屋子没有我那里大,可是环境要好得多了。”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一个少女立于门中,微笑道:“小公公,有劳妳来送饭了!”

这少女年约十六七岁,衣饰淡雅,身穿素雅罗裙,眉目清秀,生得清丽脱俗,相貌绝美,又是一个倾国倾城的佳人。更难得的是那一股惊心动魄的灵秀,仿佛江南几千年天地造化的灵秀之气,都灌注在了她的身上。

李小民陡见那少女,不由心中一跳,只觉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心中讶道:“怎么这里还有这么一个清雅女孩,还长得这么漂亮,我一点都没听人说过!象这样清静优雅的气质,可是难以看到,若是前世认识她,我非追她做老婆不可!”

那个小太监躬身道:“启禀公主,御膳房今天比较忙,送饭送得晚了,公主勿罪!”

在那少女背后的院子里,传来了一个温婉的声音:“是陈公公吗?每天都劳动妳来送饭,真是多谢妳了。”

小太监慌忙行礼道:“小人不敢,淑妃娘娘这么说,真是折杀小人了!”

在少女的身边,出现了一个美妇人,看上去年约二十余岁,相貌美丽,与那少女颇为相似,看上去便似姊妹一般。

李小民张大了嘴,呆呆地看着这一对母女花,想不到萧淑妃竟然是这般美丽。

刚才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听那个小太监说起,这萧淑妃曾经是十几年前最为得宠的宫妃,本是江南有名的才女,被选入宫中,却因为不擅媚惑君王,终究失宠,现在只带着唯一的女儿青绫在这僻静角落度日。

李小民想着失宠十几年的宫妃,想必容颜老去,十分可怜,谁知萧淑妃看上去一点都不显老,反而十分年轻的模样,浑身充满了优雅风韵,若非自己先看到了她的女儿,说不定还会把她当成青绫公主本人。

说起这位青绫公主,也是一位不得宠的公主,虽然满腹诗书,才学过人,李渔却未必还记得有这个女儿。而且未曾受过正式的封号,从并未被下诏封为公主,这公主之称,也不过是宫女、太监口头上对她的尊称罢了。

李小民仔细打量着萧淑妃,见她身材苗条,酥胸高耸,成熟女性的优美风韵,丝毫不亚于秦贵妃。而那一身的温婉柔和的气质,也是秦贵妃远远不及。一眼看去,便知她是一位温柔贤淑、风韵迷人的美女,这般经过岁月锤炼过的温婉气质,是任何花季少女都不能拥有的。

在她柔和美丽的脸上,江南女子的灵秀之气,隐含其中。站在桃花林中,李小民呆呆地看着她,只觉她的温婉与桃花的美丽已然融合为一体,一股异常的感动在心中涌起,一时竟然忘却了世间的一切。

萧淑妃发现小太监手中没有拿着食盒,微感诧异,目光越过小太监,看到了他背后的李小民,看他失魂落魄的模样,不觉好笑,却怕臊了这孩子,只微微含笑,柔声道:“这位小公公,倒是少见,是新到御膳房的吗?”

小太监慌忙道:“回禀淑妃娘娘,这位李公公,是我们御膳房新任总管,这次是特来拜望萧淑妃娘娘的。”

李小民慌忙上前拜倒,温声道:“小人李小民,拜见淑妃娘娘、公主殿下!”

虽然是拘于太监身份,不得不行这一拜,李小民倒也是真心实意。这萧淑妃如此美貌,气质这等温婉优雅,而她的女儿也是一身的清雅气质,显然是天下难得的才女,这等人物,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今日得见,如何能不拜上一拜?

萧淑妃慌忙回礼道:“请李公公快起来,想不到李公公本是御膳房主管,如此,倒是失敬了!”

李小民想等着她来扶自己,顺便摸摸玉手,可是想想人家是宫妃,怎么也没道理来扶一个太监,讪讪地站了起来,笑道:“娘娘过奖了。小人这也是托了主子洪福,被恩赏了六品之位,并不是真的有什么本领。”

青绫公主听了,也不由好奇,一双秀目打量着李小民,微笑道:“李公公小小年纪,便能执掌御膳房,定有过人之能,何必太谦?”

旁边的小太监插嘴道:“公主说得是,这位李公公,胆略超人,亦身藏绝技,前日勇闯鬼殿,硬从恶鬼手中,夺回了冥王珠,救了长平公主的性命。宫中早已轰传,娘娘与公主想必也听说了吧?”

萧淑妃与青绫大惊,瞪着李小民,想不到他便是那传说中的勇武超人的太监。

半晌,萧淑妃才叹息道:“有志不在年高,李公公果然是少年才俊,令人敬佩。”

在初时的惊异过去之后,青绫饶有兴味地看着李小民,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柔声道:“现在已经中午,李公公还没有用膳吧?若不嫌弃,便请在这里用膳,青绫还要请教公公当日之事。”

李小民不好意思说,自己先吃了个肚圆,才想起来带人来给她们送饭,而且也想陪这一对美女多呆一会,便向小太监使了个眼色,打发他回去了。

小太监在宫里呆久了,察颜观色,哪敢违拗顶头上司的意愿,忙行礼拜别,匆匆地走了。

萧淑妃请李小民进屋稍坐,李小民进去放下食盒,举目一看,屋里的设置果然简单朴素,却在屋角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书香混着女子身上的幽香,溢于屋中。

屋子里面,还有三四个宫女,一起前来见礼。李小民见她们老的老,小的小,暗叹失宠之人,就没有人待见,派来服侍的,也都是没力气干活的人。

三人围着桌子坐下,李小民从大食盒的下面拿了几个菜,给那些宫女们拿去在别屋吃,自己在屋里的桌上摆上菜肴,殷勤地请萧淑妃与青绫动筷。

萧淑妃微笑着,请李小民一起用餐,青绫却在好奇地请教那一日的事情经过,三人边吃边谈,气氛颇为融洽。

李小民一边随口说着自己自幼练习仙法,虽入宫后,也未停下,对鬼魅的侵害,有抵抗之力,那一天自己是强行闯入废殿,硬着头皮夺了珠子回来,当中有鬼怪来侵,幸得自己跑得快,才没有被抓住吃掉。说到惊险处,二女都不由面露担心之色,听到他逃出时,轻轻地吁气,为他感到庆幸。

李小民来宫里这么久,还没见过愿意与太监一起吃饭的主子,当然辰妃把自己当成她男人,因此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那便不同。对这平易近人的二女不由感激,因此虽是已经吃饱,还是勉强陪她们吃下了一些。

一边吃饭一边闲聊,说到后来,一顿饭已经快要吃完。李小民抬头看着满书架的线装书,微笑道:“娘娘,这都是妳平常看的书吗?”

萧淑妃摇头笑道:“这都是青绫的书,她平日里,最喜欢的便是读书写字。”

李小民放下筷子,走到书架旁,翻书来看,写的都是些诗词,忽然心中一动:“我来到这个世界,总得学点诗词,免得人说我粗陋不文。在从前的世界里,我好歹也上过几年学,学这些诗词,应该不算困难吧?”

想到这里,他回过身,向二女纳头便拜。

萧淑妃大惊,慌忙站起,想要上前扶起他,却又不敢犯了规矩,只得避到一旁,道:“请李公公快些起来,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李小民挤出几滴眼泪,呜咽道:“小人自幼家贫,虽然学了祖传的仙法,可是却无人教导小人诗书,一向引为憾事。今日一见公主的书,心中有所感触,只求公主殿下答应教导小人诗词歌赋,小人愿当牛作马,报答公主的大恩大德!”

青绫本也是好学之人,此时已站在一旁,避开他的叩拜,见他为了学习诗书,竟然甘心下拜求学,不觉惺惺相惜,柔声道:“青绫平素本是闲暇无事,李公公若想学诗书,青绫定当相助。”

萧淑妃也微笑道:“李公公不必如此,青绫最喜欢好学的人,公公若想要学习诗词,平日里无事时,便可到这里来,青绫一定会倾囊相授,公公大可放心。”

李小民大喜再拜,道:“多谢娘娘,多谢公主!请娘娘和公主不要再叫小人‘李公公’,只要唤我做小民子,也就可以了!”

二女不由微笑,只得唤了小民子,李小民才肯起来,深揖再谢。

几个宫女过来收拾了桌子,李小民便向青绫深揖,请她教导自己诗词。

青绫见他如此急于求学,不忍相拒,便取了几本诗书,大致地讲了历代诗词发展的历程。

李小民一路听来,却是暗自惊讶。自远古时的《诗经》、《离骚》之后,诗歌几经演变,历古体诗、骈文等多种诗歌形式之后,便演化为现在流行的词,有许多词牌都是近些年创制的,由有名的词人写下,配上曲子,让乐女们弹奏起来,便是一首绝妙好词了。

李小民听了半天,忍不住问道:“难道没有唐诗吗?”

青绫讶道:“唐诗?我大唐文人墨客,现在大都喜欢写词,很少有人写诗了!”

李小民这才想起,从前并没有唐朝这个朝代,只有现在自己所处的南唐是第一个以唐为名的朝代,自然也没有从前的唐诗。若这样说来,那些流传千古的唐诗,都已经不会有人写出来了。

在对青绫的旁敲侧击之下,证实了这个推测,李小民不由暗自叹息,那么多美妙的唐诗,竟然还未写出便已失传,实是中华文学的一大损失。

幸好李小民从前除了背相声绕口令之外,还背过那么几首唐诗,当下立下决心,若有机会,便把自己记下来的唐诗写出来,一定要挽救民族瑰宝于绝地之中。

不过与挽救民族文学相比,李小民倒是更喜欢和青绫呆在一起。萧淑妃在一旁淡雅地微笑着,静静地看着女儿在教小太监认字,看着他们俊男美女,便似一对璧人一般,不由心中暗叹,这小民子如此好学聪敏,若他不是太监,与自己的女儿倒真的是十分般配。

可是身在皇家,女儿嫁谁,便是自己也没有多少发言权。而自己早就失宠,家族也早就败落,未必能有公侯愿与自己女儿结亲。想到将来女儿的命运不知道会怎么样,萧淑妃不由微微有些黯然神伤起来。

※牐牐牐牐牐牐牐牎牐牐牐牐牐牐牐牎牐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71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