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大明:皇兄我真的尽力了

作者:酸汤折耳根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58章:灾荒连连何可救

书名:穿越大明:皇兄我真的尽力了 作者:酸汤折耳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4

这场大雪一连下了五六天,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皇宫里的太监们,虽然每天都会清扫积雪,但是每天看到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因为朱由检提前开设了粥场,又建了棚户区。

北京地区的灾民,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不过,这场大雪,在其他地方,破坏力依然非常严重。

山西、陕西、河北等地,仅仅是被冻死的,就有两万多人。

这段时间,朱由检选择每三日召开一次朝会,同时诏令全国各地方官府,寒冬腊月,地方官府需开设粥场,搭建棚户区,就地赈济受灾民众。

与此同时,又命户部向陕西拨发赈灾三百万两银子去赈灾,同时要求四川、河南等地,就近将多余的粮食运往陕西。

为了赈济灾区,接下来两个多月,朱由检可谓是食不下咽,夜不能寐,他每天最害怕看到的,就是灾区送上来的奏章。

崇祯元年,二月初九。

二月份的北京,依然有些寒冷。

不过比起过年前后,气温还是有所上升,道路上的积雪,也逐渐融化,百姓们也恢复了生机。

武英殿内。

此时站着好几名官员,其中包括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内阁首辅黄立极、兵部尚书崔呈秀、礼部侍郎李标、工部尚书吴淳夫等人。

朱由检看了看在场的几位大臣,他平静的说道:“朕今日召你们过来,也没有太重要的事情,就是想问问你们,如何解决陕西叛乱。”

新年刚过,高迎祥又开始动了。

不但肆意骚扰陕北州县,如今更是向北开始骚扰山西地方,这就让朱由检有些紧张了。

原本他觉得只要朝廷努力赈灾,让受灾的百姓有饭吃,他们可能就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

但是

朱由检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这几个月,朝廷向陕西拨发了三百多万两银子,通过此前安排到陕西开设番薯作坊的人汇报,地方官府这一次都很尽力,他们不断从四川、河南等地购买粮食赈济灾民。

陕北各县基本都开设有粥场,乡村更是将粮食运到村寨。

但是

老百姓拿了粮食,并未减缓加入叛军的人数。

据了解,朱由检刚登基时,高迎祥手下只有数千之众,但是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据说高迎祥手下的叛军人数,已经突破两万,而且还不断有人加入到叛军队伍当中。

怎么回事

朕已经很努力的赈灾了。

老百姓还是不满意吗

黄立极微微躬身,他道:“回禀皇上,陕西流民不服王化,才导致越来越多的流民加入叛军。”

“微臣觉得,可令陕西、山西地方官府,全力围剿。”

“微臣附议”工部侍郎吴淳夫、兵部尚书崔呈秀附和道。

“魏忠贤”朱由检看了一眼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忠贤问道:“你怎么看”

魏忠贤愣了一下,然后道:“皇爷”

“这几年陕西多有干旱”说着,魏忠贤叹息一声道:“虽然现在朝廷大力赈灾,但是对于灾民来说,其实是杯水车薪。”

“朝廷赈灾,能解一时之忧。”

“但是”

“朝廷岂能长久如此”

闻言,朱由检也是愣住。

他说的并非没有道理,朝廷赈灾,本就是解决短时间的困难,如果朝廷长期赈济,国库即使有再多的钱粮,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说说你的看法”

朱由检又问道。

“皇爷”

魏忠贤叹息一声道:“别的法子,老奴也想不到,不过面对已经爆发的叛乱,唯有强力镇压。”

“抓住叛贼,杀一儆百。”

“让那些造反的人看见,造反就是死路一条。”

闻言,朱由检心中愕然。

心说这都是什么狗屁主意。

杀一儆百,难道将陕西流民全杀了吗

就在朱由检无语的时候,礼部侍郎李标,缓缓出列,他道:“皇上,微臣以为,现在流民已经开始造反,这个时候太过强硬,或许不但不能减缓贼势,相反还会逼使更多人走向反贼一方。”

“继续说”朱由检有些欣喜。

“若想平定叛乱”李标继续说道:“微臣觉得,当施以怀柔政策,比如派人去招抚贼首,或者减免灾区百姓一些赋税,帮助他们平稳渡过灾荒年月。”

“不可”

吴淳夫首先站出来反对,他道:“对付逆贼,就当严惩,岂能因为贼势过盛,就施以怀柔,如果真这样,逆贼们反而觉得朝廷示弱,导致更多的人走向反叛。”

“至于减免赋税,更是不可取。”

吴淳夫激动的说道:“百姓上缴赋税,这本是他们的义务,哪有因为有些灾荒,就减免赋税的”

“今日因为陕西灾荒,出现叛乱,就减免陕西赋税,那明日四川、山西、云贵都扯旗造反,然后朝廷又去减免这些地方的赋税。”

说着,他看向李标,道:“长此以往,怕是很多州县,为了减免赋税,都开始造反,然后逼使朝廷妥协。”

闻言,李标上前道:“陕西连年灾荒,致使百姓民不聊生,地里长不出来庄稼,他们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如果这个时候,朝廷还要去征收税负。”

“这岂不是逼着他们造反”

说着,他停顿了一下,然后道:“至于吴尚书所言,其他地方以后都效仿,下臣倒是觉得这有些想当然了”说着,他顿了顿笑着说道:“如果皇上现在为了减轻陕西灾民负担,从而致使陕西百姓平稳渡过灾荒,全国百姓,皆会深感皇恩浩荡,又岂会有样学样”

“呵呵”

吴淳夫闻言笑了,他道:“李侍郎殊不知,人都是自私的,那些底层百姓,如果有办法既可以少缴赋税,又能够得到朝廷优惠政策,他们才不会在意别的。”

听着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朱由检现在才发现,摆在他面前的事情,越来越棘手。

吴淳夫的话,虽然有些极端。

但是也并非没有道理。

因为现在爆发叛乱的,可并不是说只有陕西一个地方,包括云贵川现在也是一点都不安稳。

“都别争了”

朱由检突然开口道:“如果靠争论能够解决问题,朕天天陪你们争论几个时辰。”

闻言,众人皆是闭上嘴巴,等着皇帝做出最后的指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01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