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作者:阴阳眼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4节

书名: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作者:阴阳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06

杨范林抓着银行卡手都开始哆嗦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流,一夜都没敢合眼,开着电视和电灯在酒店里呆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附近的一所寺庙里求了串佛珠挂在脖子里, 杨范林本想就此一走了之,赶紧回家了事。可是想到这一系列的诡异事儿和那人临死之前盯自己的一双黑白眼,他也惧怕,生怕一路跟着自己回去。

心说,赶紧等到他家人来吧,自己也不要他的钱,把所有的东西都还了他家人,自己啊男生生过好日子就行。

哪知道左等右等,那个人的家属就是不来,也没有人来问这个人的音讯,彷佛这个人就没存在一般。

等了一些日子,杨范林耐不住了,心说老在这里呆着也不是个事儿,而且还时常的做噩梦,要不干脆回家算了,反正自己的心也就尽到了。

杨范林收拾收拾东西就回家了,他把那个东西往家里一扔,自己也就给忘了,没过几天,他家老太爷就找上门了。

老太爷劈头盖脸就问:“你偷了人家宝贝回来”

杨范林一脸无辜:“你重孙子差点死到外面,还偷了人家宝贝我哪儿有那个本事偷人家宝贝啊”

老太爷笑得诡异说你小子就不学好吧,我都看见了,你还瞒着我老人家。

杨范林心说见了鬼了,我都倒霉成这样了又是给人当孝子又是送终,担惊受怕的,您老人家还说我偷了人家的宝贝,您这不是冤枉我么

老头儿一听他说这个,有点诧异,问是怎么回事

反正事情也都过去了,杨范林倒也没瞒着,一五一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详详细细的说了一番。

老头儿听完之后楞了一会儿,说难道是憋宝户

什么憋宝户杨范林也是一愣,老头儿摆手说,你别管什么是憋宝户,你把那个铜盒子给拿过来我一看就知道。

杨范林一听,赶紧把那个铜盒给拿了出来,老头儿一看就乐了:“这不就是憋宝铜尺么你还说没宝贝。”

杨范林一听就懵了,问什么是憋宝铜尺

老头儿大乐说,咱老杨家的孩子问什么是憋宝铜尺,真是个稀罕事儿,看来老祖宗的东西都没人知道了。

杨范林更加好奇了,说咱老祖宗和这个铜尺有什么关系啊

老头儿说小子你随我来,杨范林就抱着铜盒子跟老头儿去了,结果老头儿回家里从角落的老陈木箱子里掏出来一个东西,杨范林一看就傻眼了。跟自己手里的这个东西差不多,只不过是自己这个东西是完整的,而老头儿拿出来的那个铜盒子竟然是两半的,是分开的。

杨范林看看手里的铜盒子,又看看老头儿手里的东西,吃了一惊,连忙问这是怎么回事老头儿看了看手里的铜盒,说你小子知道咱们当年祖上是怎么发家的么

杨范林讲到这里我也好奇了,他讲了这么一大堆车轱辘话,不就是想要说祖上怎么发家的么怎么绕了半天又给绕回来了

我也插了一句:“你说了半天废话,不就是讲当年你们祖上是怎么发家的啊”

老钟似乎不满意我的插话,瞪了我一眼,正在讲述故事的杨范林讨好的冲着老钟笑了一下,赶紧回答我的问题:“是,是,我说的是废话。”

旁边那个叫杨乾的猪场主人插话了:“这个我听俺奶奶说过,说咱家老祖是遇见了西山里给驴喂金豆的神仙,才发的家。”

他这个说法更耸人听闻,啥叫喂金豆的神仙我一脸的好奇,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这个杨乾明显比杨范林要放得开,也不管杨范林讲到了那里,立刻插入这段故事。

这个杨乾也是个好显摆的,见这么多人都一脸渴望的望着自己,立刻把话匣子给打开了,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他听说的那个故事版本,看来刚才杨范林讲故事,把他给憋坏了。

想当年杨家老祖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挑一个担子,卖一些针头线脑的东西,东奔西走四乡去赶集卖东西,家里一贫如洗,除了身上的衣裳就是担子里挑的这些货物了。

因为家里离集市比较远,所以有时候货郎总是四更天就出门,有时候披星戴月的回家,那个时候人烟稀少,路过山里的时候还要防备着山里有野狼出没。所以很多时候都会找一些就近的人家给住下。

有一次附近的关口镇有集市,杨货郎担了担子去赶集市,看了日头快西下了,就赶紧收拾东西往回赶,走着走着,天就黑了下来。

路过山路的时候,货郎也抓着心呢,因为这道山梁直通嵩山,山上最近闹狼灾,胆子大的狼竟然敢跳到山下的农户家里去偷羊,还有几户人家的小孩都差点遭到狼的袭击。

货郎走在山里的路上也是忐忑不安,阵阵狼嚎此起彼伏,本来想连夜赶回家,这怕也赶不回去了。

无奈何之下,只得在山下一户人家投宿,这户人家只有五间草屋而已,一对老夫妇带着一个独生女儿住在这里,靠山下几亩薄田过活。

货郎表明了投宿之意,那对老夫妇也颇为热情,收拾了牲口屋就让货郎给住下了。

那货郎喝了老夫妇烧给自己的热汤,躺在细软的麦秸铺上,觉得浑身通泰,很快就睡了过去。

到了后半夜,货郎被一泡尿给憋醒了,正准备去上个茅房,刚睁开眼,却给吓了一跳,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自己放在地上的货郎挑上,一个才总角的小娃娃正蹑手蹑脚的在翻他担子里的东西。

怕是这家人的小孩子吧,货郎这会儿是醒也不好,不醒也不好, 货郎只好眯着眼睛看着这个小娃娃在干嘛

只见那个小孩用胖乎乎的小手,划拉货郎担子里的各种绢花,还有一些红头绳,挨个往自己头上试戴。

货郎心里暗笑,这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这个小娃娃一会戴花,一会儿绑头绳的,美得不行,玩的还相当开心。哪知道这个货郎却快憋死了,一泡尿在肚子里快憋炸了,最后实在忍不住咳嗽了一声,那个小娃娃刚绑好一根红头绳,闻声猛地一惊,飞也似的赶紧逃了出去。

货郎赶紧去茅房里解决了一下,回到房子里检视货物,发现就丢了几朵绢花,还有一根红头绳,所费也不大,心里也就不以为意,依然倒在床上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那老夫妇就来招呼货郎吃早饭,货郎起了床之后本想问问那夫妇,又想算了,几朵绢花一个红头绳而已,就当是抵了这过夜的费用还有吃的两餐。

结果就在院子里,发现自己的绢花被踩进了泥窝里,货郎多了个心眼,在饭桌上就玩笑似的说:“看来,我这绢花不太合小姐的意,都被扔掉了”

老夫妇听了很诧异,说我家孩子什么时候要你的绢花了货郎摇头,然后把昨晚的事情说了一遍。

谁知道老头儿一听勃然大怒,老她太也气得不行,非要给货郎拼命,说自己女儿是清白大姑娘,虽然家贫但是恪守妇道,从来不轻易见外人,更别提当小偷偷你的东西了。

老头儿气咻咻的就要拉货郎去见官,货郎倒也不怕,就是说让带孩子出来对质,看是不是昨晚那个小娃娃。

老头儿都被气糊涂了,说,好,如果不是你说的那个娃娃,咱们即刻去见官。

不大会儿的功夫,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儿被老妪给带了出来,因为是贫寒家庭,所以没有那些个繁文缛节,女孩子颇有豪气,大大方方的和货郎见礼。

虽说人家不介意,可是货郎也不敢多看,只看了一眼,就唬得慌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连忙称告罪,告罪。

瞬间吓得汗如雨下,心说昨晚定是旁人邻居家的小娃娃偷偷摸进来偷东西,自己错认了人,这下不仅污了人家的名声,更落得个不是。

货郎赶紧赔礼道歉,老头儿不依,非要拉去见官,货郎心说晦气,早知道不卖弄此事,吃了早饭现在已经到了集市上,何苦在这里耽搁时间啊。

纠缠之间,货郎说:“兴许是邻居家的小儿来闹也说不定,老丈切莫再要生气了。”

那老者一听货郎如此说词,心里更是大怒说:“这方圆十几里就我一户人家,莫说是小娃娃,就是一条小狗也不曾多见。”

货郎闻听此言更是惊惧,昨晚明明见了一个白胖的小娃娃,怎么会没有呢。正在惶恐之时,那个少女突然发话了:“爹爹莫要上火,这位先生许是没有说谎。”

老头儿转头就骂女儿胳膊肘往外拐,那知道女儿一句话就止住了老者的喝骂。

那女孩儿声并不大,只沉声说:”爹爹莫忘了与我们做邻居的那个物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64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