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作者:乌鸦一号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八章 合作

书名: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作者:乌鸦一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14

花为的鸿蒙系统在诞生之初就有很多非议。

一大批人认为鸿蒙不过是安卓换皮。到底是不是换皮至今没有官方层面的说法。

但是换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的系统对于用户是否友好。

拿安卓系统为例,当年安卓系统也是用了ux作为内核,应用层采用的java开发生态。

后来谷歌在收购安卓后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打官司。因为谷歌用了很多开源的代码,却将安卓进行了商业化处理。

这些离消费者太过于遥远,他们不在乎花为的鸿蒙到底是不是套皮安卓,甚至他们内心还希望你是套皮安卓。

用之前网上流行过的一句话来说:看到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在乎的是鸿蒙好不好用。

以前可以用宏大叙事来捆绑消费者,这套玩法在近两年愈发玩不下去。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再宏大的叙事,花为就算要去星辰大海也和他们无关。

在产品使用体验相差无几的前提下我会尽量支持国产产品,不止是花为。

至于鸿蒙在工业界的应用就更是如此,工业对系统的要求在某些方面比个人用户更低,但是在关键领域要求是非常高的。

就像航天领域的芯片要求的是极端的稳定性,极端情况下也要能保证稳定性一样。

工业领域同样要求稳定性。

花为的矿蒙这些年表现不错,已经打入了华国三家大型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

但是在vr领域,花为完全是新兵,能拿得出手的产品还是很早之前的花为vr眼镜。

那眼镜多少有点智商税的意味在里面。

没有相关技术的沉淀,要以鸿蒙为内核,重新开发一套工业vr系统。

李渺渺对此持有怀疑态度。

在科技企业工作久了,李渺渺对技术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下属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都会把一些科技概念讲的通俗易懂。

现在futureverse也是基于ux内核写的系统,鸿蒙的内核同样是基于ux。

在李渺渺的认知里,完全没有再重新开发一套工业vr系统。

花为不会承认鸿蒙是安卓套皮,但是同样他们也不敢否认自己的内核不是ux。

虽然花为自诩是完全自主研发,不是在做另一个安卓另一个ux。

李渺渺提出的问题完全在花为的意料之中,花为的高管回答道:

“我们在vr系统领域确实经验比较匮乏,但是工业vr和個人使用vr完全是两个概念。”

“基于鸿蒙系统开发的工业vr系统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花为提供的智慧工业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它包括生物存储服务器、网络设备、鸿蒙系统等等。”

“鸿蒙系统是关联起前端应用层和后端硬件设备最好的平台,如果换成别的系统,无法和花为的硬件设备做到这么好的匹配。”

“对通信的稳定性会有所影响。”

“基于鸿蒙系统打造工业vr系统,我不否认有商业上的考量,但是更多的是出于技术上的完整度。”

双方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具体合作方式,科创生物内部高管之间还要沟通出一个结果。

“郑董的意思是可以和花为在工业vr领域展开合作,但是合作方式我们需要明确。”

李渺渺定调后,下面的高管们纷纷各抒己见。

“如果技术授权只给花为授权,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专注于工业vr领域。

如果不只是给花为授权,还会给其他企业授权,那么我建议采取专利收费的方式。

不管你们谁要搞工业vr,我们都进行专利授权,具体收费方式则要另行商榷。”

成立合资公司,会比较麻烦。

而且技术只给花为授权,又涉及到技术垄断。

“我认为即便不止给花为授权,我们也要通过成立公司的方式。

我们完全可以另外成立专注于工业vr领域的子公司,然后通过子公司和合作方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采取三重架构。

这样不仅仅能深入参与到工业vr领域的发展中,更重要的在于数据。

我们需要数据,工业vr使用的相关数据有着很高的价值,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领域我们不应该只是技术提供方。”

大数据兴起的这些年,企业们愈发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

很早之前提到的sendd,之所以马自达会选择和sendd合作,正是看中sendd在发动机调校领域积累的数据。

“我也赞同陈总的说法,这是介入制造业的好机会,我们只需要数据,为企业赋能。

消息传出后,不止花为,阿狸、字节、鹅厂这些都会闻风而动,我们能获得最多的数据。”

制造业数据有没有价值显然有,是个人都知道它很有价值。

但是如何落地,如何将数据价值变现,这是个问题。

当年阿狸搞支付宝,最开始只是把它当做中间的担保交易软件。

后来根据支付宝上的交易数据,打造了芝麻信用评分。

很多个人信用机构的征信评分概念都是采用的类似芝麻信用的概念。

对于巨头来说,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花大精力在一些看似无法创造短期利益的领域。

国内的巨头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阿美利肯的ib是技术积累的典型案例,自己没变现反而让其他企业利用他们的技术积累迅速崛起。

“我们不一定需要通过合资成立公司的方式,通过签订协议,可以在协议里约定,需要将数据共享给我们。”

“数据层面的共享很难通过合同条款来界定,对方可以有选择性的给你没有区分度的数据。

只有通过合资成立企业的方式,才能深度介入到工业vr领域中去。

我们可以对企业经营不过多干涉,避免分散精力。”

“科创生物和花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专注于工业智能化领域。

据花为高管介绍,科创生物将脑机连接vr技术以专利授权的方式授予花为,并且提供技术支持。

后续花为将围绕脑机连接技术打造工业vr,将继续在智慧制造领域持续发力。”

消息传出后,业界讨论声很热烈。

大家都知道工业vr,这概念很早之前就有了。

并且也有相关实践,但是脑机连接技术和工业vr结合还属于头一回。

花为和科创生物都是各自领域的巨头,巨头跨界给业界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远超预期。

对于制造业来说,这些年面临的挑战很多。

不光是之前所谓的“人口红利”接近消失殆尽,还有制造业转移的问题。

以前国内制造业工资是三千,现在上涨到五千,但是东南亚那些国家工资只要两千,这时候资本就会把制造业转移。

华国本来是寄希望于内陆省份来承接东南沿海的制造业,但是真正从沿海转移到内陆的制造业份额是很少的。

跨国巨头们能够把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华国企业也在转移,把低端的制造业转移到制造成本更低的地方。

但是跟跨国巨头们相比,华国对于华国资本的保护力度不够。

像在2022年的时候,阿三先是对大米处以了56亿的罚款,然后又将大米的资产冻结。

阿三方面就绝对不敢对欧美巨头做类似的事情。

华国企业对去东南亚有所保留,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家门口的东南亚尚且如此,法规和时局更动荡的africa就更不用说了。

“如何评价科创生物和花为在工业vr领域展开合作”

该新闻偏向于专业领域,因此在大众化的社交媒体上没有引起太多热度。

大多还是花为的黑子和粉丝在相互攻击。

以前米粉和花粉还会互相对喷,现在都喷花为都轮不到米粉了。

相关问题在知乎上讨论的相当热烈,工业党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知乎了。

以前像北朝、铁血、天涯等有大量工业党混迹的小众论坛都逐渐凋零。

大量工业党选择继续在知乎上活跃。

“谢邀,作为花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名老兵出来解读一下。

花为从19年开始将工业互联网作为花为的战略方向之一,但是一直到20年才大规模投入资源。

我们目前在煤矿、钢铁、化工等领域有非常不错的成绩,尤其在煤矿领域,将煤矿从开采到选洗再到出货等一系列的流程通过花为的矿蒙系统进行赋能。

有效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但是在更多领域的制造业,靠目前的技术来说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哪怕是煤炭行业,我们也只是能释放一部分生产力,做不到完全的无人化作业,在某些领域人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制造业的其他领域就更不用说了。

这次花为跟科创生物的联手能够极大程度的解决该问题。

简单重复的问题由人工智能进行无人化作业,复杂繁琐的工作由人操纵工业vr来解决。

相当于花为的工业互联网方案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闭环,未来管理数百个工厂只需要十个人。

如果要案例来类比,有点类似于传统的系统架构和云架构。

以前每个公司要储存自己的系统,需要有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设备,然后要有专门的人来维护这一套完整的系统。

而公有云盛行以后,系统放在公有云上,统一由公有云厂商为你维护,你自己只需要有一名系统的运维人员来保障其稳定性即可。

未来的智能化工厂就类似于现在的公有云服务。

绝对能够让华国的制造业再上新的台阶。

因为人力成本而跑到东南亚的制造业会出现回流。”

“谢邀,花为和科创生物的合作毫无疑问是看好,而且我认为这件事堪称今年华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件事。

楼上花为的员工说的很对,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制造业回流,这点我很认可。

制造业的回流意味着华国的经济引擎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将详细介绍为什么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制造业回流。

首先制造业会流向东南亚,我作为业内人士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制造业不仅仅是往东南亚回流。

只是由于我们在亚细亚州所以觉得制造业在往东南亚回流。

实际上各国的资本都在引导各国的制造业往自己国家周围引导。

霓虹和高丽的资本在东南亚布局,阿美利肯更多的是选择他们周边的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欧罗巴则是选择转移到东欧。

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重组一直在进行中,华国同样在引导本国制造业往内陆转移。

资本为什么要引导制造业转移明显是因为华国的人力成本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样具备吸引力了。

加上最近这几年海运的成本大幅度提升。

阿美利肯把供应链放在南美,现在有自动卡车进行运输,运输成本比海运低多了。

资本是逐利的,制造业放在华国无法给他们带来那么高的收益。

另外还有些隐晦的原因,阿美利肯希望重新打造世界范围的供应链体系。

说白了阿美利肯也不想跟华国搞什么对抗,他们现在就想把供应商从华国转移出去,带着一帮小弟不跟伱玩了。

但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政府一直在引导供应链转移,华国的制造业好像没有受到太大损失。

那是因为华国制造业的优势不仅仅是在人力成本,还有水电煤、资源等资源的比较优势上。

比如弯弯动不动就停电,这严重影响到半导体厂商的制造,所以弯弯宁愿断居民用电也要保证台积电的工业用电。

在华国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电只是很小的方面,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供应链是华国制造业最大的比较优势。

所以但凡复杂一些的制造业都很难完全脱离华国市场。

目前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以低端制造业为主

这是否就意味着华国的制造业优势无法被替代,阿美利肯的打算能否成功

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实现,因为华国的制造业并没有所谓媒体宣传的那么厉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57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