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作者:乌鸦一号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八章 合作

书名: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作者:乌鸦一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14

蓝星各国间的勾心斗角,让郑理意识到,他们是不可能能够集全体通力合作的。

哪怕是华国和俄国之间的合作,也是有所保留。

原本郑理在魔法论坛中特意留下的捷径,就是大家合作购买技术资料,然后共享。

只是没想到,哪怕在如此大的诱惑面前,蓝星各国也无法达成合作。

合作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有竞争了。

郑理意识到适当提高竞争烈度,把竞争范围局限在科研领域,才能更好的激发蓝星文明的潜力。

合作对于战争是永恒主题的蓝星文明来说有点虚无缥缈。

这可能就是智慧生命的本性。法师在远古和中古时代同样是争斗不止。

李万清兴奋道:“只要您同意,我肯定能说服他们。话说生物存储服务器,1000pb我们可以把数据全部放在一台存储服务器上。”

“后续的数据处理速度也能上升很多,对于我们处理脑神经信号有很大的好处。”

脑机连接手机对于蓝星主流语系的开发都已经完成。

而脑机连接vr,目前主要就是华语系和英语系完成了研发,其他语系会根据其市场规模大小开始研发。

郑理问道:“脑机连接义肢江城那边的测试数据如何”

李万清:“测试数据很不错,目前所有测试者没有由于脑神经信号识别错误导致的意外产生。”

“但是英语系的义肢临床试验,已经从阿美利肯转到南非了,阿美利肯方面一直没通过我们的临床试验申请。”

“汉语系的脑机连接义肢已经准备申请生产了。”

科创生物的脑机连接技术是非侵入式的,所以医疗器械的上市审批进度会更快一些。

郑理想起来,科创生物江城跟姑苏两地的研发中心,很多人力是投入到创新药的研发中。

他问道:“创新药的研发进度如何有没有哪一款开始临床试验了”

创新药的研发是很难没错,但是科创生物这个领域的研发从19年成立开始,他们就已经着手开始了。

只是郑理本人在这方面做的贡献比较少。按照正常时间线来说,创新药的研发需要十年之久才能有一定成果。

早期研究到确定新药的化学成分,这个时间大致需要3到6年,临床前研究需要1到2年。

经历了这个漫长的过程后,还有临床研究和药品审批。

国内药企一般都是先从仿制药开始,像科创生物这种直接就是创新药开始极其罕见。

属于是不差钱的典型了。

李万清回答道:“目前还在化合物的筛选过程,没有太多的变化。”

李万清作为狮城研发中心的主管,有回姑苏参加过科创生物的年会,也认识了一些其他研发中心的研究员。

不管是从内部公司论坛,还是私下研究员们的朋友圈以及闲聊来看,科创生物在创新药研发上没有太多进展。

科创生物几大板块,脑机连接和内啡肽领域是主要的利润来源。

创新药这一块属于只看到投入没看到产出。高管们都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业内人士,知道这很正常。

但是相关的负责人心里会着急,投入这么大,迟迟没有产出,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和地位势必然不高。

如果研发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度,提高影响力也好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好,是肯定会大为宣传的。

李万清至今没有听到什么声音,整个创新药条线的同事们跟开了静默模式一样,他就知道显然是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每周给郑理的工作总结肯定也会写这部分内容,但是由于创新药没有进展,所以在工作汇报里最多占据一句话。

郑理对于创新药的真实情况,也不是很了解。

他听完李万清的回答后说道:“创新药确实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属于长线投资。”

“像我当年做内啡肽,都不算是创新药,属于是仿制药。”

李万清奉承道:“内啡肽上世纪就被科学家们发现了,但是也没有谁研究出来制造方法,更别提规模生产的办法。”

“您的研究成果难度不在任何一款创新药之下。”

内啡肽上市后,这款药物的营收也好,利润也好,不亚于任何跨国医药巨头的拳头产品。

可以说是科创生物的立身之本。

而创新药,即便投入几十亿米元,也未必能开发出下一款类似效果的拳头产品。

拿辉瑞制药举例,在西地那非出来前,它不管从营收还是利润上,跟默沙东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西地那非出来后,单靠这一款药物,辉瑞很快超越了默沙东。当然这两年默沙东又杀回来了。

但是西地那非让辉瑞直接上升了一个档次。

当然科创生物和辉瑞有所不同。自从脑机连接手机上市后,外界更多的把科创生物看作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医药领域。

郑理理了理思路,他对于科创生物的希望就是把规模做大,提高研发能力,必要时能按照他的研发思路执行到位。

现在科创生物还属于发展的阶段,等稳定之后,郑理打算对内部研究员进行考察,将能力上限高的留下。

花为的生物存储服务器火了之后,外界在讨论,业界讨论的更加热烈。

特别是曙光、浪潮、紫光、长江存储这几家企业,大家都是从业公司,花为突然放卫星。

之前怎么没听到什么风声。

长江存储还好一点,毕竟自己的副总突然去了一家叫深蓝存储的央企任职。

他们有猜到国内的存储行业会有什么大动静。

只是没想到这个动静有点超出他们的想象。生物存储之前也没听说国内哪家研发团队的技术成熟。

外界会把注意力聚焦在花为上,但是业内清楚,花为是不可能靠自己搞出生物存储技术来的。

不是看不起花为,对于花为的研发能力他们是佩服的,而是花为之前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凭空掏出生物存储完全不符合常理。

大家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花为发布会上提到的深蓝存储。

调查也没调查出什么所以然,只知道长江存储的管扬去了那里当董事长。

业内这些企业的高管们同时也在到处打听,国内高校或者研究院有哪个做dna大分子存储的团队被挖走了。

同样没有打听出消息,之前发表过dna存储相关论文的教授们,近期没有听说哪个离职了的。

和管扬事先预料的一样,花为的发布会之后,不需要他上门营销,各个企业的负责人接连找上门来。

“管兄,你太不够意思了,有生物存储如此先进的技术,不先通知我们曙光一声,我们曙光同样在存储服务器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

浪潮的董事长前脚刚走,曙光的董事长后脚就上门了,李军也不弯弯绕绕,开门见山道。

曙光同样是国企,只是不是中央直管的国企,他是由科技部和华国科学院孵化出来的企业。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是华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之前管扬在长江存储担任副总裁的时候,跟李军差了不止一个级别。

管扬笑道:“主要我们的技术才研发出来,还不够成熟,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没好意思跟曙光合作。”

“之前我在长江存储的时候,因为技术不够成熟一直没能和曙光合作上,这次来了深蓝存储后主要技术还是不够成熟。”

管扬暗指的是,之前长江存储希望打入曙光的供应链体系,曙光以长江存储技术不够成熟为由,一直拖着。

曙光存储服务器的供应商一直都是阿美利肯的希捷公司。希捷是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生产制造商。

技术上肯定是希捷更成熟。

但是长江存储好歹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而且长江存储当时的诉求也不是要直接替代希捷,而是进入到曙光的供应链体系里来,符合条件才能供货。

即便这样的条件曙光也没答应。

李军知道管扬对于那件事还耿耿于怀,他解释道:“当时我们是希望选长江存储,但是由于我们年的时候跟希捷签了长达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加上长江存储当时的64层闪存技术都还没成熟,我们没想到长江存储的技术进步如此之快。”

“短短两年时间就攻克了层3d nand技术。”

李军纯属找借口,战略合作协议又不是排他协议。长江存储的64层闪存技术完全可以先进入曙光的低端存储服务器型号里。

管扬没有揭穿对方,他本来也只是找借口搪塞对方,都换了公司,不可能还因为长江存储的一些过节而为难李军。

管扬这几天才意识到自己被任命为深蓝存储的董事长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人脉够广,专门派他来拒绝这些要求的。

“明白,生物存储技术成熟后,我们会对所有华国企业进行授权的。”

“你们不用担心。”

“大家都是国企,我们的技术怎么可能不对曙光授权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08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