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编的百科词条成真了

作者:刹那须弥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114章 突如其来的机遇(两章合一)

书名:我编的百科词条成真了 作者:刹那须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12

一份来自霍克岛科学院的报告被送到了公爵府邸里。

何潇打开一看,是霍克岛太空望远镜瞭望者的最近观测发现。

报告大致内容是,有一颗质量较大的太空岩石闯入太阳系,目前已经进入木星轨道。

不过经过科学院计算,这颗太空岩石并不会对太阳系主要天体造成什么影响。

太阳系实在太空了,颗天体,想要撞到八大行星或者其卫星,概率是非常小的,基本都不会撞到。

至于为什么月球和火星上有那么多坑,一是因为宇宙中横冲直撞的天体实在太多了,二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几十亿年,总有那么一些会撞到

经过科学院对这颗太空岩石的轨道计算,这颗太空岩石是从柯伊伯带以外来的,依次穿过了海王星、天王星、土星以的轨道,会继续穿越木星轨道,紧接着擦着火星而过,然后再次回到木星的轨道,与木星见面,被木星的引力弹弓加速,射出太阳系

这里说的“擦着火星”,其实并不是真的“擦着”,实际上跟火星最近距离比地月之间还远42倍,与木星“见面”时,则更有95倍的地月距离。

不过木星的质量实在太大了,引力是火星的3000倍,所以木星对其影响反而比火星大得多。

何潇一开始对这份报告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宇宙的太空岩石实在太多了,可能每天都有很多闯入太阳系,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直到他注意到报告里的一句话“根据观测数据分析,这颗太空岩石直径约15千米,质量5500亿吨重,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

他突然想到,之前他看到一篇关于改造火星的论文,提到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那就是用小行星撞击火星,小行星撞击火星,能够释放出比核弹更强无数倍的能量,让火星持续升温,释放火星地表和地下的干冰和水,干冰变成二氧化碳进入火星大气层,形成温室效应,提高火星的地表温度

与此同时,小行星自身携带的水冰和氨冰,也能为火星提供更多生物需求的水资源和氨,让火星以非常快的速度,成为宜居星球

但是该计划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从小行星带收集小行星,尽管,以蓝星目前的技术可以通过将航天器降落在小行星表面,并使用其推进器将小行星推到一个方向,或者甚至直接将太空岩石推向火星,但是推力都太小了,根本推不动拥有足够质量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

根据估算,改造火星,大概需要将一颗直径15千米,质量5000亿吨重的小行星推向火星,比灭绝恐龙那颗小行星还要大不少

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包括霍克岛在内,都根本不可能做到,差太远了。

何潇也曾经尝试编辑词条来实现,结果显示这个词条的难度高达38亿阅读人数要求,现阶段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过在测试过程中,他发现,如果只是对小行星稍微改变其轨道或者速度,词条的难度就没那么难了,他也试图通过这个办法,改变已知的合适的小行星的轨道,看能不能让其撞向火星,为此他还专门找了一些科学院的天文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让他们帮自己寻找合适的小行星,并且计算轨迹。

结果证明还是太难了。

太阳系所有已知并且拥有足够质量的小行星,距离火星都太远了,稍微改变轨道或者速度,并不能使它们撞击火星,只会使它们的轨道变得更椭圆或者变得更圆

而现在,他看到报告里的这颗天外来客的质量以及成分,自然不免想起当初的测试

实际上这份报告之所以会送到何潇这边来,也是因为他之前的测试,让科学院那边知道他对这方面的信息很感兴趣,所以才会将这个并不是很重要的观测结果送过来。

直径约15千米,质量5500亿吨重,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都完美契合

这其实也不能说是巧合,宇宙中这种级别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实在太多了,或许每年都有很多路过太阳系,只不过一般人根本不在意罢了,毕竟对太阳系基本没啥影响。

这一颗太空岩石,如果何潇没看这份报告的话,也会悄悄的来,悄悄的走,除了蓝星上的几份观察记录之外,并不会激起什么水花。

与火星擦肩而过,也没什么稀奇的,与蓝星擦身而过的小行星都不少见,每年都会有几个小行星差点撞到蓝星,压根没人在意,因为说是“差点”,其实都是差了至少几百万公里

对于太阳系来说,火星和蓝星都太小了,就像沙洲表面的两颗沙子,你用子弹比沙子还要小很多的机关枪去扫射,哪怕你射出了100亿颗子弹,也很难打到这么两颗小玩意

但现在不一样了,何潇注意到了它。

何潇要来这份报告的电子版本,然后根据里面的信息,开始编辑词条。

这颗太空岩石是霍克岛最先发现的,按照规则被编号为372768,由于是刚刚被发现的,目前维度百科还没有词条,何潇直接编了个太空岩石372768的词条。

一开始,所有内容都是真实的,不确定的信息都用了“估计”“可能”等字眼,所以阅读人数要求自然是0

然后他把“主要成本很可能是水冰及氨冰”这句描述中的“很可能”三个字删除。

如果不删除的话,这句话其实就是无效描述,会降低词条详尽度,最后结果也很可能并不是这个成分,毕竟只是可能,那也就意味着可以不是这个成分。

阅读人数要求变成了40233。

根据以往的经验,何潇很容易知道,这个难度说明这个推测不准确,于是他把这句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

阅读人数要求重新变成了0。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颗太空岩石没有氨冰或者氨冰很少吗

并不一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另外一种成分超过了氨冰,但比水冰少

所以第一句话是与现实有偏差的,第二句话是符合事实的。

这就是词条测定的难点,很多事情都不是只有是与否两个选项。

好在何潇现在已经很有经验了,知道其中用词的重要性。

他想了想,把这句话重新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氨冰以及一些其他物质”。

阅读人数要求还是0,没有发生变化。

看来确实除了水冰、氨冰,还有另外一种占比比较大的物质。

考虑到在宇宙中,水冰和干冰经常共同存在,何潇又把这句话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干冰以及氨冰”

阅读人数要求还是0

这个测试结果证明,这颗太空岩石的主要成份是水冰、干冰以及氮冰,占比是水冰最高,干冰其次,氮冰第三

可能因为干冰主要在它的内部,所以科学院那边没有分析出来。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一步。

何潇找来两位天文物理学家,让他们进行计算,修改一下这颗太空岩石的轨道,让其稍稍偏转,最终撞到火星上面

两位天文物理学家不明白他这么做意义何在,但考虑到对方是公爵,还是很给面子,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按照何潇的要求,重制了一张轨迹图。

在这张轨迹图里,太空岩石372768轨道发生了很小的变化,最终结果不是与火星擦肩而过,而是直接撞在火星上面

何潇命令观众好生感谢并且招待这两位科学家,然后把这张图上传到了词条之中。

阅读人数要求陡然变成了16401422

明明在图上看,只是发生了极小的变化,没想到竟然直接增加了1600多万的难度。

也对,毕竟那是太阳系的图,稍微变动一点点,就代表着偏离了几百万公里

而且那是一颗5500亿吨的大家伙,想让其偏离一点点,都需要很大的能量

要不是它原本的轨迹就擦着火星而过,根本不可能做到让他们相撞

何潇又对这个词条进行了修饰,补充了更多的细节,将详尽度提升到了55以上。

不过他并没有提交,因为他并不确定这一计划是否真的有效。

毕竟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还太少,对宇宙规则也只是入门,让大质量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撞击火星,从而改造火星,这个计划是否可行,并不能保证。

而且前期估算的5000亿吨质量是不是准确,也是个问题,万一这么大的太空岩石撞上去,直接把火星的环境给撞得更糟糕了,那就尴尬了。

所以,必须要对这个计划的后果,进行测试,才能实施这个计划。

何潇重新编了一个词条火星剧变

在这个词条里,他将太空岩石3727600年,所以在这个词条里,它和火星早就相撞了当然,它的名字改了,100年不可能还是这个编号。

词条阅读人数要求是13亿

这完全是现阶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人数达标,信任率也不可能达标

不过不用管,何潇本人也没想提交这个词条,只是想测试一下。

在这个词条里,他按照之前那篇论文的推测,编写了撞击之后,火星环境的变化。

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让火星表面急剧升温,平均气温达到25度左右,火星上的水冰融化,加上太空岩石携带的水冰融化,在火星赤道附近的陨石坑重新出现海洋,火星拥有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浓密大气层,由于二氧化碳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所以即便太空岩石撞击的能量在一点点消散,火星表面的温度也能够一直保持在25度左右

撞击还让火星内核重新点燃,

火星表面的大气压达到了095个标准大气压,几乎和蓝星表面差不多了。

温度事宜、有水、有大气层、有磁场保护,火星上不需要生物圈,也能直接种植蓝星植物了

暂存,词条阅读人数飙升到72亿

不碍事,这只是测试。

现在的情况是,他把想要的结果编好了,然后再改变条件。

看看哪一种条件,可以让这个结果实现的难度最低,那就反过来说明这个条件就是最合适的。

他把太空岩石的质量,从实际的5500亿吨,改成了6000亿吨。

词条阅读人数从72亿,变成了7亿

这说明,6000亿吨,是更合适的质量

改成7000亿吨,又下降了12亿吨

改成10000亿吨,这一次反而回到了715亿吨

这说明,最合适的质量,应该在700010000亿吨。

最终,他将这个质量,确定在8300亿吨。

然后,他通过类似的方式,测定这颗太空岩石最合适的成分比例是水冰52,干冰36,氨冰12

他根据这些测试结果,修改了太空岩石37276的指标。

这也导致了阅读人数要求增加到了2216万。

并不奇怪,毕竟新词条中,不但要改变太空岩石的轨道,还要稍微改变太空岩石的质量和成分,难度更高也就不稀奇了。

说实话,比何潇预计的还要低一点,看来系统可能推演到了比较轻松增加这颗太空岩石的办法,比如在中途捕获了一颗或者几颗类似太空岩石

2216万的阅读人数要求,说实话,通常情况下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但是倘若是重磅新闻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完全有机会在一个月内实现

这又是一个大计划。

首先,他让猎犬带领一些“观众”,把所有对太空岩石372768真实观测结果知情的研究人员,全部控制住,这个很简单,都是霍克岛的人,安排他们去实验室、不让他们上网就行了。

然后,何潇通过几个难度很低的小词条,让其他国家同水平的太空望远镜比如出现故障,无法观测太空岩石372768,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防止其他几家出来辟谣

这种级别的太空望远镜,包括霍克岛的瞭望者,全蓝星只有三家,一家是米国和西洲航天局共同发射的,一家是东国发射的,很容易就搞定了。

接下来,霍克岛科学院正式向全球宣布:火星即将遭受恐龙灭绝级别的超级撞击,将彻底改变火星生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97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