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混在末世当咸鱼

作者:吃鳖的猫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295章 收缩与扩张

书名:混在末世当咸鱼 作者:吃鳖的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00

集团总部,张昊一到公司便召集所有中高层开了一个小会,会议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张嘉怡首先开口道:“咱们昊天集团对能源依赖很大,不管是种蘑孤,还是养蚯引,都离不开暖气。

不过好在夏天快到了,对煤炭的需求量降低了不少,总体来说风险可控,即便是出现最糟的情况,也能应付。

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这场才刚刚开始的能源危机,大概要持续多久?”

“那就按照最坏的结果来做准备。”

张昊毫不犹豫道。

“最坏的结果?能不能给个提示?”

张嘉怡皱了皱眉头。

“咳……”张昊清了清嗓子,随即回答道:“三年停战期…再加上七八年的内战,直接算十年吧!”

“十年?会不会太夸张了?”

现场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要知道,上一次内战总共也就打了五年而已,两个阵营打得精疲力尽、弹尽粮绝,最终不得不选择妥协。

张昊敲了敲桌子:“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你们别忘了当下的特殊环境,这场内战很容易打成拉锯战,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张董,我们明白了。”

高策带头表态道。

这位是惠民蘑孤种植公司的总经理,也是集团的功臣元老,地位仅次于张昊和张嘉怡,妥妥的三号实权人物。

张昊满意地点了点头:“这里我先定个基调,未来几年,集团不做任何扩张,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稳。”

“这么做会不会太保守了?”张嘉怡当场提出了质疑,“就在这个月,我们跟市里筹备了一个大项目,准备将蚯引的养殖规模扩大十倍,这事能不能破例一次?”

“大项目?签约了吗?”

张昊连忙追问道。

张嘉怡捋了捋头发,紧跟着汇报道:“没有签约了,顶多就是口头上达成了初步意向,我正准备跟你汇报呢!

说起来,这件事是何市长首先提出来的,他在萝岗经济开发区给咱们圈了一大块地皮,差不多有小两万亩。”

“面积倒是不小,可集团有钱投资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惠众公司的账户上应该没多少流动资金吧?”

“呃,不到三个亿。”

张嘉怡无奈回答道。

粮食署将蚯引的收购价压得很低,每年也就三四个亿的利润,在三家子公司当中排名垫底。

“那你们哪来的资金?先说好了,你们别指望我,我现在欠着一屁股外债,根本掏不出钱来。”

张昊提前打了一针预防针。

张嘉怡面带微笑:“资金的事不用你操心,何市长帮忙联系了银行,惠众公司盈利很稳定,如果愿意,贷个几百亿出来都不是问题。”

“几百亿?你们哪来的自信,居然敢贷这么多钱?”张昊吓了一跳。

张嘉怡摆摆手,赶紧解释道:

“你误会了,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新基地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厂房,花不了几个钱,十几个亿足够了。”

“十几个亿?两万亩?你认真的?”

张昊表示怀疑。

现在的十几个亿,只相当于两年前的五六个亿,这点钱绝对不够用。

张嘉怡微笑着点点头:“你放心好了,这次是市里有求于咱们,我又不傻,当然要极力争取各种优惠条件。”

“市里不会反悔吧?”

张昊担忧道。

官方财政紧张,这是公开的秘密。

“我觉得不会,这是何市长亲口给出的承诺,再说了,如果市里不配合,大不了项目黄了,反正咱们损失也不多。”

张嘉怡胸有成竹道。

“那块地皮是怎么回事?市里免费赠送吗?”张昊紧跟着询问道。

“怎么可能?应该算是半卖半送吧!”张嘉怡摇了摇头。

“半卖半送?那也不少钱啊,你们哪来的资金?”张昊疑惑道。

张嘉怡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水,然后抛出了答桉:“没掏一毛钱现金,而是给市里打了一张欠条,惠众公司每年都要拿出三分之一的利润还债。”

“总共多少钱?”张昊迫不及待道。

“不多,每亩五十万,两万亩刚好是一百亿,我找人估算过,大概十年就能还清买土地的钱,负担并不重。”

“五十万一亩,还真是半卖半送。”

惠城的土地,特别是靠近东边的土地,价格几乎是两年前的五六倍,不管怎么看,这桩买卖都不亏。

张嘉怡趁热打铁道:“那这个项目,张董你是怎么看的?咱们同不同意?”

“我原则上不反对。”张昊想了想回答道,“不过,咱们丑话先说在前头,马上能源危机就要来了,新基地的能源供应,市里必须负责到底。”

“那是当然,其实据我观察,这件事背后搞不好是粮食署主导的,某种意义上,他们比咱们更乐见其成。”

有粮食署保驾护航,新基地绝对出不了问题。

张昊顿时恍然大悟:“我说呢,即便建了这个新基地,市里也占不到多大便宜,原来粮食署才是主谋。”

“你说错了,市里同样获益匪浅,新基地起码能提供三千个工作岗位,何市长又不是瞎子,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行,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张昊一锤定音道。

张嘉怡终于露出了笑脸:“你同意就好,认真说起来,这次能源危机对咱们来说,是一个很大机遇。

众所周知,很多明星企业都是在逆境中完成扩张的,最着名的例子就是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每次经济危机都是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的时过程。”

“这次扩张仅限于惠众公司,仅限于新基地,我不希望再看到其它项目上马,就算送上来,我也不会签字的。”

张昊最后告戒道。

因为蝴蝶效应,他的“先见之明”越来越不管用了,加上心理年龄的影响,整个人不可避免地滑向了保守。

张嘉怡一脸郑重地点点头:“我跟你保证,除非有突发情况,否则未来十年,公司都不会再上马一个项目。”

这里补充一句,饲料厂已经与蚯引养殖公司合并了,面对如此充足的原材料,扩张是迟早的事。

接下来,张昊把注意力放到了惠民公司的身上,东科院最近培育出了一种新型品种的香孤,虽然产量不增反减,但却大大提升了耐寒性。

这条消息是公司智囊团收集到的。

“高总,我希望你们能尽快引进这种香孤,产量低点可以接受。”

“是,我等下就去联系东科院。”

高策立马答应道。

张昊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试着和东科院进行合作,我觉得这种香孤的潜力应该不小。”

“张董,合作是以咱们为主?还是以东科院为主?”

“最好是以咱们为主,如果不行,也不要勉强。”张昊摆了摆手,随即吩咐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咱们自己的科研实力也不能落下,一定要抓紧。”

“张董您放心,最近一年,我们从海外移民当中招募了不少技术人才,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

张昊直接打断道:“不要着急,慢慢来,毕竟搞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耐得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8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