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混在末世当咸鱼

作者:吃鳖的猫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235章 打不过就加入

书名:混在末世当咸鱼 作者:吃鳖的猫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6:00

“张董,根据我们调查到的资料,闽德时代本身就有电池回收二次再利用的业务,咱们是维持现状,还是把回收业务单独拆分出来?”

周建能汇报道。

“大家觉得呢?”

张昊环顾了一下众人。

尹素婉首先开口道:“我觉得单独拆分出来比较好,这么做有两大好处。一来能提高咱们的利润;二来也能对闽德时代形成制约,增强咱们的控制力。”

“尹总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

杜成平立马附和道。

“还有其它不同意见吗?”

“我觉得没必要,把回收业务拆分出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到时候肯定要和其它股东谈判,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现状呢,免得耽误了咱们的收购大计。”

说话的是周恒明。

他虽然不是代表团的成员,但参加会议还是没问题的。

“恒明说得也有一定道理,为了这点事进行扯皮,确实划不来。”

张昊紧跟着点了点头。

周建能见状,立马提议道:“张董,要不咱们把这两个方案综合一下?”

“哦?怎么综合?”

张昊不由得好奇道。

“很简单,咱们可以把回收业务拆分开来,新公司主要负责回收废旧汽车,然后把拆卸下来的电池,再统一卖给闽德时代。

这样既不损害原股东的利益,也能增强咱们的控制力,岂不是两全其美?”

周建能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妙啊!周叔,姜果然是老的辣。”

张昊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老周,你就别谦虚了,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众人心悦诚服道。

张昊拍了拍桌子:“好,那就按周叔的方案来,至于股份分配,诸位都有什么想法没有?”

“回收公司应该花不了几个钱,要不咱们干脆均分股份?”

尹素婉提议道。

“不妥。”周建能摇摇头,“正所谓蛇无头不行,为了公司稳定性,咱们必须选出一位控股股东,我建议由张董直接控股。”

“行,我赞成。”

杜成平毫不犹豫道。

他之所以答应得这个干脆,一是想卖张昊一个好;二是回收公司利润低,剥离了电池业务,根本赚不到几个钱。

其他人也都明白其中道理,自然不会表示反对,况且张昊主动让出了管理权,说明人家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

于是事情就这么被定了下来。

张昊笑着点点头,见大家如此给面子,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

“老婆,我回来了。”

“会开完了?”

杨华卿上前帮老公脱下外套。

船上暖气很足,比家里还要暖和。

张昊点点头:“开完了,比预想中的还要顺利,原本以为要扯皮很久呢?”

“顺利就好,咱们也能早点回去。”

杨华卿欣喜道。

“跟我出来不好么?你就这么想回去啊?”张昊挑了挑眉头。

“你知道的,我有社恐,平时就喜欢待在家里。”杨华卿无奈道,“况且就眼下这种情况,能有什么好玩的?”

“害,实话告诉你,这次出来,我给你准备了一个大惊喜。”

“什么惊喜?”

杨华卿忍不住好奇道。

张昊嘿嘿一笑:“都说了是惊喜,当然要保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不说就算了,搞得神神秘秘的。”

杨华卿下意识地翻了一个白眼。

“好啦,不说这个了,晚饭吃什么?”

“船上做不了饭,只能热两盘卤菜,主食你想吃馒头?还是米饭?”

他们自带了电饭煲。

还有做好的馒头,天冷放不坏。

跟火车一样,本趟客轮上没有餐厅,只提供加热服务。

如果是长途,倒是可以提供伙食,直接用粮票就行,再加一点加工费,就跟学校里的食堂差不多。

“就米饭吧!”

张昊脱口而出。

杨华卿是南方人,吃不惯面食。

倒是他们老张家的人,不管是面食还是米饭,都能接受,而且喜欢混着吃,经常是上顿面食,下顿米饭。

杨华卿点点头:“那我去煮饭了,你先休息一会儿。”

“老婆辛苦了。”张昊上前抱住对方,然后狠狠亲了一口,“对了,多准备一盘卤菜,等下给方队长他们送过去。”

对于自家保镖,他从来都是优待有加,毕竟事关自身安全。

“知道了。”

杨华卿点了点头。

吃过晚饭,夫妻俩早早便睡下了。

第二天上午,闽德到了。

走下舷梯,杨华卿忍不住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奇怪,明明距离很近,怎么感觉闽德比惠城冷多了?”

“不奇怪,闽德在闽州北部,靠近浙州,四季分明,气候跟岭南大不一样。”

张昊随口解释道。

“闽德都这么冷了,不知道北方人是怎么过的,还有东北,都快成冰窟窿了吧,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住人?”

杨华卿不由得感慨万千。

“其实北方地区还好,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只要煤炭供应充足,暂时还能勉强维持;东北和西北地区估计就够呛了,怕是留不住多少人口,能保住几个大城市就不错了。”

张昊耐心分析道。

这也是未来十年的大趋势,整个北方地区将会流失超过一半的人口,如果没有尼桑移民的及时补充,人口流失情况只会更加严峻。

而且别忘了,现实中联邦首都已经迁到了南方,南北差距只会更大。

身后的周建能,闻言叹了口气:

“本来北方就竞争不过南方,这下好了,连车尾灯都看不到了。”

崂山的衰落,就是最佳见证。

“周叔,您老不用灰心,岭南之南还有大片等待开发的土地,咱们北方人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跳出去也许是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

张昊连忙安慰道。

“哪有那么容易?人家南方人也不是傻子,东南亚就在跟前,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任凭咱们驰骋?”

周建能摇了摇头。

“咳…”张昊假装咳嗽一声,随即调侃道:“打不过那就加入,就像咱们现在做的,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周建能点点头:“目前看来,好像也只有这一条路了。”

“周叔,相比于南北之争,咱们不妨把格局放大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张昊意味深长道。

未来三十年是艰难的,同时也是波澜壮阔的。

“小昊,你不去干传销,屈才了。”

周庚年忍不住竖起来大拇指。

好家伙,这短短一句话,听得他都有些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大干一场。

周建能深深望了一眼大侄子,也许对方之前的一系列成功有运气因素,但今天这一番话,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这份胸怀,这份乐观主义精神,他只在一个人身上看见过。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43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