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朝好女婿

作者:虎臣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百八十七章 历史或许可以复制

书名:明朝好女婿 作者:虎臣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1

安化王,是明朝庆亲王的一分支,靖王第四子,永乐十九年袭封安化郡王,封地在甘肃安化,也就是现代社会的甘肃庆阳县。

不过,明朝的王爷封地和王府却是两回事。

如今的安化王叫朱寘鐇,他的王府,则在宁夏银川城内。就好象宁王的封地在辽东,但人却住在南昌。

据历史上记载,此人素有反意。实际上,明朝自成祖靖难开了个坏头之后,地方上的藩王们大凡有几分志向的,都将谋反做为毕生理想。特别是在正德年间,正德皇帝以少年而为天子,加上性格顽劣,同文官集团势成水火之后,更是蠢蠢欲动。

正因为正德皇帝和文官们的矛盾越来越大,所有,在百官和天下士子的口中,这个少年天子就被他们不断抹黑,成为一个古往今来一等一荒唐、胡闹的昏君。

好象,大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已然是昏天黑地,遍野哀鸿。朝廷,江山社稷已经走在崩溃边沿,只需有人站出来登高一呼,自然是群起而响应。只需有人伸出手去轻轻一推,这面墙壁就会彻底坍塌。

于是,终正德一朝,地方藩王们的反叛好象就没停过,淮王、安化王,到最后的宁王。

也正是这个缘故,正德以后,朝廷终于加强了对王爷们的监视。不许藩王过问地方政务,王府侍卫的数量有严格规定,并派出官员驻扎王宫,没有他的命令,藩王不得出城一步。

到明末时,藩王们终于被朝廷养成了猪,对于中央再没有任何威胁。

大约是正德年纪实在太小,又被官僚集团和文人们不断丑化,地方上的王爷们终于被相信了,觉得这就是一个荒唐小儿,要想打倒罪恶的正德昏君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真到起事时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但各地军民在镇压反叛时万众一心,而且,这黄口小儿一样的正德皇帝无论是军事才华还是政治手腕,都非常厉害。

这才发现,他们都被文官们给骗了。在文官和读书人口中,这朝廷就没让人满意过,这世界总是充满黑暗的,这朝廷满是小人,腐朽透顶。可当到你真正起事,才发现朝廷的力量空前的强大。这个时候,叛军才明白,说皇帝和朝廷的坏话根本就是文官们搏出位,吸引人眼球的一个手段。自己是被他们给忽悠了,公知害人啊

真实历史上的安华王也是因为看到文官集团和正德皇帝势成水火,而皇帝也被世人描述成一个小丑,这才觉得自己如果起兵,肯定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

特别是在刘瑾的军制改革之后,军队人心动荡的情况下。朝廷只怕连组织起一支平叛的军队都难的情况下。

事情还得从马文升和刘大夏辞职之后说起。

两位尚书辞职之后,刘瑾大权独揽,引起了文官团体的强烈不满,也激怒了内阁。

于是,由内阁首辅刘健和次辅谢迁领头,九卿参与,联名上书,要正德皇帝尽诛刘瑾等八虎。

可惜,事到最后,正德皇帝在文官和宦官之间再次选择了后者,使出一系列雷霆手段,牢牢地将君权抓在手中。

到这个时候,内阁这才知道所做的一起已经毫无用处。

灰心失望之下,刘健、谢迁辞去内阁阁臣职务,致仕退休养老。

如此,刘瑾总算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代权宦。可以说,整个朝廷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刘公公这一手玩得漂亮,大权在柄,自然要做出些政绩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他是个大老粗,国家大事一窍门不通,也插不上手。早加上,通过这两次的较量,老刘也意识到文官不好对付,每和他们交一次手,可谓都是在生死场上走上一遭。心中也是有些畏惧,不肯在同他们别苗头。

相比之下,军队还好对付些。尤其是地方的屯垦军。边军不好惹,咱就拿你们这些农民还不如的军户开刀立威吧。

于是,刘瑾就向正德提议,从新丈量军户土地。

原来,大明朝实行军户制度。军户按照人口数,分为百户、千户,归各级军官管辖。;平日耕作,一遇到战事,自备粮草器械上阵杀敌。一应军饷,都由军垦提供。

军户所耕种的土地也是有赋税的,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分,一部分留为军户口粮,一部分做为军费,另外一部则上交国库。

问题是,从洪武年开始,军户的土地越来越少,到正德时,数量已经锐减到当年的三成。

这么多土地究竟去哪里,显然不会是长了翅膀自己飞走了。不用想,也知道定然是军官们隐瞒了土地数目,将其偷偷地划到自己名下,成为私人产业。

就苏木所知道,当初胡顺在保定做百户军官的时候,就隐瞒了大约五十亩旱地。

明朝的军户地位低下,子孙后代不得科举,已经变成贱民。刘瑾觉得拿他们开刀,应该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文官们也不会插手。

刘公公这次决定欺负一下老实人,为自己获取政绩。

却不想,这一次却让安化王看到了机会。

重新清丈军户土地自然引起军队极大的不满,尤其是在宁夏银川平原这种膏腴之地,种地的利润极大。刘瑾新政一出,整个宁夏的军户都是怨声载道。

于是,安化王就派人联络宁夏都指挥周昂等一批军官,突然叛乱,起事后,叛军杀官员,占领镇城,放狱囚,焚宫府,劫库藏,夺河舟,大肆勒索庆府诸王,掠夺金币万计,充做军资。同时分封将弁,把守关隘,传檄文屡次历数刘瑾之罪状,与朝廷分庭抗礼消息传来,关中大震。

眼见着,一场大乱将至。

正德也紧急启用当年的三边总制杨一清,命其率部十万进陕平叛。

可还没等到他们进陕,安化王就被人活捉了,这场也被平息,先后不过十九日。

活捉安化王的就是现在的宁夏游记将军仇钺。

仇钺在安化王起事之后,诈降叛军,后来又使计将叛军主力调去东面防守黄河河防。率几百亲卫来了一个斩首行动,直接将安化王一家老小生擒活捉。

安化王受擒之后,叛军群龙无首,自然做了鸟兽散,一场大乱就这么被轻易地平定下去。

也因为立了这么一件大功劳,仇钺被朝廷封为咸宁伯,摇身一变从一个普通军官成为帝国勋贵。

想到这里,苏木心升和刘大夏辞职,刘瑾已经彻底地惹怒了文官集团。如果不出意外,真实历史上内阁和九卿联名上书,请正德皇帝诛杀八虎的事件马上就会发生,其结果以刘健和谢迁黯然下野而告终。

刘瑾势力大张之后,必然要开始改革军制,清丈军户土地。

安化王这场叛乱最迟明年就会发生,到时候,倒是可以叫胡顺将本该属于仇钺的那份功劳抢过来。

接下来,可以按照仇钺的手段将安化王一干乱党尽数抓捕。

如此,一件大功劳不就到手了。

历史,其实是可以复制的。

平定叛乱,论功行赏,胡顺应该能够封伯爵。

虽说离国公位还有一定距离,却也是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这个计划苏木越想越觉得可行,要想实现,首先就不能让历史发生太大的改变。比如九卿弹劾八虎,苏木只能作壁上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健和谢迁黯然下台。

一想起两个阁对自己的教导之恩,苏木心中突然有些内疚。

不过,转念一想,反正两个阁老年纪也大了。就算没有这事,估计也只能在任上再干上几年。

大不了以后多照顾一下他们的后人好了。

想到这里,苏木苦笑一声,忍不住喃喃道:老丈人啊,若不是为了儿子,我会这么尽心尽力为你的打算吗,该着是我苏某欠你的啊

听到苏木的声音,坐在车辕上的赵葫芦转头问:“大老爷,你在说什么”

“没什么”苏木沉吟片刻:“葫芦,我且问你,胡顺胡老爷现在什么地方”

赵葫芦:“大老爷你忘记了,胡大老爷上次带信过来说,他老人家如今正在宁夏中卫巡查军务啊,说是再过上一月,就要回京城述职去了。天气眼见着一天天热起来,边境上会平静一段时间的,鞑靼人都怕人,也不知道躲到北面什么地方去了。”

苏木一惊,然后喝道:“车驾加快速度,去银川。”

赵葫芦:“大老爷你不是要去延安和学政衙门的老爷们见面吗”

苏木:“不去了,只管去宁夏。”

如今最要紧的是先将胡顺给留在陕西,让他别忙着回北京。否则,还平什么叛啊

说完话,苏木还是觉得不塌实,又派了快马先走在前头,带信给胡顺,叫他先等等自己,别忙这回京城,有要紧话说。

等快马出发之后,苏木的队伍更是日夜兼程,一路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67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