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末皇叔

作者:诸葛清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零五章 加冠赐婚升州牧

书名:汉末皇叔 作者:诸葛清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1

中平元年在动荡中过去,刘璋今年十七岁了。古人一般在二十岁加冠,除非有特殊情况。如今刘焉想与蔡邕结亲,故而刘焉决定,提前给刘璋加冠。刘宏听说刘璋要加冠,立刻表示要做刘璋冠礼的正宾。这正宾就是给刘璋戴帽子的那位,一般由父母、长辈代行。不过,刘宏作为皇帝,也算是刘璋的兄长,他做刘璋的正宾也算是合理。

正月,新年刚过,洛阳再次进入一片喜庆,本来刘璋行冠礼的日子应该定在三月,刘宏没有同意,便令太常在正月选了一个日给刘璋行冠礼。太常揣摩刘宏之意,竟把刘璋行冠礼的日子定在了正月十五

按照刘璋的记忆,正月十五应该是元宵节,可是从年初二一直到年十五,刘璋都在被大汉朝廷伺候着。在正月初二,身为九卿之一的太常便把太常寺全部官员带到了刘璋家里,仅仅是为了布置冠礼需要的东西。最后,太常令一句话,差点把刘璋弄晕了。

原来,虽然在刘璋家里做了布置,但行冠礼之处却在皇宫,刘宏决定在太庙给刘璋行礼太庙可是祭拜大汉先祖的地方,在哪里行冠礼可不仅仅是荣誉。汉室宗亲没有一万也有八千,除了皇帝、皇太子,估计就没人在太庙行过冠礼

正月十五,刘璋一大早就被拖起来,被十几个大汉、小媳妇蹂躏了一遍后,扔上他的象龙马往太庙而去。等他到达太庙,除了皇帝以外,所有人都已经到齐了。等刘宏达到后,冠礼仪式便正式开始。

为了照顾很难早起的刘宏,太常特意把行冠礼的吉时放在了辰时末,也就是早上九点左右。不过,就这样,刘宏还是姗姗来迟,幸好没有过了吉时。

刘宏来到太庙,刘焉立刻将刘璋的吉服和冠礼用的冠冕送到他手上。刘宏发现刘焉送上来的竟然是百姓行冠礼用的服饰,立刻丢在一旁,又命张让捧上一套吉服、冠冕。参加刘璋冠礼的文武官员看着张让手中的吉服、冠冕顿时大惊,因为那是一套亲王冠礼冠服。

原本袁隗并不想来参加刘璋的冠礼,可他不得不来,因为皇帝亲自主持的冠礼,若他敢不来,岂不是不给皇帝面子。如今看见张让捧上的冠礼服,袁隗立刻想跳出来反对,可他突然发现一道尖锐的目光射向自己,抬头一看原来是刘宏。

皇帝表态了袁隗只能苦涩的退下,袁家四世三公也不敢和刘宏做对。要知道,袁隗不傻,现在正是天下正乱之际,若刘宏下道密旨,只要在黄巾攻城的时候,朝廷军队稍微放点水,或者派人假装贼寇,就能让袁家万劫不复

袁隗没有反对,可刘焉却不能同意,即便刘璋是汉室宗亲,却不是亲王,他岂能用亲王服饰这是僭越哪怕皇帝同意也不行好说歹说,刘宏也是执拗的脾气,两人都不肯放松之下,刘宏大怒道:“信不信,朕现在就封皇弟为亲王”

刘焉败退了,冠礼才得以进行,可刘璋站在一旁已经快睡着了其实冠礼很简单,就是穿着吉服让长辈帮忙带三顶帽子。第一顶加皮弁,第二顶加长冠,最后还要加进贤冠。其间有长辈的祝词。只可惜,刘璋被整的太厉害,刘宏说的话,他一句没听进去。

行完冠礼,刘宏并没有让众臣离开,直接命张让碰上一卷黄绢,原来是圣旨。众人还以为刘宏要给刘璋加官进爵,谁料张让一读,却让众人大惊,这封圣旨是给刘璋赐婚的,女方还是蔡邕蔡伯喈之女

赐完婚,刘宏便走了,只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人羡慕的盯着刘璋,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皇帝的赐婚,还因为蔡琰是闻名洛阳的美人才女更兼蔡邕大儒之名,对刘璋一个武夫来说,有莫大的好处。不过,刘宏让刘璋的婚事按诸侯之礼进行,需要等八个月,刘璋当时就笑翻了。若不是怕僭越,刘璋都想按天子之礼来,那就可以等一年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结婚,刘璋想想都浑身恶寒。特别是洞房花烛的时候,你让他做什么难不成猥亵小妹妹刘璋还不想做怪叔叔

正月过去,刘璋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轨,唯一让他有些郁闷的是他有字了刘璋字季玉每次听到别人叫他季玉,他就会想起前世。本以为自己已经释怀,到最后才发现根本没有放下,这个结果让刘璋不得不郁闷。

刘宏现在越来越牛了。袁逢这位倒霉孩子,终于在刘璋加冠以后,扛不住旧疾复发,暴病身亡。刘宏一开心,赐他一个宣父候的谥号。因为袁逢死了,他担任司空的位置就能再卖一次。刘宏对能够帮他赚钱的人一向不错

既然三公已经明码标价,刘宏自然不会放过司徒一职。对于原司徒袁隗,刘宏找了一个由头就免掉了,并派人告诉袁隗,若是还想当,那就花钱买吧袁隗一怒之下,辞官而去。既然被免职,他彻底不干了刘宏可不在乎袁隗怎么样,他笑嘻嘻的把司徒、太尉、司空三个职位再次卖了一遍,于是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之徒,皆入钱上千万下五百万以买三公。

这些和刘璋没有关系,反正他的官职不用钱买,可刘焉就有些不爽了。说实话,刘焉在幽州呆了快十年,年过五旬的他,实在受不了幽州的气候,便向刘宏提出辞呈。刘宏怎么可能让刘焉辞职为安抚刘焉,刘宏把他调回洛阳,继续担任九卿之一的宗正。话说为什么给刘焉担任宗正因为这个职位非汉室宗亲不能担任,而其他职位都要用钱买

能回到洛阳,刘焉十分满意,至于什么官职,他也看得开了。不过,幽州还有两万精锐部队,刘璋可舍不得。于是乎,刘璋找到刘宏,希望能补充虎贲营。要知道,当年刘璋接手虎贲营的时候有四万编制,现在才两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三千是刘璋的亲卫。

招兵是要钱的,刘宏当然不乐意。虽然他可以从羽林军中划拨,但其他羽林将军也交了钱。刘宏或许是一个昏君,可他却是一个非常有信誉的商人。为了不让刘宏为难,刘璋就把幽州那里还有两万部队的事说了。

刘宏一听,当即同意了。因为现在刺史、太守可以自己招兵,招兵的钱却不用朝廷给,而蓟县的兵是刘焉和刘璋招的,没道理留给别人。当黄忠带着两万部队到达洛阳后,刘璋立刻让他们到邙山大营驻扎,看着水泥铸造的兵营,黄忠和严颜目瞪口呆。

大汉一天比一天乱,刘焉呆在洛阳也有些不安。这一天,刘焉把家中四个儿子全部召集起来,想商量出一个对策。如今刘焉的四个儿子都可谓久经官场,长子刘范已经是左中郎将,次子刘诞是治书御史,三子刘瑁也已经官拜别部司马。

刘焉向四个儿子说出了避难的想法,除了刘璋以外,其他三个儿子都不同意。当然,如果刘焉不要求他们离开洛阳,刘焉想避难,他们也不反对。于是乎,刘焉便只与刘璋商议,毕竟只有他才有这种眼光,而刘焉不知道的是,其实刘璋也在考虑避难的事。只不过,刘璋想的要比刘焉远多了,他不仅要避难,还要发展

看着坐在一旁目光闪烁的小儿子,刘焉道出了心中的想法,原来他想去交州避难,毕竟朝廷已经将交趾平定了。可如果让刘焉去了交趾,那刘璋的计划岂不是全部落空想了半晌,刘璋吐出了一句:“我听人说,益州有天子气”

刘焉大吃一惊,而他的心却砰砰乱跳。身为汉室宗亲,谁不想做皇帝可是想归想,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商量了半天,刘焉决定,先上书皇帝,请他实行州牧制度,然后争取去益州做州牧。

没过几天,一封洋洋洒洒的奏疏便放在了刘宏的案头。刘焉在奏疏中对皇帝说:“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刘宏看过以后,觉得刘焉说的非常有道理,便在朝堂上商议。满朝文武中,忠直之士实在不多,能看出其中弊端的人虽多,但他们都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谁管大汉会不会败亡。于是乎,刘焉的奏疏一致通过,满朝文武有资格做州牧的人都开始活跃,刘宏口袋里的钱又开始泛滥。

既然是刘焉提出恢复州牧制度,刘宏自然不会忘记他的好,便给他留了一个州牧的位置。益州有天子气,刘焉自然不会选择别的地方,仗义的刘宏大手一挥,益州牧归刘焉了。当然,也有几个州的州牧没人买,比如说幽州,刘宏便把幽州牧之位便宜了汉室宗亲之一的刘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51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