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成了八爷

作者:寅时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〇六章:登基只是开始(已修改)

书名:成了八爷 作者:寅时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2

康熙五十年六月二十日,国殇,七日后,康熙葬于景陵,举国哀悼三十日。

康熙五十年七月二十一日。

“三哥该当登基”

胤禩笑着,对胤祉拱手,末了遥指太和殿上金銮宝座。

胤祉动了动嘴唇,也不知心里想哭还是想笑。

自从信报披露雍亲王觊觎皇位,建立粘杆组织,密谋刺杀康熙皇帝,消息已经传遍天下,胤禛自然也就失去登基的资格这是天下舆论所在,没有人能够和天下舆论大势相对抗,他诚郡王胤祉也不行。

“我何德何能啊”

这是胤祉发自内心的感叹,只能说他这是自找的不痛快了。

从四十多年胤礽太子被废,胤祉看到最跳的胤褆那个样的下场,便学着胤禩韬光养晦他是知道胤禩不甘寂寞的,否则就不会作出那么多利国利民,用来给自己积攒声望的事情了,只能说要说谁看的最清楚,还得算是胤祉这个局外人可是胤祉没想到,老八这人表面上是韫椟藏珠,实际上偷摸摸的厉兵秣马。这一波啊,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

所以胤祉韬光养晦把自己给韬光养废,那也怪不得谁。

兄弟俩还搁这推拒呢。

“三哥,你可别谦虚了,你可是皇阿玛指定的两个继承人之一,如今四哥谋反叛乱,可不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了吗人心在你啊,你不登基,谁敢登基”

胤禩这句话,那还能不是张口说瞎话呢

胤祉可是知道,南方经济较好的省份,自己这位八弟,孝贤亲王之名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胤禩才是真的民心所向。

然而胤禩拒不肯坐上金銮宝座,如此一来,胤祉算是明白了八弟的想法,无非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罢了吧那这没什么好说的,自己接受就是了,以后好歹也可以说自己也是当过皇帝的人。

“哥哥我就却之不恭了,实在受之有愧”

康熙五十年七月二十二日。

百官与京城西阜成门内历代帝王庙外聚集,礼部已准备好各项祭祀礼仪。

康熙帝三皇子胤祉祭祀祖先、昭告天下、登极皇位,改年号为诚晟,是为诚晟元年。

诚晟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审讯雍亲王胤禛谋反一案。

胤禛见至此他所有大势已去,也不再隐瞒什么,一五一十将建立粘杆,接着先后安插宫廷和官员中诸般卧底和盘托出,但拒不交代自己密谋刺杀前康熙皇帝好歹也是为人子,还是要一点脸面的诚晟皇帝也不为难胤禛,只是夺爵、幽禁,将胤禛降为贝勒,依然让胤禛全家都住在雍亲王府,只是雍亲王府要改个名字了,叫做四贝勒府。

接着当然是一人得道的戏码,佟佳皇贵妃封为太皇贵妃,仁宪皇太后封为仁宪太皇太后,生母荣妃马佳氏封为荣宪皇太后,地位最高的四妃封为太妃。至于其他妃位,统一出宫去和儿子居住,包括十二阿哥胤祹生母定妃万琉哈氏住进十二阿哥府、胤禩生母良妃卫氏住进孝贤亲王府,也就只有这两人需要搬出宫去的。还有妃位以下的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四十六人,全部居住到景陵去给康熙守墓。

当然,诚晟皇帝自然没忘了给康熙追封谥shi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还有礼部恭迎牌位时的庙号:圣祖。

当然了,那么一长串谥号,自然不可能是诚晟皇帝一个人想出来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礼部给出的字,还有康熙皇帝生前自己给与自己的评价,诚晟皇帝只添了仁这一个字至于后世之人会怎么想,那是后世之人的事情,总之前皇帝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做完这些,已不知不觉来到诚晟元年七月三十日。

这一天,诚晟皇帝只做了一件事,再次召集百官,宣布要将皇位禅让给孝贤亲王胤禩。

这个决定百官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也只有陈梦雷为首的几位文官说了几句场面话。

诚晟皇帝心中笑笑,已经很清楚的明白,确实会是这样一种结果不清楚也不行呀,从登基前一天,他心中就门儿清的,胤禩与自己互相推拒,实际上就只是不想插手对于四贝勒胤禛的处置。

坏人让胤祉来当,如果事情有变,惹来一身骚的也只会是他胤祉。

好在胤禛也没有留下什么后手,倒是顺顺利利的夺爵、幽禁。

于是,诚晟元年日,普天同庆,孝贤郡王胤禩祭天告祖,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年号为禹治,称为禹治皇帝。

禹治,禹治,尧舜禹、治天下,从这年号就可以看出胤禩的野心。

为什么不是尧治,或者舜治那还用说吗年号尧治,后世闲的没事干的吃瓜网友还不得编排胤禩是腰子皇帝啊至于舜治,当然是要避讳祖父的年号顺治啦。

新帝登基,那一人得道的戏码再次上演,胤禩生母卫氏封为良宪皇太后。

接着已退位重新成为诚郡王的胤祉,被封为永承诚亲王,永承两字是哪里来的自然是胤禩嫌弃铁帽子不好听,便改为永承两字,表示此爵位可以永久继承。原来的那些铁帽子亲王、郡王,自然也改为永承亲王和郡王了。

之后便是九阿哥固山贝子胤禟封为和硕肃亲王,十阿哥多罗郭郡王胤封为和硕郭亲王,十四阿哥胤禵封为和硕廉亲王。

其余官员也各有封赏,完毕后大赦天下。当然这大赦天下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罪行都可以得到赦免,胤禩为人还没有那么迂腐,得到赦免的仅仅只是小偷小摸、防卫过当等造成的伤亡等罪犯,至于那些大凶大恶之辈,想要赦免等到下辈子也没可能啦。

禹治元年秋节。

天下社稷才刚经历过三次皇权交替,胤禩就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甚至可以说是叛祖的决定。

他改国号清为夏,大意是从夏朝开始,经历商周、唐宋、明清,至此重为夏朝,可视为一个轮回。并将封建帝制,变更为首创的帝君分权制。

朝廷一分为四,设立四殿:华殿、建极殿、武英殿。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其中中极殿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也就是皇帝入主的一殿,掌管国家军权。

文华殿,囊括原来的吏部、工部和礼部,行使国家行政权,最高官员叫做殿阁,殿阁则由天下人共同选出,一人最长可担任殿阁四年,最多可连任四任,所有百官都可以参选文华殿殿阁职位。当然首任殿阁将由胤禩亲自兼任,但胤禩也规定了,以后任何皇帝都不能参选殿阁,杜绝后代恢复帝制的可能性。

建极殿,殿名有一个极字,自然也是地位极高的机构,原大理寺和原四殿二阁的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官员,都被划归到建极殿中,统管国家立法权,最高官员称为法相,法相只能从建极殿官员中选出,自然首任法相由汤志明担任。而且法相有别于殿阁,这是个一辈子的职位,只能涉及案件被撤销或者自身辞职,否则法相一职可以担任到去世的那一天。

武英殿,地位与文华殿等同,但权力也是很大,原刑部和都察院都归属于武英殿,职责也就脱口欲出了,掌管的是司法权,最高官员成为大法官,大法官也是四殿中唯一可以由科举制度选出来的官位。

如此,通告天下,天下百姓大部分不知道这种改制的意义所在,然而少部分商人和大部分官员都明白,这社稷江山都要变天啦

主角登基了,封建时代结束,即将进入下一卷,书写国际风云局势。

很多人说清穿不造反,xx套电钻,我倒觉得没必要,17xx年了,都十八世纪了,放着那些成见能干嘛呢人家康熙爹虽然氏爱新觉罗,但娘可是妥妥汉军旗,先不说有多少汉人血统吧,人大唐开国李渊还有鲜卑族血统呢,唐朝还不是一样被后世称道所以对清朝另眼相看是真的没那个必要。

个人以为,都十八世纪了,发展国家才是正经事,清穿不发展,xx才真是套电钻笑。

瞧瞧人家西方,都开始轰轰烈烈大航海和殖民了,你一个穿越者还窝在家里,自己骗自己是泱泱天朝,这才是真的可笑好吧。

最后,求求月票,求求了,实在感谢大家支持和厚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5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