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东铎王朝

作者:L笨笨熊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一章 潜伏

书名:东铎王朝 作者:L笨笨熊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1

噩耗传到前线,路远航只是冷冷的问了一句:“大司徒一职,由谁来担任了呢”这让传信的家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他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这个人的亲生儿子死于非命,他仍然能平静的问这个与此事毫不相干的问题。

“我问你大司徒一职,由谁来担任了”他愤怒的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面目狰狞,浑身颤抖。吓得家人身体一阵乱颤:“小、小人不知道,小人、来的时候还没有听说”。

路远航摆了摆手,让他下去。自从逼宫那天开始,他就预料到了现在的结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来得这么快。

他心里很清楚,他的对手从来就不是温和派。一群手里没有兵权的人,在政治斗争中永远成不了主导者。因为政治永远都是强者的游戏,弱者只能成为强者的献祭。没有邱胜翃的支持,他们甚至无法和强硬派分庭抗礼。

党争,这个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必然存在的问题,即便在高度集权的国家也不能避免。但这并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双方的势力能够保持平衡,和平的局面几句不会被打破。鸣沙山人的问题是,邱胜翃在原本平衡的天平上,为其中的一方错误的增加了砝码。但这最初的根源,还是要追溯到战争。

在和平年代,文治是主旋律,军事的存在价值就会被淡化。同理,在战争年代,武功是主旋律,文化价值就会被淡化。与康乐人的两年战争,与东铎人的战争,都把军人这个职业,推向了政治巅峰,他们成了主旋律。但以钟大吕为首的温和派,还是凭借着和平年代积累下来的资本,与他们保持着微小的差距。随后,忽而木离世。这是整个儿事件的转折点,――强硬派的房梁折了。这本来是平衡双方实力的最佳时机,邱胜翃却错误的选择了削弱一方,之后再削弱另一方的加强王权的政策。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他的确做到了,温和派全军覆没,强硬派也在逐渐失去阵地,但,这个国家却完了,它的五脏六腑都已被掏空,只剩下大脑和四肢,它还怎么活

从出兵开始,路远航就只有一条路,保家卫国。但现在,他却有好多条路,作一个康乐人、做一个东铎人、一个胡夏人、西陵人,甚至,把鸣沙山重新变成他的国家。 最先向他伸出手的,还是康乐人。

康乐大将军楚汉在得到路明非惨死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给路远航写了一封信。

康乐大将军济北王楚汉奉上大司马大将军: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马援有言,当今之世,不独君择臣,臣亦择其君。然而,明主难得,情难永固,此世之常情,非但一人一事。齐桓公与管仲、周文王与吕望、蜀先主与诸葛亮,此皆百世一人,仓促难得。至于功不见赏,罚过其罪。以至于横遭屠戮,陈尸荒野者,不计其数。秦人之于商鞅,夫差之于伍子胥,汉高祖之于淮阴侯,魏武帝之于荀攸,等等,不胜枚举。

将军累世旧臣,功高五岳,勋在明府,虽太公保周武,吴汉佐光武,无以异之。今所报如何一子死国事,一子死家难,身在战场,忧在腹心,曾不知生死之处,岂不哀哉

将军今日,胜亦难免,负亦难免。何则以所忠者不可以忠效故耳。若不能举大事,妻子不保,首领难全。

我康乐,当今圣上,久慕将军大名,期于一见。若将军弃其旧好,翯然高举,必以国士待之,庶不负远道之意。

小不可以敌大,弱不可以敌强,此贤愚所共见,鸣沙山与康乐为敌,后事可知。愿将军熟思之。

路远航看罢,淡然一笑,置之不理。随后,家人来报,朝廷已任命梁书同为大司马,追封路明非番禺王,其子路威江都候。这才让这场兵变暂时压了下来。不过接下来,邱胜翃却做了一件儿最终毁灭这个国家的事。

刺杀路远航的计划仍然是由德胜楼全权负责。这一次,他们提出了几个方案,一个是朝廷把路远航调离,然后在路上劫杀,但这有几个难点,一是能不能把他调离,会不会因此激起兵变,这谁都没有把握。另外,一旦调离了,谁来继任他担任大将军一职,抵抗康乐人。如果调离之后,接任的还是他的亲信,那么,调离就毫无意义。

另一个方案是潜入军营刺杀。这个难度很大,如何混进戒备森严的军营,顺利并准确的找到路远航休息的地方,也是个问题。以他的城府,自身的保卫工作一定是万无一失的。而且这种方式基本上属于自杀式行为,就算得手,也很难全身而退。

还有一种是渗透式刺杀。也是要几个人潜入进去,扮成士兵的模样儿,伺机而动,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时间太长,容易暴露。

再有一个方案就是下毒。路远航一度谨慎,所有与他个人安危有关的人,都要亲自挑选,但百密一疏,为他做饭的厨子,却没有认真筛选。这倒不是他没有考虑到,最主要的,是这个厨子是他从自己府里带来的,因此忽略了这一点。 不过这里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毒药的选择。路远航的所有饮食,都有人提前试吃,这就使烈性毒药很难奏效。而毒药又容易露出马脚,万一他中途发觉了,就会前功尽弃。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煽动兵变。军营里一直以来都有他们的人,有一些低级军官,也是他们的人。但难度比较大,在没有特别事件发生的情况之下,这很难成功。

“特别事件还真有”,利德森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路远航和康乐人一直在私底下有书信往来,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几乎军营里的所有人都知道”。

“那他就有通敌的嫌疑了”,韩少卿意味深长的说道:“而且,这个时候也正好,他的儿子刚刚死,梁书同代替他坐上了大司徒的位置”。

众人一起点了点头。

“这些年来,咱们死在康乐人屠刀之下的人,数不胜数,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别说是投敌,就是有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康乐人一个“好”字,也会被当场打死。一旦拿到证据,也不要说是路远航,就是当今圣上,也难保无虞”。胡志明分析道。

“那怎么拿到证据呢”

这的确是个问题,路远航一向深得士兵拥护,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根本不可能收到效果。而且必须是他的亲笔回信,光得到康乐人的信件是没有用的。

“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窃取,一个是拦截”,于再清说道:“窃取这方面,只能让营里的兄弟来完成了,外边的人即使进去了,不熟悉情况也很难成功。至于拦截嘛,就得咱们亲自出马了”。他说罢哈哈一笑,然后说道:“我不相信这只老狐狸不会露出狐狸尾巴”。

所有的计划都是一纸空言,在实行的过程中,应对瞬息万变的情况,还是需要人来临时处理。他们到了前线之后,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

首先,他们的藏身之地,既不能离军营太近,也不能太远。近了容易被发现,远了无法进行监视。其次是给军营里传递消息,这和城防不同,城防的话,守军和百姓还能够接触,野营根本就接近不了。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食物。这个问题看起来微不足道,事实上是最重要的。一行十几个人,从城里望外运粮,根本就过不了城门这一关。虽然野外也能狩猎,也可以打到一些小动物之类,要供这些人吃,根本不够用。而且,他们白天不能生火。一旦生火,必然会被双方发现,到时候就不是吃不吃饭的问题,而是拿什么吃饭的问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36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