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大明战神朱祁镇

作者:夏天不长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一百六十七章 红得发紫又如何

书名:我:大明战神朱祁镇 作者:夏天不长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6

朱祁镇叹了口气,说道:“先帝子嗣单薄,朕也只有这么一个弟弟。

朕本来打算将郕王封到河南,也算是个好去处。

可诸位猜猜怎么着,郕王说河南人口稠密,本就人多地少,他这一去,岂不成了和百姓夺利,白白成了朝廷的负担。

朕这个弟弟啊,主动要求要去边苦之地,给朕分忧解难。

朕也劝过郕王,朕实在是于心不忍,可说一千,道一万,他就是不肯啊,说就藩河南,于国半点无益,倒是辽东,才算符合太祖当年分封的心意,原作藩篱,护我大明。”

朱祁镇一阵感慨,可众人心底都是“老子信了你的邪”的念头,这世上有哪個藩王会哭着喊着说要去辽东就藩的。

怎么,我大明的藩王什么时候这么铁面无私了。

还做藩篱,现在的藩王,那是藩篱

那是软柿子。

但这事,不是他们可以置喙的,尤其是这么敏感事关系中。

就藩辽阳虽有不妥,可藩王就藩一事,说到底还是皇帝一言定之的。

既然反正自己也用不着背锅,还对国家有好处,为什么要反对呢

他们这些人精,哪能看不出宗室已然成为了朝廷一个甩之不去的包袱

况且这个包袱,日后只会越来越大。

这才过去几年,三四十年的光景,洪武朝二十多位藩王,加上除国的,现在也都逼近四十余人了。

亲王如此,那下面的郡王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养猪政策下,无所事事的大明的宗室们可不就使劲的生娃。

一个亲王,每年要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

除了这些,就藩时拿出一大笔的钱银土地,每年朝廷还要赏赐,更别说这些藩王在地方上什么都敢干,封国周围的膏腴之地,几乎全都落入他们之手。

宗室这一层层算下来,哪怕就是最低级别辅国網

就按照这种扩张速度下去,有人做过大胆的预测,迟早有一日,一省之赋税供养不了本省宗室。

以至于私下都说,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更何况,郕王是今朝唯一一个亲王,若是就藩,规格小不了,钱也少不了花。

但要是郕王去了辽阳,这开销就少了不少。

就比如,王田。

河南就藩的话,朝廷还挺为难,王田的划拨,既要给好地,同时也要尽可能保证税收,避免让小民过不下去。

可在辽东,这都不叫事。

地这玩意,辽东别的不多,就是地多。

你想要,可劲给你都行,一倍两倍都不叫事。

反正朝廷从来没打算从辽东那能收什么赋税,只愿它每年军屯能多收些粮食,朝廷少补贴点就谢天谢地了。

鉴于郕王的尴尬身份,以及能少花些银子,群臣自然是愿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祁镇眼见目的达成,继续说到:“郕王既然就藩辽阳,为朕分忧,朕自然不能亏待了自己的亲弟弟。

传旨,辽阳的王府,工部得尽快修建,做到尽善尽美,王府的属官也要开始挑了。

郕王封在辽东那里,天寒地冻的,朕,于心不忍。

就藩的规格赏赐,从宽从优,王田金银,都要备足了,每年双俸。

对了,辽东那,不太平,朕特许郕王设护军两支,护卫郕王万全。

此事兵部交办的时候,定要用心,朕就一个要求,兵精粮足。”

“是,臣等谨遵圣谕。”

被交代的众人纷纷答道。

双俸恩赏,设立护军,虽说与就藩的规矩不同,不过鉴于郕王的特例,也是可以容忍的补偿。

毕竟,这要去的,是鸟不拉屎的辽东啊。

郕王就藩辽阳的消息,很快就在朝中传遍。

一些闲得蛋疼的御史,很想拿这件事做做文章,做一做今年的开门红,不过还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就被按死下去。

很快,郕王上表谢恩,此事,也就算定了。

兵部,礼部,工部,户部,吏部全都动了起来,为今朝唯一一位亲王就藩做起了准备工作。

这件大事,很快就被另一件事给盖过去了。

英国公,回朝了。

一同前来的,还有伯颜,瓦剌与鞑靼两部的使臣。

这一路的气氛,简直不能用尴尬形容。

伯颜,瓦剌,鞑靼,三方都恨不得把对方狗脑子打出来的人,碍于在大明的土地上不得不保持着和平。

这一路随行的明军时刻都在盯着,三边都清楚,谁要是轻举妄动,下场就显而易见。

伯颜这心里,一直发慌。

明国允许瓦剌,鞑靼使臣入京,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鞑靼可怕,瓦剌更可怕。

而他们一行一同入京,很明显,这也是明国皇帝故意安排的。

用汉人的话说,这是想让他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个结局,伯颜早就预料到了。

朱祁镇是个精明的人,和他打交道,伯颜不指望占多大便宜,只是希望他能公平。

公平,公平,还他妈的公平。

若果说唯一让伯颜心里安慰的,就是明国对瓦剌的仇视。

这种仇视,就连从这些普通的士卒身上都能感受出来。

这入京的途中,张辅还接到了圣旨,还有宫中特地送来的御酒。

熟知汉学的伯颜自然是知道这太子太傅,三公之一的份量。

这位英国公大人很被朱祁镇看重啊。

既然如此,伯颜将主意打到了张辅身上,想要从他那里探探口风。

张辅这样的老油子哪里不清楚伯颜的心思,一面打着太极,又时不时的说上几句让伯颜定心的话。

总之,这一路上,伯颜被死死地拿捏。

待到了京师,张辅交兵之后,宫里传来旨意,慰问了一番,说是英国公不必着急入宫,待到后日朝会也不迟。

接着,张辅便被五军都督府的那帮子老弟兄给拉走了。

瓦剌,鞑靼的使臣也有鸿胪寺的人接待。

倒是伯颜,接待他的,居然是吏部的一个员外郎。

伯颜终究是学艺不深,一头雾水,知道有些不对劲,可又说上不上来。

偏偏又在京师,简直就是孤立无援,举步维艰的境地。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36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