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大宋当首富

作者:古寒江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六章 红翎急使

书名:我在大宋当首富 作者:古寒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第二日一大早何绍留下了季载打理开封城的生意,芸娘负责报房,吩咐好了一切后与獾郎、何寺、何安稳几人收拾行李细软乘着牛车离开了开封城。

“爹,咱们晋阳老家也和开封城一样热闹吗”何景问道。

“晋阳毗邻宋辽边境,爹年轻的时候时不时就会遇上辽兵掠境打草谷,怎么可能会比开封城更好。

但即便再不好哪里也是爹的老家,你爷爷奶奶的坟还在哪里呢,这么多年死里逃生都没有回去,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怪我”

何安稳摸着何景的脑袋叹息着,人总是离不开自己的故乡。

马在大宋是稀缺物,朝廷从来不允许马匹交易因此只能租到牛车。

这两牛车是何绍在车马行租到最好的一辆,前前后后花了三十贯,据说这白牛名叫“夜能行行八百里。

一旦遇上好东西,古人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去形容,三千尺深的瀑布,三千丈长的白发,比席面还大的雪花等等,这白牛一天只跑八百里还算是比较收敛了。

刚刚离开开封城便看到了一个军卒打马急行,一路上撞到了不少路人和摊贩,甚至差点撞到他的牛车上。

何绍刚准备开骂,看到这人背上红色的旗帜就乖乖闭上了嘴。

“红翎急使,这是八百里加急”

无论是谁不管以什么理由,只要敢阻拦红翎急使斗湖罪加三等,被红翎急使撞死也是白搭。

看到这红翎急使从北方来,何绍就猜到了应该是边关出了什么问题。

本来还想着是不是回到开封城去见一见李沆,但一想到自己在皇帝眼中属于免费的劳动力就打消了自己的念头,现在天大地大都不如陪老爹回晋阳老家重要。

如今正值早朝时间,红翎急使直接起码进入了皇宫,宫门大开没有人敢阻拦。

“陛下,三关来的红翎急使八百里加急”刘承规脚步匆忙。

听到是三关,赵恒心中一紧。

“快宣”

军卒跌跌撞撞的闯进了大殿,连气都没有喘匀。

“启奏陛下,红翎急使边关告急,辽萧太后与辽国皇帝御驾亲征,绕过三关率大军深入我境攻破遂城,生俘大将王先知”

“什么”

赵恒脑中一片空白,顿时朝堂沸腾。

这么多年两国战事虽然不断偶有摩擦但这次不同,辽皇亲征意味着宋辽两国将再启全面战争,对于宋军能不能取胜谁的心理都没有底。

就连赵恒都有些慌乱,向敏中呼喝一声肃静,这才让群臣安静下来。

“杨延昭呢他在干什么,怎么会让辽军绕过三关”赵恒急忙问道。

“陛下军报上说,都巡检使杨延昭三日前发现辽军异动后,曾与都军部署王超商议屯军于静安军的东边,一来保证军屯田安全其次扼住黑卢口、万年桥以限制契丹骑兵奔袭,但是被军都部署王超拒绝。”

大宋以文臣限制武将,杨延昭名义上是大将军都巡检使,但若没有军都部署的同意根本无法调动军队。

“愚蠢,实在愚蠢”

“臣弹劾枢密使向敏中与中枢平章事李沆,三宁定哥之前呈递国书索要三关,李相与向枢密使强加阻拦,这才给了辽军南下的理由”

虽然辽军南下是一场巨大的危机,但被李沆压的闯不过来气的王钦若却在其中看到了一些反败为胜的机会。

有王钦若带头,瞬间御史台的人各个兴奋起来。

“王中丞,你能保证我们割让了三关就能满足辽人的胃口吗如果占据了三关以后在索要保州,索要云州,你给是不给”寇准驳斥道。

“在我朝立国之前三关便是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已经属于辽国土地,据我所知辽人上下都侍三关为奇耻大辱,而保州云州是我大宋土地,岂能相提并论”

就在寇准与王钦若争辩时,又是一路红翎急使赶到。

“八百里加急,萧挞凛攻下定州主将战死,力克云州,已俘虏云州观察使王继忠”

“怎么会这么快,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一日之内两州沦落到了契丹人手中,这让赵恒有些慌乱。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将三关兵权交由杨延昭全权处理,肩负御辽之责”向敏中说道。

“臣以为想要维持宋辽和平首先需将李沆向敏中罢相,以显示我大宋促和的诚意,其次在谈三关归属”陈彭年终于找到了机会。

“这辽军当真能退”赵恒问道。

“可做两手准备,促和的同时做好御辽的准备,同时也算是拖延时间”王钦若说道。

“若宋辽能以和为贵,我等二人愿认罪”

李沆向敏中两人跪在御阶下告罪,等待皇帝审判。

谁都知道就算割让了三关也未必能够满足辽人的胃口,但宋辽两国战端再起,总需要一个人来背锅。

“拟旨,三关兵权交还杨延昭,另军都部署王超贻误战机责令斩首示众

至于李相与枢密使两位为国操劳一生,朕相信他只有公心没有私心,罢相之事容朕考虑,退朝”

以王钦若为首走科举正途的这些人各个神情兴奋,即将推翻压倒在头顶上多年的大山,由他们掌权的时机到了。

向敏中给李沆递过去一本奏章,军中奏本一般都会先送呈枢密院,这奏本是杨延昭所写。

“太初,你看看这个”

“六郎在奏章中说契丹驻军繁渊距北边境不足里,且有南下的动向,奏请陛下下令诸路大军扼守险要道路以防不测。

同时繁渊易攻难守,且契丹人从辽地各地聚集人马疲乏,希望能统辖三关兵马主动出击,若展示顺利可夺回幽、易数州之地。”向敏中说道。

“巧了,我这里也有一本奏章”

向敏中掌管枢密院,杨延昭的奏章第一时间会送达到他受伤,而李沆的奏本是破虏军都军部署王超送来的,奏章上大肆抨击杨延昭想要挑起边衅,裹挟朝廷与辽开战,对于辽军大军压境却只字未提。

更让两人无奈的是两人的奏章都被皇帝的御笔批过,也就是皇帝早就知道了辽军将有大动作,却因为惧战而一厢情愿的去选择相信王超。

“当初是你我二人力阻割让三关,如今战事已起陛下求和心太甚,王钦若这只老狐狸最擅长揣摩上意,他会抓住这一点不断逼迫直至我们罢相为止”向敏中看了李沆一眼。

“李相,枢密使,如今我大宋正值多事之秋你们两位万不可心生退意”寇准急忙说道。

“现在已经不是我们愿不愿意了,今日陛下没有当朝决议已经是在给我们台阶下,日后只能靠你了”李沆拍了拍寇准的肩膀。

“太初,你我罢相已经是不可逆转,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还需要商榷。”向敏中说道。

“不错,你我两人执掌朝政这么多年又是对辽强硬派,若是辽人得知陛下将你我二人罢免无疑在释放陛下迫切求和的心思。

和谈之前皇帝的心被人摸透自然会狮子大开口,反而不利于促和,所以现在我们同样应该给陛下一个台阶下,用一个合理的理由下野”

李沆与向敏一武多年的配合早就有了默契。

“平仲,我二人会极力保举你为相,你要记住契丹人乃是虎狼之国,即便最后要促和也一定是在延昭战胜契丹以后促和,为和而促和为兵家大忌,以战促和才是正途。

如果不把契丹人打怕我大宋不会有真正的和平,这也算是我给你最后的忠告”向敏中身为枢密使最是了解契丹的秉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29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