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墨君周郎

作者:失眠猫头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章 舒县学堂

书名:墨君周郎 作者:失眠猫头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第3章 舒县学堂

时间已经来到卯初四刻05:45时,此时的周瑜已吃完早膳,换上学服,带了五卷昨日刚获得的书卷,还拿了两块烧饼用布包起来,之后便与洪平一起走出舒城。

在舒城外的南方个河边镇,那里有一间享誉盛名舒县学堂,虽然是间小学堂,但是还是吸引在地权贵子弟就读,只要是庐江郡内的大户人家,都不惜花重金让自己的小孩来到这间学堂学习。

即使是相邻的九江郡的大户人家小孩,也会慕名来到这里就读。因为学堂里的夫子是孔子的后裔,教的是最正统的儒学,只要有夫子的亲笔推荐,参予入太学或郡学考核会有很大的加分效果。

周瑜在步行到学堂的路途上,眼睛一直盯着刚获得的书卷里。

周瑜心中感概为何要浪费时间去学堂待到中午。

当周瑜的路程走到一半时,一辆四马并驾的马车从后面呼啸而来,洪平急着拉着周瑜手臂,将周瑜移至路边,以防止周瑜被马车给撞上。

通常拥有四马并驾的马车的主人,其地位显赫,非富即贵。

这时马车突然在周瑜和洪平前面停下,之后马车的车门打开,周尚从马车里出来,往周瑜的方向走过来。

洪平对低头看书的周瑜,小声道

“少爷,你的叔父周尚走过来了。”

周瑜抬起头收起书卷,向周尚行礼

“叔父好送黛儿去学堂”

“瑜儿,你平时上课都是仆人骑马载你。为何会在这走路要不随我们一起坐车去到学堂”

“谢谢叔父的好意,侄儿最近想锻炼一下身体,于是就用走的去上课。”

“原来如此,若是这样我就不打扰你了。不过你可要注意自己的状况,千万不要勉强,那我就不再多说,注意安全”

周尚走回马车后,马车继续向前奔驰。

这时洪平向周瑜提问

“少爷,为何不让你叔父载你一程。”

周瑜无奈回

“马车上的小母虎,你又不是不知道,何必要自找麻烦。”

于是周瑜继续赶路并拿出书卷接着看。

半个时辰后,周瑜终于来到河边镇。

这时两名少年来到周瑜身边,一名少年是张三,今年十二岁,家里是打铁了。

另一名吕右,今年十四岁,家里是卖木材了。

周瑜收起书卷向他们两人说道

“你们村里的人病况如何”

吕右回

“有华大夫治疗,加上喝了一些马肉汤,家母已经可以下床行走”

张三回

“我的爷爷和村里十多人身体都好多了,感谢你的大恩大德”

“我这只是举手之劳,你应该谢华大夫,没有他的医术,你们村人也不会康复这么快。”

吕右叹息说道

“可惜他诊治完后离开,就消失无影无踪,让我没机会感谢他,也不知道他的大名。”

这时周瑜开口

“听你这么说,华大夫应该就是华陀神医。你们村里可是真的遇上大贵人,可惜我无缘见上他一面。”

一旁的洪平知到周瑜想见华陀后,好奇向周瑜发问。

“少爷,为何要见上他一面”

周瑜理直气壮的回答

“当然是恳求他收我为徒,学成之后我就可以四处悬壶济世。”

“少爷,万万不可,要是让夫人知道,恐怕她会气到晕倒。”洪平知道后,急着劝阻周瑜,千万不要着么做。

“我们周家人都已经这么多人入朝为官,少我一个也不会怎样。况且还有大哥这位天之骄子,只要好好地跟娘谈。她一定会欣然接受,可惜华神医来无影去无踪要找他,难啊”

吕右看着空中太阳的位置后,提醒大家

“时候不早了,要快点到学堂去。”

于是周瑜、洪平、吕右和张三往学堂的方向跑去。

当他们四人来到学堂后,周瑜走进了教室,洪平、吕右和张三则是在教室外的窗口外。

教室窗外聚集不少旁听的学子,都是负担不起学费的学子,在那只要不影响室内的学子,都可以留在教室外旁听,只是没有书卷辅助下,学习效果有限,不过还是吸引很多人旁听。

教室内有学员桌共三十张,整齐排着六排五列,一张学员桌只能提供一人使用,最多只能提供三十名学子使用。

周瑜的座位在角落的最后一位,周瑜的堂妹周黛做第一排的位子,在周黛的隔壁坐着是学堂里的资优生蒋干。

蒋干的行事风格文质彬彬,夫子只要在课堂上提问,蒋干每次回答后夫子都会夸奖他,而蒋干的答辩魅力深深吸引着隔壁的周黛。

这时的时间已快到辰正08:00。

夫子以往都是比学生早到,等辰正就开始上课开讲,不过今日却不见人影,周瑜开始有不好的预感,毕竟夫子也年过七十。

这时教室走进一位身穿紫色华服陌生人。

陌生人的身高七尺二,体型瘦小结实。

从他脸上的岁月痕迹,可以看得出他已年过五旬。

从他的面孔可看出他历尽沧桑,经历不少的周折。

陌生人来到学生的面前说道:

“各位学子,你们的夫子昨夜在睡梦中离世。县令会想办法为各位安排一位名儒来这授课,你们先回府等候通知。”

“怎么会,我可是千里迢迢专程来这里,这攸关我的仕途,我要该怎么办”

“要请哪位大儒,名声能比夫子的大吗,真是倒霉透顶”

“我爹可是散尽家财,才送我到这里来,我要怎么回去跟他老人家交代。”

“还是退钱好了,我爹可是卖了两块地,才有钱来这里学习了。”

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整个学堂乱哄哄吵了起来,有了人已在学堂学了五年,只差一年就可以结业,有了学了四年,有了三年,有了两年,也有一年,

还有学不到一个月。

此时陌生人放大音量说道

“各位你们的权利,我一定会维护,还请你们体谅这里没人可授课,你们留在这里没意义,不如你们先回家等候通知。”

许多学员开始整理手头上的物品起身往外走,但还是有学员留在座位上,显然是不知所措。

这时周瑜听到夫子离世的消息,泪水流了出来,周瑜在擦拭泪水后来到陌生人面前,口气有些悲伤的说道

“夫子遗体在何处,我想去瞻仰他最后一面。”

陌生人回道

“我已命人将夫子送回山东曲阜安葬,现已在路上,这点我恐怕无法帮到你”

周瑜当下选择北方,下跪嗑了下三个响头,当场让教室内的人看了傻眼。

此时的陌生人感到讶异后问道

“你这是在做甚么”

“夫子,对我有莫大的恩情,可是我却无以回报,今我朝北曲阜,下跪嗑头,回报他的恩情。”

“你该不会是周瑜吧”

“为何太守大人会知道在下”

“想不到被你认出来,我本想在回京前,再去拜访夫子,没料到今晨会撞见这种事,不过夫子相当看好你。”

陆康将一块木牌递给周瑜。

周瑜一看木牌震惊起来,是夫子为周瑜写了太学推荐。

“这是我在夫子房里的桌上找到了,应该是昨夜里夫子所写了。夫子可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才会专程为了你写了这推荐信。

不过你让我相当惊讶,还以为你应该有十四、十五岁。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获得夫子的青睐,不愧是庐江周氏。

本还想去到你府上找你,询问你是否要随我进京,看来目前应该不需要。”

“是夫子教的好”周瑜双眼下流泪向陆康行礼,回到座位上收拾一下随身物品走出教室。

洪平、吕右和张三马上来到周瑜身边。

洪平兴奋向周瑜说道

“少爷,有的这封推荐信,你满十四岁就能参与太学考核。”

周瑜回道

“洪平,这事千万不能让我娘知道。”

“为何,难道少爷不想进太学,结业后有机会可仕官,有什么不好。”

“我一年才见爹一次面,有什么好了,不如另辟蹊径。”

“那少爷有何规划”

“还没想到先去找老胡”

“怎么又去找那脏兮兮瞎眼的老乞丐。弹一把破琴,有什么好了,少爷还不如回去请夫人为你抚上一曲。”

“这你就不明白,老胡抚出的琴声虽然会发出窸窣声,但他抚的是一把破琴,若是他有一把好琴,那他定能抚出天籁之音。毫无疑问老胡的琴艺远比我娘厉害许多”

“这要被夫人知道,她的琴艺输给一个瞎眼的老乞丐,铁定气晕”

“走吧吕右、张三也一起来。”

吕右说

“只是今日听闻夫子逝世的噩耗,让我有些伤心,也不知道将来的学堂先生会不会让我们这些穷人旁听。

我娘还希望我能透过旁听考上郡学,只要郡学结业就有机会在庐江谋求一官半职。”

“不然这样好了,你们教我打铁和木料发包。我教你们课堂上夫子教的东西,至于将来你们考不考的上郡学,就要看你们自己。”

张三回

“可以,只是这打铁粗活,不适合你公子家。”

吕右跟着附和

“是啊你娘知道肯定会气晕了”

周瑜说

“我只说要学,没说过要亲身体验,只想见识一下而已。”

张三回

“这样的话,我可以教你。”

吕右回

“我也可以”

在张三和吕右同意后,周瑜发话

“那我们先去找老胡。”

于是周瑜、洪平、吕右和张三来到学堂附近的集市。

集市内龙蛇混杂都以个人摊贩为主。

周瑜来到市集看到一些学堂出来的学子在逛市集,尤其是看到蒋干和周黛两人停留在字画摊上。

蒋干看到周瑜微微一笑点了个头。

周黛则是假装不认识周瑜一样,这让周瑜松了一口气,便跟对蒋干微笑点了个头作为回礼。

周瑜怎么也想不到母老虎周黛在蒋干面前温驯的像猫咪一样。

当周瑜一行人来到老胡平时卖艺的地方,发现三个头绑黄头巾的壮汉在这里宣传太平道,引起不少人在观看,于是周瑜跑到隔壁的卖草鞋摊上问

“商家,为何老胡的摊子,怎么被拿来宣传太平道。”

鞋摊商家低声说

“那几个恶汉看老胡好欺负,就把他给打跑,可怜的老胡,都一把年纪还挨揍,就连吃饭的家伙也被摔坏。”

周瑜知道此事后和其他三人分头去寻找老胡。

后来张三在镇外的一间屋舍外看到一位身高七尺的老人。

老人双眼失明,面容肌瘦,体态骨瘦如材,白发苍苍。

其身着深色的破衣破裤,抱着一把很旧的琴躺在地上,

琴上的弦全断光,这人就是周瑜要找的老胡。

过了一会儿后,周瑜一行四人来赶来老胡身边。

周瑜向老胡问

“老胡你状况如何”

躺在地上的老胡听见周瑜的声音后,虚弱的爬起来回

“原来是周公子这点小事不碍事只是我的琴被砸烂。无法再为你们弹奏。”

周瑜愤恨的说

“这些太平道越来越猖狂,连老人也不放过我要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少爷,小声一点他们里面,可是有杀人不眨眼的匪徒。”洪平怕周瑜说的话被太平道的人听见,招来太平道的麻烦,于是轻言提醒周瑜,不要说了太过大声。

张三跟着附和

“是啊我们舒县里有不少人都是太平道的信徒,这里恐怕有他们不少耳目。”

这时一位大婶端着一碗水出来,来到老胡面前说道

“老胡我们家就只能拿出水来招待你”

大婶将一碗水放在老胡手上。

老胡将一碗水一饮而尽回道

“谢了,张大娘龙舒水,果然甘甜”

老胡将空碗递给张大娘,张大娘转身回到屋内。

这时的周瑜从行囊中拿出两块烧饼说道

“老胡,两块烧饼给你。”周瑜将烧饼放到老胡手上。

老胡开始吃着烧饼

“好吃感谢周公子大恩大德”

“只是两块饼而已。”

这时周瑜的行囊一卷书卷掉落出来,张三好奇提问

“这是什么书”

周瑜捡起的书卷回道

“这是墨子的典藏。”

这时老乞丐听到后停顿了一下才继续吃饼。

张三继续提问

“谁是墨子和孔子有何关系。”

“他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儒之繁琐,另立创立墨学,不过现今已没落。”

“看这种没落的书卷,不怕浪费时间。”

“你可别小瞧墨者,他们可是比儒者强大许多。可惜他们遵守祖训兼爱非攻,所以销声匿迹。”

“听你这们说,你难道想当墨者。”

“非也我只是想涉猎群书,来增广自己思维。只有这样我才会明白将来要走什么路才不冤枉。”

“你爹在朝廷当官,将来一定是在朝廷当官。凡是官宦世家出生就已经注定了。”

“我看未必像是加入太平道信众,他们在我们这年纪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将来是奉献给太平道,理应是时势成就人,人造就时势,彼此相辅相成,唯一确认的是人,都被名利束缚,很少人可以挣脱这束缚。”

“这道理太深奥我还是只要学好儒学就好。”

“好吧今日发生太多事,明日我到你们的村庄开始教你们”

张三高兴说

“一言为定”

吕右也跟着说

“行”

“少爷此事万万不可,夫人告诫你好多次,行事不能鲁莽。”

一旁的洪平知道周瑜的决定后,害怕周瑜又会被夫人责罚,于是洪平出自善意提醒周瑜,希望周瑜要想清楚,不要鲁莽行事。

周瑜知道洪平的用意后,理直气壮的回

“我这除了授教之外,还体会民间疾苦,娘一定会同意我这样做。”

“夫人就是担心你吃苦,才不让你这么做,你可以学学老爷和大少爷,认真学好儒学,然后考进太学,结业后仕官,造福百姓。”此时的洪平越来越着急,连忙劝阻周瑜不要鲁莽行事,尤其是洪平知道夫人非常不满意周瑜的交友状况。夫人希望周瑜知道身分有别,不要一直跟着平民瞎混。

“朝廷最近都公开卖官,当官有何困难,不如先学经商,等赚够钱买个官来当当”周瑜铁口直言回答洪平,使得洪平沉默不语,不知所措。

周瑜见状后跟洪平说道

“现在皇帝订立的全新仕官体制。让我隐隐作呕,尤其是放任宦官滥权之事更不用说,昨日夫子希望我当邓禹和萧何这两位先贤,可惜现任的皇帝不是高祖帝,也不是光武帝。而是秦二世,我干嘛往火坑里跳”

“没错,那糟糕的皇帝,弄了民不聊生,黄穰才有机会得势反汉”这时张三知道周瑜在怒骂朝廷后,也跟着在一旁帮腔。

“我还听说我们陆太守,先前有过上表劝谏皇帝,不要铸造铜人增加百姓税收,皇帝不仅不听,太守大人还差点被罢了官。当官也不一定是好事,有着宦官把持朝政,那一天被罢官也说不定。”一旁的吕右跟着附和他们。

周瑜继续说

“你们说的没错不如趁现在积累实力,若是真的来到乱世,除了能自保之外,还能帮人。”

张三好奇问周瑜

“那我们要如何开始积累实力”

周瑜竖起右手的食指说

“第一步就是时间已经来到午时,洪平去买一些吃的回来。吃饱了我们在讨论下一步”

感谢書友票推荐票谢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690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