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皇帝父亲会读心

作者:骨漏呱闻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14章 功德碑上的大名

书名:我的皇帝父亲会读心 作者:骨漏呱闻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而被魏钰突然记起的董生在哪儿呢

他在湖州。

说到自从面见了圣上,明确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子后,董生在还没离开京都时,就同周清放计划好了“旅行”路线。

毕竟他们是要走遍大魏,用亲身经历来实践律法完善性的实干官员,对于未来要走的路线,那肯定都是要挑典型的走。

当然,这也就是新手上路没经验了,一开始想的是挑典型、有代表性、争议多的地方去,但其实真到了那个时候,又还有谁会按照计划来呢

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过是哪儿有不平就往哪儿处走的是。

因着是初次为官,挂的是御史台名下,除了御史台的最大上峰,根本没人知道董生和周清放是干什么的,最多就是吏部官员名册上多了两个人。

这要不是特别关注,根本没人注意到他俩。

因着是完全不同的“坐班”官员,需要游历四方,所以董生和周清放上路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带家眷,身边顶多就是一人带了个身强体壮的小厮。

毕竟虽说有些活儿自己可以干,但路上万一遇见什么事了,有个能打的小厮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当董生和周清放带着圣上和九殿下对他们的期望,踔厉风发离开京都时,二人第一个想到的去向点就是湖州。

不为别的,实在是九殿下才在湖州赈完灾,这种灾后重建的地区,实在值得让人过去见识一下灾后工作啊

二人到湖州已经有半月了。

这半月,他们是老实沿着先前赈灾队伍的路线一直东行的。

路上,二人经过无人的村庄,入过热闹的小镇,瞧见了有百姓在修路建房,也看见了刻在城池外的功德石碑

这种灾后重建的地区,有太多值得叫人驻足的地方了。

二人一路走走停停,既有从百姓嘴里感受到的,也有透过实物痕迹亲眼目睹到当初赈灾队伍所做一切的感慨,那种能让百姓发自内心感恩的心绪,是即便不是当事人,也能深有体会的。

千城郡的府城外,董生站在人来人往的过道上,昂首望了不远处的巨大石碑已有好一会儿。

那石碑通体黑色,四四方方,约有一丈高、六尺宽左右,碑身被打磨得很光滑,边角还雕刻得有精致纹路,是一眼便能感受到石碑上的那种庄重肃穆之感。

而这种外在都是虚的,花样而已,真正叫人在意咂舌的,是上面精雕细琢出来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人名

此乃功德碑,是当初朝廷赈灾,为百姓捐款之人留下的善事痕迹。

每个从功德碑旁走过的人,几乎都会为其投去一眼,或羡慕,或感恩。

这种由朝廷立碑刻字的事,那是过去百年,都说不定会流传下去的个人辉煌事迹。

谁人不艳羡呢

周清放站在旁边感慨摇头,“这是我一路走来见到的第四个功德碑了,这个要比前面都大,看来千城郡这边捐款做善事的百姓很多啊。”

对这话,董生闻言不置可否,“或许吧。”

捐款的事若非殿下出了主意,这群人又如何会主动拿出钱粮来救助灾民呢

图的就是一个虚名而已。

不过无论是做给世人看也好,还是真于心不忍做善事也罢,总之这刻在石碑上的人名,那都是实打实捐了款的。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有些事不必计较那么多。

石碑最上面的一个名字刻得委实有些大,是周清放见过刻得最大最有地位的一个。

他人有点近视,看不太清,但对此又有些好奇,于是便忍不住凑上前去看。

“这名字”

站在石碑下,看清楚最上面那两个字大名的周清放忍不住笑了。

他回头,招呼董生过来,“董兄,你快来看,这第一个名字倒是有意思。”

董生沉默着,没过去,只目光深深地望了他一眼。

周清放眼神不好,不代表他也是。

对方要凑近才能看得清的字,董生站在现在这个位置那是看得一清二楚

第一排那俩大字是啥

王九

是不是相当熟悉

但凡这俩字分开,或者是换了个地方听到这名字,董生说不定都不会这么沉默。

可谁叫当初平易近人的九贤王就是拿这名字欺骗他的呢

湖州啊,千城郡啊,贤王殿下来过又走了的地方啊。

虽然接触不算深,但董生真是半点不怀疑刻在功德碑上的王九不是彼王九。

被坑过的人总是有种莫名的直觉。

石锤没有,但凭着直觉那就是九殿下本人

偷摸用着王九的名义捐款,董生不想深究贤王殿下当初这么做的用意,但好吧,他就算不深究,脑子一转差不多也能明白原因

总之明白了贤王殿下当初的“险恶用心”后,董生就不太想凑过去了。

也不是排斥,纯粹就是怕再离近了王九这名字,后面就又会被殿下给坑了

未雨绸缪,这放在什么时候都是很有必要的。

周清放还在石碑下嚷嚷,“也不知是哪家取的名,既能占第一位,必定家大业大,为何不取个好点的名字”

怕他乱说话,日后被九殿下知晓,董生揉揉额头,上前打住他的话头。

“好了周兄,能刻在这功德碑上的人,都是曾帮朝廷分忧解难过的善人,咱们行至于此,还是莫要忘了正事为好。”

周清放闻言也闭了嘴。

毕竟他也不是什么多嘴之人,顶多就是觉得王九这个名字过于普通敷衍,力压一众有文化的人名显得有些突兀罢了。

周清放:“说的也是,不过这千城郡倒是比前面府城热闹些。”

就这么一会儿在城外逗留的功夫,周清放就注意到不少人拖着板车进出城门。

瞧着好些人都气色不太好,像是身患病症一样,但那些人身上又多了一分病患不该有的生机。

怪哉。

董生望着百姓进进出出的城门,目光幽幽。

“周兄或许该多向百姓打听点事为好。”

毕竟当初朝廷的赈灾队伍可是在千城郡府城逗留了不少时日,其中城门处的免费看诊,直到现在也被不少百姓津津乐道呢。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我的皇帝父亲会读心更新,第314章 功德碑上的大名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90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