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吉时已到:拐个总裁回古代

作者:叶叶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章 会考命案

书名:吉时已到:拐个总裁回古代 作者:叶叶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9

第一百三十章 会试命案

明朝的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一次举行,叫作乡闱,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乡试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著名才子唐寅当年就是乡试第一名,被叫做唐解元。

会试是全国考试,称礼闱,通常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会试考中的叫贡元,第一名被叫作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金榜题名也是由此而来。

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多少天下寒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的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名扬天下,从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京城贡院

万人瞩目的会试终于拉开了帷幕,一大早贡院就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考生。

“看到那位没?乡试第一名,柳世林柳解元,他可是大才子啊,三岁读孔孟,七岁吟诗作对,我猜这一次会考他必高中。”

曾清风听到有人在议论前面的秀才,就特意注意了一下他,白净脸,瘦小身板,一看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身后又有人议论这里的解元何止一个啊?姓白的,姓王的,姓许的恐怕不下十来个吧,就看最后花落谁家,谁能一举夺魁了。”

一位监考的官员听见有人议论,摆出黑脸叫道:“凡进入贡院者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高声喧哗。”

人群中顿时恢复了安静。

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后,曾清风被安排进了其中一个单间,这种单间又叫号房。

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极其狭小,若是正常人躺下来不能伸直身子,只能蜷缩着。

考生一旦进去之后,号房立马关闭上锁,考生答题、睡觉都在玩号房里面,不得随意出去,直到考试结束。

铃铃铃……清脆的铃声响起,科考正式开始。

考官从弥封的袋子里取出考卷一张一张分发下去。

曾清风拿到考卷,粗略的浏览了一番,试题倒不难无非是八股文,他虽不屑这呆板、程式化的考试内容,但是时势如此也只能随大流而已。

曾清风隔壁号房就是之前见到的柳世元,只听他拿到题目长吁了一口气之后就马不停蹄的沙沙沙动笔写起来。

有才的考生胸有成竹的作答起来,另类的一些考生也渐渐地活跃起来。

隔壁一肥头大耳的胖子,一看就是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那脸上堆的横肉肉鼓鼓的,油光满面。

不知是乡试时买的考生名额,还是请人代考作弊得来的。这不你看狗改不了吃屎老套路重演了。

只见他贼眉鼠眼的看了看周围,见四下无人之际偷偷的把特制的毛笔从上头拧开,取出藏在里面的答案。

这还不算荒唐的,对面那瘦不拉几的秀才手段更高明。

他狡猾的干笑了几声,把假发取了下来露出圆圆的光头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光秃秃的脑袋上密密麻麻的写满字,他偷偷地从袖口取出一枚镜子往头上照,答案一目了然。

更有甚的有的米字上刻字用放大镜作弊,有的想出各种奇思妙招,比如院外那突然出现的风筝,墙外高高浮在半空的孔明灯,还有利用弹弓传递答案等等,实在是无花八门,无奇不有。

虽说明朝科考管的还算严厉,明文规定抓到作弊的直接砍头。另外,凡是所有监考的考官必须提前住进贡院,以防徇私舞弊。

但是老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方法永远比政策多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天色已晚,答题的考生们陆续造饭吃过之后就侧着身子蜷缩着躺下歇息,夜慢慢的加深了,周围酣声此起彼伏。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翌日,考生们陆陆续续的洗漱起床,曾清风也爬了起来。

昨晚狭窄的号房使得人高马大的曾清风腿都无法伸直入睡,根本无法好眠。

?

铃铃铃……开考的考巡场考官开始一一巡查,突然传来了一声刺破长空的惊吼声:“啊……来人啊……死人啦……”

一位考官跌倒在地上,惊声尖叫,随后吓得屁股尿流的颤颤巍巍的爬走了。

全场被这突忽其来的喊叫声给震惊了,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恐惧。

一群卫兵和考官围了过来,大家惊恐的看着号房里吊在上头的尸体,双眼紧闭,全身僵硬。

主考官刘大人大声吩咐道:“快来人把他给放下来!”

几位侍兵合力将秀才的遗体抬下放在地上。

刘大人向负责这片区域的左大人问道:“此考生叫什么名字?”

左大人核实完之后答道:“回禀大人他叫于明才,曾参加过去年江南贡院的会考,勇夺头名会元。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今年又来到北方参加会试了。据了解他的人反应此人性格孤傲,与他人不同,是个行事怪癖的人。”

刘大人皱着眉头叹息道:“马上把尸体移走,千万不要影响其他考生,否则你我头上的乌沙难保。另外请仵作过来检查死因,记住此事万不可声张,待查明原因再汇报给上级。”

“是。”

被这小插曲吓得人心惶惶,好在三天的会试终于结束,糊名收卷后,众考生一一离场。

而关于考生于明才的死因也初步传来消息,据仵作检查后得出结论死者的确死于上吊自杀,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

正当大家以为此事告于段落时,衙门却来了位自称报案的秀才,据他自述他曾亲眼见到考试当晚于明才被他杀的经过。

“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跪在地下的黄良知肯定的点点头回答:“我知道,虽然我也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来报官,但是念及与明才兄的私交我不得不站出来替他伸张冤屈。”

堂上坐着的刘大人问道:“当晚你究竟看到什么?”

黄良知张开口说道:“会试当晚夜已深,已过三更,我原本睡的迷

迷糊糊的可被尿憋醒,本打算爬起来。无意间我看到正对面的号房有一黑影闪过,我心底咯噔了一下,躺下继续装睡。周围鸦雀无声,我又不敢起夜,后来不知过了多久我直接睡着了。直到天亮传来于明才上吊自杀的消息,我这才想起那个黑影,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为什么不早点报官?”大堂上一声呵斥。

黄良知痛哭流涕道:“我是个胆小的人,生怕惹上祸端,要不是近日夜夜梦见死去的于兄喊冤求助于我,我也不会过来报官。”

刘大人问道:“你是如何认识于明才的?”

黄良知开口说道:“我和于明才原本是同乡,曾在乡试时相识,于明才才高八斗,少年成名,且当年的乡试他是第一名夺的于解元的名号,我很是钦佩他,一心想结交他。可是于明才此人性格古怪,常常独来独往上,极难接近。后来在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的会试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他相识了,并且成了知交。”

“据我所知这个于明才去年参加江南贡院的会试时就考取了第一名的会元,可有此事?而你们为什么又要来京城再次参加会试呢?”

黄良知解释道:“我之所以要来北方会考,是因为南卷的会考我并没有考好,据说北方的卷考稍微容易些,我父亲就托人帮我弄了个名额。”

刘大人吹鼻子瞪眼的斥责道:“不是在问你,我是在问于明才为何高中会元却拒绝接受功名利禄?而又来参加京城的会试呢?”

黄良知叹口气道:“于兄这人心高气傲,谁都不服,一心想证明自己是天下最博学的人。他其实根本无心当官,只是想证明自己才学而已。”

“我看你是那个黑影才对,或又者根本没有黑影而是你想要隐藏什么而使得移花接木伎俩?我查过去年你们参加会试,于明才是会元,而你名落孙山。保不齐你是因为嫉妒特意杀了于明才也有可能?”

跪在地上的黄有良一听此话吓得魂不附体,连忙否认道:“大人冤枉啊,我不是那个黑影,我没有杀于有名,我没有……”

刘大人居高临下的问道:“你何曾真看清楚了黑影?多高?体型如何?”

“没有,回禀大人其实我知道所有考生里有一人恨于明才入骨。”

“嗯?是谁??”

“石洪磊”

“他又是谁?”

“石洪磊和我们一样出自江南贡院,只不过他是当年的第二名。他经常与于明才争锋相对,彼此看彼此不顺眼。”

“原因呢?”

“据说这个于明才的现任妻子曾经是石洪磊的心上人,后来因为两人彼此错过,她嫁给了于明才,石洪磊为此处处与于明才做对,再加上会考于明才是头名会元石洪磊是第二名,所以积怨更深了。”

刘大人深思了一会说道:“就算如此你还是洗脱不了嫌疑,一切待审过石洪磊后再做定夺。”

“是!大人,还望明查。”

“来人将石洪磊速速带上来。”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204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