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

作者:周雨滨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五章战斗英雄杨根思

书名: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 作者:周雨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2

在周小兵紧张的观察时。

杨根思连长和五排的四十名战士向1071高地拼命爬去。

五排排长扛着一把重机枪,跑在最前面,排长身后是副射手。

第三个就是杨根思连长,他腰间插着一把手枪,手里拿着一把三八大盖,背上背着二个各5公斤的炸药包,腰间插满了手榴弹。

他们三人之后是三十七名战士,带着无数的手榴弹和十几个炸药包。

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三连连长杨根思,是一个吃尽了人间苦的人。

杨根思4岁时,父亲和母亲因欠地主的一笔利滚利的债,双双被地主逼死。

年幼的他抱着双亲的尸体哭成了泪人,直到哭肿了眼,哭出了血,却再也哭不醒亲爱的爸爸妈妈。

10岁,他开始帮地主放牛,每日和几条牛在山上孤独的打滚,还要受地主的打骂。

12岁,随哥哥到上海当童工,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生活。

20岁时,他长大了,参加了新四军。

在部队里,他体会到了做人的感觉。第二年,他入了党,作战十分勇敢,号称“爆破大王”。

10月,杨根思去北京,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作为战斗英雄受到了敬爱的毛的亲切接见。

当握着毛的手时,他的泪水就哗啦啦的流。

从此,苦孩子杨根思比任何人都明白了做人的价值。

第九兵团第20军、第26军、第27军,原定为打台湾的主力。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长达248公里的边境上,对大韩民国发动全面进攻,朝鲜战争爆发。

第二天,美帝国主义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公然进入台湾海峡,并一夜之间完全否认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一国际公认事实!

粟裕原准备了50万人打台湾,此时只好含恨放弃。

一是志愿军不能南、北两线同时作战。

二是50万解放军没有能足够打败第七舰队的海、空军,总不能坐着木船、渔船、货轮和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在大海里作战吧?

于是,老毛的攻台大计化为泡影。

9月15日,美第十军的陆战一师和美第七步兵师在三七线的仁川登陆成功。

美军占领了平壤,在釜山周围的朝鲜人民军人数大约70,000人,超过半数阵亡或被俘。

激nri成跑到了鸭绿江边的江界,组建了临时政府,朝鲜人民军仅有30000人逃到了北边。

美军空军轰炸鸭绿江上的铁桥,结果飞机丢炸弹时常误丢入我国境内。

美军三十多万部队往鸭绿江不断前进,已快到东北边防线,已快到家门口了。

于是,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

11月7日,第二十军全体将士从上海出发。

他们高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开进入了炮火纷飞的朝鲜,参加了第二次战役。

其中就有第172团第三连的连长杨根思。

此时的杨根思,人缘极好,师首长都喜欢他。

加上他长得英俊、高大,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又到祖国首都见过毛。

因此,在第二十军,杨根思是一个十分出名的传奇人物。

杨根思带着部队进入长津湖地区时,天气奇冷,达到零下三十多度,而战士们都没有棉衣,也没有防寒经验。

每晚十几人挤在雪地上,铺两床棉被挤着睡觉。

一觉醒来,战士们的手、脚、脸冻得和雪一样白,手脚肿得老粗,胶鞋常穿不进去。

杨根思积极想办法,叫战士们用雪擦,直到冒热气。

又叫战士们多修工事,多运动,使身体内血气流动,增强抵抗力。

又到朝鲜百姓的地里捡收完玉米后的玉米杆,用手搓了又搓,搓成又松又软的薄条,放在战士们的胶鞋里,让战士们减少了不少痛苦。

所以他的连队冻死的人数最少。

此时,在1071高地上,爬呀爬,杨根思连长和志愿军战士们终于抢先爬上了山顶的1031小高岭阵地。

这里是1071高地的主阵地,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

小高岭的面积不大,面对美军的决死攻击,杨根思连长为了躲避炮火,避免大量伤亡。令连队以排为单位,在小高岭防守。

他对五排长说:“我上了这块阵地,就没想活着回去了,这没什么,死也要站着死!”

这时,杨根思连长带领的五排战士爬上了山。

可笑的是,敌人还没影子。

此时,史密斯师长的陆战队员们还在半山腰,就单兵素质而言,美军只会坐车作战,反而成了少爷兵,吃苦和行军能力确实不如志愿军战士。

杨根思看着还在半山腰慢慢前进的陆战一师的士兵,不由轻蔑地笑道:“还王牌?爬山就不行了吧?我等等你先!”

杨根思连长叫来五排长:“你准备好重机枪和子弹,准备杀敌,我去山后挖防空洞!”

一排长道:“是,连长!”

他忙带领两个战士去准备机枪阵地。

杨根思则带着全排其余战士,来到小高岭的山后,也就是大山的反斜面。

这里是敌人大炮的死角,只有少量迫击炮弹能飞越1071高地掉下来。

杨根思连长玩炸药比谁都多,绰号“爆破大王”。

此时,为了节省时间。

杨根思用小块炸药,捆成小型炸药包,绑上**。

直接在山后炸开冻土层。

再随便修修,一个个低矮的防空洞就做好了。

虽然简陋,聊胜于无。

没防空洞不行呀,敌人的凝固汽油弹和飞机很厉害。

一个战士说道:“连长,美国鬼子上来怎么办?”

杨根思连长笑道:“现在敌人的炮火还在向主峰延伸,而炮弹的杀伤半径为120米。美国鬼子要上来,为防误伤自己人,一定会全面停止炮火和飞机扫射!”

战士们笑道:“有道理!”

果然,主峰上,美国鬼子又是飞机炸,又是大炮轰。

好象炸弹不要钱一样。

之后,炮声忽然停下来了,飞机也改为盘旋,不再扫射。

一片死寂,反而让人十分难受。

杨根思连长说道:“敌人大炮停了,快上来了,快上阵地!”

在一片烟雾之中,杨根思带人冲上阵地。

来不及构筑阵地了,就往弹坑里跳,反正弹坑多得是。浮泥都深达一、二米。

影影绰绰中,40多名美国鬼子已到半山腰,正凶猛的向山上爬来!

连他们的大鼻子和蓝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

陆战队员一边前进,一边说道:“我们的炮火和凝固汽油弹这般猛烈,中共志愿军战士就是钢铁也烧成了灰吧?”

杨根思向战士们笑道:“我们居高临下,敌人能耐我何?我不信我这些装备打不垮你们!”

确实,他们除了炮火不行,带的装备并不比美国佬差多少。

杨根思连长急令战士们迅速做好战斗准备,又令重机枪装好子弹,准备开火。

美国鬼子弓着腰,小心翼翼的往上爬。

他们不知道,上面有着和他们一样久经战阵,在血与火中打滚多年的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而且,上面还有一个很聪明,对敌人很狠、很冷静的“爆破大王”老兵杨根思。

一个已不打算活下去的杨根思。

只剩下30米了。

只剩下20米了。

杨根思连长高喊道:“打”。

全排41颗木桶手榴弹向近在眼前的陆战一师士兵人群飞去。

志愿军的手榴弹很有特色,长长的木柄,与美国鬼子的香瓜型手榴弹最大的区别就是柄长,所以扔得远。

据说,最能扔的战士能将木桶手榴弹扔70米,杀伤力也还可以,差不多抵得上一门小型迫击炮弹。

于是,木桶手榴弹变成了志愿军战士的重武器。

随着杨根思一声令下,手榴弹扔完后,全排战士手中的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三八步枪一齐开火。

他们带的这把重机枪,射程达6000米,每分钟能打出600发子弹,威力无穷。

一片猛烈的爆炸声中,硝烟和弹片四射,往上爬的这40多名美军被志愿军特有的木桶手榴弹雨炸得死尸遍地。

还没反应过来,又被志愿军战士的重机枪密集的子弹打得人仰马翻,剩下的几个美国鬼子吓得丢下一片死尸,拖着枪全跑了。

史密斯师长拿着军用望远镜,气得脸都绿了。

这就是他的陆战队,在太平洋所向无敌,怎么一到攻山全变成脓包了?

随着敌人跑到半山腰,战士们哈哈大笑,拿起长长的三八步枪,帮陆战队员一一“点名”。

一个个高大威猛的陆战队员象装满谷子的麻袋一样,“扑通”、“扑通”到下去。

史密斯师长不由心疼得直流泪:“一次进攻,几分钟就败了,还伤亡了我的士兵四十多人?”

这是爱兵如子的史密斯师长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他想道:“可是这个高地又是如此重要,怎么办?”

见杨根思迅猛地打退了美军第一次进攻,志愿军前指,举着望远镜的陶副司令员松了一口气,说道:“好,美军这么猛烈的炮火,第一次进攻还败得稀哩哗然的,痛快!”

(跪求推荐,收藏,谢谢您们的支持,在出头太难了,请大家支持我呀,谢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6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