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华鼎

作者:向左飘的叶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九章 三字经

书名:华鼎 作者:向左飘的叶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第六十九章三字经

陵木镇,万家客栈。

张正孝坐在母亲的床边,听着母亲拉家常,心中涌起对刘峰的阵阵感激。

他回到万家客栈自然第一件事就是询问自己的母亲的住处,见面后,张母自是乐不可支,两人一番交谈下来,张正孝了解了不少情况。

他走后的第二天,万老伯便带着信物来找她,说明来意,她虽然疑惑却也没有拒绝毕竟她一个穷苦人家的**,还生的这么重的病,谁会去骗她,大不了一死还能减少儿子的负担。

来到客栈后,她担心的事没有发生,在镇里郎中的治疗下,倒也逐渐恢复了,虽然担心儿子,却也在这住了下来,恢复了身体后,她就帮着客栈里烧饭干活。

这里人对她也不错,不仅没有打骂,每月还有工钱,原本不想那这个钱的,但是万老伯说为了她的儿子攒嫁妆,也就收了下来。

之后,李文清和周正来到客栈,知晓了他的消息,在兴奋儿子有出息的同时,也默默为儿子祈祷,当然也为刘峰祈祷。

末了,还警告张正孝,要好好报答刘峰,若是未来背叛刘峰,她就打断他的腿,自然张正孝连连称是。

“小黑,大人找你。”萧城进来喊张正孝,刘峰没有亲自过来,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面对张母,他之前陪着张正孝去见张母,而张母一知道刘峰的身份后,立马拉着张正孝给他行跪礼。

刘峰赶忙拉住张母,但是张母十分坚决,连张正孝也都劝说刘峰接受他们的一跪,无奈之下刘峰只好接受,然后找了接口慌忙离开了此地。

张正孝应了一下就和母亲说了一句,离开屋子前往刘峰住处。

见到张正孝来了,刘峰从床边拿出一只锦盒,打开后,里面整齐的摆放着盖有大帅印章的十四张空白诰身,根据大帅给予的权限这些诰身仅限于九品官,超了就失去了效力。

张正孝和萧城见识窄,懂的不多,但是张泽军却是心中大喜,这是官诰啊,有了它才算是真正的官老爷。

刘峰让万老伯拿来笔墨,自己分别在三张官诰上面填写了三个名字、大致籍贯地址和日期,然后起身交给了这三人。

张正孝和萧城不识字,没有看懂。

而张泽军接过后,心中一颤,这可不是从九品的队副直接拔为正九品的队正。

“谢大人赐官,属下愿效犬马之劳,至死不渝。”张泽军跪下出声道。

张正孝和萧城,脑中一转,也明白了些,于是也跪道:“谢大人,我等永远终于大人。”

刘峰笑了一下,道:“你们将官诰收好,回村后给你们各自族长看一下,自有大量好处。”

魏制官员不用交税,自然有大量亲族将自己的田挂靠于官员名下来躲避税收,虽然藩镇割据后,为了扩大税源,而修改了这个规定,但是官员仍有减免税收的特权。

还有他们的名字不仅会载入族谱,而且在族志上也会单独列出一个传记来专门记述他们的事迹,可以说是成为官员是名利双收的事。

三人心头一热,想到了自己回家后的风光场景,就恨不得马上飞回村子。

刘峰见他们的模样,心中有数,于是道:“三年、萧城,我知道你们想回家,我也不多留了,去找万老伯一人支三十贯钱,当是你们一年的俸禄和赏钱吧。”

张泽军惊讶的看着刘峰,他可是知道,虽然魏制正九品官年薪十五两,粮三十石,但是自天下大乱后,基本上就发不全了,能够每年有一半就是老天保佑了。

当然,当官的肯定不会吃亏,军官吃空额克扣小兵饷银,文官们贪污、搜刮。

“是,大人。”俩人大喜,有钱有官,这是真正的衣锦还乡。

“去吧。”刘峰挥了挥手道。

见两人退出后,刘峰看了看张正孝道:“你也去领吧,给你娘买些补品,换些衣裳。”

他现在财力还算充足,三个人加起来也不足百贯,他还能支撑。

张正孝想了下开口道:“大人,属下还欠大人三十两,这次就不用领了。”

刘峰轻笑一声,说道:“即如此,那就算了,你可要为我白做一年事了。”

谁知,张正孝道:“为大人效命,属下愿一文不取。”

刘峰一愣,手下有这等忠心之人,他自然很高兴,“好好,不过你也要娶妻生子,赡养母亲,这俸禄不能不要。”

“是,大人。”张正孝回道。

之后,谈了一会儿,刘峰便让他回去给他母亲报喜。

呆在自己屋子里,刘峰呆呆地想了一阵,然后摇了摇自己的头。

“刘大哥,你在想什么。”惠儿推开房门,见刘峰眉头紧锁,于是道。

“没事,我只是在想自己的母亲,还从没见过她。”刘峰自不可能说出他刚才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前世的父母,只好说这一世。

“没关系,刘大哥惠儿会陪着你的。”惠儿有些心疼的看着刘峰,她的父母长年不在郡城,她也能理解刘峰的感情。

“呵呵,惠儿,趁着现在有时间,不如我们出去逛逛,虽然这里可能不如郡城繁华,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刘峰转移话题道。

“好啊,第一次离开郡城,出去玩玩也不错。”惠儿答应道。

※※※

转了一圈,刘峰和惠儿玩的都还算尽兴,考虑到刘峰受伤,故而他们在一个时辰后返回了客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阵阵读书声,传入刘峰耳中。

刘峰听的出来,这是万家三孙地读书声。

走入客栈,刘峰看到郭逢春领着三个孩子外加一个李明渊的儿子在读《论语》。

郭逢春见到刘峰,瞥了一眼,就没有理睬刘峰,继续摇头晃脑读书。

刘峰明白这是他在表示不满,不过也没办法,怎能让你离开,不提你价值九十九万人心点,就仅是你A级的智力潜力刘峰也不想放手。

听了一会儿,刘峰发现几个孩子一脸茫然,只是机械的在跟着郭逢春读书,他心中一动问道:“温羽,你直接教孩子《论语》?”

“嗯,我启蒙也是教这个。”郭逢春没好气地答道。

“小化,小拓,你们认识几个字了。”刘峰俯身问着孩子。

“先生教了我几天,我认识十个字了”小化回忆了一下,转而道。

小化和小云也差不多。

刘峰一惊,每天就学会一两个字,而且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都有。

这个速度就有些慢了,这就会拖累以后的学习。

“这有什么不对么,我的几个师兄弟貌似也是这个速度。”郭逢春问道,他自己是天才不能以常理度之,但是他可以从别人身上发现。

刘峰思考了一下,前世自己的经历自然无法借鉴,但是古华夏可以借鉴嘛。

启蒙读物,启蒙读物,我去,想起来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刘峰喃喃说了一句。

“你说什么。”郭逢春问道。

此时,旁边的小化扯着稚嫩地声音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郭逢春、刘峰皆是一愣,他们都清楚小化算不上天才,然而却能听一遍就背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郭逢春心中默读,然后望向刘峰“大人,下面可有。”

刘峰也没有犹豫,直接向小智下令兑换一本《三字经》,他心里不停地暗骂,这尼玛,让你小时候不认真背,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还花费一个人心点。

翻开虚拟书籍,刘峰读到:“苟不教,性乃迁。。。”

中间有部分有关中国历史的自然跳过,其余都还算符合这个时代的情况。

读着,读着,凡是路过听刘峰背书的人,都被吸引了。

包括万老伯,李明渊、李从煜和华元,颇为好动的孩子们,也安静地听着。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刘峰一口气读完一本《三字经》,仿佛被勾起了小时候背它时的乐趣。

众人都在暗自咀嚼刘峰所读地文章,道理浅显易懂,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公子可知这是何人所著。”万老伯开口问道。

众人也都盯着刘峰,希望能知道作者名。

要清楚,这个时代启蒙是如何不易,啃着《论语》《孟子》等书籍,天资聪颖者还好,天资一般者花费大量时间启蒙,大大影响了日后的发展,这也是现在读书人地位高的一个因素。

仅凭缩短启蒙时间这一点,就必定流芳百世。

刘峰看到众人的目光,毫不廉耻的将功劳揽为己有:“这是拙作。”

他需要名声来增加声望点,而这《三字经》妥妥地传颂天下,那时他的名字必定为每一个学子所知晓。

郭逢春一脸不可置信道:“怎么可能,你才多大?”

“大人之才,岂是你能揣度,况且这文通俗易懂,又无难以理解之词。”李明渊反驳道。

郭逢春一愣,回想刚才的文字,果如其所说。

“而且,若是这文是别人所做,你认为会如此默默无闻,而且这可不是那些深奥晦涩的大文章,几个童子就足以记录下来了。”李明渊又道。

郭逢春和李从煜看了几眼李明渊,短短时间能想出这么多足见此人能力不差,或许比不上他们但也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公子,赶紧记下来吧。”万老伯喜道。

刘峰自然没有推辞,反正字数不多,加上删去了不少,就更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044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