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武侠世界之行走者

作者:只要九点半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八十五章前往波斯

书名:武侠世界之行走者 作者:只要九点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0

巍峨宏丽的昆仑山,凌厉的冷风,从来没有停歇过。

无名的山谷内,江成,雷打不动的,做着自己的早课。

等江成修炼完了之后,吃过早饭。

对风云岭道:“过几天我和黛绮丝要前往波斯, 你二人就在此等候”

“去那么远,不需要我们跟随吗”风云岭纳闷道。

“是紫衫龙王陈年往事要去处理一下,你们前去也无视于补。”江成笑道。

风云岭听闻只能点头答应。

随后,他二人喝起了酒,撩起了一些事情。

安顿妥当之后,江成回到房中和黛绮丝商量要去玻斯,前往圣火教总坛。

黛绮丝闻言惊奇道:“为何突然之间要去那里”

“你的圣女职位要处理,而且我听闻圣火教有圣火令牌, 上面记载了玄妙的功法, 我想观摩一番。”江成说道。

“可是总坛高手如云,想要得到圣火令牌,怕有些难,而且他们一直派人前往中原就是现在的明教,找寻霍山老人所留下的乾坤大挪移”黛绮丝皱着眉头道。

“武功再高,能高到哪里去他们不是想要乾坤大挪移吗你可以拿这样的事取消你的圣女职位,借圣令的事情就由我来处理。你无需担心”江成自信道。

“但怕他们使用阴招,不过还是要小心为上”黛绮丝担忧道。

“你说的不错,是要谨慎一些,我们明天出发吧”江成点头道。

黛绮丝点头答应,随后他二人就熄了灯火,做起了大家喜欢做的事。

到了第二天,江成早早的起来了,和黛绮丝一同前往波斯。

波斯圣火教起源:

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立。

他二十岁时弃家过隐遁生活,三十岁创教,后得大夏国王之助而兴盛。

该教以信奉波斯古经为经典。

三至七世纪时波斯萨珊王朝奉之为国教,并传入中亚。

教义:

善恶二元说

善端:火、光明、清净、创造、生命。

恶端:黑暗、污浊、不净、破坏、死亡。

善神:阿胡拉玛兹达,即智慧神、火神、全能的宇宙创造者, 罪恶报应的主宰者,末日审判的裁决者。

恶神:安格拉曼纽,为凶神或恶神。

在善恶斗争中,善最终会战胜恶,人死后,会被进行审判而上天堂或下地狱。

教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认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故教人「善思、善言、善行」。

始传华夏

谷食

早於六世纪的南北朝时代中国古籍曾记及西域各国信奉祅教之情况:

魏书卷一零二云:波斯国俗事火神天神

魏书周书北史梁书提到康国、高昌、焉耆、滑国等均俗事天神或天神、火神。所谓火神、天神,指的就是琐罗亚斯德教最高的天神。

中原地区,在北魏时已有拜火教之传入:

魏书卷一三灵太后传载,太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以下从者数百人,升於顶中。废诸淫祠,而胡天神不在其列”,此胡天亦即拜火教之火神和光明神也。

此事发生於北魏孝明帝神龟二年520年,依此, 则该教之传入中国当在520年以前。

隋书记:“后北齐主末年, 祭非其鬼,至於躬自鼓舞以事胡天”,“后北周欲招来西域,又有拜胡天制,皇帝亲焉”。

琐罗亚斯德教之被称为祅教,最初应为魏书所载,该书卷一零二谓:“康国有胡律置於祅祠,决罚则取而断之”。自此祅教一词被广泛采用。

唐代祅教流传概况

唐时西域多国均信奉祅教

据大唐西域记往五天竺国传,经行记,唐会要,等所载,西域康国、疏勒、于阗及波斯等皆俗事祅神。

旧唐书,卷一九八云:“波斯国俗事天地日月水火诸神。西域诸胡事火祅者,皆诣波斯受法焉。其事神以麝香和苏涂须点额,及於耳鼻,用以为敬。又叛逆之罪,就火祅烧铁灼其舌”。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谓:“从大寔国已东,并是胡国。即是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康国。中虽各有王,并属大寔所管。此六国总事火祅,不识佛法”。

唐政策不论来自何方之宗教,均兼收并畜,任其发展。故唐高祖立国之始,便已对祅教加以尊崇,如武德四年即置祅祠及官称为保萨。

通典卷四十职官典:「视流内,视正五品萨宝。视从七品,萨宝府祅正」。其注有云:“祅者,西域国天神。武德四年,置祅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咒诅。贞观二年,置波斯寺”。

通典:“视流外,勋品。萨宝府祅祝,四品流外四品。萨宝率府,五品流外五品。萨宝府史”。此乃低级官吏,不入流品

唐代建立祅祠的地点和数目:

分布在长安、洛阳两京和西北地区。

西京长安有祅祠四布政坊胡祅祠、醴泉坊西北隅祅祠、普宁坊西北隅祅祠、靖恭坊街南之西祅祠。

东京洛阳有祅祠二会节坊祅祠和立德坊胡祅祠。

张鷟朝野佥载:“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祅神庙,每岁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酬神之后,募一胡为祅主。其祅主取一横刀,利同霜雪,以刀刺腹。食顷,平复如故。盖西城主幻法也”。

祅教主要为西域人所崇奉,较少向外传播。然武宗会昌五年,它同景教、摩尼教等「三夷教」及佛教等均遭毁禁之厄。是年七月下令「大秦、穆护、祅僧皆敕还俗」,八月诏「颢明外国之教,勒大秦、穆护、祅三千余人还俗,不杂中华之风」。穆护据说即祅教的祭司

唐以后之祅教

自唐武宗会昌法难以后,祅教之势力遭受沉重打击,几至一蹶不振。不过祅教早从北朝时已传入中国,其根基培植亦久,一时不易完全禁断,故在宋、元时期往往仍可觅得其纵迹。

据北宋末、南宋初人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载,“东京城北有庙。祅神本出西域,盖胡神也,与大秦、穆护同入中国,俗以火神祠之。京师人畏其威灵,甚重之。”

除上述封城北有祅庙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云:大内西去右掖门祅庙,又宋敏求,东京记,则载宁远坊有一所,似此则开封祅庙竟有三处,实不亚於唐之两京矣。

及至元代,祅教仍有影响,故元代之戏曲中每见有关於祅庙之记叙,如西厢记,云赤腾腾点著祅庙火,元代甚至尚有直以火烧祅庙为名的曲。

明代,祅教虽不复如前代之盛,但不至於完全灭迹,如红拂记犹有“只合蓝桥水断,祅庙延烧”。

祅教就是波斯教。

中途南宋代时期,又被霍山老人掌控了一段时间,后分出来的一支在昆仑山扎根,形成了现在的明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05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