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美人渡君

作者:月下金狐 | 分类:武侠 | 字数:0

94第九十四章

书名:美人渡君 作者:月下金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22

笔趣阁顶点 www.bqdd.info,最快更新美人渡君 !

罗溪玉有多久没有关注过“鸭蛋玉兰”

好像自从离开了东狱开始,整日就浑浑噩噩,除了每天机械性的取玉兰花玉兰果,已近两个多月没有注意“鸭蛋”中的白芒的含量。

而此时她心一“咯噔”之下,忙沉下心看去,才发现,之衫在东狱送棉衣棉被,修补房屋,慢慢累记存了大约有拇指一团后,此时只剩下了米粒大小。

也幸好当初积了不少,才会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再雪上加霜的遭受剜心之痛。

惊心之后又是庆幸,而此时玉兰怎么又有了反应,她目光不由的看向墙根底晒洋洋的一群乞丐,里面大概有八,九个小乞丐,耷拉着头看着地上,身上脏兮兮的,看样子最大不超过八岁,最小只有四五岁的样子。

罗溪玉不由的驻足,这玉兰花每生出一枝都要消耗大量的功德白芒,而且发新枝毫无规律可言,但这般几次后她还是找到了一丝端倪,就是每次新枝时都会遭遇到一些功德高的,极需要帮助的人或事。

难道玉兰新生枝前需要事先触到某些白芒数量与条件才会预警启动?

罗溪玉无从而知。

只是她的目光落在了那一群乞丐身上。

乞丐顾名思义,就是要饭的,可这要饭还分个黑与白,好与歹,罗溪玉舍钱舍了那久么,发现很多乞丐根本没有白芒,也就是说不需要她的帮助,更多的反而是些平民路人。

所以后来她也很久在乞丐身上多留目光了,此时她细细端量起那些人,不由的有些失望。

这次没有像赠菩提珠那个女子,或程老爷子那般胸口有耀眼的白芒。

罗溪玉有些不死心的周围又看了眼,还是没有,连最多的不过才小米粒大小。

这时,跟在旁边的刘婶见程老爷子的儿媳妇怎么停在门口,不往前走,一直在看墙角的小乞丐们。

她不收催促了些:“少夫人,布铺人多,去晚了只怕人挤人,出入不便啊。”现在少夫人可是有着三个多月的身孕,经不起推挤,好在布铺离得近,旁边还是果脯铺,能稍带买些果仁,这年关啊,人都多得很,一耽搁好的就抢不到了。

现在程老爷子对外都说是自己的儿媳妇,毕竟当初离开老宅时,儿子并未娶亲,结果第一次回祖宅便出了事。

街坊邻居嘴碎,之前程老爷子家的事很快便传了开来,都猜程家爷子的儿子在京城找了小妾,这媳妇儿才带着身孕一气之下回来了,否则那儿子怎么没跟回来,只回来了媳妇儿?

而程老爷子嘴又紧,轻易又问不出什么,一时间各种版本也是传得沸沸扬扬。

罗溪玉“嗯”了一声,抬脚准备先去布铺,还想给程老爷子与宝儿扯些缎面做衣裳,顺便买点果脯喂宝儿,而白芒之事,还得从长计议,得好好想个法子,现在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且她有身孕,很多事都不便,得琢磨个方法。

正这么想着,便与刘婶转头向西街布铺走去。

刘婶扫了眼那些乞丐,顺口说了句:“唉,怪可怜的,看着这些孩子我就想起家里的大丫土蛋……”

“最近怎么多了不少孩子?”罗溪玉也不由问道。

“还不是旷山闹的,听说死了不少人,洞踏了,连人都砸死埋在里面,尸体都找不到,挖出来的那些玉都碎了,可不是好兆头,这不,留下多少孤儿寡母,有的家里四五个孩子,一个女人哪能养的起,不是卖了就扔了,最近城里也来了不少,唉,可怜见的……”

罗溪玉本来迟疑的步子顿时一停,似想到什么,突然的回头看向那墙根底坐着一溜脏兮兮的大大小小,每一个孩子胸口都有一点点白芒。

罗溪玉之所以忽视,是因为白芒很少,比米粒还小,最多的那个也只有半个米粒大,所以她只记得找白芒多的,却忽略了这一点。

可是现在再看,却每一个孩子都有,她目光再调向别处,只要是乞丐,只要是小孩子,胸口上都有。

罗溪玉目光微微一动,脑子里豁然开朗,她只知道找白芒最多的,却不知正所谓积少成多,无数个米粒大可聚成指大白芒。

而且这些人都是孩子,孩子啊,未来是龙是虫全凭塑造,前途更广阔,更有可塑性,若能引其走上正路,有品德有出息,那将来他每做一份功德,便会有自己的一分在,这将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是日后白芒的保障。

“少夫人,你怎么了?”刘婶看着罗溪玉又站在原地,不知在想什么,竟是有些失神,还以为有什么不妥,急忙道:“是不是身体又不舒服了?要不,这布铺今日就别去了?”

罗溪玉回过神,顿时摇了摇头,“先把布买了吧,不容易出来一次。”可是这一次她选布神速,几乎都没有对比细看,觉得手感和料子不错就匆匆买下了,连自己也只买了两种,没有再多选,而又出了布铺包了些果脯便回来。

一回去,先看了宝儿,他正由程老爷在哄着,罗溪玉便急忙回屋,反手把门关上,然后取出钥匙打开床边的柜子,拿出了里面所有的家当。

当初她给了程老爷子六百两,程老爷子修了老宅花过近百两,还余五百两左右,自己随身带来四百两银票,金豆子称了称有十七两金,六两金用来修整了房间,又花费了些,罗溪玉反复数了三遍,手里大概有近千两银。

如果不是“鸭蛋玉兰”,这些钱她与程老爷子省着些,足够用了,甚至安安全全的养大宝儿,养两个孩子也够用了,可是这世上没有如果。

白芒在后面催着她,追赶着她,逼得她不得不散财积功德,积功德是件好事,罗溪玉心里也不排斥,可是以前跟着那些人不缺钱,舍财舍得轻易又频繁,丝毫也不心疼。

可是如今当家柴米,样样用钱时,罗溪玉才知在自己这个白芒无底洞中,钱有多少都不够,别说是区区一千两,便是一万两……也不过是几个影罢了。

一时间她愁眉不展,不收揉了揉额头,然后将银子银票收到了柜中,倚在枕边闭了闭眼,此时满脑子都是,怎么才能即帮助那些孩子,又能收到他们的白芒助玉兰开放。

一方面又要想,这般坐吃山空不行,如何能将一千两变两千两,两千两变两万两,也只有这样才能供得起她做功德挥霍,否则没有银子,以后想再做些好事,更是难上加难。

罗溪玉想了想,不由的叫刘婶进来,打听周围有没有卖房子的,这个刘婶多少了解些,毕竟她一直在九牧城,若不是被丈夫卖了,也不会沦落到为奴做婢的地步。

“那我找人打听下吧夫人,九牧城这几年不少人卖了宅子到京城,听说最近还有大户要宅子的,不知道价钱多少,等打听好再告诉夫人吧。”

罗溪玉想了想点点头,这事儿暂时也急不得,再过几日便过年了,也不好大张旗鼓,但心里想帮那些小乞丐,家里人手不够,又临近春节。

只得让刘婶多蒸些馒子,带着咸菜疙瘩去给那些孩子送去,每日至少要供他们一顿,大冬天的,冷就够难受了,可不能再饿着肚子,孩子不是大人,不耐冷不耐冻,说饿死便饿死了。

一个冬天下一场大雪,就能冻死不少乞丐,里面十个有六个都是孩子。

想想,她又于心不忍,这不知道不上心便罢了,若上了心,就觉得不做,良心不安。

想来想去,又让刘婶将宅子东侧隔开的那个破院子让人用石头简单彻了彻,又支了个棚子挡风,里面用些破木板打的几米长的通铺床,买来一些便宜收来的旧棉被棉衣,还盘了个锅台,买了锅碗瓢盆,然后让那些孩子进去遮个风挡个雨什么的,能有个落脚之地。

程老爷子这么一看,之前本来是死的老婆子时,隔开留着养猪养鸡鸭的院子,此时被罗溪玉收拾了一番,领子不少小乞丐进去,程老爷子开始还有些不解,不过很快,看到那些孩子一个个可怜的样子,虽然身上的衣服都又破又旧,头发凌乱,但眼神又黑又干净,有个小的还叫了声爷爷,大概是看着程老爷子像他的爷爷吧。

程老爷子当时整个人就不对劲了,三天两头去看,还用自己教书的薪银给孩子们买了棉衣,小乞丐都是被家里人抛弃,或者父母双亡,过早的尝过人情冷暖,比同龄的孩子更为懂事,他们从不喧闹,大的小的都会听一个八岁的小乞丐的话,颇为团结。

白天穿上破衣服出去讨食讨米,晚上就穿着新棉衣个个背靠在一起,御寒入睡,起来时就将新棉衣藏起来,穿着破衣出去晒太阳,从来不给程家惹一点麻烦。

便是罗溪玉,本来也忐忑收留他们会带来些麻烦,却没想到这些孩子没有给他们带来一点点麻烦,甚至每日连声响都很小,都是低低的说话,从来不哭闹,便是连最小的孩子都很少哭,饿了也只是吸咬着手指。

如此更引得人喜欢,连刘婶都时常过去送点剩菜剩饭,家里的奶羊,除了罗溪玉与宝儿喝之外,老爷子也喝一晚,母羊养的好,奶都会剩一些,有时罗溪玉会做些糕点,有时也就浪费了,不过自从隔壁院子有了这些小乞丐,这些羊奶都让刘婶时常和进面里,蒸些奶馒头,奶糕给他们送去。

每次都是年纪最大的那个,过了年八岁的孩子接过去,每次都说谢谢恩公,然后切成一块块,一人分一些,平均的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十分公平,所以从来没有孩子闹。

程老爷子看着那八岁的孩子,一脸正气,既稳重又懂事,一群小乞丐都愿意听他的话,他也从来不欺负哪一个,像是老大一样带着他们,程老爷子见着喜爱异常。

还专门找人打听了,这孩子无父无母,有个爷爷给人写状子的,前年也去世了,家中无亲人,这才沦落为乞丐。

可怜的孩子,别说是程老爷子,便是罗溪玉都觉得可惜,她脑中有想法,这一日见程老爷子回来抱着宝儿又去了隔壁。

大冬天的倒也不怕染什么病,这些孩受过苦,虽然个个面黄肌瘦,但也都还算健康,刘婶前几日还弄了浴桶给浇了热水,让他们两个两个进去洗澡。

衣服都洗干净了,不过出去要饭还是会蹲在从锅坑抹些黑灰到脸上,据说这样才能要到饭。

他们要到的饭不会自己吃,而是都拿回来,然后倒进锅里填上水热一热,再一人一碗分吃,幸运的有的还能要些糕点果干,这些大点的孩子都只能干看着,都是给四五岁小的吃的,如果能讨到米,大家才能喝上顿米粥饱肚,跟过年一样。

自从来到程宅落脚,伙食要好多了,无论早上中午能不能讨到吃了,吃不吃得饱,晚上都会有香甜的奶馒头吃,还有腌好的脆咸菜,吃着可香了,比过年还要好,慢慢的都把这里当成了家一样,特别爱护,每日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生怕程家嫌他们脏,赶他们走。

有时讨到些好东西,如核桃瓜子与舍不得吃的好糕点,还送给刘婶,让他带给宝儿吃,十分的懂事的孩子。

看着程老爷子把着宝儿进来,罗溪玉将宝儿接过,此时宝儿身上穿着喜气的红色小棉衣,藏青色棉裤,红色的虎头鞋,见着罗溪玉,还冲她笑,叫姐姐,然后嘴巴凑到她脸上吧唧就亲了一口。

“哎哟……”我的乖宝儿,罗溪玉喜欢的一顿亲。

程老爷子寻了凳子坐下,也是一脸笑意,自从罗溪玉来,他才觉得老宅总算有点人气儿,不是以前进屋便冷冷清清,满是宝儿的哭声,让人心情低落,不知所措。

如今,回家就有热水,热饭吃,每日的饭菜都,变着花样儿,干净的衣裳,屋子里经常是孩子的笑声,过年也有人办置东西,程老爷子觉得这日子也算知足了。

罗溪玉亲了一通宝儿,逗得他嘎嘎的笑了一会儿,这才哄着它睡了,回头见程老爷子正从怀里掏出本书来在边读边喝着茶水,不由摇了摇头,倒底是老学究,走哪里都不忘记看书。

不过今日她想说的事也与书有关。

不由的轻“咳”了声,然后道:“程老爷子,打扰一下,正要跟您商量个事儿。”

“罗姑娘不要这么见外,别人道你是我家儿媳妇,这虽与事实不符,但老头是真的厚着脸皮将姑娘当自己亲闺女一般,老头子现在无儿无女,晚景凄凉,知道高攀姑娘不起,可是这宅子等我死了,除了你们,我也给不着别人,都是你和宝儿的,如果罗姑娘不嫌弃,就认我做个爹吧,哪怕只是面上……”

罗溪玉到现在仍对程老爷子心有埋怨,宝儿若非他心粗如何能受得那种针刺的罪,大人都受不了,何况是孩子,所以一直对罗老爷子颇为冷淡,可是如今他这么一说,又觉得土埋半截的老人,如何能跟他计较。

她虽不能一下子就对他转变,改口叫爹,可是语气倒底软了些,她道:“您才六十来岁,多保养好身体,我再让人准备些养身的膳食,活百来岁也不为奇,宝儿将来娶妻生子,还要带媳妇叫你一声爷爷呢。

这事尚且不提。

今日我想与老爷子说一件事。”

“什么事?姑娘尽管说。”

“老爷子可想过自己开一家书院?”罗溪玉抱着已睡熟的宝儿道。

“书院?”程老爷子略一犹豫,“这倒是从没想过,不过我的一位友人在京师便办一家书堂,听说颇为繁锁,且所费银子也不是小数目,短时间也赚不到什么钱,最后赔钱收场……”

罗溪玉不由接道:“我也是才兴起此念头,老爷子教书二十年有余,年纪轻轻考中秀才,学识见识都不比京城的老师差,在九牧也十分有人气,否则也不会有学堂前来相请,一月还给五两银。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学堂虽然繁锁,但到底是安静的学府,有的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生活上的小事,找些下人打理上手就好了。

银子,我手头有一些,除去现银,还有几件首饰,能卖些银,开家学堂是足够了,而且我也打听到附近正好有两家要卖宅子,一家偏南,地点好又安静,且常年阳光足,宅子大,房间多,到时买下改成学堂十分容易,也是不用推倒再装置,省了不少麻烦。”

“可是,这买下宅子,与办书院又不同。”程老爷子担心道:“买子宅子,宅子在那里,总也不算亏本,但是若是没有学生前来,或是来得少,这买奴仆的花费,装置修改的花费,还是每日伙食衣物都需要钱,这若赔了钱……”

“这又有何担心,我手头有些银子,左右也花不完,程老爷子不必在钱一事上发愁,前期可能会赔一些,但老爷子的名气在那里,早晚也是要赚回来,而且开书院我本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着隔壁那些孩子做打算……”

提到那些孩子,程老爷子也不忍,微微叹了口气。

“奴仆买上两个打理书院便是了,倒也不必多,我想的是,让孩子们进书院,每日在书院住宿,供衣食,让他帮忙打理院子,这样程老便能放心不少,且也不怕没学生,闲时就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认字识字,总比从小做一个乞丐,长大做一个土匪走邪路走弯路要好的多。

若是幸运,这些孩子里也许能有人出人头地,也不算程老爷子白教一场……”罗溪玉抱着宝儿手有点酸,便将孩子小心放到了一边的炕上。

程老爷子此时眼前一亮:“罗姑娘真是好主意。”他不由的激动的起身,然后在屋里转圈,越走越激动,回头忍不住道:“这样好,这样实在是好,既能让孩子们有个住处,也能引他们走正路,我也会好好教,就算书院赔了钱,也值得,不不,这些孩子的价值远远不是银子能衡量的……”

程老爷子与罗溪玉的想法不谋而合。

“好,我这就跟学堂辞去教学先生的差事,罗姑娘将宅子买下吧,我老头子发誓,余生定要将那些孩子们教导好,便是不出不了大文豪,也要是识文断字正直晓礼之人……”

程老爷子出门的时候,是眉飞色舞,转眼就去了隔壁孩子们那里。

不久,罗溪玉就听到一声孩子们的欢叫,但随即又嘎然而止,她再次摇了摇头,老小孩老小孩,什么事也藏不住。

而程老爷子不知道的是,罗溪玉不仅买下了一家大宅院,更是买下另一条街的一家客源好的铺子,另做打算。

这年儿过得比任何一年都要热闹喜气,那些孩子都换了新衣,宝儿也穿得一身红,头带黄色虎皮帽,极为讨喜,似乎感觉到欢乐的气氛,罗溪玉一逗就笑得见牙不见脸。

刘婶一人忙不过来,罗溪玉又买了两个丫头一个看门的,两个小厮,一时间程宅子里热闹极了,刘婶应自家夫人之言,做了许多笼大馒头,三笼肉包子,另两大锅的红烧肉。

整个院子里都是满满的香味儿,然后让人抬到了隔壁。

刘婶回来的时候,罗溪玉有些疑惑,那边安安静静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孩子看到肉怎么能忍得住?

“孩子们不在?”

刘婶擦了擦眼泪:“唉,肉抬过去时,都哭啦,小的一边哭一边吞肉,都不敢哭的声音大,被大的用眼晴一瞪,说他们今儿个掉眼泪会冲了主人家的喜气,结果都咧着嘴笑,唉,都是哭着笑,都是好孩子啊,怪可怜的……”

大概是收留他们,决定建军书院让他们住宿读书,又或者让他们过年吃了肉,吃饱了饭,亦或是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罗溪玉过年这一日,终于陆续的收到了白芒,虽然都只有荧火虫大的光芒,但一个两个三个,一夜醒来,便发现鸭蛋中已存有半个指甲大,加上原来的一点,虽然还是不够,但只要再凑一些,便能渡过眼前这一关。

待到年一过,就让人整改宅子,栽树种花,建书亭,改读室,桌子板凳,还要买书与笔墨纸砚,这般算下来,罗溪玉手中的银子已所剩无几。

可是她还有另一个药材铺子没有装置,还要进些药材,还要请几个有名气的大夫坐堂,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银子,罗溪玉想了想,从柜子中取出了一只帕子,打开帕子,里面正有几件首饰,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罕有的宝贝,婴儿粉晶,碎花福禄寿彩镯,八块赤黄晶镶嵌细银腰链,正是当初圣主给她的那一条。

她坐着看了半天,才终于伸手,将那条腰链拿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64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