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李唐传说

作者:禅封皇泰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三十六章 皇帝的恩宠

书名:李唐传说 作者:禅封皇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16

陡然间,幕凌瑄的脑子里却是猛然地闪过一个念头。

“他若真的能拔出圣剑,莫说是碰了我的手,就连我这个人都是他的。”

这个念头一但升起,幕凌瑄看着王天的目光,不禁柔和了下来,手上凝聚的真气也渐渐消散了。

要说感情,幕凌瑄其实对王天连一丝好感都没有,但身体里天生就具有大量元阳的王天,却让幕凌瑄认为是一个可以解脱她命运的人,所以对幕凌瑄而言,王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棋子。

如果掌控了王天,幕凌瑄不但可以摆脱她那悲惨的命运,她甚至可以借助王天掌控柔然一族的大权,成为柔然一族实际的统领者。

刹那间升起的念头,顿时让幕凌瑄心中像汹涌的浪花般,翻腾不已。她这样想着,同时,她那只离王天额头仅仅不足一寸的玉手也收了回去。

“我若是用了某种秘法,一定会让族中的那群长老们看出来,所以不能将他洗脑,怎么办呢?”

事实上,已经超越了这个大陆上武者品级的幕凌瑄是会一些魔门邪恶的术法,清洗某一个人的意识,从而将这个人完完全全地变成自己的傀儡。

但是她深知,这些小手段是绝对不会瞒过族内那些活了几百年的那群老头子的。与其让那些老头子发现,不如不耍这些小手段,免得让人看出她的野心,对她有所防范。

顿时,幕凌瑄就打消了她刚刚升起来的念头。

“哼哼,这又怎么难得到我,我只需要略施小计,还不让他被我迷得神魂颠倒,等到他经过了长老们的考验,再在他心底种下一个种子,对,就这样办!”幕凌瑄美丽的眸子精光闪烁,有了定计。

“水”王天虚弱的喱喃声再次从他那已经干裂的嘴唇里传了出来、

“嗯?在我的大计没有实施以前,可不能让他就这么死了。”

这样想着,站在王天床边的幕凌瑄玉手一招,一道水线便从桌子上的那盏瓷壶口中吸了过来,在虚空中仿佛连成了一道笔直的直线,幕凌瑄的玉指轻轻一点,那道水线便突兀地在空气中打了一个转,落到了王天干燥的嘴唇中。

“咕噜,咕噜!”躺在床上的王天下意识的吞服这些来之不易的茶水,很可惜,在喝过水以后,王天并没有清醒过来,依旧在沉沉地昏迷当中。

“莫莫。”幕凌瑄的声音传到门外,顿时让守在门口的莫莫惊喜不已。

“婢子在。”几乎才过了一个呼吸不到的时间,莫莫便站在了幕凌瑄的身边。

“传我的命令,起驾,我们回柔然!”

“诺!”莫莫微微扼首。

逗留了七天之久的柔然使节要回去了。

这个充满爆炸性的消息顿时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早在柔然使节团刚刚入京之前,李唐的子民便欢呼不已,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柔然对大唐示好的信号。

这代表着,跟李唐朝廷打了数百年的柔然民族要休战了,他们终于不用再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走上那凶险莫测的战场了。

除了少部分生活在边塞,对柔然人真正有着血海深仇的人,包括所有的世家子弟与李唐子民们其实并不喜欢打仗。

原因很简单,因为打仗是要死人的。

那些世家贵族公子哥原本就拥有着巨额的财富,无数代先辈积攒下来的财富可以供他们连续十几代人的不断挥霍,使得他们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去拼搏。

而李唐的子民们则是在千年稳定的生活中安定了下来,他们并不希望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打破他们原有的宁静。

现在坐上宝座的这个李唐皇帝似乎并没有听到他们的愿望,近年来不断地与塞外的胡族作战,害地他们吃饭时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下一刻招兵的命令就到了自己家中。

“和和气气的多好,那些胡族不就要些金银财宝嘛,我们天朝地大物博,人富财丰,给他们就是了,干嘛要打仗呢?”这,几乎是所有李唐子民的心声。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部分长安人都放下了手上的事情,聚集在北门,一眼望去,人头耸动,无边无际,穿着各种服饰,什么样的人都有。

他们有的站在人群中踮着脚,往外张望,看柔然圣女来了没有这是平民,他们是来观仰一下那些蛮夷长的啥样的,是不是和别人说的那样,个个都身高九尺,头大如牛,能活生生地撕裂虎豹。

有些则是三五成群,抱成一团,悄悄地在下面谈论,这是一些有抱负的读书人,他们则是在谈论着柔然圣女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不远千里,万里迢迢的跑到大唐的都城,觐见天子。

他们各自抒发己见,评头论足,甚至有好几个士子争的面红耳赤,甚至于都撸起了袖子,真让人怀疑下一刻他们会不会打起来。

而更多的人,则是来看热闹的,这样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毕竟在这个太平盛世,新鲜事实在是太少了,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柔然圣女,当然好好地看上一眼,到时候对别人说起来,好歹也有一个吹嘘的本钱不是?

人群中,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穿着宽大的衣服,头压的非常低,似是不愿意让人们看到他的脸,他们犹如在阳光下生活的鬼魅般,不时的穿梭在人群里。

即使有些人被他们不小心撞到,还没等他们破口大骂,在他们转过头,看到那些人手上一柄柄形状各异的武器那一瞬间,就知趣的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将那些恶毒的话吞回了自己的肚子。

这些人是武者,他们杀人不眨眼,往往一个武者就可以抵挡住几十个壮年大汉,而且可以毫不费力的杀死他们,这样的人,处在金字塔最底端的下层百姓永远都是需要小心翼翼对待的存在。

因为律法,对他们根本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来了,柔然圣女来了。”人群中,一个人突然叫了起来,随着这个声音响了起来,无数的人都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在城门处。

在人们无限的期盼中,三个骑乘着高头大马,身着漆黑铠甲的汉子顿时从城门口慢慢地行驶出来,头上那一抹在阳光下泛着红光的流苏,似乎是在世人们昭示着他们无与伦比的尊贵身份羽林卫,一支最低都是五品武者组建的天子直辖卫队。

(在这里,我想大致向大家介绍一下李唐军队编制的情况,李唐的军队大致上分为四种。

一支是郡兵,他们属于后备役,驻守在李唐的各地。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只有在突发情况下才会将他们聚集起来,整编入伍,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战火,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他们也是李唐朝廷人数最多的兵种,粗略统计,不下于五百多万。

其中一支就是规模庞大边军,人数接近一百万左右,他们长年驻守边疆,与外族作战,所以拥有着强悍的战斗力。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是轻易不会调动的,必须要时刻守卫着李唐的幅员辽阔的边境。

还有一支就是禁军,就是李隆基曾经下旨要长安府尹暂时管辖的南北两营,他们人数不多,两个营加起来莫约有十来万人,不过全都是由边军中抽掉下来的老兵,因为驻守在李唐最重要的中心长安,所以,可以想象他们的实力,绝对要比边军要高。

最后一支就是羽林卫了,他们极少,大约只有三千多一点,组建他们的是由边疆历代烈士的遗孤,从小培养,经过了残酷的训练,对李唐王朝可谓是忠心耿耿。而且筛选极为严厉,首要的一条就是武功必须达到五品,甚至可以说是李唐培养的一群由武者组建起来的武者军队,还有一些江湖上的武者,为了当官,经过检验之后也可以进入羽林卫。

他们并不受任何人统辖,没有任何人可以调动,是直属于李隆基的一柄利剑,因为这样,所以李隆基甚至将自己皇宫的守卫工作都交给他们,可以想象,李隆基有多信任他们!他们的身份有多尊贵!

李隆基甚至亲自下令,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对六品以下的官员有生杀大权,可以先斩后奏,不必上报。当然,为了维护这一条法令的纯洁性,李隆基还组建了一只执法队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大汉正在城门口上,拿着一卷薄薄的圣旨,正在大声朗读。

此时,所有的李唐子民都跪了下去,匍匐在地上,看着羽林卫一队队鱼贯而出,骑着雄壮的战马,从他们脸前整齐踏过。

“昊天无极,伏惟告之。维帝九年,四月己酉,友邦来朝,朕心甚悦。此乃举国之盛事,万民贺之,上苍佑之。”

“特赐柔然圣女明珠九颗,黄金百斤,丝帛千匹,粟米五十万石,维望上天怜之,大唐柔然,息兵止戈,休养生息,此、大功德也。”

“柔然圣女千里迢迢,不畏路途艰险,众人一行,跋山涉水。然,朕心中着实不忍,赐其登乘御辇,平安以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4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