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许仙志

作者:说梦者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六卷 伊人倚红妆 第四百六十章 天师

书名:许仙志 作者:说梦者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02

这时候许仙已策马进入长安城中,而后马蹄不停,直入皇宫大内。【】

内宫中,一个年经轻轻,却身着道袍的道士,询问道:“娘娘觉得如何?”

皇后娘娘靠坐在銮椅上,轻抚额头:“哀家觉得好多了,多谢天师!”她虽不喜欢这些奇人异士,但这个道士的恭敬令她满意。

道士虽然年轻,却眉清目朗,显出少年老成的沉稳气度,“我们龙虎山时代受皇室册封,这些事原也在本分之内,只是那妖人的蛊惑之术,连贫道也觉得有些棘手,不知怎得竟忽然消失了,此次恐怕是有人除了那妖人,才破了这邪法。”

他便是龙虎山正一道――也就是世俗所谓的天师道如今的掌门人。

小皇帝皱眉道:“这些胡人好大的胆子,竟敢派妖人进宫作乱,天师难道就没有办法阻止吗?”

张天师心道,若是以往,莫说是这些小小的妖术,便是鬼帝鬼王又安敢如此,但气数已尽这些话当然是不能乱说的。

而就算是现在,也没几个人修道者会这么做,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眼前之人仍受亿万民望,贵不可言,那妖人不知在哪里学了些法术,就不知死活来中土作乱,果然即刻受了气数反噬。

张天师解下腰间玉佩奉给身旁宫女,“此玉乃是我们龙虎山世代相传之物,只要将之悬于宫中,寻常邪佞都不能侵入。”

小皇帝接过玉佩,只见上面绘刻着“正一”二字,知是不寻常的宝物,但仍有些担心的道:“那若是厉害的邪祟呢?”

张天师微笑道:“若有厉害邪祟见到此佩仍执迷不悟,便是小觑了我正一道祖师。”

小皇帝和皇后娘娘相视一眼,正一道祖师何人也,正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真正的神仙中人,有了这一重保障,二人都大觉心安。

小皇帝道:“母后,既然如此,儿臣这便下令,杀了那群胡狗,将红袖姐姐截回来。”

皇后娘娘沉吟起来,毕竟“子不语怪力乱神”,被蛊惑这种事是万万不可公之于众的,一旦收回成命,那天下人都会觉得是皇家背信弃义,到时候引发了大战,就甚是不利。但要她吃这个哑巴亏也是不行的,还需想一个万全之策。

张天师低眉垂首立在一旁,对于这些国家大事绝不参与半分。

这时候,宫女来报:“陛下,太后,使团已经进宫了。”打断了皇后娘娘的沉思。

皇后娘娘闻言却望向张天师:“国师,哀家另有一事,这许仙仿佛也懂些奇门道法,还请你帮哀家试探一二,若是可以,不妨敲打他一下,让他知道天下并非无人。”

小皇帝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母亲的脸色,终于没有张口,显得成熟了许多。

张天师露出为难的表情,他虽久在山中修行,但许仙诗仙的名头仍是如雷贯耳,如今听来,这许仙还是个有道行的修士,难怪敢于出入南疆东瀛这些蛮夷之地,如非必要,他实在不想与同道交恶。

但龙虎山的山门仍然在大夏的国土之上,他一曰不度劫飞升,便要照看一曰,不能和皇室对抗,终于点头应命。

不过他也有一番计较,若那许仙真是修道中人,他便不妨借机提点他一二。所谓红尘梦短,与其贪恋人世繁华,不若归隐山林静心修行。

许仙再一次登上雄伟的宫阙,在两旁文武百官的注目中,来到大殿正中,亲手奉上天皇的国书,太监接过国书呈给小皇帝,小皇帝看了一遍露出喜色,起身亲手交给帘幕后的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看了一遍,也露出异色,望了一眼许仙,命太监道:“念给大家听听。”

太监领命,高声宣读起来,在有些尖细的嗓音中,群臣凝神静听,渐渐都露出诧异之色。

国书中表现的是天皇对于天朝上国的无限倾慕敬仰之情,对于之前的失礼表达深切的歉疚,而无礼之徒叛臣苍井诸人,皆以被擒拿问罪,以后则永为大夏臣属,不敢有丝毫二心。

虽然外界传闻甚多,但文武百官原本对于许仙能否完成这样的任务还是充满了怀疑,直到这份国书被宣读出来,仍有一丝不能置信。就凭区区一支使团就能远渡重洋,使异族改朝换代,天皇俯首称臣,纵使班超张骞复生也不过如此。

皇后娘娘神情变幻了一番,但这终归是一件好事,传告天下必然能使皇家声威大震,皇儿的江山方才坐得稳固。虽还达不到夏国鼎盛时,万国来朝的胜景,但总算挽回了几分气象。

她虽不懂望气之术,但身居至高之位,前段时间那种大厦将倾的末曰气象,却有很深的体会,而改变这一切的便是眼前这人。

虽然他看起来是如此的知礼守节,但她却能很清楚的感受到,他心里对于皇权没有半点的敬畏,对于权利没有一丝渴求,这让她的一切权谋心术对这个人都全无半点办法。

她忽然明白,或许这才自己如此厌恶他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她无法掌握的的异类。

“许仙啊许仙,你到底是什么人?”皇后娘娘心中叹息一声,目光却望向大殿另一角,那位龙虎山的张天师就站在那里。

国书宣读的过程中,许仙垂手而立,神情淡然,忽而抬头望向殿后的廊柱旁,只见一个年青道人正站在那里,身上灵气不凡,已达人仙的境界,想必就是潘玉所请来的龙虎山传人,便冲他颔首微笑了一下。

张天师几乎是有些惊慌的躬身还了个礼,国书上的字他一个也没听进去,那些人人关心的国家大事,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在修行者的眼中,王朝的兴衰也不过过眼云烟,真正让他惊愕的是不远处的许仙。

凭他的道行,在人间也是保佑一方平安,受万人敬仰的仙师,寻常的厉鬼妖魔都不是他的对手,但当他望着许仙,却觉得像是望着一颗炽热的太阳,那光芒耀眼的令他不能直视。

凭着龙虎山留下的典籍,他很亏对眼前之人的道行有了个判断,虽然这个判断他自己也不太相信,心中不禁微微苦笑,传闻中许仙也不过二十岁出头,怎么可能会修成神仙。

而那位还让自己敲打他一二,他倒是想敲打那位一二,您跟这样一位神仙到底有什么过不去的,他能在这殿上称臣就已经是不可思议了。心中更多的是奇怪,既有如此修为又何必在这人世间浮沉呢?

他却不知道,这些心思都被许仙一丝不漏的看在眼中,倒不是特意窥伺他人的**,现在自己成了天庭的通缉犯,对于同道中人就添了几分小心。

不过看来这份小心完全是多余的,这位龙虎山的天师道长对自己的情况并不了解,想必这些讯息也只限于某个层级的人知晓,国书读毕,小皇帝已是喜不自胜,正要命人封赏,太后娘娘却在帘后淡淡夸赞了几句,而后命百官散去。

两位跟着许仙身后的副使都有些失望,但想到此次出使定然不会没有封赏,不由更加期待起来,想来上面还要研究研究。

许仙倒是全不在意封赏,转头望向百官之中的梁王爷,只觉得他变得更加的垂垂苍老,已然是命不久矣的样子,但仍然是死死的瞪着他。

许仙心中不禁微起波澜,想这梁王最多不过数载之后就要归于尘土,而他还有千百年好活,不知不觉间连对立的基础都失去了。

当然,这一切前提是他能够度过这重重灾厄。

而这都要依赖一个人的力量,鱼玄机。

他一出宫门,便婉言谢绝了岳父大人和老师大人的邀请,直接向鱼玄机的住处走去,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她了。

而在宫中,太后娘娘正与那龙虎山的小天师对谈。

太后娘娘询问道:“天师看的如何?那许仙可有问题,与道长的道行相比,孰高孰下?”

小皇帝也露出感兴趣的模样。

张天师几乎是苦笑着说道:“娘娘莫不是在说笑,还是真的对这许大人一点都不了解。”

太后娘娘颦眉道:“你这话是何意?”

张天师看她是真的一点都不了解,摇头说道:“那位许大人道行之深,乃贫道平生所未见,恐怕只有师祖降世,方能与他对谈一二,贫道何德何能,敢去与他论道行高下。”就是正一道的祖师张道陵,也不过是神仙修为罢了。

此言一出,太后娘娘和小皇帝全都愕然,彼此的反应却刚好相反,小皇帝脸上满是热切的光芒,而太后娘娘则将眉头深锁。

其实她在殿上察言观色,见张天师向许仙行礼,便知许仙的道行恐怕要高一些,这虽让她有些惊讶,也尚在接受范围之内。却没料到,张天师直接将许仙同张道陵相比。

张道陵何许人也,那可是名传天下的神仙中人,世俗中人千求百跪不得一见,只流传于传说之中的人物。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7802s